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之后,下一个“稳健”担当是?

城投债市场也将会在各类规范下趋于完善。

求稳的钱,应该放哪里?

过去很多年,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是稳健投资者,甚至是大额资产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如今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相关文件明确要求“打破刚性兑付”,银行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按实际收益波动,不许诺预期收益)。换句话说,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

再加上当前的低利率背景,这令不少稳健型投资者苦恼:以往买银行理财就是图个安心不费脑,以后求稳的钱,应该放哪儿?

债券类资产,作为“银行理财”的替代和补充,已经开始成为时下最受欢迎的“稳健”担当。

为什么是债券?

要找投资中的“稳健”担当,其实就是要找一个“压舱石”资产。

我们先来看看可用于大类资产配置的品种都有什么?

在这当中要找一个处于基石地位的“压舱石”资产,它必须满足以下三个特点:

(1)它应该是生息资产,不依靠供求关系,也会有回报流入(所以剔除大宗商品等衍生品);

(2)收益率相对稳定,可以提供可观的基础收益(所以剔除权益和货币);

(3)收益波动与其他资产的相关性较小(这是资产配置的必要条件)。

符合这三个要求的资产,只有债券

从收益来看,债券的票息,拉长期限来看回报都是正的;从波动性角度来讲,债券类资产下跌幅度一般都比较小;从相关性来看,债券和其他资产会有一个翘翘板效应,当经济不好、股市表现不太好的时候,债券相对来说表现要更好一些。

这种稳定正收益+波动小+相关性小的特点使得债券资产成为资产配置中绝佳的基石资产。

也许有人会觉得,相比股票,债券的收益偏低。说的没错,权益类资产才是博取组合收益的真正武器,而债券的存在就是为了帮你熨平波动,这样你才能稳稳的持有下去,否则一个黑天鹅或是股市大跌你就本息全无了。用一个足球队的阵型应该能清晰描述这个关系,你就是主教练,没有人能同时派出11个梅西。

而且在中国最主要的几类资产中,债券其实是被低估的资产,但中国债券市场的容量很大,未来还会更大。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比如美国、日本,债券市场的容量都比股市大。

怎样选择真正靠谱的债券?

虽然知道了债券是资产配置中重要的“压舱石”资产,但对很多投资新手来说,债券就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经常会听到业内人士分析讨论债券,却对它依旧一知半解。

从概念上来讲,债券是债权债务凭证。它就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债券的投资者出具的一种凭证。有了这种凭证,就表示经济主体承诺会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到期偿还本金给投资者。

也就是说,债券的出具方是借款人,买债券的投资者是出借人。债券好比是借款人打的借条,上面清楚写明了借款的数额、借款的时长、应支付的利息等。有了这张“借条”,借钱就不是空口无凭,而是受法律保护的。

债券的种类有很多,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城投债……不同债券的发行主体和架构都大不相同。

哪种债券相对安全性更高更靠谱?这就要从债券面临的风险来看了,一般债券风险只有两种:转让时价格下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

第一个风险,债券在转让时价格可能产生浮动,但浮动的幅度一般比较小,我们暂且忽略。

第二个风险则是债券配置时最需要关注的,也是避免踩雷的关键点。怎样的债务人才不会不履行债务?当然只有诚实守信、有还款能力的人。

所以,为了降低买债券的风险,很多投资者会以评级高低、是否有担保、抵押是否充足、是否有政府或大国企背景为标准,来判断债券是否值得购买。

众多债券种类中,除国债与地方债外,城投债的安全性在中国债类市场排名第一,至今从未发生过实质性违约,也因此备受投资者的热捧。

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就是以城投公司为发行主体,以地方政府为隐性担保人,在上交所、深交所和银行间市场发行的标准化债券,发行产品所募资金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

城投债代表了政府信用,从承销商到投资者,以及参与债券发行环节的人,都将其视为当地政府发债。一旦违约,不仅会影响当地政府的信用,后期融资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更严重一点还会引发区域性的债务问题,因此政府普遍都会为所属的城投企业进行最后的债务偿还,“城投信仰”一直牢固着。

转型迫在眉睫,安全垫也将持续

2021年,城投债在一级市场的发行占比已近50%;余额占比也超过50%,妥妥占据了信用债市场的半壁江山。

疫情让城投债再度崛起,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城投自身的转型发展也迫在眉睫。

未来城投平台将会被投入到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中,只有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才能更加增强信用风险的“免疫能力”,给予投资者更多信用保障。

一是要完成精致化管理:“优胜劣汰”是任何一个行业步入规范发展的常态。优秀的城投公司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在承担准公益性、准经营性项目建设任务时,逐渐构建来自项目经营性收入、政策性补助的现金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机制。

二是要实施精细化管理:此前交易所对地方政府平台发债分档审批的消息掀起热议,地方政府债务率和收入或成为重要指标,决定平台未来的融资空间。除传统信用评级外,这样更加直观的方式将更好地约束融资平台做好经营与杠杆的平衡管理。

三是要注重效率化管理:去年的爆雷风波给市场上了生动一课,如何凭借资本市场的慧眼识珠发挥城投债资金融通的功能,是需要城投公司探索的常新话题。

当然,城投公司虽然在不断推进转型,但大多数城投公司主要从事的业务仍然是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开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等公益性业务。

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2021年城投债的刚性兑付依旧牢不可破,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地方政府在资本市场违约会对区域融资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区域性金融风险,因而令地方政府有所忌惮

而不管是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其根本上并不会降低城投债的发行,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发行城投债的地方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城投债市场也将会在各类规范下趋于完善

规范与机会并存,十四五期间,这一“稳健”担当不容错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