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崩盘 VS 降准利好,股民怎么办?

一半股民吓坏,一半股民乐坏

中概股集体崩盘暴跌,加上降准信号来临,两大重磅事件,让这个周末的朋友圈炸开了锅。

昨日,美国证监会再次对中概股发难,引发一众中概股惨遭崩盘式血洗,让市场闻到了一丝令人不安的火药味。

而国内的这次被很多人预期了的降准消息,虽然对金融市场来说不失为一个重磅大利好,但种种复杂宏观环境下,还是让人难以敞开怀笑得起来。

临近年末,面对这么复杂的市场环境,作为股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1

中丐股遭血洗,还有救吗?


隔夜,中概股血流成河,一夜蒸发市值超过2587亿美元,近百家中概股跌幅超10%,其中国内的互联网和科技各大巨头,大部分均跌超6%,几乎无一幸免。

中概变中丐,形容很贴切,但却很无奈。

美国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又通过了“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披露其所有权结构和审计细节,即使信息是来自相关外国司法辖区”的新规。这是自从美国去年12月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要求在美上市企业提供审计底稿给PCAOB之后,专门针对中国出台的新规。

根据国内相关规定,该法案中要求的审计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国内,同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所以,美国这个新规,明显与我国的相关规定相左,几乎是把中概股的门给堵上了。

这新规最终可能导致200多家中国公司被美国交易所剔除。

原本2019年10月中美双方对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存放在中国内地的在美上市公司审计工作底稿调取事宜达成过共识。

但到了2020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中止双方此前签署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包括单方面中止双方关于审计底稿等信息交换的合作。并且对中概股的监管要求越来越过分。

除了美国政府的监管,还有众多恶意的华尔街大鳄借机大肆做空中概股赚取暴利。最大的证据是SEC刚刚批准的新规—是在去年5月便在参议院通过,12月在众议院通过。这些巨鳄正是利用这个几乎被确认的利空,成为血洗中概股的帮凶。

如果统计年初至今,16家跌超90%,36家跌超80%,65家跌超70%,90家跌超60%,123家跌超50%,153家跌超40%,200家跌超20%,极少数比例的中小市值的中概股录得正收益。初略统计,今年200多家中概股累计至少蒸发市值1万亿美元。

显然,这是中概股在美国交易所的上市环境越来恶化的最血淋淋的证据。

当然,对于其中的大型中概股来说,尤其是互联网、教育、甚至医药医疗等行业企业,还面临着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无奈与尴尬。

尤其互联网行业,加速其变局的重大外力,主要来源于反垄断,这个已经被大家说太多了。相信在未来,反垄断强监管大概率一直会是常态,这也给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带上了紧箍咒。

在今年,地产、教育、医疗、还有电子烟、交通出行方面监管层面的强行介入,都在改变着行业的增长逻辑。

同时被改变的,还有它们的估值。

现在,地产已经成为唯恐避之不及的“烂”行业(除了综合实力超强的大央企国企,它们还会很稳,甚至能吃到供给侧改革红利);被资本化的教育板块已经溃不成军,医药医疗在集采之下同样压力山大。

而被重点严监管的互联网,受到的压力更大,连估值逻辑都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概股经历过今年的血洗,部分互联网巨头的估值已经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接下来,中概股会不会更低不知道,一些优质的互联网企业能否迎来估值修复机会,还难以确认,毕竟在中美博弈叠加自身遭受反垄断的大背景下,未来的不确性太高了。


2

美国要收水,中国要降准


昨日国家总理在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到中国经济时,言简意赅地释放出非常多重磅消息。

“为了应对疫情和经济发展,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定的宏观政策,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围绕市场主体需求制定政策,适时降准,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这其中,最重磅的点无疑在于“适时降准”,这成为引爆市场关注的焦点。

毕竟这是货币政策宽松的兆头,市场对降准的预期因官方的最新表态又打开想象空间。据历史经验,总理多次提及降准,接下来降准一般会很快出来。

对于A股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难怪周五主力也干活儿了,拉银行券商,大盘反弹站上3600点。随着消息公布后,A50指数直线拉起,随有一波震荡,但随后继续冲高,收盘上涨0.93%。

但如果综合这句话的意思和背景,这个降准的利好还是需要多一份清醒的研判。

首先,这句讲话背景也是一直以来国家提到的宏观经济压力下,为提振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保证经济平稳发展为出发点。这背后是有点“定向”的意思,当然也不排除全面。

其次,对于这次降准,实际上很多人很早就有预期。

在前面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相比二季度的执行报告,有两个明显的措辞变化:

1)删去了“坚持不搞’大水漫灌’”

2)删去了“管好货币总闸门”,变为了“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国家政策历来讲究用词,这样的修改多少是意味着接下来要继续宽松,甚至加大宽松范围和力度的意思。

现在,预期降准的消息如意料所致,很多人甚至预期降准在年末,不无道理。

更关键的是,这个降准的背景是处于现在的宏观经济环境还存在很大压力,还需要宏观政策的发力。

我国的经济增速从过去10%左右的台阶,下滑到目前的6%以上,再加上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关系转冷,未来的发展压力依然不能乐观。

所以历次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要把稳经济,稳就业,稳预期等作为工作的关键。其中尤其是缓解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困难,这也是昨日总理的话中重点提及的。

也就是说,降准的目的是为了托经济,不是为了锦上添花刺激经济,它好比一味药,身体有问题了才吃药。所以对于降准,我们也不要太乐观。

其实,我们更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现在海外的趋势是美联储真正准备加快收水,而我们却在准备“放水”?有没有必要担心“美国收水,中国放水”格局下,这种放水会不会打折扣?

其实大概每隔两三年,中美两国就会进入经济货币双背离状态,上次是2018年,现在又来了。

这背后的原理大概就是国际分工和货币地位不同所致,一直以来,美欧依靠国际货币优势印钞输出需求,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为他们生产商品,由此形成了较固定的外循环经济。

为了刺激经济而货币宽松总是从美欧发达国家开启动,但当美欧国内经济恢复过来,开始收紧流动性的时候,中国经济反而因为需求减少和美元回流而继续面临冲击,尤其是中小微企业。

之前美联储无底线地放水,虽然刺激了经济,更把美股指数推行让巴菲特都活久见的历史新高,但如今也开始遭受了畸高持续通胀和经济滞涨的恶果,很多国家甚至开始面临外债危机,比如土耳其如今已经濒临倒下了。

而我们国内的放水节奏相对克制,并且很多时候都是“有的放矢”定向安排,流向金融市场的资金并不大,所以现状看来整体通胀问题不大,股市也没有像美股那样大的泡沫。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微企业的压力却是非常大的。

值得庆幸的是,房地产作为吸引全国资金流最大的超级产业,我国这两年通过严控房地产和反垄断,把这个可能引发灾难性经济风险的超级大雷给提前拆解了,于国内来说并没有太大系统性风险。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更从容地制定“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

也就是说,美国收水,我国放水,虽然有影响,但还不至于太大。


3

我们的投资怎么办?


依据上述分析,这次降准可能会是定向而不会全面,整体上货币政策总基调不会变,不可能大幅宽松,这点要认清楚。

所以,接下来中国货币全面宽松的情况不会出现,全面牛市也不大可能会有。

近几年的降准降息宣布后第一天股市涨跌互相,没有明显的规律,中长期看,也只有2019年、2020年是利好,2015年的降准促成了最后的疯狂,也加速了随后的大崩盘,2008年和2018年都是崩盘。

所以,降准是否利于股市,还需要辩证去看,没有基本面的支撑,撑得了一时,撑不了多久。

很多人觉得降准了,对银行、保险、券商这些大金融板块是超级大利好,但其实也不必要太乐观。

在7月初的降准事件中,银行股其实是大跌的,这是因为在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背景下的降准,反而暗含了要求银行加大向中小微企业放贷(如此前的窗口指导),导致市场对银行不良率可能再上升的担忧。

地产板块确实是利好,但前两周已经有明显放开信贷限制的利好,并且这个降准主要目的不是救地产,所以利好也不会太大。

大宗商品、消费股、科技股,大概也不会有太大反应,走的依然会是自身的逻辑。

至于中概股,10个消息中大半都是利空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短期的估值逻辑是被打乱了的,所以那还是算了。

别看现在互联网巨头们的估值已经便宜到地板价,但谁也说不准下一个反垄断的大刀会抗到那一处,对于有重大不确定性的资产,最好的策略只有是观望。

但还是有一些强预期的板块我们可以期待一下的,如“碳中和”、“十四五规划”这些契合政策主导的方向,比如光伏、新能源、创新科技、生物医药、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等。

现在确定性作为最珍贵的标准,这些赛道会持续作为希望的火种,吸引抱薪者去取暖的,也就是我们说的避风港。


4

尾声


近几个月以来,我们看得到市场的形势是越来越复杂了。

在内,控地产、打教育资本化、医药集采、互联网反垄断,中美摩擦等接连不断;在外,疫情反复、国际分工受阻、通胀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也持续对全球市场带来重大影响。

原本美国打算即将开启收水周期,试图挽救自身已经陷入危机的物价通胀和经济滞涨,同时顺手狠狠收割一波全球资产。但突如其来的毒性更强的南非新冠变种疫情试图再一次把全世界拖入泥潭。

如今全球经济重新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全球金融市场也动荡加剧,市场本就应该开始转向谨慎。

现在中概股已经大面积倒下了,如果你还一味沉浸在降准利好中自以为A股能继续接着奏乐接着舞的话,那说明你可能还是个韭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