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不一样的周期,开发项目转让难觅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证券研究,作者:陈聪 张全国 李宗儒

由于一二线限价的存在和三四线近年来需求的透支,未来存量项目房价超预期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即项目获得超额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地产信用风险的爆发,迄今为止没有伴随大量存量地产项目整体转让。我们相信,这并不是因为问题企业无意处置资产,而是社会资本无意买入风险大、预期收益低的住宅开发项目。对房地产仍有兴趣的资金,则主要聚焦核心城市商办不动产和空间运营&物业服务公司。

历史上,信用风险经常伴随存量开发项目转让。

历史上,万达、新城控股、新湖中宝等,都曾在资金状况偏紧时,积极转让不动产资产,也都因为转让不动产资产而实现了公司杠杆率不同程度的优化。

本轮信用风险,虽然企业有强烈的处置资产意愿,存量地产开发项目的转让却十分罕见。

目前,境内外债券收益率不断走高,信用风险有不断恶化的迹象。转让物业管理公司的公告层出不穷,说明企业有意处置资产。一些企业主动降价销售,也说明企业“舍得”变现资产。但最近存量房地产开发项目资产包交易难觅,项目出让也很少,和每一次信用风险爆发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

信用风险传导的预期下,全行业追求现金为王。

企业担心市场竞争性降价,债权人信心下滑,销售回款减速,缺乏增加土储的意向。我们测算12家绿档大公司加杠杆的整体空间也只有3000亿元左右,且分布相当不均。一旦销售下滑,企业存量杠杆上升的空间会进一步收窄。产业外资金对进入地产行业兴趣很小,地产行业的社会评价和预期收益都不高。

存量开发项目风险大,预期收益低。

由于一二线限价的存在和三四线近年来需求的透支,未来存量项目房价超预期上涨的可能性很小,即项目获得超额盈利的可能性很小。但存量开发项目不仅要面临房价下降的威胁,还要面临产权性质、配建义务、债务关系等多方面不确定性。和公开市场拿地相比,存量并购也没有吸引力。

风险提示:

由于房价下降,存量项目转让市场冰冻,企业家道德风险等诸多因素,局部的信用风险不断扩散和传染的可能性。

期待信用风波早日结束,建议权益投资者聚焦空间运营和服务。

我们认为,信用问题的聚焦点逐渐从供给转向需求。9月份样本企业销售同比下降超过30%,且基本面还是快速下行。无论行业信用风险扩散到何种范围,住宅开发项目盈利能力下降已是定局。产业资本已经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即愿意不断增持运营和物业服务类资产,或者买入核心城市的商办不动产,不愿意接盘风险大、预期收益低的住宅开发资产(哪怕高折价)。我们相信,这对于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是重要的启示。我们相信,在信用风波尚未过去时,房地产服务业的标的更具备价值。这既包括受益于探索新业务方向的贝壳,也包括受益行业整合机会出现的物业管理公司,如华润万象生活、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金科服务、旭辉永升服务和世茂服务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