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特别国债规模与用途猜想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 作者:董琦、黄汝南

模式一(防疫),模式二(防疫为主,基建为辅)可能性较大,模式三对应政策刺激的极限情况

导读

我们测算年内常态化核酸+方舱医院建设+失业救助的额外支出在3600亿-1万亿之间;疫情冲击下财政超支和少收将导致资金缺口明显扩大,发行特别国债的必要性上升。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我们猜想可能有三种资金配置模式,分别对应1.5万亿(防疫)、2万亿(防疫+基建)和4.5万亿(极端刺激)的发行规模,前两者可能性较大。

摘要

1、我们将防疫成本分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和失业救助,测算认为防疫成本将在3600亿-1万亿之间:

1)成本一:常态化核酸检测,包括1800-6800亿检测费用和9.9亿-29.6亿核酸采样点投入;

2)成本二:方舱医院建设在1100-2600亿之间;

3)成本三:失业救助金,约660亿元。

4)如果考虑极端刺激,无差别发放收入补贴,类比美国疫后刺激模式,约需要1.1-2.5万亿。但政策落地几乎没有可能,仅作理论考虑。

2、财政收支缺口有多大?常态化防疫下财政收支缺口在7000亿-1.8万亿;加上额外基建支出,缺口在1.1万亿-2.2万亿之间:

1)除额外的防疫支出之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可能导致对基建投资增速的需求上升,财政资金需额外投入1300亿-2600亿到基建领域;

2)收入端来看,疫情导致经济超预期下行,可能导致22年财政两本账较预算数少收7500亿-1.2万亿之间;

3)财政可能还能动用4000亿“余粮”。

3、疫情超预期下发行特别国债弥补财政收支缺口的必要性上升。我们猜想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与用途可能有三种模式:

1)防疫:覆盖防疫成本+失业补助,规模在1.5万亿左右;

2)防疫为主+基建为辅:覆盖防疫成本+失业补助+额外基建支出,规模在2万亿左右;

3)极端刺激模式:覆盖防疫成本+失业补助+基建+无差别收入补贴,规模在4.5万亿左右。

感谢实习生刘姜枫对本报告的贡献。

正文


1.  常态化防疫要多花多少钱?


由于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高传染性和隐匿性,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已成为成本相对较低的抗疫模式,由此带来对核酸检测基础设施、方舱医院建设等方面的需求上升。我们将防疫成本分为常态化核酸检测、方舱医院和失业救助,测算认为防疫成本将在3600亿-1万亿之间。

1.1  成本一:常态化核酸检测

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年需要花多少钱?1800亿-6800亿之间。5月全国多地再度下调核酸检测费用,目前全国最低为单样本19.7元,混检3.4元,未来继续大幅下调空间可能已不大;假设因弹窗、黄红码等特殊情况而实行单人单检的人数占比在5%左右,则针对9亿城镇人口每48小时一测和每7天一测两种情形下,每月核酸检测成本约为570亿和152亿,一年的成本约为6843亿和1825亿。

核酸采样点要花多少钱?全国约需要6.6万个小屋,成本在9.9亿-29.6亿之间。近期中央要求在重点大城市建立“15分钟核酸检测圈”。我们参考已披露“15分钟核酸圈”建设计划的部分城市的核酸采样点数量和人口数,发现基本按照每3000人-1万人一个核酸采样点的密度来设置,我们取中值即每6500人一个核酸采样点来计算;全国4个一线城市和35个二线城市共有4.3亿人口,则全国共需要核酸采样屋约6.6万个,以单价1.5万-4.5万计算,共需要花费9.9亿-29.6亿。

1.2  成本二:方舱医院建设

建设方舱医院需要花多少钱?1100亿-2600亿之间。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要求各地至少储备2-3家方舱医院;5月16日,国家卫健委发文称要“提前规划准备永久性方舱医院”。我们认为,未来方舱医院格局将是永久性和临时性并存,在床位数量上为未来可能的防疫策略调整做准备。目前上海方舱医院床位有20多万张,基本达到每千人1张床位;关于永久性方舱,目前可得信息有限,江城日报4月22日报道,内蒙古援吉医疗总队整建制接手的第四方舱医院,将成为吉林市永久性方舱,建设床位2120张。吉林省人口2375万,则基本按照每万人1张床位的配置建设永久方舱。

方舱建设成本方面,据介绍,与临时性方舱不同,永久性方舱具有完整的治疗功能的负压型重症方舱,建造成本可能接近2020年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每个床位接近20万;关于临时性方舱建设成本,根据各省披露的信息,改建约4万/床位,新建约10万/床位,我们取中值7万。在建设数量上,我们按照每千人1张方舱床位,其中每万人1张永久性方舱床位,其余为临时性方舱床位,即永久性方舱占方舱床位数量的1/10。

加总方舱医院建设成本约1158亿;极端情况下,若所有方舱医院均建成永久性,则总共需要2684亿元。

1.3  成本三:失业救助

需要发放多少失业救助金?660亿左右。2020年疫情之后,各省普遍出台失业补助金领取方案,作为对失业保险金的补充。以北京为例,2020年7月1日起执行的《关于做好阶段性失业补助金和临时生活补助申领发放工作的通知》,规定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按月领取最长6个月的失业补助金,参保满一年和不满一年的分别可领取1408元和880元。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达到6.1%,失业人数超过1100万人,以每人每月可领取1000元、领取6个月计算,则需要约660亿财政支出。

综合上述三项成本,常态化防疫的额外支出在3600亿-1万亿之间,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在1.4%-3.6%。

1.4  极端政策工具:大规模发放收入补贴

市场经常出现的收入补贴发放刺激方案,我们先不讨论MMT、财政纪律、具体执行可能性和政策效果。我们仅对基本的资金体量进行大致估算,刺激大约需要2.5万亿元。以美国为例,2021年美国实施的1.9万亿救助法案向居民发放1400美元/人的现金补助,覆盖约90%的家庭。我们同样以90%作为国内现金补助覆盖的基准,补助金额参照两个标准:

一是从最低工资标准角度,1400美元基本相当于美国联邦最低工资标准的月收入(7.25美元/小时,每月约1300美元),我国各省最低工资标准大部分位于1500-2000之间;

二是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角度,1400美元占美国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5671美元)的2.5%,中国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相同占比下约为880元。

在收入补贴覆盖90%人口,标准分别为880元、1500元和2000元三种情形下,分别需要财政支出1.1万亿、1.9万亿和2.5万亿。


2.  常态化防疫造成的财政收支缺口有多大?


除额外的防疫支出之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可能导致对基建投资增速的需求上升,财政资金需额外投入1300亿-2600亿到基建领域。我们根据资金来源法测算,22年基建投资增速能够达到9.3%;但疫情对消费的超预期冲击需要额外的基建投资来对冲。我们假设现有政策力度下,全年GDP增速在4.5%左右,则若要达到5%和5.5%的目标,分别需要额外基建投资3500亿-7000亿元;以22年财政用于基建的资金(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卖地收入+专项债)占基建投资资金来源的37%来计算,则财政需要额外投入1300亿-2600亿。

收入端来看,疫情导致经济超预期下行,可能导致22年财政两本账较预算数少收7500亿-1.2万亿之间。4月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均大幅负增。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预算数较上年实际数增长3.8%,由于财政收入是实体经济景气度的反映,我们假设这一收入目标对应了全年5.5%的GDP增速,疫情冲击超预期下既定经济目标大概率无法完成,我们将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情况调低1个百分点,则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能比预算数少收约2000亿元;此外,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数较上年实际数增长0.6%,站在当下时点来看也是比较乐观的情形,我们假设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实际同比在-5%到-10%之间,则将比预算数少收5500亿到1万亿之间。加总两本账,可能较年初预算数少收7500亿-1.2万亿之间。

财政可能还能动用4000亿“余粮”。21年末两本账“超收节支”约1.9万亿元,包括7000亿一般公共预算结余和1.2万亿专项债结余,22年预算草案中使用结转结余共计约1.1万亿元,还有8000亿结余资金尚未使用;但按照历史经验,财政不太可能在一年内将“余粮”全部花完,需要留些“家底”以备不时之需,因此我们假设8000亿结余资金还能动用4000亿元。

综合来看,常态化防疫下的财政收支缺口在7000亿-1.8万亿;加上额外基建支出,缺口在1.1万亿-2.2万亿之间;若极端情形下需大规模发放1.1万亿-2.5万亿左右的疫情补贴,财政收支缺口最大可能达到2.2万亿-4.7万亿的水平。


3.  特别国债规模与用途猜想


3.1  特别国债有什么用?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

特别国债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其一般流程是国务院提交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调整预算,通过后财政部安排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通常两个月举行一次,一般在双月下旬,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临时召集会议,因此发行时间灵活。历史上我国一共发行过四次特别国债,分别在1998年、2007年、2017年和2020年。

1998年特别国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国有企业改革及宏观环境影响,加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国有四大行资本充足率低于8%,资产不良率较高。为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金融风险,财政部于1998年8月向四大行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

2007年特别国债:由于加入WTO之后连年的“双顺差”,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快速积累。一方面,央行在购买外汇的过程中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激增,使宏观经济容易处于过热状态。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储备也亟需构建更好的模式进行投资和管理。2007年8月,财政部采取公开和定向两种方式发行特别国债,分8期共募资1.55万亿,解决当时外储快速上升、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较大的问题,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向央行购买外汇,以及成立中投公司便于有效管理外汇储备。

2017年续发特别国债:2017年8-11月,财政部分为四次一共续发6964亿元特别国债。方式上,财政部向有关商业银行定向滚动发行,同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从有关商业银行全部买断。这次发行是为对接到期的特别国债产品。

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6月起财政部公开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分为四期,共募资1万亿。本次特别国债全部市场化发行,资金主要来源为个人和机构。资金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保障地方财力。

3.2  特别国债三种资金配置猜想

根据我们对防疫相关支出以及财政收支缺口的测算,我们猜想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与用途可能有三种模式。模式一(防疫),模式二(防疫为主,基建为辅)可能性较大。模式三对应政策刺激的极限情况。

模式一:覆盖防疫成本+失业补助,规模在1.5万亿左右

我们取各项成本的最大值来计算,常态化核酸(6843亿)+核酸采样屋投入(29.6亿)+ 方舱医院建设(2684亿)+失业补助(660亿)=1.02万亿,则发行规模可在1.5万亿左右,剩余资金补充经济下行导致的财政收入下滑。

模式二:覆盖防疫成本+失业补助+额外基建支出,规模在2万亿左右

同样取各项成本的最大值,常态化核酸(6843亿)+核酸采样屋投入(29.6亿)+ 方舱医院建设(2684亿)+失业补助(660亿)+额外基建支出(2600亿)=1.3万亿,发行规模可在2万亿左右,剩余资金补充经济下行导致的财政收入下滑。

模式三:覆盖防疫成本+失业补助+基建+无差别收入补贴,规模在4.5万亿左右

常态化核酸(6843亿)+核酸采样屋投入(29.6亿)+ 方舱医院建设(2684亿)+失业补助(660亿)+额外基建支出(2600亿)+无差别收入补贴(2.5万亿)=3.8万亿,剩余资金补充经济下行导致的财政收入下滑。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