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涨势喜人,港股却吃面了……

港股今年弱势的原因,找到了!

作者 | chempin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今天股市的大涨并不意外,但令难以接受的是A股和港股的分化。一河之隔,冰火两重天。

A股是这样的画面,喜气洋洋。且不说科创50指数狂飙7个点,上证、300这等四平八稳的指数也涨了接近2个点。

然而到了港股,画风突变,除了新上的这条“恒生科技”指数之外,其它指数表现很糟糕,尤其是恒指,还跌了0.5个多点。

同一个公司,A股是涨的,到H股就变成大跌,求后者股东的心理阴影面积。

事实上,A股与港股的分化,不是最近才有的。比较沪深300和恒指年初至今的走势来看,这个剪刀差十分明显。特别是进入7月以来,沪深300抬头向上,而恒指则低头向下。见下图。

如果把美股放进去,比较标普500指数的话,则位于沪深300与恒指之间,不涨不跌,勉强回到年初价格点位。

今年港股为什么这么弱?有三点原因。

1 香港社会持续动荡,叠加疫情冲击,经济已经连续1年负增长;
2 恒生指数的结构性问题,无法反映科技与新经济企业的走势;
3 美联储放水的后遗症显现,美元贬值,拖累港币,进而波及以港币标价的资产。

其中,第三个问题属于本质的结构性问题,暂时无法解决,将困扰香港经济与资本市场相当长时间。


1

经济


近期香港疫情再度反复。截至今日已经连续10天单日新增确诊人数超过100人,累计确诊总人数达到3500多人,现存确诊1500多人。今天第一批内地医护人员组成的检测队已经抵达香港。

3500人看起来不算多,但按人口比例来算,已经达到万分之五。和湖北的感染人口比例(万分之十)只差一倍。按照目前增速,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再有1个月,香港疫情的严重程度就和中国湖北一样了。这是很恐怖的。

数据上,香港二季度GDP继续扑街,同比下降8.9%。这已经是连续第四个季度负增长,经济衰退现象严重。

2008/09那一轮金融危机,香港GDP也出现过负增长,但探底(-7.8%)之后逐渐反弹,三个月后回正。这一轮负增长已经持续4个月,仍在探底,并没有反弹的迹象。

从去年6月的社会动乱开始,零售业开始受损,进而旅游和交通受到影响;随着疫情爆发以及中美关系紧张,航运、地产等领域也相继受影响。

餐饮零售服务这些,虽然算不上是支柱产业,但对于解决本地就业和民生却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老店,关了,可能就不会再开起来了。加上国货兴起、购物渠道的改变等因素,可能原来去香港买买买的那些内地购买力,即便是将来香港社会稳定了、疫情消退了,也不会再回去了。这些都将是长期的改变。

诸如汇丰、港灯、中气、港铁、长和这些基本盘都押在香港经济上的公司,价格表现都非常惨淡。


2

指数


港股的第二大特征就是,指数弱但公司不弱。有些公司就是不折不扣的大牛股。比如美团。

腾讯。

中芯国际。虽然之前爆炒一波之后翻车了,但总体抬头向上的趋势还是保持的。

金蝶国际。走势就很舒服了。

恒指的结构性失衡问题相当严重。事实上,港股当前市值最大的公司以及集中在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美团、京东四家的市值加在一起,比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招行+平安+友邦+人寿+移动+中石油+汇丰放在一起的市值还大。

有鉴于此,恒生指数公司迅速发现了问题,于是推出了一条新的指数,叫做恒生科技指数,主要成分围绕着高科技、互联网、芯片、电子信息等产业。

有人说恒生科技指数是香港的纳斯达克,而阿里(A)、腾讯(T)、美团(M)放在一起组成一个单词“ATM”,对标的是纳斯达克市场的FANG(Facebook,Amazon,Netflix,Google)。

这条指数7月27日上线,当天整个港股市场燃爆。恒生科技指数回溯到今年年初,涨幅高达54%,是一只牛股。

今天,恒生科技指数仍然涨了1.92%,在港股整体暗暗沉沉的表现中可谓一枝独秀。未来恒科指和其它指数的分化会更加明显。


3

货币


推出恒生科技指数,解决了港股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将来围绕着这条指数推出ETF和衍生工具,可投资性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港股的终极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这个股市,而在于香港的货币:

港币。

我们知道,香港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经济体量狭小,因此它的货币一定要与一个强大的主权货币维系固定汇率,才能维持稳定的贸易环境。开埠之初港币与英镑锚定,后来与美元锚定,1998年之后推出“联系汇率制度”,确定港币与美元的汇率维持在7.75~7.85这样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但港币采取这样的策略,需要一个大前提,美元自身币值稳定。

这个大前提在1980年之后维持了40年,许多人视为真理。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对美元的质疑开始出现;2020年后,随着美联储无限制放水的后遗症逐渐显露,美元摇摇欲坠。

市场交易者而言,由于强大稳定的国际货币(美元)开始动摇,于是接下来便是退缩到丛林法则的黑暗状态。最近黄金价格持续暴涨,就是最直接的反映。在浩浩洪水中,找不货币价值之锚,人们宁愿蜷缩回金本位的娘胎。这只是一个开始。

从港币汇率最近的走势中,可以看出资金流入的印迹。自今年4月以来,美元兑港币汇率持续维持在7.75,其中甚至多次触碰“强方兑换保证”,说明港汇走强,资金流入香港。至于具体流向也不难推断,一个是那些涨涨涨的股票(腾讯、美团这些),一个是借道北上资金布局A股。

但结构性的问题始终是存在的,由于港币升值上限固定在7.75,所以美元如果继续贬值,那么港币只能跟着贬值。这无形中便削弱了港币资产(港股和港楼)的吸引力。

美元指数最近持续下跌,跌破93大关,说明美元兑欧元、兑日元、甚至兑人民币都在贬值。说白了,你把这些货币换成港币,买了港股,将来卖了之后,股票的涨幅要用来抵消一部分港币的贬值幅度但这种贬值从港美汇率上市看不出来的。

这是一种无形的,钝刀子割肉的效果。

因此,对于非美元的国际投资者,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人民币标价的A股,而不是港币标价的港股,因为投了港股就意味着必须忍受港币跟美元一起贬值的损失。

所以,港股今年“超弱势”的原因,除了前面说的经济和指数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港币的弱势;而港币的弱势,则是由于它和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的制度框架决定的。不只是港币,所有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的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今年都在忍受美元贬值的拖累。


4

结论


当然,大国的政策选择不能朝三暮四。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是香港的制度基础之一,写进《基本法》的。香港曾经受益于此。

过去20年中,在美国自身“加息-降息”周期影响下,港币和香港资产也出现过“升值-过热-泡沫破裂-贬值”的循环。

但站在今天,疫情重创美国经济,美联储选择无限制提供流动性,美元持续贬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已经对港币资产乃至香港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是时候重新审视港币与美元维持固定汇率这个制度的意义了。在我看来,可以逐步放开波动幅度,并加入与欧元、日元、人民币等货币之间的关联,使得港币可以有更多的价值之锚,有利于使香港国际货币中心的地位提高,而不是削弱。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