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腰斩,除了回购股票,中概股又该如何挺起自己的脊梁?

过去一年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受行业反垄断监管影响,成长和扩张预期减弱,同时叠加海外政治环境的变化,股价遭遇各路资金狙击,股价腰斩者比比皆是。在最近一轮的大跌中,一些上市公司们又拿出了“大笔回购股票”这个压箱底的招数,开始挽救暴跌的股价。日

过去一年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受行业反垄断监管影响,成长和扩张预期减弱,同时叠加海外政治环境的变化,股价遭遇各路资金狙击,股价腰斩者比比皆是。

在最近一轮的大跌中,一些上市公司们又拿出了“大笔回购股票”这个压箱底的招数,开始挽救暴跌的股价。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继续扩大回购,将股份回购计划的规模由原先的150亿美元扩大至250亿美元,回购将持续至2024年3月底。

阿里的大手一挥,直接创下中概股回购规模纪录。

但这样的回购真的救得了中概股吗?

大厂们纷纷开启回购计划

公司回购股票,从理论上来说确实能够在资本市场起到“定心丸”的作用,有利于在熊市中稳定投资者信心和预期。而且证监会也在鼓励这种选择。

3月16日,证监会在传达学习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精神时表示,要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这之后,中概股回购潮拉开序幕。继阿里巴巴之后,腾讯、小米集团、哔哩哔哩、Boss直聘、陆金所控股和富途控股等一众中概股的开启回购动作,开启市值管理。

3月24日晚间,小米集团公告称,公司以每股14.44港元至14.5港元的价格回购了340.94万股公司股份,耗资近5000万港元。

腾讯于2022年3月29日赎回79.8万股股票,价格为374.4港元-390港元,共耗资约3亿港元。

此前3月28日和3月25日,腾讯已连续两个交易日耗资6亿港元回购公司股票。

大厂们集体回购中概股,对于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正如,一位基金博主针对大厂回购一事评价:“买这些公司起码有安全感,起码他们不会摆烂。”

改变颓势,中概股必须自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企业的回购动作反映了管理层和股东看好公司的内在价值。

阿里巴巴集团副首席财务官徐宏曾经表示:此次回购是因为阿里的股价被低估了“大幅回购股份,突显了我们对阿里巴巴长期、可持续增长潜力和价值创造的信心。考虑到我们稳健的财务状况和扩张计划,阿里巴巴的股价并不能公正地反映公司的价值。”

虽然回购股票能给市场带来一定信心,但也并不能瞬间解决股价的低迷。两年前,阿里就曾斥资百亿美元回购股票,但这似乎并不能“说服”市场,往后阿里的股价继续承压。

对此,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长期来看,中概股的走势仍然由业绩主导。

虽然,部分中概股过去一年的业绩出现下滑,但从业务线来看依旧值得长期看好。

拿腾讯为例,近日,腾讯发布2021年度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腾讯去年全年收入为5601.18亿元,同比增长16%。

从营收来看,腾讯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市值层面,腾讯也依旧是国内排名第一的互联网公司

除此之外,互联网大厂持续在前沿科技领域的投入,也重拾了外界对互联网的信心。

去年,腾讯、阿里、小米等企业持续在前沿科技领域加重投入。

根据最新财报显示,小米2021年小米研发支出达到人民币132亿元,同比增长42.3%,进入了中国高科技公司的前20位。

阿里巴巴的全年总研发投入高达430.8亿元,阿里云业务稳健增长,金融和电信行业需求增长强劲;腾讯2021年研发投入大增33%,达到518亿元,相比2018年的229.36亿元,已经翻倍。

与此同时,随着“东数西算”第四大工程的全面开启,腾讯持续推进“数字基建”建设,在数据中心、自研服务器、数据库、存储、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新进展,并在多个技术领域保持领跑。阿里云也在全球建立了数百个云数据中心,覆盖超过200个国家,是全球规模第三、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

“我们不认为互联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壁垒被打破,当前互联网公司仍然有长期投资价值。”天风证券认为,互联网公司经过市场大浪淘沙的激烈竞争,造就了一批全球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的平台公司,仍然具有较好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潜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