经济越差,越有可能出政策?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华创宏观屈庆 作者:朱德健

破局看经济的趋势、政策、机构行为、汇率的变化,总体而言,汇率和利率都是宏观经济和政策的结果。

5月份以来,长端利率,例如10年国债一直在2.7上方小幅波动。从逻辑上讲,利率在某个点位的盘整肯定是不可持续的,要么向上,要么向下。那么未来如何破局?我们提供几点思路。

(1)破局看经济的趋势今年债券市场的趋势,依然符合经济的趋势,这一点在此前的报告中分析过。实际上,任何一个债市的长期趋势甚至是中期趋势,都由经济的趋势决定。那么为什么长端利率到了现在的水平,有点下不动,当然也向上反弹的动力较弱?核心还是市场对经济的趋势,存在分歧。经济目前确实较弱,这似乎已经反映在利率的行情里面,但市场又对政策出台寄予希望,因此,利率不上不下。那么未来,不管有没有刺激政策,都要看经济的趋势,如果经济趋势依然向下,长端利率向下突破也是迟早的事情。

撇开市场的分歧,我们认为,经济面临的问题是长期性的,面临的挑战也是短期政策所难以改变的,叠加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偏弱的趋势或难改变。这也是我们一直对债券市场乐观的根本原因。市场虽然有分歧,但最终的市场走向,是不会有分歧的,要么就是经济改善,要么就是继续偏弱。

(2)破局也看政策。我们认为,出政策未必对债券是利空。因为一方面,不管什么政策,都需要货币政策的宽松来配合。实际上,今年通过存款利率下调的降息一直存在。另外一方面,如果不出政策,市场会一直纠结于此。如果出了政策,发现作用不大,对债券也许是好事。如果债券利率要创历史的新低,一定是新的宏观环境。何为新环境?恐怕要打消过去市场惯性的思维:那就是经济弱,就需要出政策;而出政策,经济就可以改善。所以,未来要么是一直没有政策,打消市场的预期;要么是出了政策,发现作用不大。例如,最近市场对房地产刺激政策预期很强,但是否也要思考一下,现在的宏观环境,人口基础,收入预期,可能都会制约房地产的恢复。

(3)破局还看机构的行为。市场总认为今年利率下行,是因为机构钱多,买买买,才下去,这只是表象。机构为什么钱多?又是哪些机构钱多?这一点我们此前也分析过。整个社会风险偏好的下移,就导致了对固收产品的需求。例如,居民和企业不消费,不扩大生产,要么去存款,要么去买理财;中小银行贷款投放困难,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债券市场等等。这些环境目前看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经历了一季度的天量信贷后,中大型银行是否也存在对债券市场更多的配置需求?这可能是确定的。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机构的配置行为也是债券市场破局的关键。

此外,这里还需要说个技术性问题,伴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一方面导致债券对银行的性价比的提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居民可能并不会因为存款利率下调而去消费,会不会导致居民更快的提前还贷?如果这个判断成立,对不少银行而言,会看到存款和贷款同步下降,产生的结果是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如果这个阶段,央行不主动收基础货币,那么存款的下降,意味着会释放出更多的法定准备金变成超额准备金,等于是增加了银行买债的资金。

(4)破局还看曲线形态的变化。虽然最近10年国债利率比较坚挺,但资金利率--存单利率--3-5年债券利率都还是在稳步下行,这样就导致10年和5年的利差反而是变大了,处于2022年以来的较高水平。如果宏观经济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当资金依然宽松,我们相信10-5年的利差过高的情况也是市场会注意到,并且会去做相应的交易。因为逻辑上讲,如果经济预期偏弱,曲线是不应该过于陡峭的。目前最现实的案例,就是市场对美国经济不乐观,导致曲线已经倒挂很久。

(5)破局也看汇率的变化。虽然我们一直强调汇率也是经济变化的结果,但确实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最近的汇率贬值的压力也是让一部分机构非常担心,会认为这样的贬值制约了央行的宽松。不过,如果央行不宽松,经济一直偏弱,汇率可能更有压力。所以,要解决汇率的问题,恰恰是需要央行宽松来稳定经济。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路径,就是伴随着汇率的贬值,市场逐渐适应了这个情况,因为这一轮人民币的贬值,也有美元指数过于强的原因在里面。

总体而言,汇率和利率都是宏观经济和政策的结果,这两者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市场需要适应。

最后,回到债券策略上,现在的环境确实对很多机构而言,非常的尴尬。主要是下面几类机构:

(1)有钱的,但是踏空的机构。这个阶段,买吧,不甘心;不买,一直空仓,也有压力。我们建议,要接受低利率环境,可能会持续很久。基本的配置还是需要有。

(2)希望通过短期交易增厚收益的机构。债券市场最近的波动基本围绕市场对政策的预期而展开。这些预期本身不可跟踪,不可研究,债券市场波动无序且迅速。

(3)看多并且满仓,但未来还有更多的资金的机构。其实这一类机构很多,特别是中小银行。伴随着存单的到期和存单发行量的减少,目前面临较大的再投资压力。我们建议,目前可以适度杠杆,提前配置。等存单到期,资金回来,杠杆自然降低,如果那时再去买债,利率可能更低了。


注:本文来自华创证券于2023年6月8日发布的《如何破局?——华创投顾部日报2023-6-8》;分析师:朱德健  SAC:S0360622080006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