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最受关注的20个投资热点

下半年投资者最关心的20个热点问题。

来源:财富指北

Q1、为什么货币这么宽松,美股也涨回来很多了,但是A股还没有收复3000点?

A股和美股基本面和政策面完全不一样。A股长期跑输美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几个原因:第一,与股票指数的构成有关,美股的公司是在不断更新的,烂公司都退市了,好公司留下来稳定上涨,而我们的退市制度还不完善,没法及时出清,也拖累了指数,其实A股是有很多堪比美股的公司的。第二,货币宽松股市也不一定上涨,还要看当下的杠杆环境和风险偏好。2015年的时候改革加速,风险偏好很高,再加上杠杆的配合,钱大量流入了股市。现在并不是这样。一方面是监管趋严,另一方面疫情的冲击对许多公司是灭顶之灾,大家的预期也下降。第三,中国股市的制度还不完善:监管行政化,发行计划化,交易投机化。这就使得定价机制出现了问题。没有给出好股票适度的价值,很多差股票定价很高,这种不合理的定价是风险很高的。

Q2、如何看待房地产税,会很快出台吗?对房价有何影响?

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房地产税立法便成为每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18“稳妥”--2019“稳步”—2020“稳妥”,表明房地产税的推进有所放缓。而且考虑到目前经济形势不太乐观,房地产市场以“稳”为主,房地产税立法态度较为谨慎,应该不至于也没必要仓促出台,也就是房地产税会来,但不会很快就来。从立法进程上来看,全面落地至少还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年内不太可能匆忙出台。

对房价影响:短期会造成一定的情绪冲击,但长期对房价的抑制效果并不显著,关键还是看基本面,如果基本面没问题,有房产税照样涨,如果基本面没吸引力,没有房产税也照样跌。

从短期看,房地产税可通过增加保有成本,抑制投资性需求,进而影响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房地产税会增加房产持有成本,将部分空置房地产推向市场,使得市场供给骤增;另一方面,持有成本的上升也会使潜在购房者购房更加谨慎,市场需求量锐减。因此,房地产税会导致市场短期供过于求,出现短暂降温。2011年房产税开征后,沪渝两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小低潮,表现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从短期来看,房地产税的征收对于市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从长期来看,房价表现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房地产税对房价的抑制效果并不显著。从国际经验看,美国、日本这些出现房地产泡沫的国家都有房地产税,房地产税的征收未能有效抑制房价上涨。从国内经验看,上海和重庆自2011年推进房产税试点以来,房价不跌反涨,房地产税对房价的调控作用效果并不明显。长期看来,房价主要由人口数量、房地产、货币、土地政策决定,而不是税费。

Q3、美方制裁华为升级,贸易战演化为科技战?科技股还能投吗?

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衰退,民粹主义兴起,逆全球化越演越烈,尤其是近来中美双方针锋相对、大打口水战。近期,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持续升级,先是将供货禁令期限延长一年,接着对其中使用美国零部件或软件的比例从25%降至0,这就意味着海外公司只要使用了美国软件和技术,就要受到美国的出口管制,需要美国同意之后才能对华为供货。对于中美关系,长期来看很难避免贸易冲突,去年下半年以来的相对平静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时刻警惕中美关系转向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后面还是会边打边谈,只是会更加精准,贸易战正逐步演变为“科技战”。

昨天科技股大跌的原因有三:1.美国对华为制裁升级,贸易战逐步演变为“科技战”,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争端风险加大;2.科技股前期涨幅较大,不少股价翻倍,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3.经济和金融数据回暖,货币政策相对克制,市场期待已久的降准降息并没有到来,流动性驱动估值修复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后续展望:1.科技赛道是有前景的,大方向相对确定,中长期会有机会;2.最好的科技公司都不在国内上市,国内科技股质地不一,后续分化是常态,优选质地优良的科技龙头。

Q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件有哪些亮点?对个人投资有何影响?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会有两个方向性变化:一是更加自由,通过自由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二是更加严格,建立并完善配套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参与主体的行为和信用约束。主要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是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改革,放开五大行业管制。自然垄断行业以前都是国资控股,现在电力、油气管网、铁路、邮政、烟草等五大行业可不同程度对市场主体开放,兼顾公平和效率,国网、三桶油、铁路局、中国邮政、中国烟草等垄断企业会适当向社会让利。

二是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放在国防、安全之前。支持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创新攻关,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尤其是在贸易战演化为科技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事关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在国防、安全等领域前面,也会有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是多领域加快对外开放,拥抱全球人才。201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明显加速,尤其是金融领域,银行、券商、保险、公募等相继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外资加快入场。后续制造业、服务业、农业也会加快跟进。除了融资,还有融智,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尤其是华裔人才。

四是减少对汇率干预,双向波动幅度加大。人民币汇率基本面相对稳定,不存在单向持续贬值的基础,央行也会适当减少对汇率的主观干预,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双向浮动弹性提升。

五是强化投资者保护,保障合法权益。在上市公司造假不断、P2P、财富公司等爆雷不断的大背景下,加快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如期待已久的代表人诉讼,投资者可通过集体诉讼获得赔偿。

六是完善个人破产法,鼓励个人加杠杆。对于正当经营的破产法人或诚信个人,破产清算以后不用继续清偿债务,对于完善征信有重要的意义,可鼓励创业并刺激消费。深圳已率先行动,完成草案,进入实质性立法,正在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

Q5、全球都在搞降息,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盛行,但也有一些不同声音,比如美联储主席最近表示不会搞负利率,那中国未来会不会出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周小川行长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我们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这个负利率时代”。这其中其实有两层意思:第一,在人口结构调整的进程中,由于人口塌陷,需求弱化,中国的利率下行甚至迈向零利率、负利率是确定性趋势。第二,这个进程速度会很慢,至少三五年内,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还是资产高地,经济增长还会维持相对较快增长,这绝对了我们的名义利率还是正的。

Q6、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医疗养老产业是否有投资机会?80后如何规划养老?

医疗产业的赛道存在确定性投资机会,关键在于具体公司的选择。医疗行业具有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变现慢等特点,投资需考虑资金占用带来的机会成本、资金成本等问题,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是关键。短期投机炒作没有意义,大概率会亏。

对于养老规划的问题,短期来看,需保障现金流的稳健。长期来看,可根据资金状况购买境内外保障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刚开始可以多买保障型的,后续在资产配置中逐渐增加投资型保险产品。重点关注实力强劲的大公司保险产品。

Q7、本轮货币宽松加码,会在未来2-3年埋下泡沫隐患吗?

不会,起码不会有严重的泡沫。从宏观管理层面来看,第一,主观上不愿意。日本经济80、90年代过度宽松属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失误,最后造成经济泡沫破裂,是前车之鉴。同时,过度宽松将对中低收入群体造成较大打击,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年轻人变的没有希望。考虑到收入分层、贫富差距、社会稳定等问题,决策机构对宽松的审慎程度会提高。第二,客观上不可能。2017年开始严厉的金融整顿,规范通道业务,加大对影子银行的审查。在这种形势下,资产泡沫较难形成。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股票出现结构性上涨,房地产地区分化加剧,大城市房价略微抬头。

Q8、A股、港股、美股相比,更建议投哪个?

A股买消费、美股买科技、港股放弃掉。港股未来方向就是中国B股,香港的经济、金融地位逐渐被澳门、海南替代,发展前景不乐观。需要注意的是,交易策略一定要领先于趋势,例如美股当时暴跌时若未把握抄底时机,建议现在不要再炒。

Q9、在咱们平台听了很多关于周期的课程,您认为现在处于衰退周期吗?

长期和短期需要分开来看。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减速期尚未结束,最后的增长中枢乐观估计能维持在5%,现在的经济增速不是终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十年内经济增速会一直下行,中间会存在小波动。我们所说的复苏周期指的是类复苏周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势上涨,反弹的幅度会比较小,大多数情况下也就0.1%左右,比如2016年、2017年的小复苏周期。但这种复苏周期也会对资产价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我们预计今年下半年将会逐步出现一些弱复苏的特征。但从目前来看,经济尚处在衰退后期,而非复苏初期,后续需结合各项经济指标持续观察。

Q10、债市近期出现了持续的调整,是否说明机构预期发生了变化,如何看待后续的债市?

可以确定的是,现在还处于衰退后期,货币宽松尚未结束,后面还会有降准降息,债市仍有机会。但是近期政策面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一个是2000亿的MLF到期未续作,也就是说回收了部分流动性,还导致国债期货一度暴跌。另一个是1000亿的1年期MLF中标利率没变。宽松的重点正在从货币宽松转向信用扩张。央行的降准降息等动作可能会更加谨慎,次数会逐渐减少,速度会逐渐放缓,类似2015年下半年的情况。现在的债市有点像2015年股市的4000点,后续不确定性提高,可以认为现在处于止盈区间。不过风险偏好较大的、资金期限较宽松的投资者也可以继续持有。

Q11、继科创板开始注册制之后,创业板也跟着进行了注册制改革,对市场有什么影响?

短期利空,长期利多。短期利空是指将会分流一部分资金。长期利多是指让更好的公司在A股上市,吸引中概股回归,对投资者和实力较强的公司利好。但是对存量的蹭概念、伪创业、伪创新的公司是利空,估值将大幅度下降。因为注册制将伴随两方面的改革,一是信息评价、监管力度加大,二是退市力度加大,实力较差的公司面临退市。总之,注册制改革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是分化的,有利于加快行业出清。

Q12、目前从大类资产配置上看应该配置什么资产?

过去两三年是投资的一个蜜月期,衰退+宽松的组合之下,股债表现都不错,有点类似2014-2015,初期买债券(比如2018、2014),中期买股票(比如2019、2015),2020年其实已经处于衰退的后期,股债牛市还没完全结束,但最容易赚钱的时期其实已经过去了。社融的持续回升是一个重要信号,经济可能逐步从衰退后期向复苏初期过渡,具体什么时候完全切换无法判断,但目前看还需要时间,快的话下半年,慢的话明年上半年。

在衰退后期,衰退类资产性价比会逐步下降,接下来可能还有上涨空间,但已经逐步进入止盈区域。复苏类资产性价比上升,可根据风险偏好和实际需求逐步配置。有会员朋友问衰退期和复苏期对应的资产,衰退期资产包括债券(经济越差、利率越低);估值驱动的科技股、小盘股(对流动性宽松最敏感、弹性最大)。复苏期资产包括盈利驱动的消费股、核心资产(盈利更实在,受益于需求回升);核心城市稀缺房产(受益于信贷扩张),此外,复苏期资产原则上还包括周期股和大宗商品,但这两个资产长期基本面有问题,弹性有限。

Q13、最近有些一线城市房价似乎涨了,今年是买房的好时机吗?

房价2017年初以来的调整期在去年底基本就结束了,今年一线房价已经在回暖,刚需可抓住这个机会,算是个不错的买房换房时机。但不要指望出现2015年的行情,政策力度不会太大。而且,此次行情是分化的,只有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稀缺房产会涨,其他房产流动性已经在逐渐丧失,有价无市。

Q14、新基建是今年非常重要的投资主线,有适合的ETF吗?基建REITs方面,目前已经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基金?

关于新基建的ETF暂时没有,目前指数正在编制当中,无直接挂钩的基金。但一些相关的标的基本可以在5G、人工智能等指数基金里找到,可以作为一个替代工具。

关于基建REITS,只是刚公布了相关政策,还没有发行基金,需要时间。

Q15、咱们策略会的主题是站在确定性的一边,如何理解?

站在确定性的一边,翻译一下就是远离不确定性。如果您听过我们的资产配置课,一定记得我们说过每一轮周期里最容易赚钱、赚大钱的机会其实就一个,就是在衰退中前期买股票,先买弹性大的成长,再买业绩稳定的消费,2014-2015年就是这样的一个机会,那时候很多人赚了大大钱,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也是同样性质的一波机会,虽然没有上一轮收益那么好,但大部分人只要在去年进入了股市,收益都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但到了2020年,这个机会其实已经进入后期了,最容易赚钱的就是2019,接下来还会有赚钱的机会,但不确定性在增加,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其实应该多看少动,落袋为安,保住确定性的收益。

Q16、现在很多公募基金推出很多智能投顾配置基金,类似于FOF,是自己配置组合还是通过智能投顾更高效呢?

智能投顾肯定是个趋势,尤其对净值较低的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他们缺乏人工的投顾服务。但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目前国内的智能投顾还很不成熟,甚至不算是真正的智能投顾。如果是智能投顾,底层资产必须是完全被动化的产品,比如指数基金。但是国内主流的智能投顾,如银行的一些智能投顾产品的底层资产还包含主动管理型基金,相当于机器筛选后人工再进行管理,并非真正的智能投顾。再就是中国目前市场波动性较大,行政干预较强,智能投顾可能会水土不服。

Q17、黄金这两年非常强势,接下来还能继续强势吗?有没有配置价值?

乱世买黄金,黄金目前仍处于处于升值周期,有保值作用,也有一定的配置价值。核心是全球放水(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竞争性贬值(纸币不稳定)+危机避险情绪(疫情的冲击远未结束)。不过,黄金的收益率不会太高,适合作为补充配置,不适合做主要配置。

Q18、A股和美股的关联性有多强?

有一定关联性,但比较弱。例如过去几年美股持续大牛市的时候,A股表现是很差的。但是也有一些有关联性的时候。比如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之后,A股整体上是在反弹的。但是美国爆发疫情之后,美股大跌,对A股的情绪和经济基本面也有一定的冲击。整体上看,国外的冲击有限,A股更多地反映本国基本面的问题。历史上2007、2008年关联性还比较强,因为很多企业靠出口,现在的关联性大大减弱。

Q19、如何评价现在一些地产商在大城市周边开发的农业,颐养等特色居住小镇?

从核心房产三原则来看,特色小镇的风险都是比较大的。从价值性的角度看,这些在城市边缘的特色小镇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便民的生活配套都并不完善。从稀缺性角度来看,特色小镇的房产一般来说都是供过于求的。从流动性角度来看,特色小镇比较小众,相对于商品住宅来说流动性比较差。不建议以投资为目的配置这样高风险的房产。

Q20、疫情逐渐缓解之后,医药股的投资价值怎么看?

有人说医药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曾经梳理过过去十年的十倍股,其中医药股是最多的,说明医药行业稳定性最好。从需求端看,是最能穿越周期的刚需行业。从供给端看,医药行业在中国是受管制的,越管制的行业供给越不足,长期看好医药行业。感兴趣的会员可以关注我们的医药深度报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