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非最新观点:接下来还有一段震荡过渡期,中短期关注深度价值高分红个股

本文来自:IN咖财经

长期看好偏小市值公司

精彩观点

1. 股票市场是一个系统,我们一定要把各个维度结合起来看,千万不能盯死一个因变量。
2. 市场目前属于剧烈波动阶段,这种剧烈的波动已经接近尾声,后面很有可能会在底部短时间震荡,而震荡有多长,没人知道。
3. 拉长周期看,我会选择一些100亿到1000亿市值的公司
4. 越大的公司跟宏观离得更近,小市值的公司离宏观可能会更远一些
5. 我对金属类的周期会看好一些因为能源类还是会新能源的替代风险。
6. 长期持有这4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都需要有阿Q精神。

以上,是董承非在近日一场线上交流中表达的最新观点,小编整理了的交流内容,分享给大家:


隆冬已过,春寒尚料峭


大家最近会特别关注怎么看市场,其实大部分时候市场是不能判断的,这是一个选择问题,不是一个判断问题。

现在是隆冬已过,春寒料峭。如果你这时候还没被春寒冻死,我相信后面会有花开的时候,只是时间的问题。

这轮行情应该是从2017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上升行情走了5年。

这个行情的主线就是茅指数,过去5年公募基金的业绩跟指数的比重是正相关的业绩表现突出的基金,可能指数的成分比例更大一些,这是针对上一轮的回顾。


现在市场处在估值底、政策底


现在怎么看?

我们看市场有三个底:估值底、政策底、盈利底。估值底就是股票跌没跌到位,政策底就是政策对资本市场影响,盈利底就是上市公司业绩好不好。

我认为现在市场处在估值底、政策底,这两个底大概率是看到了。目前唯一比较难判的是上市公司的盈利底。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是估值底,我参考的指标是A股的风险溢价。现在这个指标基本上已经落在了中位数下面的一倍方差附近。

过去10年,如果这个指标跌破了一倍方差,基本上下面大概率是机会区。所以你会看到2013年跌破过,后就是我们一直说2013-2015年大行情;2018年下半年跌破过。所以我觉得这非常有说服力。

现在市场有很多利空的因素,包括国际冲突、美联储加息。市场不会无缘无故跌,风险溢价能够跌到一倍方差附近,反映了各种各样的不确定的因素。我的观点是,市场已经把这些所有的不确定因素price in了,所以市场已经看到估值底。

政策底我就不用说,大家可以看到,其实在五一节的前后,大家只要稍微关注一下新闻报道,基本上都可以看到我们的各级政府的表态。

比如我们五一假期后开盘前的一天晚上,面向金融口的各个部门都还给在市场打气,所以我是觉得政策底其实是一张明牌了。

唯一可能会比较难判断的是盈利底。

目前,主要是被疫情扰动,上市公司业绩有可能会低于预期,市场还是会稍微有点反应的。到底是二季度是盈利的底部,还是三季度是盈利的底部,现在还很难判断出来。

但是整个股票市场是一个系统,我们一定要把各个维度结合起来看,千万不能盯死一个因变量。

这三个底哪个更重要?可能仁者见仁。我自己的观点是,最重要的是估值底,其次重要的是政策底,最不重要的是盈利底。

历史上,股票和上市公司的业绩大部分时间是同向运行,但是在我印象里面,有两次非常大的行情,这两个指标基本上是反方向运行的:

一个是1999年的519行情,还有就是2013-2015年的行情, 2013-2015年股票往上涨,上市公司盈利是往下走的。如果你仅盯住盈利指标的话,你有时候会错过比较大的机会。

所以我还是一个观点,估值底是最重要的。短期的一些东西,可能在长期的贴现维度里,显得没那么重要。比如2020年的一季度的新冠,当时市场跌了一天后面就往上走了,所以最重要的是估值底、政策底,最后才是盈利底。


接下来还有一段震荡过渡期


另外一个角度看,接下来“很快进入牛市”的概率也是偏低的,看看资金大规模入市的历史就知道,这一轮是第三轮资金大规模入市。

2006-2007年是第一轮,2014-2015年是第二轮,2021年开始是第三轮。这三轮资金大规模入市,结果基本上差不多,前面两次都会出现一个特点:资金入市完以后市场大规模剧烈波动,到下一轮行情的启动,中间基本上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渡期。

其中长的过渡期,比如2010年到2013年,达3-4年;而短的比如2013-2015年之后的2016年到2017年的上半年,基本上是一年半到两年的过渡期。

所以我认为这次大概率也是这样,市场目前属于剧烈波动阶段,这种剧烈的波动已经接近尾声,后面很有可能会在底部短时间震荡,而震荡有多长,没人知道。

我不是说股票市场马上就会很好,大家要有心理预期,如果做得好可能会是稍低的回报,当然这种回报跟牛市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回顾历史上几次周期,比如像2001-2005年的熊市,基本从2003年开始,市场就会有一些结构性的行情,有些做得好的基金可能有十几个点的收益,也还可以,到后面到2006、2007年能达到150%,是不同的数量级。

现在真正无风险的回报基本上也很少,或多或少会有风险所以如果能做得好,这种低回报也还可以。


锚定一个目标仓位,到目标仓位以后停下来


自己会怎么做,大家肯定会比较关注。

第一怎么建仓,仓位到时候会怎么样?

第二选择的方向是什么

我先给大家汇报第一个怎么建仓问题,因为现在产品还没有成立,如果产品成立的时候,市场还在现在附近,我会两分两步

第一步我会锚定一个目标仓位,这个仓位基本上在30-60%之间,假设我们选中位数40%,从0-40%会非常快这体现出我对市场的判断,我认为市场是在一个底部区域

我们不知道底部区域会徘徊多长时间,做这种判断是没意义的,所以第一步,一定达到自己的目标仓位。

第二步到目标仓位以后,我可能停下来。

我会停下来去看产品净值,如果是垒不起安全边际的净值可能会一直停在这个仓位,更多的是在里面做结构性的调整。

两种情况下可能会继续提仓,第一净值上有一定安全垫第二我对市场依然看好


把眼光放在偏小市值的公司上


其实新产品和新视野比,我自己觉得比新视野基金时候要幸运多了

因为新视野最高点,当时成立以后经历了一轮熔断,二轮熔断三轮熔断,为了积累安全垫还是费了不少脑筋

这次我还是说那句话有点像市场第三次熔断以后那种感觉,所以时间上我希望会比较顺利一些。

第二个问题,选择什么方向,大家也会关注的比较多。

第一我定位现在是一个过渡期,属于低回报期,中短期我会比较关注深度价值高分红的个股,这些能够有五六个点的分红,都是难能可贵的。

第二如果是真正拉长周期看,会选择一些100亿到1000亿市值的公司这次目标市值属于偏小。

实事求是讲,我相对会把眼光放在偏小市值的公司上

因为过去市场是以大为美,大家会更喜欢几千亿几万亿的公司而且涨幅也大

其实过去两三年的宏观是息息相关的,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大公司业绩增速比小公司更快

我自己觉得未来不一定会呈现这种特点,宏观上存在不确定性越大的公司跟宏观离得更近,小市值的公司离宏观可能会更远一些

当然这里面需要精挑细选

另外,这也是非常现实的选择,因为在公募的时候最高管了将近六七百亿的钱小股票对我来讲意义不大,现在小股票对我是有意义的,所以自己的眼光会放低一些。

大体关注的风格基本是这样,具体的板块上来讲,低估值的就不说了大家拿Excel一拉基本上就可以看到

我自己还是相对会比较喜欢偏成长类的,过去几年大家认为都有机会的产业不外乎光伏、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企业、军工”的东西会多一些

这几个拉风的产业里,我比较喜欢半导体,因为半导体企业无论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从竞争的角度来讲,它的差异化会大一些。

光伏是同质化竞争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有一定的议价能力,但是议价能力相对有限,所以部分还是同质化的

从客户的粘性来讲,半导体还是会更强一些。

军工相对来讲会比较担心,近5年是不错,但是5年以后(不好说),景气度自己心里没底,所以担心这方面多一点


大家都需要有阿Q精神


最后我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也安慰大家,因为今年大家都不好受。

2008年印象最深刻的。

雷曼是9月底的时候倒的,当时国庆休假回来以后,我的第一大重仓股连跌了三跌停板,因为雷曼倒了以后,全世界经济金融突然都停滞下来,我当时灰头土脸,非常郁闷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当时肯定想象不到趋势投资基金后面累积净值能到20多块钱

目前我能体会到大家都在被一些负面信息所笼罩,就像金融危机的时候,全世界经济金融都停下来了,那种感觉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还是那句话,做权益的一定要发自内心对于长期是乐观的,因为投资很多时候是很难方向上看得很清楚,更多的时候是一种信仰长期持有这4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都需要有阿Q精神

只要是长钱闲钱,还是信任的投资经理就好。这种时候建议大家少打开账户少看,这样心里会平静一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