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放鹰”,准备三月动手!

全球资本市场惨遭血洗

01
叶斯达克

如果三月加息,市场能接得住吗?

假如美联储在3月份加息,这将是该央行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估计3月份会有四分之一个点的加息,今年还会有三次加息,随后还会有更多的加息动作。

美联储的行动太慢,现在在应对通胀方面已经落后于形势,尽管关键的市场指标并不支持这种观点。甚至一些美联储官员也公开讨论过,他们今年的加息幅度是否应该超过预测。

鲍威尔表示:“我们需要灵活行事,以便我们能够对所有可能的结果做出反应。我们将继续关注各种风险,包括高通胀比预期更持久的风险,并准备好做出适当的反应。”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有近9万亿美元,是新冠疫情开始前的两倍多。在一份单独的声明中,美联储概述了其缩表的原则,并表示从长远来看,它打算主要持有国库券。美联储目前还持有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该行表示,这一转变的目的是将其对经济各部门的信贷分配影响降到最低。

即便觉得美联储在“拖后腿”,但其行动已经比此前预期的要快得多,在需求强劲、供应链受阻和劳动力市场收紧的情况下,通胀未能如预期的那样消退,这促使美联储采取行动。

富国银行经济学家Jay Bryson表示,美联储为即将到来的货币政策制定新的指引,暗示了委员会不会轻率地收缩其资产负债表,但它正越来越近。预计FOMC将在9月的政策会议上宣布,将在第四季度开始缩表,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削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将加速。

02
爱飞翔

多方面原因导致银行股近期上涨。

近期,我国迎来多次降息,刺激经济。同时,地产方面的政策也有所放松。

据研报指出,政策托底宏观经济,利好银行经营环境改善,助力信贷投放增加和资产质量优化。

同时从多家银行业绩快报来看,多家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实现较大涨幅。

而今年面对年初这波银行的上涨,个人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业绩驱动。根据最近披露的相关银行业绩快报来看,基本都是一片向好。

已披露的2021年上市银行业绩快报均表现亮眼,这完全驱散了对于疫情阴霾下对于经济复苏的悲观预期,同时也展现了银行业的稳定性以及盈利能力。

二、高估值的调整,低估值得到资金更多青睐。

年初由于不少赛道股下行,动摇了不少投资者对一些概念的信仰。尤其是新能车,目前的估值仍然处在高位。资金出来后,自然也就变换风向,转移到整体较为低估的银行板块。在对于风险的厌恶充满整个市场时,银行的优势自然不用多提。

三、政策风向。

近日,央行开展7000亿mlf操作和逆回购降息10bp,预期后续lpr也会降低。其保持流动性、宽松货币的态度,可见一斑。不仅为股市整体环境埋下了铺垫,也提高了银行体系流动性。资金量增加,且有降息预期,也有利于企业偿还贷款,降低银行坏账率,政策面总体上来说,对银行应该是有利的。

03
辉哥侃股

银行板块点亮A股中的一抹红!

营收净利双增,银行股业绩靓丽,板块点亮A股中的一抹红。

今天早盘,三大指数再度下跌。截至发稿,沪指跌超1%,深成指和创业板跌超2%,逾9成个股下跌。银行和新冠药物成为行业和概念中各自唯一飘红的板块,其中营收净利双增,银行股业绩靓丽,领涨行业0.28%,板块点亮A股中的一抹红。

已发布业绩快报的17家银行,均实现了营收增长,其中宁波银行、齐鲁银行、江苏银行营收增幅达到28.24%、28.11%和22.58%。盈利方面,17家A股上市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反映出经营稳中向好的态势。

17家已发布2021年度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不良率均较2020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中信银行2021年末的不良率为1.39%,同比下降0.25%,股份行中降幅最高;招商银行2021年末的不良率为0.91%,是股份行中不良率最低的一家。

目前,基金仍然“抱团”优质银行。4Q21银行股前三大重仓股招行、宁波、平安占全部银行股仓位上升至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74%,体现投资者对优质头部银行看好。四季度公募加仓宁波、工行、农行、成都、常熟仓位上升最多。

当前中证银行市盈率(PE)5.43,处于历史百分位19.03%的低位,银行股估值仍然便宜,板块调整至今差不多半年,业绩靓丽、低估值叠加调整充分,看好银行股后市表现。“稳增长”发力,银行有望维持健康发展,看好银行板块机会。

04
江瀚视野

每年至少拿出一半利润分红?格力是真良心还是有所图?

近日,格力电器披露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2年-2024年,公司每年现金分红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针对上述分红计划,不少股民给予了正面评价,有股民称,“良心公司”,还有股民表示,这说明格力现金流充裕不缺钱。

统计数据显示,自1996年上市以来,截至2020年度,格力电器已实施现金分红22次,累计分红额高达843亿元;期间累计实现净利润1907.52亿元,分红率高达44.2%。除了分红大方之外,近年来,格力电器的股份回购也很猛,该公司自2020年以来已累计回购270亿元股份,超越美的集团,成为A股的“回购之王”。

格力电器最新总市值约2298亿元,不及美的集团的一半。

2020年,格力电器股权变更完成,珠海明骏成为格力电器新的大股东,不过,大股东及其背后的高瓴资本并未掌握公司控制权,格力电器的经营权在董明珠等高管手中。资料显示,珠海明骏背后有高瓴翰盈、珠海贤盈、格臻投资、珠海熠辉、珠海博韬五家投资机构。

实在看到格力分红很多人都会说格力真的是一家良心公司,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个事?

首先,我们要明白格力的分红代表的是格力电器的确是一家愿意分红愿意回馈资本市场的公司,从欧美资本市场的逻辑可以看出来,大部分这种比较愿意分红的公司往往都会有不错的资本市场表现,从长期资本市场的成长来看,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会变得逐渐成熟,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不会全部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低买高卖的资本利得,他会选择自己的投资标的集中到这些愿意给出更高分红的公司,这是欧美成熟市场的普遍特征。所以从格力未来的发展角度来看,格力的这种高分红将会吸引更多成熟市场的投资机构。

其次,我们可以看到格力电器这些年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这就是它自身的增长速度,可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快,但是它的本身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却是有目共睹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格力电器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上市公司。愿意高分红也是代表格力电器,逐渐进入。高速发展向中速成熟发展状态转变的状态之中,同样格力电器也将进入一个相对成长速度不像互联网公司那么快有那么多概念,可供炒作的状态。

第三,我们可以说格力电器愿意拿出这么多的钱用于分红,至少代表着一个核心的逻辑,这就是格力电器之前那种大规模的投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之前格力电器的很多投资不能说不成功,但是至少也没有太多很赚钱的先例在其中,所以格力电器放弃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投资,转而主动去进行股东经营,这无疑是一个比较正确的选择。

当然拿这么多钱进行分红也会让资本市场有一些负面的怀疑,比如说资本市场会怀疑格力电器是不是缺乏足够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很多的钱拿来进行分红了之后,自身的发展积累会不会不足?

所以高额分红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格力电器来说也必须要考虑清楚。

05
飞鼠溪

政策春风下,白酒要起飞!

1、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这是时隔10年,国务院2号文件再次针对贵州。文件中关于白酒有两处描述:一是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这个10年前也有类似描述。二是稳妥推进白酒企业营销体制改革。这句话我感觉是为茅台量身打造。

2、1月26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第三届董事会 2022 年度第一次会议决定,投资41.1亿元实施“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建设项目,所需资金由公司自筹解决。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贵州省习水县同民镇,项目建成后可形成系列酒制酒产能约1.2万吨、制曲产能约2.94万吨、贮酒能力约3.6万吨,建设周期为24个月。这是为系列酒扩产作准备。

3、1月26日,酒说从市场获悉,泸州老窖国窖酒类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停止接收国窖1573订单及暂停国窖1573货物供应的通知》文件。文件显示:鉴于2022年第一季度国窖1573配额已经执行完毕,经公司研究决定,即日起至2022年3月1日,停止接收国窖1573订单及暂停国窖1573货物的供应。

4、水井坊业绩点评:Q4营收预计12.09亿,同比增长14.04%,Q4归母1.99亿,同比下滑13.3%,扣非1.98亿,同比下滑14.77%。利润与营收不匹配,应该是费用投放节奏问题。全年营收46.32亿,同比增长54%,全年归母11.99亿,同比增长64%,归母略超券商的一致预期11.67亿。按最新归母算,对应估值42.5倍。

5、说回国发2号文件,这里面提了很多很多,但个人觉得,最最实质的是对贵州地方债务的态度。文件涉及到债务问题的共有两处,分别是:(1)发展目标部分:到2025年,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取得实质性进展。(2)强化重点领域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中的“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贵州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地方债务,个人倾向于认为,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不大可能出台针对贵州白酒不利的政策,比如增加消费税。不会针对贵州白酒,自然也不会针对其他白酒。

06
磁铁法拉第

煤炭或有可能已经开启了重估窗口!

国际油价创下新高与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资本市场背景下,煤炭作为传统能源中不可忽视的资源,或有可能已经开启了重估窗口。

首先,政策上已经探明了底部,承认了运动式的转型降碳是并不可取的,国家也将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确认这一大前提下)才会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所以类似过往出现的“拉闸限电”特殊情况,或许会成为历史。

其次,在前面前提下,基于能源需求稳定,可以预期火电还是会向前发展的,因此煤炭最大需求方是长期被稳定下来,此时控制好供应端,持续提升产业集中度,在排除进口煤炭大幅提升基础上,那么煤炭的紧平衡状态还是存在的。

再者,煤炭产业内部存在绿色转型和发展的客观诉求,提升煤炭综合利用率,不断开发拓宽煤炭清洁利用的道路,发展新型煤化工等新兴产业或新技术突破是可期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