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难增利,美的继续领跑家电赛道

美的占领市场,格力或遇危机

01
趋势舒服

美的业绩超预期

美的集团营收历史上首次超过3000亿元,和老对手格力电器的差距继续拉大,而且在空调板块,营收也超过格力电器,不过由于上游材料价格上涨,美的集团利润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美的集团最新发布的年报和一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341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86亿元,同比增长5%。2022年第一季度,美的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03.8亿元,同比增长9.55%;实现净利润71.78亿元,同比增长10.97%。

同一天发布的年报和一季度财报,信息量巨大。首先是,美的集团总营收首次超过3000亿元。净利润还在增长,但仅有5%,这是美的集团连续两年利润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下,折射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家电制造业面临的普遍“增收难增利”的困境。

美的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和盈利稳步增长,这一表现在外部压力较大的经营环境下取得,尤为难得。

02
冰糖炖雪梨

中国太保业绩符合预期,持续深化寿险改革。

中国太保2022 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归母净利润54.4 亿元,同比-36.4%,寿险总保费收入994.5 亿元,同比+4.2%。

点评:

1、受权益市场回撤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但略好于同业。

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36.4%,但好于国寿(-46.9%)、新华(-78.7%),主要是权益市场回调导致投资收益下降,净/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7%/3.7%,变化幅度为-0.2pct/-0.9pct,总投资收益率下滑幅度相对同业较小。

2、寿险继续深化转型,队伍质量提升。

代理人新单保费92.2 亿元,同比-44.1%,主要是去年公司积极备战开门红及重疾险退市带来的高基数、人力同比大幅下降、公司战略调整(淡化开门红)等综合因素所致,新单降幅高于同业。但从质量指标来看,随着公司启动长航行动,一季度代理人人均产能提升19.9%,且13 个月继续率同比+5.3pct 至89%,代理人和业务的质量均有所提升,继续观察人力队伍企稳后的产能变化。公司开启价值银保,一季度新单保费110.3 亿元,同比增长11 倍。

3、财险综合成本率改善。

财险保费498.6 亿元,同比+14%,车险/非车险增速分别为11.8%/16.2%,车险增速回归正增长受益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车均保费的提升,而非车险保持稳定增长。一季度公司COR 为99.1%,同比-0.2pct,其中赔付率同比+1.8pct,费用率同比-2pct。

偿二代二期规则下,公司寿险、产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47%、184.5%;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47%、234.3%,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好于预期,预计分红比例有望保持稳定。

03
万连山

京东负重前行

近期,京东凭借“自杀式物流”驰援上海狠刷一波好感度,但归根结底英勇的仍是来自底层的京东小哥。资本市场作为名利场,就如同徐雷在2021年财报会议中所说,“商业竞争瞬息万变,有时候甚至是残酷的。”

从财报来看,京东整体在亏损,一共亏了36亿元。主要是第四季度亏损的比较多,亏损了52亿元。

实际上,对于京东集团的亏损大众早已见怪不怪。毕竟2019年京东集团才刚刚实现扭亏,盈利118.9亿元。此前2017年至2018年期间,京东集团分别净亏损1.52亿元、24.92亿元。

近几年,京东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势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其中,新业务中也不乏需要持续资金哺育的京喜拼拼、京东便利店、七鲜超市等。京东物流自带的重资本、高投入等特性,烧的钱也不在少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第四季度,京东的年活用户环比增长仅为1750万,增速为3.1%,远低于前几季度。这对于电商公司来说是反常的,因为第四季度涵盖双十一、黑五、双十二等重要的购物节日。

此外,作为京东三驾马车之一的京东物流,去年虽提前完成2017年制定的“五年收入规模过千亿”的战略目标,但盈利难问题却再次显现。这个当年被马云诟病的重资产板块,已逐渐成为京东特有的护城河,同时也成为京东愈发卸不掉的一个“重担”。

04
骑牛看熊

难道哔哩哔哩的春天要来了?

哔哩哔哩在港交所公告,本公司目前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的净营业额将介于人民币50亿元至人民币51亿元。

之前预计的净营业额介于人民币53亿元至人民币55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的月均活跃用户为293.6百万,同比增长31.5%。日均活跃用户为79.4百万,同比增长32.0%。

此前哔哩哔哩下调一季度净营业额预测,美股周一哔哩哔哩跌近10%,收盘上涨0.49%,有点逆天的走势了。骑牛看熊只能说亏损幅度好于市场预期,你可以亏但是我知道你亏得并不多!哈哈。

公司在2021年推出StoryMode以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需要。从数据上来看,用户对于StoryMode的接受程度较高,在DAU中的渗透率已经超过20%,点赞比例达到了30%。未来StoryMode将被完全融入到现在品类内容和社区当中的,渗透率未来应该将超过50%。它将有望进一步丰富公司广告投放场景,有利于平台创作者进行商业变现。

时隔多日版号再次发放,哔哩哔哩2021年新游戏发布会,一共公布的了16款在研产品,除了独代新游戏,自研游戏也首次亮相。相信游戏业务收入将随着版号发放常态化后,重新迎来高增长。

难道哔哩哔哩的春天要来了?

05
老玛歌

拿住隆基不撒手很不容易啊。

2021年报分析笔记。

光伏赛道充满了风险,有老美老欧和阿三的贸易摩擦,双反调查和加征关税,有硅料等原料涨价,还有汇率风险,还有疫情封城物流断流海运成本狂飙,真的是步步惊心。毛利率只有20%,一个不小心就赔本了。

可是我还是不想撒手,因为光伏发电是大趋势,摆脱化石能源是全球共识(特别是我国,更要摆脱被石油被天然气卡脖子的命运)。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发电总量中占比29%,2050年预计达到90%。三倍空间。我国数据是2021年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其中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所以在10年20年内可能每年增速有快有慢,但长期增长是确定的。

长期增长确定,不代表隆基就能肯定吃到肉。这还得靠技术,得有绝活。隆基不是我偏爱的垄断型,平台型或者颠覆型企业。但至少还是属于技术规模领先者,有点像宁德时代。不过老实说这个买卖还是苦逼生意。

隆基在这个空间巨大,但是生意苦逼的赛道里绝对属于优秀选手了。2021年是大概最近10年来第一次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2021年硅片出货量70GW,完成率87.5%,组件出货量38.5GW,完成率96%,营收809亿,完成率95%。

2021年营收809亿同比增长48%,扣非净利润88亿,同比增长8%,净资产474亿,同比增长35%,ROE21.5%。净资产增加了120个亿,细分来看是现金增加20亿,对外投资增加30亿,预付增加30亿,存货增加20亿,负债端减少了20个亿。2021年确实蛮艰难,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不要苛求了。

财务数据基本健康,资产减值损失每年都在计提,2021年12亿,2020年9亿,这对重资产行业很正常。研发44亿,基本上都费用化了,占比5.4%,其实还应该再砸钱搞技术,现在技术领先优势不明显啊。

2022年目标是硅片出货量90-100GW,组件出货量50-60GW,营收>1000亿。(选择相信隆基能完成计划,2022Q1开局不错,营收同比增长17%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9%)假设今年净利率也只有11%,那么25倍PE合理估值2750亿,合51元/股。

年报里还有两个彩蛋,一个是预计2022Q3投产新型高效电池(据路边社说是HJT)。另一个是氢能已经初步接订单了,能出货了。(光伏➕氢能属于最佳搭档,否则弃光就浪费了)。

06
多巴胺不快乐

万科业绩超市场预期。

万科近期股价表现还挺不错的,4月28日晚,万科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6.67亿元,同比增长0.6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4.29亿元,同比增长10.58%。个人认为,这样的业绩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 

但实际上,从销售端来看,一季度房地产行业的下行压力仍在持续。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3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10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29655亿元,下降22.7%;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5.6%。

虽然政策面上有缓和、好转的趋势,但短期内市场整体的供求和成交还没有明显转暖迹象,预计2022年企业销售目标应该还会更加谨慎。

07
虾股

中银香港业绩稳健。

中银香港今天大涨4个多点,这在银行股中是比较罕见的了。我认为主要还是公司的基本面十分强大,业绩相当的稳健。公司公告显示,截至3月底止第一季度,提取减值准备前经营溢利103.49亿元(港元.下同),按年升7.2%;经营收入升6%至142.24亿元。

咱就单看这个收入的增长,确实非同一般,一季度好多公司都是同比下滑,赛道股、成长股都出现了伪增长,增长停滞了,不太行了,而现在呢,市场资金也偏好于避险股,特别是用于对冲美联储加息的利空,这对银行股来说反而是利好。

另外,利润端,公司的计入外汇掉期合约的资金收入或成本后的净利息收入为85.37亿元,按年增长4.1%;净息差为1.08%,按年下降3个基点,主要由于短期资金流入,带动平均生息资产规模增长,这个增长是良性的,未来还会保持,所以现在就是戴维斯双击行情,好好把握呀。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汇社区的精彩发言,想看更多港美A优质社区讨论,请下载格隆汇APP,欢迎加入格隆汇社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