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行业ESG: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出海及纵向一体化中风险机遇并存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 作者: 张若海 袁健聪等

纵向一体化及回收业务加速,海外监管趋严

动力电池行业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天然契合ESG理念。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已迈入技术持续快速革新、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纵向一体化以及海外布局加速的发展新阶段。结合行业长期核心特点及上述提到的近期发展趋势,我们构建了动力电池ESG精选评价体系。整体来看,我们认为技术革新及电池回收带来投资机遇,出海及产业纵向一体化布局中机遇与风险并存。

动力电池行业天然契合ESG理念;行业一致性评价结果优秀,行业内高ESG评价公司受资金偏好。

动力电池行业作为新能源产业核心之一,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ESG理念天然契合;同时,ESG理念促进动力电池行业向好发展,如促进电池能量密度及安全性逐步提升。行业层面看,动力电池一致性评价结果领先,位于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第2名;公司层面看,高ESG评价企业更受资金青睐。

动力电池行业聚焦:纵向一体化及回收业务加速,海外监管趋严。

1)电池技术持续快速革新,固态电池成为发展新方向。动力电池在结构及材料方面持续快速革新,致使其续航里程及安全性上均有提升。除比亚迪刀片电池和宁德时代CTP电池外,近年来固态电池成为动力电池发展新方向,固态电池有望助力动力电池获得安全性及能量密度的跨越式提升。

2)电池厂加快纵向一体化及电池回收业务布局。锂价在2021-2022年期间持续上涨,加速了电池厂电池回收业务及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布局。以电池厂龙头宁德时代为例,2021年锂电池材料收入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351%。我们认为电池回收业务及上游原材料布局均可为电池厂提供更为稳定的原料供给、大幅节约成本。

3)全球化布局快速发展,海外监管趋严。在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增加背景下,本土电池厂利用技术及产能优势已开启全球化布局,为业务发展开辟新天地。2018年至今,本土电池厂海外建厂项目已达24个。但海外监管趋严,本土电池厂需将电池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足迹管理逐步迈向规范化,从而避免配套车型海外禁售风险。

动力电池ESG重点议题聚焦:结合行业特点及当前发展趋势构建动力电池ESG精选评价体系。

我们构建了覆盖3个一级议题、6个二级议题、8个三级议题共15个指标的精选评价体系。评价体系中覆盖了符合行业长期特点的重点议题,同时亦充分考虑行业近期发展趋势:

1)技术更新迭代加快,应关注研发投入及成果;

2)电池厂加快电池回收业务及纵向一体化布局,应关注电池回收相关专利数据、供应商筛选及上游采矿业务相关议题;

3)海外监管趋严,应关注碳足迹管理水平相关议题。

风险因素:

ESG政策推进不及预期;ESG评价体系指标存在缺失;ESG体系量化方法主观性较强;专利数据存在缺失,电池厂上游布局统计不全。 

注: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3年3月23日发布的《ESG评价系列专题(八)——动力电池行业ESG: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出海及纵向一体化中风险机遇并存》,证券分析师:张若海S1010516090001 袁健聪S10105170080005 吴威辰S1010521060001 张强S1010522050003 宋广超S1010522090005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