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沧桑巨变,深圳:起于微末,鹏程万里

四十年来,这片别称“鹏城”的热土,在不断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惊喜。

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建立第一个出口工业区……曾经那个起自于南海滩头的小渔村,正以独一无二的深圳速度和模式蝶变为当今世人瞩目的焦点。

历史,总会在特殊节点给人以启迪。1979年,宝安撤县建市,改名深圳。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自此,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济改革拉开了帷幕。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是短短一瞬,但对深圳来说,却是一段从无到有的传奇纪录。


1. 来了就是深圳人


人口和资源要素吸纳能力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所在。从1979年的31.41万人,到2019年的1343.88万人,40年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约42倍。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城市,深圳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虽然受土地面积的限制,常住人口在一线城市中最低,但深圳的人口增速引人注目,近20年间深圳户籍人口增长近2.8倍,近10年增长88.32%,全国领跑。此外,近年来深圳常住人口还在以每年4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

人口的增长意味着这座城市就业人口的快速增加。拆解深圳近几年人口增长的结构,其中就业人口的增长占据了高比例。以2015年末至2018年为例,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164.79万人,同期就业人口增加了144.11万人。2018年,深圳就业人口突破千万,达到1050.25万,占常住人口的80.6%,这一比例远高于北上广。

回顾四十年间深圳人口发展脉络,它的高速增长除了产业引才之外,另一方面也靠制度引才。

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在各重点大学及各地公开招聘人才,首开新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先河。1987年,深圳颁布《关于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的暂行规定》;2014 年,深圳市颁布《人才安居办法》,以此作为依据出台的《深圳市新引进人才租房补贴工作实施办法》提出,向2015年 1月1日后新引进入户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包括非全日制学历)并符合条件的发放补贴。

来源:新华社

2016年,提出“大专以上学历者落户,名额不受限制”,这又在大城市中开启了先河。2017年起,深圳每年放出10000个积分入户名额,给普通劳动者提供了落户通道。2019年,深圳发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其中提出,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允许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国际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担任科研机构法人代表。


2. 深圳速度


过去40年间,深圳GDP(国内生产总值)从1.69亿元增长至2.69万亿元,猛增超万倍。这座城市做到了从零到拥有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深投控8家世界500强企业;人均GDP从1979年的606元增长到2019年的20.3万元……从南国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深圳速度”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名片。

2000年深圳市GDP首超天津,位居全国第四并成功跻身全国一线城市;2017年超越广州排名全国前三;2018年深圳市GDP突破2.4万亿元,首次超越香港,问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桂冠。

2019年深圳GDP为2.69万亿元,仅次于北京和上海,蝉联全国第三位。与1999年相比,深圳GDP在近20年间累计增长了14倍,年均复合增速近14%,遥遥领先于其他一线城市和直辖市。

而据最新深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深圳2020年上半年GDP总值达到12634.30亿元,实现了0.1%的正增长。对比一线城市的北上广,北京下降3.2%,上海下降2.6%,广州下降2.7%。仅深圳实现了正增长(从一季度的负6.6%,到上半年的正0.1%)。其中,深圳上半年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2.06亿元,同比下降8.1%,第二产业增加值4553.60亿元,同比下降2.3%,第三产业增加值8068.64亿元,同比增长1.7%。

此外,深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85年的1915元提升到2019年的6.25万元,34年增长31.6倍,年均增长10.7%。2003年,深圳市成为全国首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的城市。2019年,深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居各经济特区之首。

其他经济指标同样彰显了深圳速度。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9年的1.13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6582.85亿元,累计增长5825倍;公共预算收入由1979年的0.17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3373.21亿元,增长近两万倍;货物进出口总额2.98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67万亿元,连续27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


3. “互联网之城”


改革开放初期,在一穷二白的深圳特区,冒出大量由华人华侨和外资投资的工厂和企业。经过第一个10年的发展,深圳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建立起出口加工型的工业体系,外贸加工成为深圳崛起的主要动力。“六五”期间(1981至1985年),深圳第二产业年均发展速度达到了86.9%,几乎每年翻一番,远高于第三产业的49.2%和第一产业的13.8%。从“六五”到“十五”期间,深圳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在三大产业中始终居于首位。

目前新一代信息传输、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近十年(2011年-2020年),深圳市信息传输业共新注册19.9万家,平均每年增加1.8万家,占深圳特区成立以来(1981年-2020年)信息传输业企业新注册总量的84.67%,占近40年深圳企业新注册总量的3.68%,最近十年是深圳信息传输业发展最为迅猛的十年。

深圳被称为“互联网之城”,有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腾讯,也有华为、中信、大疆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据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报告(2019)》,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深圳上市公司总数达到 392 家。

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企业最多,有 138 家,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 35.2%,其次是工业企业 93 家、占比 23.7%,消费业企业 58 家、占比 14.8%,这三大行业上市公司占深圳上市公司总数的 73.7%。

2019年,深圳专利申请量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深圳国内专利申请量为26.2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量的6.23%,同比增长14.39%。截至2020年8月,深圳市累计软件著作权申请量达53.4万件,累计专利申请量达141.3万件,分别占全国的12.01%和7.27%。

其中,作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南山区专利(46万)与软件著作权(18.4万)申请量处于全市领先地位,分别占深圳总体的32.6%和13.04%,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专利、软件著作权竞争水平次之。

2019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前十的国内企业(不含港澳台)中,有3家企业来自深圳,分别是华为、腾讯科技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华为发明专利授权量最高,达4510件。


结语


40年时间里,深圳诞生了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最牛的“粤海街道办”,是全国人均GDP最高的城市。从小渔村、“世界工厂”,再到“中国硅谷”,四十年来,这片别称“鹏城”的热土,在不断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惊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