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宏观】项目申报“放量”的背后

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明显“放量”,背后的结构特征和政策思路

作者:赵伟团队

来源:长江宏观固收

报告摘要

热点分析: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明显“放量”,背后的结构特征和政策思路

前2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明显高于去年同期;3月明显回落,或缘于疫情滞后影响等。1月和2月新券分别发行7851和437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多发4163和1105亿元;3月回落至3194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886亿元,其中上半月发行较少,或缘于疫情对发行干扰的滞后显现。1季度完成提前额度的83%。

应对疫情影响,国常会提出再提前下达一批专项债额度,加快项目储备和开工建设。3月31日国常会提出,在已下达了1.29万亿元的基础上,再提前下达一定专项债额度,预计规模或不低于8600亿元。额度分配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

政策维稳下,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明显“放量”,东、中部地区申报较多,居民服务等民生相关增长较快。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达30.4万亿元,显著高于前2个月均6.1万亿元,及去年单月最高22.8万亿元。地区层面,以广东、河南等为代表的东中部地区申报较多,云南等西部地区较去年高点明显回落;行业层面,基建相关项目申报规模较大,居民服务、卫生等民生相关增长较快。

维稳加码的同时,防范风险要求并未放松,政策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平衡。专项债项目风险管理有所加强,财政部关于专项债项目信息披露的通知要求,自4月1日起新发专项债须统一披露项目融资结构、收益债务比等信息。其中,央行、财政部等2月以来多次强调,确保项目建设的同时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等。

经济环境、政策语境皆已不同过往,政策维稳并非“走老路”,更加注重结构引导;而高杠杆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或掣肘政策空间和效果。当前,政策重心已转向“调结构”,积极引导旧经济出清、加速新经济培育,淡化总量目标。高杠杆下,依靠“走老路”的方式来稳增长,短期效果较差,长期来看经济社会成本也比较高;叠加广义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上升,稳增长政策效果或受到一定掣肘。

债市策略:保持债券流动性,关注经济修复等潜在变化;转债建议优选低价券

长端利率有利差保护、但空间压缩,建议保持债券流动性、“伺机而动”。货币宽松下,短端利率下行推动曲线陡峭化,长端利率有一定利差保护,但弹性和空间明显压缩;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消退,关注经济修复、物价走势等潜在变化。

转债或阶段性受到流动性预期、海外疫情发酵等影响,但全年主线仍是成长。中短期,需关注宏微观环境等变化对转债的潜在影响,在一些盈利可能较快修复的细分行业挖掘低价券机会。中期来看,代表未来的成长板块仍是主线逻辑。

风险提示:

1. 海内外经济、政策显著变化;

2. 项目申报及落地情况大幅波动。

报告正文

热点思考

项目申报“放量”的背后

事件:

3月31日国常会指出,要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

点评:

今年前2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高于去年同期、3月明显回落,1季度总体完成提前额度的83%。1月和2月地方债新券分别发行7851和4379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多发4163和1105亿元;但3月发行回落至3194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4886亿元。1季度总体来看,地方债新券发行1.54万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3%;其中,一般新券和专项新券分别发行4595亿元和1.08万亿元,分别占提前下达额度的82%和84%。

3月地方债发行的放缓,或缘于对发行工作干扰的滞后显现等因素。截至3月底,广东、四川等13个地区完成地方债提前下达额度的发行任务,黑龙江、湖南等6个地区完成超过90%,而湖北、江苏等地区剩余额度较多,或缘于疫情对发行工作的干扰等。1-2月地方债发行,或大多在疫情爆发前已着手准备工作;而疫情对发行准备工作的干扰,对债券发行的影响存在一定时滞,导致3月上半月发行较少,进而拖累全月发行规模。

应对疫情影响,国常会提出再提前下达一批专项债额度,加快项目储备和开工建设。3月31日国常会提出,在已下达了1.29万亿元的基础上,再提前下达一定专项债额度;按照提前下达新增专项债规模超过上年推算,再次下达的额度或不低于8600亿元。额度分配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低、有效投资拉动作用大的地区给予倾斜;加快专项债发行和使用,推动项目储备和开复工、优化资金投向等。

政策维稳下,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明显“放量”,广东、山东等东部地区,及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申报较多。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达30.4万亿元,显著高于前2个月均6.1万亿元,及去年9月单月最高的22.8万亿元。相较于去年9月,3月东部和中部地区项目申报明显增长,西部略有回落;具体省市来看,东部的广东、山东申报较多,中部除山西外申报规模均较大,而西部的云南申报规模较去年高点明显回落。

分行业来看,基建相关项目申报规模较大,居民服务、卫生等民生相关增长较快。今年3月,建筑业、水利环境、制造业申报规模位居前三,占总规模比重分别为22.5%、16.2%和11.4%,合计占比超50%;传统基建三大行业合计占比至少27.5%[1],房地产占比约9.1%。与去年9月相比,制造业、房地产、交运仓储、农林牧渔、电热燃供应等行业占比有所下降,而社会卫生、居民服务、批发零售等增长较快。

维稳加码的同时,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的要求并未放松,政策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平衡。专项债项目风险管理有所加强,财政部关于专项债项目信息披露的通知要求[2],自4月1日起,新发专项债须以统一的表格形式展现项目核心信息,包括项目融资结构、收益分布、总收益与项目总债务融资本息比等信息。2月以来,央行、财政部等多次强调,确保项目建设的同时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等。

经济环境、政策语境皆已不同过往,政策维稳并非“走老路”,更加注重结构引导。2015年以来,我国进入加速转型阶段,政策重心已转型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政策始终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等。政策思路在专项债投向变化也有体现,除投向基建外,专项债也有一定比例投向医疗卫生、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领域。

财政收支承压下,专项债作为稳增长资金的重要补充;但高杠杆等,可能会掣肘政策空间和效果。疫情对消费、服务、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拖累,会导致财政收入阶段性下滑,尤其是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或者受影响较为显著行业;同时,疫情对商品房销售和房企拿地等的影响,也可能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中性情境下,考虑专项债、特别国债等“开源”举措,以及减税降费带来的财政减收[4],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或在10%左右,略高于2019年。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刚性支出,以及高杠杆对投融资行为的压制,或使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空间受到一定制约。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

(1)今年前2个月地方债发行规模明显高于去年同期;3月明显回落,或缘于疫情对发行干扰的滞后显现等。

(2)应对疫情影响,国常会提出再提前下达一批专项债额度,预计规模或不低于8600亿元;额度分配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加快项目储备和开工建设。

(3)政策维稳下,3月发改委项目申报规模明显“放量”,东、中部地区申报较多,居民服务、卫生等民生相关增长较快。

(4)维稳加码的同时,防范风险要求并未放松,政策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平衡。自4月1日起,新发专项债须统一披露项目融资结构、收益债务比等信息。

(5)经济环境、政策语境皆已不同过往,政策维稳并非“走老路”,更加注重结构引导;而高杠杆和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或掣肘政策空间和效果。

注释:

[1]部分基建相关项目可能在建筑业里。

[2]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信息披露模板正式启用http://www.chinabond.com.cn:443/cb/cn/xwgg/ggtz/zyjsgs/zytz/20200401/154024564.shtml

[3]主要选取了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作为词频统计样本,统计范围包括出清旧经济和培育新经济相关表述,词频统计以短句为单位

[4]截至3月底,各项减税降费举措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叠加去年政策的翘尾影响,今年全口径财政的减收规模或在1.7万亿元左右。其中减税约6800亿元,社保减收在1万亿元以上。该测算结果仅供参考。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