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期待下的《八佰》,能否担起“救世”之名?

尽管豆瓣评分从点映后的8.3分降到了如今的7.8分,但《八佰》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截至8月25日零时,《八佰》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成为2020年首部票房10亿的电影。作为中国影院复工后的首部华语商业电影,《八佰》的战绩着实彪悍。在很多人

尽管豆瓣评分从点映后的8.3分降到了如今的7.8分,但《八佰》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截至8月25日零时,《八佰》累计票房突破10亿元,成为2020年首部票房10亿的电影。

作为中国影院复工后的首部华语商业电影,《八佰》的战绩着实彪悍。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几经波折才上映的电影,早已超越电影本身的意义,而是肩负着创造战争片新高度、影响同类型作品创作、提振士气并加快中国电影市场走向常态化的重任。

然而,这部高期待下的电影,真能担得起中国电影“救市”之名吗?

救市需要不止一部《八佰》

经历种种磨难才上映的《八佰》,让曾经的“电影一哥”华谊兄弟终于扬眉吐气了,这两年,它过得太憋屈了。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华谊兄弟已经连续亏损6个季度。随之而来的是股民用脚投票,2018年至今公司市值缩水130亿元,股价比巅峰期更是跌94%。

即便王氏兄弟通过股权质押、解押、再质押的戏码于缝隙中求活,也无济于事。2020第一季度,华谊兄弟的资产负债率高达54.38%,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同期华策影视为41.63%,而光线传媒为13.56%。

按照创业板规则,连续三年亏损的公司将会从创业板退市,而已经连续亏损2年的华谊兄弟,距离退市只有一步之遥。

《八佰》,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投资成本高达7亿、众多实力派明星参与的的抗日战争片,几乎已经是华谊兄弟的孤注一掷。

事实证明,华谊兄弟押对了。自7月20日以来,华谊兄弟累计涨幅近40%。且受此影响,带动二级市场影视板块逆势大涨。

来源:网络

照目前的票房涨势来看,外媒甚至预测《八佰》总票房要冲30亿元,比点映15亿的票房要多出一倍,以此粗估,华谊兄弟将因此获得至多6-7亿元的分账收入。

理性一些看,《八佰》之于华谊兄弟,之于中国电影都有重要意义。于前者来说,让其经营状况和资本估值,都燃起了希望之火。受《八佰》良好口碑和票房数据刺激,其股价大涨,8月20日涨停、8月21日大涨逾8%。除此之外,该电影的联合出品方腾讯影业、光线影业等,也都从中受益不少。对于后者来说,无疑预示着中国电影行业的回暖。

2019年,在《哪吒》、《流浪地球》、《复联4》、《中国机长》等国内外大片的带动下,中国电影行业总票房突破600亿至642.66亿元,同比增涨5.4%。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黑天鹅,让电影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劫难,影院关停、拍摄暂停、宣传遇阻等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数据显示,2020年已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根据国家电影局此前预测,疫情给电影行业造成的冲击,或导致全年票房损失超过300亿元,这相当于在去年总票房的基础上直接腰斩。

尤其是随着电影产业的复工,中国电影还要面临短期内片源严重不足的情况。数据显示,内地电影院复工率已经接近87%,复工影城超过九千家,排片量也在逐步开放,场次上座率也由30%调整到50%,这意味着电影院要“活命”,需要更多像《八佰》这样的大片刺激,不然院线复活依然是空谈。

来源:百度图库

在前段时间的上海电影节开幕论坛上,博纳影业CEO于冬提到,现在院线片开机数量太低,目前片源大概四五百部,能够支撑到明年的三四月份,暑期后将面临片源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开机数量太低,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电影投资都比较大,一部戏动辄几个亿,一旦有个闪失,损失的可不只是票房。《阿修罗》投资7.5亿票房却不足5000万,《上海堡垒》投资3.6亿,票房不足1.2亿,《长城》成本超10亿元,国内累计票房才11.73亿元,保守估计亏损6亿元。

这场疫情,让电影公司亏怕了。首先发布半年报的万达影业巨亏达15.65亿,被迫关闭17家影城,其次中国电影亏损超过2亿,而金逸影视,幸福蓝海、华谊兄弟、北京文化、横店影视等亏损在1亿元以上。

然而,“开张”就能挽救已经按下暂停键达半年之久的院线吗?

不能承受的成本之重

根据过去正常时期数据来看,院线整体每季度的固定成本约60亿元,而变动成本约50亿元,院线要达到盈亏平衡,全国总票房要达到每季度110亿元左右,即日均票房恢复到1.2亿元以上。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有12400家影院,那么平均到每家影院,日均票房在9千多,每家影院年票房大概324万。

我们来给电影院算一笔成本账。一般一个中等规模的电影院有6个影厅以上,总座位数600以上,总面积1500平方米以上,按照每平方米平均50块钱一个月来计算,房租差不多一个月7、8万块钱,一年就是90万左右。

人工水电,员工大概10来个人,工资一个月5万左右,一年60万,水电消耗一个月3000,一年4、5万。装修300万,折旧按照5年算,一年50万左右,放映机这些普通的一套算10万,6个厅就是60万,票务系统、保险、安全防范这些费用一年支出再多20万,这样总的算下来电影院一年的运营成本大概在200万左右,大影院成本会更高。

电影院挣的是“规模经济”的钱,一个厅,坐1个观众和坐300个观众,成本几乎相同,但收益却差了300倍。对影院来说,观众越少,相对成本越高。

如果600个座位按照平均每场10%的上座率,一天放6场,也就是总的60%的上座率,360个座位票钱,按一场电影平均票价35,一天票房收益是12600,一年下来就是450万左右。

以国内常用的分账比例,电影专项基金占5%,税费占3.3%,40%至43%归电影制片方和出品方,剩余50%左右归院线、电影院,院线年票房额算下来就是225万左右,但与200万的成本比起来,院线真的赚不到什么钱,除非有投资巨大且制作精良的商业片。

好的一面是,随着《八佰》票房的开门红,及《夺冠》、《姜子牙》、《我和我的家乡》等大片的订档,有望点燃观众观影情绪,将他们重新吸引回影院,重建观众对影院的信心。

对于院线来说,复工就是最好的信号。用影评人的说:“电影院活了,电影行业才能活;电影院火了,电影行业才能火。”

来源:百度图库

但必须承认,在电影院关门的近180天,让很多人意识到,电影并不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大众的娱乐兴趣明显偏移向了电视剧、网剧、网大、游戏和短视频,流媒体与电影院的矛盾在进一步加剧。

流媒体对影院冲击愈加明显

今年国内春节档因为疫情突袭,传统电影的院线发行全部停滞,让网络发行电影成为了可能性。《囧妈》、《肥龙过江》、《大赢家》等电影选择绕开传统院线,以“网络公映”模式另辟蹊径。

尤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囧妈》。与《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春节档大片宣布撤档不一样,字节跳动以超过6亿的价格买了该电影版权在网上免费播放。这一举动虽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却遭到了电影业内人士的强烈不满。原因是该电影的线上播出破坏了窗口期,使院线、影院的优势受到威胁。

事实上,全球传统院线都必须面临线上渠道的竞争。

国内外流媒体平台付费金额与订阅人数在疫情期间涨势凶猛。爱奇艺第一季度新增用户1200万,腾讯视频的会员规模也在第一季度达到了1.12亿。根据《2019年网络电影行业报告》,全年网络电影上线达789部,超过了同年上映的院线电影数量。另外,新竞争者如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也加入了电影赛道。

Netflix第一季度新增用户1500万,创下了近几年来的新纪录。截止6月底,Netflix在全球的用户总数达到1.93亿。Disney+虽然从2019年11月才正式上线,但由于疫情的关系,半年时间内就获得了5000万订阅用户。苹果旗下的Apple TV+在疫情期间,家庭平均播放时间也获得了51%的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传统院线还要面临其他可替代性娱乐的竞争。短视频、直播、电子游戏等娱乐活动占据了人们更多的时间,电影产业面临的跨赛道竞争加强。Quest 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用户平均每天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时间近6小时,其中短视频的使用时间超6成;另外,游戏直播、手机游戏MAU的月使用时长分别为8.6小时、20.3小时。在这样的娱乐环境中,抽出2-3小时去电影院变成了一件奢侈。

来源:见水印

传统院线与科技的竞争其实早已有之,只是疫情加速了电影发行模式的转变。自1895年电影诞生以来,因为科技手段的进步,电视、互联网的出现,都会给院线电影带来冲击。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网络音乐、视频都曾对传统音乐产业、电视造成巨大冲击,但最终的结果是谁也没有消亡,反而对于整体产业的向前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电影产业也不例外,一百多年来,院线电影并没有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消失,比起音乐、网络视频,它更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猫眼研究院的指数显示,五月份影院还没开工时,就有88%的观众期待回到电影院。他们普遍认为,线下的观影氛围和社交功能是线上无法取代的。

也就是说,人们渴望的不仅仅是电影,而是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行为,电影院这个公共场所所蕴含的大众文化价值,同样是观影行为背后的精神意义。

这也是为什么《八佰》上映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它代表的不只是一部电影,而是电影行业重启的信号。

尽管按照“网红”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说法,预计全球疫情会持续1至2年,这也意味着,在未来较长时间里,人们的生活节奏与习惯都将会被打乱并重置。

也就是说,对于电影院而言,依然存在潜在的后续危机、政策及环境下的防控条件约束、消费者惯性等诸多不确定性,但电影市场全面回暖本身就不是短期的过程,至少它已经迎来了希望和曙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