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猪周期将在三季度启动!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君临,作者:君临研究中心

猪肉的消费是刚需

今天又是大宗商品飞涨的一天。

事缘外围传出的两个消息:

1)印度政府突然宣布,5月22日起,正式上调铁矿石的出口关税,普遍上调至45%-50%不等。同时,将焦煤、焦炭的进口税率降至0。

2)印尼也传出了关于大宗商品的出口禁令。印尼投资部长近日表示,印尼政府将在2022年停止出口铝土矿和锡。

目的当然是全球通胀大背景下,抑制出口,并降低进口价格。

自今年的俄乌战争以来,资源股再次迎来牛市,价格上涨一直在超预期,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其中涨的最猛的,又是农业股。

以种植业板块上游的种子、农药、化肥三大细分板块为例,今年涨幅超过50%的就有苏垦农发、农发种业、江山股份、亚钾国际等龙头。

当然,农业板块竞争格局不好,品种分化差异较大。

君临认为,这个时候再去炒种植业,不确定性比较大,不如更多关注养殖业。

以猪肉股为例,目前都已处于价格的底部,或许是入场的好时候了。


1


跟种植业受到俄乌战争冲击不同,全球的养猪大国,除了我国以外,以西班牙、巴西、美国、丹麦、荷兰、加拿大为主。

普遍政治社会和谐,供给充足。

猪肉价格自去年以来就一直在下行,走势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去年一季度,在经历了19-20年超级景气周期后,养殖户对2021年的猪价仍然保持着非常乐观的一致预期,猪肉产能一直在扩大。

但没曾想,2021年开年后,猪价忽然开始掉头向下。

不过这时候,全国生猪均价仍高达35.72元/kg,养猪户仍拥有高达上千元的头均盈利空间,因此大家并未警觉到风险。

第二阶段:

去年二、三季度,猪价一路下行,养殖户的信心开始瓦解。

不过,仍然有部分散户寄希望于9-10月份的消费旺季,因此存在着压栏情绪。

但一波接一波的价格下跌,引发了行业的恐慌,最终压垮了越来越多散户的惜售心态,猪价探底。

6月猪价最低点12.73元/kg,10月达到10.78元/kg。

二次探底完成。

第三阶段:

去年11月至今,猪价一直在谷底震荡,盘整时间已经有6个月。

————

一般来说,猪肉的消费是比较稳定的,价格主要由供给端决定。

因此随着供给的波动,每3-4年经历一轮周期轮回,确定性很强,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关注。

去年下半年,随着猪价的逐渐见底,全行业的产能去化按着逻辑趋势进行,猪肉股也在“前瞻性布局”的预期下一路上行。

但没曾想,今年春节过后,两件事彻底改变了猪肉股的短期逻辑。

第一,各地疫情逐步发酵,餐饮行业彻底停摆。

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猪肉的消费量,推迟了猪价的上行周期。

第二,3 月以来,受南美干旱、俄乌冲突影响,豆粕和小麦价格大幅上涨。

饲料涨价的背景下,即便二季度猪肉价格回升,养殖户将依然处于痛苦的亏损状态。

猪肉股的盈利周期进一步被推迟。

这动摇了一部分投机者的信心,于是猪肉股迎来二次探底。


2


不管行情如何变化,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第一,猪肉的消费是刚需,中国人无猪肉而不欢,疫情只是微小的扰动。

第二,猪饲料的超预期涨价,只会让养殖户们亏损加大,加大产能的去化深度。

现在一般的养殖户,最高亏损已经达到700-800元/头,亏损非常严重,熬不了太久了。

亏损越严重,去化的深度越强,那么未来涨价的空间就越大。

历史上,普通的猪周期,一轮价格上涨会有2倍的涨幅。

上一轮受非瘟影响,猪价最大涨幅高达4倍。

在这种情况下,猪价上涨+集中度提升+估值情绪升温,最终上市猪企龙头们普遍出现了10倍的股价涨幅。

那么这一轮,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

我们从供需的角度分析一下。

先下两个简单的判断:

第一,行业实际产能自21年6月高点以来,去化或已达10%以上,去化幅度足以支撑新一轮猪周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1季度末全国能繁存栏4185万头,这个数相较于2021年6月的高点4564万头,去化幅度达到8.30%。

到5月份,可能去化已达到10%。

从历史经验来看,去化达到10%,通常是极限值。

第二,目前的去化仍未结束,还在进行中,这轮的去化幅度有可能超过普通周期。

自去年11月以来,豆粕价格从3379元/吨涨至3月最高5011元/吨,涨幅接近50%,这导致猪饲料价格上涨了不少。

结果,现阶段的猪价和行业成本线的差距进一步放大,养殖户亏损加大。

在资金流面临枯竭情况下,去化幅度有可能超预期。

那么,什么时候会迎来拐点呢?

这里面,有两个确定性,和一个不确定性。

两个确定性分别是:

第一,需求回暖的拐点已经出现。

首先,由于疫情最严重的阶段过去,比如吉林在4月份实现了社会面的清零,需求开始逐步恢复,价格已经开始上行。

(参考:生猪外三元行情,3月12.29元/公斤,4月13.5元/公斤,5月15.08元/公斤。)

其次,一般来说,下半年是猪肉的消费旺季,上下半年的需求比例为4:6。

这背后的原因,是天气转暖后,餐饮进入消费旺季,因此历来猪周期都是从4月份开始上行的。

第二,寒冬期,养殖户的现金流不可持续。

猪价低于成本价,养的越多,亏损越厉害,没有人能持续扛下去。

即使是财大气粗的上市猪企,也在去年三季度出现了显著的资本收缩。

全行业的行业资产负债均值,于2021年底升至68%,同比提升18pct,2022Q1行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升至71%。

从今年一季度的财报来看,上市猪企的出栏量都出现了环比下滑。

当然,下滑幅度也是分化巨大。

正邦科技、大北农、天邦股份以及金新农,22Q1环比21Q4出栏量均下滑20%以上;

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康生物以及唐人神的出栏量,环比下滑幅度均控制在5%左右。

这个分化差异,跟去年的扩张速度是密切相关的。

一些周期老手,像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基本上很早就提前判断出猪周期的下行风险,从21Q1就开始控制在建工程支出。

而黑马选手们,经验还是嫩了点,去年上半年的泡沫期,仍然在头脑发热的加仓。

例如新希望、唐人神、天康生物、巨星农牧,基本都保持了在建工程季度期货余额的持续性增长。

正邦科技虽然从21Q3在建开支有所减缓,但仍在增加;

天邦股份基本上从去年年底才开始控制在建工程开支。

结果就是,去年加仓越狠的,今年的亏损就越巨大,在资金链要断裂的危机下,不得不挥泪砍仓,卖在地板价。


3


目前最大的不确定性,是饲料价格什么时候会迎来下行,不好判断。

按照过去的经验,4月猪价上行,经历3-5个月之后,三季度通常便能突破行业成本线,正式进入盈利期。

但今年的情况,养殖成本被抬高,什么时候进入盈利期成了疑问。

君临判断:

第一,只要亏损持续,去化就持续,因此盈利期是一定会出现的;

第二,这轮大宗商品行情,虽然至今保持在高位,但高点在3月出现后,并没有继续上涨,局势没有恶化;

第三,今年美联储还有5次加息,随着利率提升,商品牛市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大概率四季度会迎来商品牛市的终结。

按历史经验,股价通常都会提前3-6个月反映预期,因此目前的股价二次探底,或许是个不错的上车机会。

重点关注:

成本是衡量养猪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成本决定了企业盈利。

因此自繁自养,全行业成本最低的牧原股份,首当其冲值得关注。

温氏股份经历了上一轮周期的失落后,洗心革面,在本轮下行期中降成本的幅度最大,未来业绩弹性会比较高。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