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控股逆势下跌3%,发生了什么?

Q4净利增速回落至16%

今日,A股三大指数齐涨,而快递巨头顺丰控股盘中一度下跌5%,截至发稿,其跌幅收窄至3%,逆市下跌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来源:wind)

2020Q4业绩不及预期,是其股价下跌的导火线

2020年度,顺丰控股实现营业收入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归母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其中,2020Q4实现营收同比增长32.82%至443.9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37%至17.28亿元。

从全年来看,得益于新冠疫情的催化,加速线下消费者向线上消费转移,同时直播电商等新型电商形态的兴起,为电商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也带动整个快递行业快速增长,顺丰控股收入规模及增速在2020年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从单季度来看相较于2020Q2、Q3超过50%的净利增速,Q4净利增速回落至16%,考虑到四季度有双11、圣诞节等多个购物节加持,处于电商物流旺季,并且以往的四季度业绩增速相较全年亦有不错的表现,因此市场对于其四季度业绩预期较高,而2020Q4净利下行,低于市场预期。

对此,公司表示,2020年第四季度高峰期加大了陆运网络资源投入,该投入短期内会有成本压力,但伴随业务量逐步增长、网络规模扩大,规模效益经历一定的爬坡期后在未来逐渐释放和显现。

除此之外,经济快递(电商件)业务规模占比上升,但这块业务单票价格较低,毛利率较低,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公司盈利能力。

早期,与以电商件为主的三通一达不同的是,顺丰在高时效、高服务的商务件市场站稳脚跟,并快速发展。但随着国内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渗透率逐渐提升,这块“大蛋糕”不由得令人眼红。顺丰2019年5月推出“电商特惠”,一改往日的高价定位,针对电商客户推出低价服务。此外2020年4月,顺丰联合中金公司斥资1000万成立深圳丰网速运有限公司,其中顺丰持股80%,三季度也正式推出加盟模式的新低端快递产品“丰网”。

如今,经济快递业务已成为其新的增长动力。2020年,顺丰时效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63.60亿元,同比增长17.41%,占营收比重下滑7个百分点至43%。而经济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为441.48亿元,同比增长64.00%,业务量大增155.86%,占营收比重也由2019年的23.99%提升至28.67%。

(来源:顺丰控股2020年年报)

得益于此,顺丰2020全年实现件量同比增长68.46%,远超行业整体增速的31.2%,市占率提升至9.76%,较上年提升2.15个百分点。

不过,规模扩张的背后,是单票收入及毛利率不断降低。2020年,顺丰速运物流业务票均收入17.77元,同比下降18.99%;速运物流及供应链毛利率为16.37%,较2019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顺丰电商业务量大幅提升,还会不停拉低其单票收入,为此短期内可能将要牺牲部分利润。

由于顺丰以直营模式为主,且投入机场、飞机等重资产较多,因此其单票成本相较于其他民营快递公司更高。所以票均收入不断下降的背景下,降本增效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影响顺丰后续毛利率能否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其他领域中,快运方面,截至去年其自营及加盟网共计拥有185个快运中转场(含集散点),约1500个快运集配站,日承载能力21.5万吨,较2019年末提升69.3%。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6.27%至185.17亿元。

冷运及医药业务方面,2020年顺丰控股的冷运及医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4.97亿元,同比增长27.53%,其医药网络覆盖240个地级市、2068个区县,拥有12个医药仓。

同城业务方面,2020年,顺丰同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46亿元,同比增长61.17%,远高行业增速。服务超过30万商家和1亿个人用户,2020年合作品牌数同比增长超300%。

国际业务方面,截至2020年底,顺丰国际快速开通国际全货机航线30条,全货机国际航线总计运量约9万吨,实现营收59.73亿元,同比增长110.4%,是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

供应链业务方面,顺丰控股已布局50个城市的产业园项目,去年供应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1.04亿元,同比增长44.45%。未来三年顺丰产业园管理运营面积预计超500万平米。

就利润而言,目前除了速运这块实现盈利之外,其余分部仍处于亏损状态。

总体来看,当前时效件市场增长缓慢,而电商市场更具广阔空间。由于业务模式趋于同质化,通达系产品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通过适当降低价格成为电商快递龙头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顺丰欲想占据一定份额,其单票收入降价的趋势亦不会改变,短期内对其成本及利润也将造成一定压力,与此同时,顺丰还会面对京东物流、以及菜鸟系“丹鸟”的强势竞争,未来如何有效管控成本是顺丰核心关注点。

国信证券表示,考虑到公司短期投入较大,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91、109亿元(2021-22年下调幅度7.8%、7.4%),分别同比增长12.9%、27.7%、32.7%。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