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研究】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投资价值分析:聚焦新能源优质赛道, 涵盖新能车与光伏全产业链龙头

国金证券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164905.OF)成立于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团队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交银指数芯”中重要一员。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指数,帮助投资者高效捕捉新

国金证券研究所

金融产品中心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164905.OF)成立于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团队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交银指数芯”中重要一员。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指数,帮助投资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块红利。

新能源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以能源安全为战略核心,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若干配套专项规划全面推进中国能源体制革命。能源革命具有必然性与紧迫性: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近年来地缘政治矛盾和大国竞争加剧,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需求增长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必然的要求。“碳中和”目标政策推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革命正在提速。绿色转型是瞄准未来全球能源资源、科技创新两大竞争领域,提升我国全球减碳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体现大国担当的重大战略决策。

平价上网拉开序幕,光伏风电进入高成长轨道:2030年我国风电和光伏的存量总装机将达到 12亿千瓦,行业增长空间巨大。2021年起光伏风电将进入平价上网新阶段,行业将摆脱补贴依赖走向内生性增长。光伏风电行业成长性凸显,进而驱动板块估值向主流成长性板块估值水平靠拢。全球新能源车景气向上,海内外共振驱动需求拐点向上:欧洲最严碳排放标准叠加高补贴,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同时国内补贴温和退坡,利好政策落地强化行业中长期成长性及确定性。海内外政策共振下,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明显,行业景气持续向上。

国证新能源指数特征分析

优选新能源发电与新能源车领域龙头:国证新能源指数从属于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市值和流动性综合排名靠前的7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指数成分股加权平均总市值为 760.59亿元,市值分布上表现龙头定位。

新能车与光伏风电协同发展,宽赛道或更具投资价值:指数在新能源车(55.8%)和新能源发电(44.2%)板块均进行了布局,覆盖新能源车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相比新能源汽车指数,同时聚焦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车的宽赛道指数在估值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上均具有优势,或更具投资价值。

低估值高盈利,兼备高成长性:截止2020年12月11日,国证新能源指数的PE为42.2,ROE为6.57%,在已有基金产品覆盖的新能源主题指数中,国证新能源指数估值最低、盈利能力最优秀。国证新能源指数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1.12%,同时兼备高成长性,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阶段性弹性与锐度突出:指数基金以高仓位、高弹性成为资金进行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或者阶段捕捉市场上行机会选择的工具。在市场上涨的多个阶段,国证新能源指数表现出更高的弹性与进攻性:如在2015年牛市期间跑赢沪深300约66%,近一年获得了约54%的超额收益,阶段性弹性与锐度突出。

而且,该产品三季度末规模2.55亿元,处于打新策略的“高效”规模区间,并在沪深两市均可参与打新,阶段打新收益增厚具有竞争力。

风险提示: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市场大幅波动风险,或将影响基金收益。

一、国证新能源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164905.OF)成立于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团队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交银指数芯”中的重要一员,是团队对于中国市场核心资产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指数,帮助投资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块红利。国证新能源指数汇聚了属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就其子行业和成分股的挑选标准,均融入交银施罗德研究部观点和建议,体现了交银“指数芯”对于指数编制的匠心。

1.1以能源安全为战略核心,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

顶层设计全面推进中国能源体制革命: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能源战略思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2017年4月25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发布,明确了能源革命战略目标,目标要求2021—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达到20%左右,205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过一半。《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若干配套专项规划等政策相继出台完善了能源革命战略框架体系,为我国能源革命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能源革命具有必然性与紧迫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近年来,地缘政治矛盾和大国竞争加剧,国际贸易局势越发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对我国现有的能源供应格局产生影响,给能源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战备储存能源,而近几年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0572万吨,同比增长9.5%,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天然气进口量9660万吨,同比增长6.9%,对外依存度达43%。同时能源消费逐年增加,需求增长与供应不足的矛盾凸显。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至关重要,因此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必然的要求。

“碳中和”目标政策推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途径,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 “零排放”)。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导致我国能源过于依赖煤炭石化类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油气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等现象日益严重。因此绿色转型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公布“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该协议被视为欧盟实现绿色转型的总体政策框架。此后欧盟出台多项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绿色转型。2020年3月,欧盟委员会通过新版《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新版《计划》是“欧洲绿色协议”框架下的重要一环,新协议”框架下的重要一环,新版《计划》将从投资、金融、立法等多个层面发力,推动欧洲循环经济从局部示范转向主流规模化应用。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布碳中和目标,全球能源结构从石油时代向可再生能源转型正在提速。绿色转型不仅是建立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重要环节,更是瞄准未来全球能源资源、科技创新两大竞争领域,提升我国全球减碳话语权和全球影响力,体现大国担当的重大战略决策。

1.2平价上网拉开序幕,光伏风电进入高成长轨道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了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是继今年9月我国提出“30﹒60”目标之后,首次提出2030年的具体减碳目标。

讲话中强调到 2030 年,风电和光伏的存量总装机达到 12亿千瓦,据此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增速,有了较为明确的设想。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末全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均达到2.23亿千瓦,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近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透露,初步预计,今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为3500万千瓦,将持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累计装机将达2.4亿千瓦。风电、光伏要累计完成12亿千瓦的目标,未来十年还需至少实现7.2亿千瓦的增长。据此测算,风电、光伏接下来每年的新增装机将不低于7200万千瓦,而“十三五”期间,我国风电和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合计约为6263万千瓦。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预计是7000万千瓦,乐观预计是9000万千瓦。今年风能企业代表联合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提出,“十四五”期间,须保证风电年均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5年后,中国风电年均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6000万千瓦,到2030年至少达到8亿千瓦,到2060年至少达到30亿千瓦。

光伏正式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光伏发展初期成本高昂,依赖政府补贴,具有强周期性。随着现阶段全球平价/光储平价的逐步实现,行业增长将摆脱补贴依赖走向内生性增长。行业周期性将逐渐减弱,成长性凸显,进而驱动板块估值提升,并逐步向主流成长性板块估值水平靠拢。

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显示,2019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为580159MW,同比增长20.1%;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光伏发电、聚光太阳能热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下降了82%、47%、39%和29%。2019年,在所有新近投产的并网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中,有56%的成本都低于最便宜的化石燃料发电。

图表1:2015-2019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MW)

图表2:2010-2019年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情况(%)

在全球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过十余年发展,中国已经具备全球最先进和完善的光伏产业供应链,占据光伏产业链龙头地位:2019 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全球占比分别为 67.3%、97.4%、78.7%、71.3%,全年光伏产品出口额约207.8 亿美元,同比增长29%,并且全球光伏产能向我国集中的趋势仍在持续。

中国光伏产业走过依靠国家补贴发展的培育期和成长期,已经具备了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积累和产业链系统提升的基础,从开始粗犷的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高质量发展模式。技术的进步使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过去十年间,光伏系统装机成本下降了90%以上,光伏发电拥有了平价入网的竞争实力。2008年,国内第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光伏项目批复电价高达4元/kWh,2020年4月2日,发改委公布2020年Ⅰ-Ⅲ类资源区集中式光伏电站指导电价分别为0.35、0.4、0.49元/kWh。十余年间,光伏上网电价从4元/kWh下降到0.35元/kWh,电价降幅达91%,平价上网拉开序幕。

图表3:中国历年光伏电价变化(元/kWh)

“光伏+储能”平价大幅抬升行业天花板

储能技术通过调配电能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可解决弃光率、电网波动、储能利用率较低等难题,提高消纳维持电网稳定。以电能释放的储能方式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其中电化学储能同时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拥有广泛的技术适用性。而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带动锂电产能进入扩张期,锂电池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能量密度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为锂电储能的市场化推广间接创造了条件。截止2019年底,我国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1592MW,同比增长48.4%,储能行业维持稳步增长的状态。据国金证券预测,储能相关内容在“十四五”能源规划中的篇幅和重要性,将显著高于前两个五年规划,储能也将是我国能源领域下一个重点支持的方向。

光伏发电成本的显著下降成为光伏实现平价的有力支撑,随着储能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储能”的综合应用将提高光伏的综合使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打开市场需求,大幅抬升行业天花板。

1.3全球新能源车景气向上,海内外共振驱动需求拐点向上

欧洲最严碳排放标准叠加高补贴,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2019年6月,欧盟进一步作出减排规划,同时加大超标处罚力度。规划要求2020年1月起,新注册乘用车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得超过95g/km,超过部分每g/km处以95欧元的罚款;2025/2030年排放目标达到80.8/59.4g/km。根据PA Consulting机构预测,2020年欧洲车企行业将面临高达约340亿欧元的巨额罚款。另一方面,各国对新能源车补贴及免税政策加码,5 月 19 日,欧盟委员会拟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包括拟针对零排放车型免征增值税等措施;德国 2020 下半年的汽车增值税率将由 19%降至 16%,购买价格 4 万欧元以下的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由此前 3000 欧元/辆提高至 6000 欧元/辆,企业补贴保持 3000 欧元/辆不变,建设充电桩、支持动力电池生产的项目资金增加 25亿欧元等。此外,各国纷纷将燃油车禁售提上日程,在各方政策综合作用下,欧洲新能源车高有望维持高增长。

2020年上半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上涨52%,销量居世界第一。11月欧洲电动车销售呈井喷之势,德、法、英新能源汽车11月销售均录得超100%增长,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快速提升。同时,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也迎来强劲反弹:据乘联会统计,1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增长24.8%;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月度乘用车电动化渗透率达7.9%。

图表4:11月欧洲主要汽车市场新能源车销售情况

图表5: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车批发销量同比

随着欧洲低碳政策及利好政策的不断发力,欧洲逐渐成为全球电动车主要增量市场,而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同时,从上游设备、金属资源、到中游“三电”领域以及下游整车、充电桩等相关环节,我国都已经出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头部企业,中国产业链优质企业将迎来全球化供应机遇。

2019年全球锂离子动力电池产能达316 GWh,而中国锂电池产能居世界首位,占比达73%。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前十企业中国占据6家,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排名前十的6家中国企业的产能总和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约一半,在动力电池领域,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领先优势。随着海内外政策持续加码,在供应链传导效应影响下,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供应链企业,与欧洲供应链各个环节形成共振,带动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车产业链受益明显,行业景气持续向上。

图表6:2019年全球动力电池产能前十企业(GWh)

图表7:历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全球占比

补贴退坡温和,政策护航行业长期向上

2020年4月2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原则上2020年-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相比2018年、2019年,本次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幅度明显放缓,利于产业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平稳过渡。2020年11月20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第一批)的通知》),明确2021年共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375.8亿元,2021年补贴总额相当于2020年补贴总额的3.3倍。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路线、产业生态、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完善和深化合作等进行了部署规划,继续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战略性产业定位。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按此测算,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将超过640万辆,2021-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均增长率将在30%以上。政策落地进一步提振信心,下半年产业链迎来实质性回暖,行业中长期高速发展得到进一步强化,行业成长确定性继续加强。

国证新能源指数特征分析

2.1.指数编制:优选新能源发电与新能源车领域龙头

国证新能源指数(399412.SZ)从属于新能源或新能源汽车产业,且新能源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20%以上的上市公司中,选取市值和流动性综合排名靠前的7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指数反映了沪深两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收益表现。

图表8:国证新能源指数编制方案

2.2. 市值及行业分布:市值分布表现龙头定位

从市值分布来看,指数成分股总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有11只,指数成分股加权平均总市值为 760.59亿元,从市值分布上表现龙头定位。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指数聚焦电力设备,在电力设备行业的权重达42.0%,其次在汽车、有色金属、化工、公用事业、机械设备等行业均有配置,行业权重分别为15.98%、11.39%、8.50%、6.50%、3.95%。

图表9:国证新能源指数市值分布(截止2020.12.11)

图表10:国证新能源指数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截止2020.12.11)

2.3. 板块分布:新能车与光伏风电协同发展,宽赛道或更具投资价值

我们进一步对指数成分股的细分领域进行统计,从新能源主题的板块分布来看,国证新能指数新在新能源车和新能源发电板块均进行了布局,截止2020年12月11日,指数在新能源车板块的配置比例为55.8%,在新能源发电板块的配置比例为44.2%。

从细分领域分布来看,国证新能源指数对新能源车全产业链进行了覆盖,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0.2%、22.3%、14.6%。具体来看,指数对动力电池(12.5%)、乘用车(7.2%)、正负极材料(6.5%)、电机(5.7%)、电解液(4.5%)、充电桩(2.9%)等细分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新能源发电方面,指数重点配置了光伏(19.9%)领域,占比约为新能源发电板块权重的一半;其次为风电(4.9%)、核电(3.5%)、高压设备(3.0%)、火电(2.5%)、电网自动化(2.5%)等领域。

国证新能源指数同时布局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板块,是目前市场已有基金产品覆盖的新能源主题指数中,唯一聚焦新能源宽赛道的指数。随着光伏风电逐步摆脱补贴步入高成长轨道,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高景气的来临,新能源发展全面加速。相比新能源汽车指数,同时聚焦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车的宽赛道指数在估值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上均具有优势,或更具投资价值。

图表11:国证新能源指数细分板块及产业链分布(截止2020.12.11)

2.4. 涵盖全产业链各环节龙头企业,盈利大幅提升彰显成长韧性

指数在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车板块前十重仓成分股的信息如下。国证新能源指数在个股配置上较为均衡,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车板块的前十重仓股集中度分别为19.54%和18.62%。新能源发电方面,涉及光伏产业链各环节龙头:囊括全球光伏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4.01%)、光伏胶膜龙头福斯特(2.17%)、全球单晶硅片和组件龙头隆基股份(2.16%)、硅料电池片双料龙头通威股份(2.09%)等龙头企业。

新能源车方面,涵盖上游电解液(天赐材料)、正负级材料(杉杉股份、当升科技)等制造龙头,中游的电池制造(宁德时代、比亚迪、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以及下游的乘用车制造(比亚迪、长安汽车等)和充电桩龙头(特锐德等)。

从指数成分股前三季度盈利来看,新能源各细分行业已逐渐从疫情中恢复,企业整体上实现了盈利的强劲反弹:新能源发电板块中,阳光电源、福斯特、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宝新能源2020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115.61%、47.06%、82.44%、48.57%、200.69%;新能源车板块中,比亚迪、天赐材料、长安汽车、汇川技术、新宙邦2020Q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116.83%、475.85%、230.98%、131.93%、56.21%。此外,成分企业今年以来研发投入增速逐季快速提升,成分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加大。各环节龙头逐渐走出疫情影响,盈利大幅提升彰显成长韧性。

图表12:国证新能源指数在新能源发电板块前十重仓股(截止2020.12.11)

图表13:国证新能源指数在新能源车板块前十重仓股(截止2020.12.11)

2.5. 低估值高盈利,兼备高成长性 

我们统计了国证新能源指数和已有基金产品覆盖的新能源主题指数的ROE和PE(TTM),以对比反映同类指数的估值和盈利能力。可以看到,截止2020年12月11日,国证新能源指数的PE_TTM为42.2,低于国证新能源车(67.3)、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153.1)、中证新能源汽车(216.7)指数,估值为已有基金产品覆盖的新能源主题指数中最低。同时2020年三季度国证新能源指数ROE为6.57%,高于国证新能源车(5.16%)、中证新能源汽车产业(4.57%)、中证新能源汽车(4.37%)指数。从成长性来看,国证新能源指数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1.12%,ROE同比增速0.45%,在同类指数中表现突出。在已有基金产品覆盖的新能源主题指数中,国证新能源指数估值最低盈利能力最高,同时兼备高成长性,具有较高投资性价比。

图表14:国证新能和新能源主题指数估值和盈利能力对比(截止2020.12.11)

图表15:国证新能和新能源主题指数成长性对比(截止2020.12.11)

2.6. 阶段性弹性与锐度突出

指数基金以高仓位、高弹性特征成为资金进行长期战略资产配置或者阶段捕捉市场上行机会选择的工具。我们统计了自2010年6月30日基日以来国证新能源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净值走势。在市场上涨的多个阶段,国证新能源指数表现出更高的弹性与进攻性:如在2015年牛市期间跑赢沪深300约66%,在2016年上半年阶段性反弹区间获得了约23%的超额收益,近一年更是获得了约54%的超额收益。当市场处于上涨行情时,指数基金由于其高仓位、高进攻性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是把握趋势机会,增厚投资收益的优秀工具型产品。

从历史业绩表现来看,国证新能源指数近1年的收益率为66.76%,高于同期沪深300(25.36%)、中证500(22.98%)和中证被动股票型基金指数(26.90%)的收益率。从长期收益来看。指数自2010年6月30日基日以来累计收益达176.72%,高于同期沪深300(88.64%)、中证500(66.16%)和中证被动股票型基金指数(84.84%)的收益率。可以看到,无论是短期收益,还是中长期、长期收益,国证新能源指数均表现亮眼,获益能力突出。

图表16:国证新能和沪深300指数自基日起净值走势(截止2020.12.11)

图表17:国证新能和沪深300指数阶段性业绩表现(截止2020.12.11)

图表18:国证新能源指数业绩表现(截止2020.12.11)

2.7. 阶段打新收益贡献值得关注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三季度末规模2.55亿元,根据当前A股尤其是科创板打新规则,数据测算及观察公募基金打新对产品收益贡献,3-5亿规模打新收益率占优。当前基金规模处于打新策略的“高效”规模区间,而且基金在沪深两市都可以参与打新,阶段打新收益增厚具有竞争力。

三、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

3.1.基金信息

交银国证新能源指数基金(164905.OF)成立于2015 年 3月26日,是交银施罗德基金指数团队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交银指数芯”中的重要一员,是团队对于中国市场核心资产的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基金采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紧密跟踪国证新能源指数,帮助投资者高效捕捉新能源板块红利。国证新能源指数汇聚了属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及其细分领域的上市公司。就其子行业和成分股的挑选标准,均融入交银施罗德研究部观点和建议,体现了交银“指数芯”对于指数编制的匠心。

3.2. 管理人信息

交银施罗德基金长期以来研究基础扎实,投研实力出色,基金管理能力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2018年以来交银基金获得了“金牛基金管理公司”、“金基金海外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金基金海外投资回报基金管理公司奖”、“五年持续回报明星基金公司奖”、“十大明星基金公司奖”等一系列荣誉,旗下产品或基金经理也获得多项奖项荣誉。

“交银指数芯”:打造资产配置“精品店”

在新经济相关的新兴产业领域,交银基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积淀,公司行业研究员27人,其中新经济相关行业研究员比例达50%,新经济领域股票研究覆盖率达60%。“交银指数芯”是交银基金倾力打造的指数品牌,具体涵盖优选宽基指数系列,聚焦新经济指数系列以及ESG指数系列。由于对新经济相关行业有着扎实的研究基础,交银采用以研究为主导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线布局,寻求在国内资本市场能够获得长期投资红利的概念主题和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一些安心省心的工具型产品。目前“交银指数芯”系列涵盖交银创业板50指数、交银深证300价值ETF、交银国证新能源、交银中证环境治理、交银180治理ETF基金产品。

图表20:“交银指数芯”系列产品

今天,请您“星标”国金证券研究所,全新阅读体验,置顶为您带来每日推送,亦或研值大餐,热点梳理,产业链藏宝图,月度资产配置,让您紧跟市场热点,发现公司动态、行业变化,深入浅出获得定制化资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