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压上瘾了?美国为何疯狂对中企下黑手,他到底在怕什么?

滥用制裁,美国确实上瘾了。9月2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将中国联通列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通信设备和服务”的清单。与中国联通一同拉入清单的还有中国太平洋网络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ComNet。加上之前已被FCC点名的中国

滥用制裁,美国确实上瘾了。

9月2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将中国联通列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通信设备和服务”的清单。与中国联通一同拉入清单的还有中国太平洋网络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ComNet。加上之前已被FCC点名的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部上榜。

长期以来,美国打着“民主”“人权”“国家安全”等旗号,滥用自身金融霸权地位和技术优势,将自身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也难怪此事一出,就有不少网友表示,我们必须快速强大起来。

美国屡屡打压中国企业

美国打压中国企业的脚步从未停下。

早在2019年,FCC就曾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了中国移动国际美国子公司214牌照申请。2021年10月,FCC又以同样理由,吊销了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美国的214牌照,要求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决定公布的60天之内停止在美国的服务。

去年3月,FCC将华为、中兴、海能达、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这五家中企列入清单。到了今年3月,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也未逃过美方黑手。

美国对中国的制裁也不仅仅是局限于通信领域,就连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也难逃魔爪。今年3月起,中概股开始陆续被美国证监会列入“预摘牌名单”。截至8月5日,已有162家中概股被列入“预摘牌名单”,就连互联网大厂阿里巴巴、百度、微博、B站、京东、拼多多也未能幸免。

至于为何美国非要盯着中国,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中国科技实力正在变强,引起美国的忌惮。因此,美国为了维持其技术霸权地位,无所不用其极,从攻防并举、内外互济、短长结合等角度遏制中国企业的发展。

中国企业战斗力爆表

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提升,确实有目共睹。不管是在全球各大知名的企业榜单,还是在具体的行业领域,中国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实力和排名不断地向上攀升,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在不断强化和扩散。

国有企业在世界企业榜单中占据鳌头自不必赘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民营企业近几年也在国际市场上的风头正劲,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

前不久发布的《2022年民企500强榜单》就是最好的证明。榜单显示,2021年,全国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的研发费用总额1.45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38.58%,同比增加23.14%。其中,华为以1427亿元研发费用居榜首;排名第二的阿里巴巴研发投入为578亿;腾讯研发费用519亿元位居第三。

持续的研发投入,也让这些企业收获颇丰。据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名下的专利信息高达12万余件,几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件专利申请。也正是靠这些专利,即使面对美国严厉的制裁,华为依旧有底气。

腾讯财报也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腾讯在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5.7万件,专利授权数量超过2.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0%。在数据库领域,腾讯云数据库再度入选Frost Radar领导者象限,增长指数排名第一;在人工智能领域,腾讯云在2022全球AI驱动SaaS厂商中位列国内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在全球设立了七个研究中心,布局超过16个底层技术领域,向全社会开源技术项目超3000个,累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全球发明专利授权超1万件。

看到这些成绩,我们确实有点小骄傲。难怪外交部多次表示,美国的遏制打压阻挡不了中国科技进步发展的步伐,只会更加坚定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和意志。确实,照这样发展下去,假以时日,中国必将突破美国的科技封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