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应波“奔私”后首度发声:成长性行业估值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低头计算,目前还是淡化指数,看好四大方向……

本文来自:资识,作者:志刚 关鹤九

半导体的周期是跟着全球的经济周期走的,在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年初,应该有一个持续向下的压力。

精彩观点

1、我们相信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征,每个阶段也有代表每个阶段的成长股。

2、如果把中国看待成一个公司,从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国别优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规模制造方面的优势,在技术上的商业应用以及商业落地的优势,这是我们的长项。

3、碳酸锂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材料,它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初期,这个环节恰恰处在上游出清、产品价格大幅跌破成本价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恰恰是这样的错配,给行业带来了此后两年多的时间10倍以上增长的机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除了跟踪政策和技术周期之外,也会非常关注数据角度的原因。

4、有的时候投资成长股就是对成长股未来的贴现,对于产业发展、公司增长的一个超越线性判断。就像在大海上行船,看到一个未来、天际线之外的未知事物,怎样把它投射到现在对世界的理解上。

5、除了在估值上需要保持一份小心之外,在企业分析上,我们比较注重从各方面去建立一个负面清单,进而一一排除,比如高负债率、大量的关联交易、毛利率异常等等指标。

6、我们认为市场还处在一个淡化指数阶段,再次重现类似于今年上半年的大幅冲击概率是不大的。权益市场的性价比,目前依然处在一个中性乃至比较好的水平线上。

7半导体的周期是跟着全球的经济周期走的,在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年初应该有一个持续向下的压力。

8适度的前瞻判断,需要通过比较坚实的数据去支持自己的假设和判断,从这个角度再去不断的投资中校正,这对于降低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运舟资本执行董事、投资总监周应波在今日(8月5日)一场交流中的最新观点。

作为业内知名的成长股投资人,周应波认为,成长是权益投资永远的主题,只有通过企业价值持续较快的发展来实现股东价值的持续提升,才能让投资者获得长期优异的回报。

周应波毕业于北京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曾任职于中欧基金,担任基金经理期间管理规模多达600亿,代表作中欧时代先锋任职回报345%,年化回报达27%,远超同期沪深300。

2022年3月30日从中欧基金离职,7月11日,完成运舟资本备案,正式成为“公奔私”的一员。

本次交流,周应波不仅分享了自己对成长股的认知,还给大家详细介绍了运舟资本的投资框架以及选股方法。

周应波指出,中国正经济正处于在一个弱复苏和弱衰退之间交织的状态,而权益市场的性价比,目前依然处在一个中性乃至比较好的水平线上。

他说,我们期待经济在2023年一季度以后启动一轮新的周期,我们也相信市场在那以后会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复苏,进入到一个新的状态,新的时代,也会有更加流畅的行情。

对于未来的投资方向,周应波表示看好能源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中国制造的升级版以及新时代消费和互联网的浪潮四大领域。

问答环节,周应波关于医药 、新能源、光伏、半导体、军工、大消费等行业发表了看法。

本次交流干货很多,有很多案例的思考逻辑,值得细细品读。以下是本次交流全部内容,整理分享给大家。


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成长股


交流的题目叫“立足时代机遇,把握经营差异”,也是我们对如何把握成长股机遇的认知。

首先我们有一个观点非常明确,我们认为成长股是中国A股市场的主旋律,回顾过去30年的 A股市场,分为发展的早期、中期以及2010年之后的成熟期。

每个阶段,市场面临的宏观背景以及社会发展的背景都不一样,但是在每个阶段都有领先市场的成长股跑出来。

第一阶段,整个市场的指数涨幅非常高,年化收益24%点多,市场中也涌现出一批20%甚至30%以上复合收益的股票。以早期的地产、银行为代表,一些公司取得了很好的回报。

2000年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经济增速保持非常快的水平,市场中也涌现了一批在食品饮料、医药、家电以及银行地产领域表现非常好的成长股。

经济增速在2010年以后到达一个中等水平,但是整个市场依然有着比较好的表现。从领涨的个股中也可以看出来,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像锂电池、消费电子、医疗服务和互联网行业的个股占据了涨幅榜的前列,也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

我们相信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征,每个阶段也有代表每个阶段的成长股。



成长股的投资机会:

时代的机遇和积极改变时代


投资成长股行业的机会来源分为两部分,一个叫时代的机遇,也是行业的beta,另一个是积极改变时代的alpha。

时代机遇的beta,是因为社会在向前发展,社会红利往往是很多行业、很多公司创造价值的根本。往往社会和宏观经济向前前进了,整个行业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发展才有一个推动的基石。

改变时代的alpha,是也有很多比较伟大的企业,推出了很多技术创新,做出了很多产品上的变革,积极改变了时代。这些拥有差异化经营的优势企业,也是我们在投资中希望把握的一个方向。

时代的脉搏是最大的成长动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当人们在20岁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往往会带到人的一生中。从90年代到现在,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整个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获得了大幅的发展,整个消费方向偏好都有了很多的进步。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大的增长,另外一方面,当人口增速降下来以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会带来很长时间红利变化。这就是无论中国哪个行业,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时代脉搏,也是最大的成长动力。

像类似于互联网、化妆品、智能家电,包括出境旅游等等一些方面,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的倾向是不一样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把很多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普及到人群中,从而带来的一个多领域的结构性成长。

过去10年,电商的渗透率大幅度提升,整个电商的销售额占社会零售总额的比例也是大幅度提升。

这里一个核心的动力就是,各个人群对电商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像我这代人,在大学期间就会接受电商的教育和尝试。到了90后、00后,他们在更小的时候就会接触到电商,消费习惯也会跟之前的人群不一样。

所以一代又一代人的消费倾向的变化,推动了像电商这样的行业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这样的案例不只存在于电商,在很多其他领域也在不断发生,所以在投资成长股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代背景是必不可少的。

把握时代机遇有个重要的参照,就是整体市场的涨幅,把美股、港股、欧洲股市、日本股市过去30年的年化收益率拉出来看,发现国别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差异的背后正是各个国家时代发展的节奏不一样,以及发展速度不一样,这也会给整体市场的回报提供一个大的背景板,这在未来的投资中依然会非常重要。

另一个角度,除了这个时代本身一个总量红利,一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突破了很多新技术,并且开创了很多新产品,从而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或者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这样的变化给资本市场相关行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比如像智能手机、手游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机器人以及高铁领域的突破。


在中国进行成长股投资的beta和alpha


如果在中国投资成长股,我们面临的时代的beta和alpha是什么?

第一,中国时代的机遇,毋庸置疑是改革开放给所有企业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业环境。

城镇化的大幅发展在2000年以后给相关的行业带来了一个大幅度的增长,甚至很多国外的一些行业和公司也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从过去的三四十年看,中国的人口数量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持续快速增长的。尽管最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数量上和质量上的红利变化,给各个行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向上推动力。

第二,如果把中国看待成一个公司,从过去几十年我们的国别优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规模制造方面的优势,在技术上的商业应用以及商业落地的优势,这是我们的长项。

在A股市场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制造业市值的占比从百分之三十几增长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印证。

展望未来,也许我们会在过去很多短板上有所突破,比如底层的创新,像很多设备、材料类企业的出现和过去的情况不太一样。

另外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它们在销售渠道以及产能布局上,拥有了一些全球布局的理念和实践,这是在过去产业发展中不多见的,也是过去 A股企业的一个短板,在未来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成长股的投资:短期看景气

中期看业务布局,长期看战略


我们把A股中的投资分成短期、中期和长期角度。

短期角度是一级火箭,它会带来1-2年的投资机会,但实际上它会占据市场机会50%-60%。它的典型特点有哪些?像订单的突破,产品价格的上涨。

中期角度是二级火箭,3-5年的维度,一些在业务上和成本控制等等方面做得非常好的企业,它们可能会突破一些短期行业景气度的波动,在中期创造一个非常好的成长。

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占据了市场成长股投资机会的绝大部分,能够突破第三宇宙速度,成为三级火箭的伟大企业是凤毛麟角。

长期角度的三级火箭,它们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框架、优秀的管理层以及非常优秀的长期战略落地。

尽管这样的机会凤毛麟角,但这样的机会一旦出现,就可以在长期创造出非常好的回报。

我们希望在结合短期和中期机会的基础上,兼顾把握一个长期的机会,也希望A股市场未来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越来越多,这样投资者才会越来越幸福。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框架。

比如短期看景气,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的上游锂电池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变化,它的产品价格在一两年的时间出现大幅增长,带动了相关公司股价10-15倍的涨幅。

另外一个案例,十几年前智能手机刚刚出现的时候,苹果的iPhone4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在它的出现后,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发生了突破。

在这个过程中,A股的部分公司也抓住了一些零部件配套的机会,在2010年到2012年期间,这些公司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回报。

这就是1-2年最重要的指标,跟订单、价格相关,能够创造非常好的短期景气。

中期我们更多去看企业的业务布局,这里举一个电子股的案例。

这个公司在十一二年的时间里,市值增长了几十倍,它的业务范围也大幅度扩张,不仅抓住了2010-2015年行业渗透率扩张的红利,也在2015年以后行业渗透率见顶后,通过自己在成本上和产业链配套上的优势,抓住了更多产品配套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的市值和股价带来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应该说8-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角度,能够这样走出来的伟大企业就很少了。

在举一个国外的例子,2005年以后,乔布斯回到了苹果公司。他提出了三个措施。

第一是凝聚人心,下调了员工期权的行权价格。

第二是品牌营销,创造了此后十几年苹果公司安身立命的理念和口号。

第三在业务上进行了大幅度的重组,砍掉了90%的产品线,全面聚焦自己的业务,将业务线分成一个矩阵,从台式和便携的角度,以及消费级和专业级两个角度。

苹果公司在此后十几年的时间抓住了智能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时代机遇。背后是管理层一以贯之的战略是密不可分的,最终在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国内一家在深圳的汽车品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往新能源汽车转型和投入,中间遇到过很多困难,包括产品周期的落后,整个阶段性销量的品质等等。但是管理层将一张蓝图非常坚定的执行了下来,最终获得了非常好的销量收入,以及市值的增长。

这样的公司都是在10年以上的维度,创造出巨大成长价值的公司。


选择行业的逻辑:关注政策方向

技术周期变化以及进行数据验证


我们如何在行业景气度或者好的行业方向上建立自己的框架?

首先我们比较关注政策方向,国内外的宏观政策、产业政策,它们对各个行业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

第二,我们比较关注技术周期的变化,我们更多会关注科技行业,技术本身也是有周期的,要关注它们周期变化以及技术突破的节奏。

第三,我们会结合政策和技术的分析,进行数据的验证,做一个基层的应验。

首先举一个政策变化的案例,新能源汽车。

这个行业从2010年以后就在逐步发展,在前面8、9年的时间里是一个边缘行业,它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政策的驱动方向、补贴的节奏、补贴的方向、补贴的力度。在这个阶段投资更多的是看政策。

在2018、2019年以后,特别在2019年以后,这个行业进入到政策的过渡期,2020年开始进入到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在2019年以后判断它进入到渗透率爆发的关键。

这个阶段典型的特点是产品性价比本身大幅度提升,一批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车型规模化的推出,同时补贴加速退坡也在进行调整。

所以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对一个政策变化进行持续跟踪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一个典型和政策有关的行业案例。类似的行业还包括光伏和风电。

在技术的变化中,像半导体行业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单位面积上的晶体管数量会翻1倍,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半导体的技术周期都在严密的有规律的运行着。

同样有技术周期的行业还有通信。在2018 -2019年的时间段,有一个典型的技术周期应用的案例。

2018年5G进入到一个关键时期,它的标准得到了冻结,它的技术成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整个投资周期也进入到一个放量的阶段。

恰恰在这个时期,中美之间发生了一些技术上的纷争,5G相关的一些板块和个股发生了一个大幅度下跌。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成熟、需求成熟,但市场却变得更加恐惧的时间点,也是当时去投资5G相关的零部件、整机厂商的很好时间点。

除了政策和技术之外,我们还比较注重高频的数据验证。比如说无论在化工行业的 MDI以及锂电池行业的上游品种都会做数据验证,最终创造出投资机会。

比如碳酸锂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材料,它在新能源汽车爆发的初期,这个环节恰恰处在上游出清、产品价格大幅跌破成本价的一个关键时间点。

恰恰是这样的错配,给行业带来了此后两年多的时间10倍以上增长的机遇。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除了跟踪政策和技术周期之外,也会非常关注数据角度的原因。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行业如何选择,如何分析的一个框架。


选择成长股的关键:

差异化的分析以及从负面角度进行排除


选择了行业以后,自然也要去确定哪些公司是我们愿意投资的。

第一点,我们希望从差异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选股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确定这个公司在未来有怎样的价值增长曲线,从而我们可以对它的当前定价和未来定价做出预测。

那么利润增长到底来源于哪里?我们的结论是要么来自于卓越的团队,要么来自于非常好的一个自然禀赋,或者品牌的继承。

比如医药和食品饮料领域的一些品牌继承,或者在自然矿产上的一些先天优势,这些差异化都是企业利润可持续增长的一个来源。我们对企业进行分析的时候比较关注这个点。

第二点我们会从负面角度排除掉一些案例。因为我们觉得长期的创造正面盈利的关键在于避免掉一些大幅度的亏损。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投资一些有问题的、容易爆雷的公司,是投资组合发生亏损以及净值回撤的关键。

除了在估值上需要保持一份小心之外,在企业分析上,我们比较注重从各方面去建立一个负面清单,进而一一排除。

比如高负债率、大量的关联交易、毛利率异常等等指标。建立一个负面的清单,从而为我们选股提供一个从负面角度观察的点。



我们对成长股估值的理解: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低头计算


接下来,谈一谈对于成长股估值的理解。

有的时候投资成长股就是对成长股未来的贴现,对于产业发展、公司增长的一个超越线性判断,这是对它估值理解的一个关键。

就像在大海上行船,看到一个未来,天际线之外的未知事物,怎样把它投射到现在对世界的理解上。

就像14世纪欧洲的航海家哥伦布,我们应该如何给出发时候的哥伦布估值,如何给在航行过程中的哥伦布进行估值,以及如何给发现美洲大陆以后的哥伦布船队进行估值?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这是一个孤独的探索,在一个产业的早期,假设是非常多的,证据应该是不足的,但这样一些案例在成长型行业,在一些偏主题概念阶段都会出现。这个阶段的估值是不太稳定的,但是也预示着行业未来渗透率空间是比较大的。

21世纪之后,曹德旺先生创办了福耀玻璃,他抓住了明确的时代机遇,看到了一个产业的主成长期。

抓住了中国汽车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利用了中国制造业的优势,扩大了中国汽车玻璃行业,并取得了很高的国际市场份额。

我们在投资中,对于成长性行业估值的理解是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低头计算。

仰望星空就是不断去审视时代的机遇,不断的去看一些突破时代创新的点。

为什么在投资中也要注重低头的计算?

第一,我们希望跟随产业趋势的发展,而不是跟随股票以及情绪的变化。

第二,我们在投资中会比较注重适度前瞻的判断,投资是一定需要适度产生判断和预测的。

但如果过早进行预测,就有可能在产业发展中成为先烈,在股票投资中陷入概念性和主题性的陷阱。

第三,我们在投资中会比较注重持续跟踪行业的估值变化以及市场交易的情绪,规避过高的点去买入股票的风险。

这样的一个行业上的均衡习惯,让我们在管理公募基金期间,在投资成长股的同时,也保持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回撤。

我们也是希望在未来的投资中能够继续保持并且加强这些特点。

以上就是我们的分析框架,选股的框架,以及如何看待成长股估值给大家做的一个分享。


风险出清,成长可期


给大家交流一下我们对于市场的观点。

我们的总体观点是风险出清,成长可期”。

我们看市场的时候,总会去看整个市场宏观发展、社会发展的背景板到底是什么样。当前的宏观环境,我们可以说“防范风险”阶段过去了一大半。

我们在2021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公募基金的季报交流中都提到了“防范风险”。

防范的风险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是房地产行业销售下滑以及投资下滑带来的经济往下掉的风险。

第二是国内2019年到2021年这段时间,赛道股的估值泡沫推升的风险。

第三是美联储的宽松政策退出带来的全球流动性风险。

我们认为这三重风险目前已经出清了一大半,进入到了风险出清的尾声。

我们看到,国内的房地产着陆以及下行情况有望在下半年得到缓解尽管还存在部分尾部风险,但应该说进入到了大幅下行的尾声,有望在2022年下半年最终着陆,并且在2023年走出一个缓慢的复苏。

目前经济是在一个弱复苏和弱衰退之间交织的状态。我们是期待经济在2023年一季度以后启动一轮新的周期,我们也相信市场在那以后会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复苏,进入到一个新的状态,新的时代,也会有更加流畅的行情。

经济结构在最近几个季度的衰退中是在加速调整的,我们从各类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就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

房地产开发贷是一个负增长的情况,但是绿色贷款是同比增长百分之三四十的状态,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结构调整的信号。

刚刚提到的赛道股估值泡沫的风险,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修正,我们认为当前市场中的大部分行业,交易是比较冷静的,估值是比较合理的。

尽管过去几个月,包括海外市场在内,受到了很多美联储加息的冲击,但美联储已经从跑在通胀的后面,慢慢到了跑在通胀前面的这个阶段。整个利率曲线的倒挂,下半年更多的矛盾会集中在经济衰退上,而不是集中在通胀上。

从这方面来说,货币政策退出导致流动性收紧的担心,在今年也会得到大部分的缓解。

因此我们定义当前的宏观背景从防范风险走到休养生息。之所以叫休养生息,就是宏观尽管走出了风险出清这个阶段,但要想取得比较大幅的向上,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点从老龄化率也好,从居民和民营企业的贷款以及投资意愿来说,都会是相对疲软的转型期,这个时间是需要休养生息的。

从政策环境也可以看出来,以医药、教育、互联网和地产这4个行业为例,过去几年都受到了很多政策的压力,目前进入到了一个平稳的阶段,未来会进入到一个逐渐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扩张以及激励政策的阶段。

所以,从产业政策的周期来说,2023年开始,会看到更多积极的信号出现,还有一些担心或者风险,有可能会来自于通胀。但总体上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并不会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


市场还处在一个淡化指数的阶段


我们认为市场还处在一个淡化指数的阶段,再次重现类似于今年上半年的大幅冲击的概率是不大的。

这个市场的风险溢价,简单来说是权益市场的性价比,目前依然处在一个中性乃至比较好的水平线上。

和2016年上半年,2018年年底以及2019年上半年,乃至更早的2012年下半年、2013年的上半年都是类似的。

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往后看的两年到三年时间里,都是权益类资产和权益类基金取得比较好回报的阶段。

我们在近期和投资者以及渠道的交流中,也感受到了大家的担心和脆弱的心情。

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权益类市场的性价比才是比较高的,这是一个历史的周期循环。目前的位置是一个有利于去投资和建仓的时间点,因此,我们的观点就是淡化指数去聚焦成长。

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整体的指数结构一直在跟随经济结构持续的调整,科技、消费、医药的占比在持续提升。

未来我们依然会在这些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代表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看到更多投资机会的出现。


未来看好的四大领域的投资机会


往未来看,我们是看好这四大领域的投资机会,能源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中国制造的升级版以及新时代消费和互联网的浪潮。

第一个方面,能源革命的浪潮。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时间里,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兴能源,在成本下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光伏的发电成本在过去的十一二年时间里下降了90%以上,展望未来,这些新技术的降本空间依然很大,新技术依然有很多的迭代,非化石能源依然会逐步去替代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中的占比。

因此风电也好,光伏也好,未来的8-10年依然可以看到3-5倍的成长空间。

新能源汽车是我们在用电端看到的巨大的变化,目前正处于类似10年前智能手机一样快速渗透率提升的阶段。

未来我们也许会看到在科幻片里的场景,更多的智能化、电动化的交通工具出现,会看到这样一些行业的发展边界不断被拓宽。

这是我们在能源革命这个领域看到的机会,这也是因为中国在这样一个领域中拥有巨大的产业链优势,这也是A股投资一个比较幸福的事情。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它的产业优势主导者有很多出现在A股。

第二个方面,能源革命目前处于快速普及期,相比人工智能目前还处在一个发展的早期,但我们在各行各业都看到了部分的应用。

比如说疫情,最典型的是大家去出差、去旅游的时候都会用到健康码,它会用到人工人脸识别这个环节。

再比如说银行的APP,在做转账一类的操作时,都会运用到人脸识别的环节,在更多的领域也会有这样一些应用场景的出现。

它的背景恰恰是刚刚也提到的,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成本的快速下降,为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提供了巨大的支撑。

我们会在各个领域看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突破,比如说这几年比较普及的扫地机器人,以及在深圳,会看到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允许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这是我们身边看到的一些变化。

但总体来说,还处在从0-1的阶段,但是,我们会在未来几年去持续的观察,持续的研究,当它的发展往1-10乃至1-50的增长曲线去走时,它就有可能带动从上游芯片到下游系统,再到最下游的软件应用上的爆发。

第三个方面,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从数量走向质量,中国现在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应届毕业生数量,也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师的红利,这也给研发类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发展土壤。

创业板的整个产业结构相比主板也好,中小板也好,有了一个大幅的变化。新时代的科创板也和创业板相比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产业变化。

每个都有一个领先的产业变化,从而带来领先的投资机会我们也相信,新的时代也会有更多的机会来自于半导体材料、生物科技、新能源材料这些新兴的行业。

举个例子,比如在医疗领域,这些年在药品领域出现了像CXO这样一些行业的机会,在器械领域,也出现了中国对外的制造业优势。

最后一个方面,新时代的消费浪潮。

中国的人口结构在不断演变,每个时代的消费习惯、消费倾向也是不一样的。

新的人群会在吃喝玩乐的各个方面跟之前的人群有着不太一样的消费的倾向,也会带来很多的消费场景,消费业态以及消费商品的变化,比如说医美、潮玩、新式连锁的餐饮等等。

我们也看到互联网领域和过去不太一样,出现了元宇宙、beb3.0这样一些探索,这些新兴的方向代表着未来在消费结构上一些新的投资机会的出现。

尽管我们的总人口已经不会有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但总体的消费市场,依旧是非常庞大的,在庞大的消费市场中,出现的结构性消费领域的红利依然是非常巨大的投资机会,在这些领域,我们希望去挖掘更好的投资标的。

以上就是我们看好的四个领域的投资方向。


 问 答 环 节 


希望在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中推动大船前进

问 从公募基金经理到自己创立私募,这种身份的转变不小,是什么促使你做出这样的决定?

 周应波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立足时代机遇,把握经营差异”,第一我们希望和团队一起把握住财富管理的时代机遇。

第二我们在私募领域从零做起,希望把成长股的研究投资做得更好、更加深入。

 问 明星公司的名字叫运舟,这个名字很特别,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周应波 起公司名字是件挺困难的事,我们也搜寻了很多创意,从古诗中得到了运舟两个字,寓意一是希望在资本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团队共同协作,推动大船前进。

中长期来看,我们希望几年以后给大家留下这么几个印象。

第一希望做成一个对渠道、客户非常负责任的一家公司。

第二希望做成一个在成长股投资上具有自己特色的公司。

第三希望做成业内各个领域的精英愿意共同来创业的一家公司。

做行业研究和投资风格上的聚焦,做行业中做垂直的发展

 问 未来希望创造出怎么样的一个成长类投资的优势?

 周应波 第一,我们希望做行业研究和投资风格上的聚焦,希望在真正感兴趣的研究的行业中做垂直的发展,而不是做摊大饼式的发展。

比如我们感兴趣的领域,包括TMT、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以及新一代的消费互联网这五个方向,我们就会在这五个方向去做垂直的发展。

我们可能在3-5年内以A股为主,在更长的时间尺上去积极的发展,去研究欧美的本地股,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一些海外投资的探索,把国内的优势和国外的优势结合起来,做一个垂直的领域打深打透,这是我们希望的一个发展路径。

同时我们也希望针对私募产品本身的特征,进一步迭代我们在公募基金管理上的投资框架,做出一些更灵活的安排,取得更好的产品收益和风险特征。

苹果这样的案例,是每一个成长股投资人追逐的目标和梦想

 问 对于苹果这类十年维度投资机会的看法?

 周应波 我们在过往的投资时间上是不太够针对这样一个投资机会进行投资,我们也没有能够抓住这样持续10年以上时间的投资机会

但是,对于每一个研究成长股的人,这都是追逐的目标和梦想。

实事求是的说,市场中大部分的机会来自于短期的订单和价格变化的比较多,来自于中期业务布局的比较多,真正能够在10年以上走出来的企业很少。

作为投资人来说,我们也是相对比较年轻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投资经验积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投资路上,通过5年8年的努力,也许能够去把握这样一个投资机会,并且能够反映到我们的业绩上,我们是非常乐意去追求的。

在医疗服务方面,偏医疗消费的领域去寻找一些机会

 问 对于生物医药的观点?

 周应波 生物医药总体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人口老龄化在加深,我们在医疗服务各方面所需要的市场空间是很大的。

目前这个阶段,医保、集采的压力还是不小的,所以我们会寻找一些单品上不太受政策影响的品种,以及在医疗器械等领域做一些出口加工配套的企业。

第三,我们会从在医疗服务方面,偏医疗消费的领域去寻找一些机会。

半导体国产化的替代空间是非常巨大的

 问 对于新能源和半导体后续的观点?

 周应波 这是两个不太一样的行业,新能源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整个的渗透率提得很快,大家从资本市场的热捧中也能够看到,资本市场对这个领域的定价是比较充分的。

我觉得目前处在渗透率快速提升的阶段,如果用电视连续剧来比喻,处在第一季,所以整个市场对于新能源的定价也是最充分。

往后,这个产业本身还会获得长足的发展,还会有几倍的成长空间。从投资机会来说,快速拔估值的阶段已经过去了,未来更多会看到自下而上的结构性机会。

半导体这个行业从全球来看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但是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偏新兴的行业。

因为中国半导体的用量是非常大的,但是国产化率很低。半导体的周期是跟着全球的经济周期走的,在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年初应该有一个持续向下的压力。

从国内情况来说,我们需要在设备上、材料上进行很多领域的进口替代,所以对我们来说,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

换一句话来说,我们在产业的发展中,国产化的替代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在A股投资半导体,除了有整体周期的逻辑之外,也有很强的一个逻辑,就是从材料类、设备类这些领域去替代进口的机会。

从这个方面来说,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还是更多关注国内经济,增加权益资产的布局

 问 有投资者比较担心全球经济衰退的问题。

 周应波 全球经济分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并不认为我们的团队在全球经济周期的研究上拥有非常好的优势。

我们只是见到了大致的发展环境,如果把下半年到明年看作是一个欧美经济的向下和衰退,中国应该是比较偏早周期的。

我们在今年的下半年到明年初会逐步走出衰退,进入一个经济复苏筑底向上的阶段因此我建议大家还是更多关注国内经济。这个阶段恰恰是国内经济走出衰退,走出阴霾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资本市场性价比比较高的阶段。

从国内稍微看的长一点,就投资品类的性价比来说,整个权益类资产、股票市场的总体性价比应该在一个很高的状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建议大家在自己的投资比例上,如果有空间,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在权益市场上有所布局,有所持仓。

 问 对科创50有什看法?

 周应波 我们的科创板结构和创业板结构是显著有所差异的。

我们的创业板是2009年开通到2012年恰恰是三年的时间,2022年距离2019年科创板开通,也恰好是三年的时间,每一个新的大板块都代表了每一个十年的发展方向。

每个阶段都代表了中国经济中最具有活力,最具有成长性的一些企业。

因此我们觉得,在前两年的震荡调整消化以后,未来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从速度走向质量

 问 长期的经济形势如何?

 周应波 客观看待人口结构的变化,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数都会为长期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大的背景板。

在一个大的基数之下,对于经济增长速度不宜特别乐观,应该说整体增速逐步下台阶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我们也不太可能完全跳出规律。

经济的发展更多是从速度走向质量,这是一个明确的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个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跟成长的结构性机会应该会是长期的状态。

把港股作为A股投资的补充

 问 对于港股的看法。

 周应波 港股是一个补充市场,我们更多的把它看成中国的纳斯达克。

考虑到未来美股很多的中概股回归,A股的创业板、科创板加上港股,整体上就可以构成中国纳斯达克的价格。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投资互联网行业,投资很多新兴消费品行业时,港股市场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这是第一。

第二,港股市场总体应该处在历史估值比较低的位置,从这点上来说,是有一定投资价值的。

第三,港股市场是一个离岸市场,并不是一个在岸市场,它的流动性同时受到国内流动性的影响,也受到国外流动性的冲击。

所以我们不太会把它作为一个主力市场,会把它作为A股投资的补充。

并不把军工行业作为配置重点

 问 对于军工行业的观点?

 周应波 军工行业是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它受到政策的影响很大。

总体上国内军工行业未来的成长空间是比较好的,很多武器装备都在从小批量走向大批量的过程中,但这个行业确实存有数据不透明等问题。

我们比较看好军工领域的一些上游材料,上游关键零部件的机会。

大家在我们过往公募基金的投资中,也或多或少有看到这些涉及,但我们并不把这个行业作为一个重点。

估值可能与行业内部不同环节的商业模式有关

 问 成长股的估值如何把握?

 周应波 我们建议大家从这几方面去看。

一个是从战略角度看一个行业发展的阶段,一个行业在0-1的时候可以接受比较高的估值。

但当它发展到90-100的阶段时,它的估值是需要急剧收缩的,国内外都是如此。

同时估值本身并不一定完全和行业相关,它们和行业里不同环节的商业模式也有密切的关系。

比如新能源汽车,比如光伏里生产原材料的企业,中游企业以及下游的品牌厂商,他们的估值框架就是有所差异的。

更看好消费这个方向上一些新兴的领域

 问 如何看待大消费,酒店航空等行业?

 周应波 我们期待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国内的疫情也好,还是其他方面的政策也好,给消费场景的复苏提供一个很好的支撑。

给这些在过去两三年里饱受折磨的酒店、航空等行业,一个发展的机会。

我们更看好消费这个方向上一些新兴的领域。

因为总体的消费红利从增速来看已经过去了,尽管会有一些恢复性的增长,但是我们会更看好新型的消费品。

比如说刚刚提到的医美潮玩新式餐饮外卖互联网应用的新方向

关注光伏领域里电池技术的迭代和变化所带来的机会

 问 下半年的光伏怎么看?

 周应波 光伏这个行业在过去几年发展很快,中国也是独步全球,中长期我们还是特别看好光伏的发展。

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光伏的原材料价格有望缓解,价格的下降,会为国内一系列的投资项目带来非常好的发展环境。

但还需要去参考石油、天然气等的价格,它们对于欧洲分布式光伏的阶段性需求也会有一些替代性的影响。

但总体来说,光伏未来的8-10年依然是一个产业快速发展时期,我们会在今年下半年到明年更加关注光伏领域里电池技术的迭代和变化带来的机会。

适度的前瞻判断,需要通过比较坚实的数据,去支持假设和判断

 问 基本面和产业趋势判断的提前度怎么把握?

 周应波 第一,一定是持续的去看待产业发展和公司发展的基本面变化。

这个变化本身和股票的估值、走势是没有关系的,一定要结合客观的数据,包括一线厂商、一线专家的解读来进行把握。

第二,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技术发展的模式,每年都会做一定的迭代,我们需要比较客观的一些坚实的证据,才能够去做出适度前瞻的判断。

有的时候,在同样一个行业,可能a企业、b企业、c企业他们的观点有所差异,作为投资者,并不一定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有可能会被误导。

但是,通过不断的上下游交叉验证,是能够极大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

所以我建议适度的前瞻判断,需要通过比较坚实的数据去支持自己的假设和判断,从这个角度再去不断的投资中校正,这对于降低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