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 | 别等了!国内油价今天不降了,说好的4元时代没了

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原油价格短期内很难上升。

来源:腾讯财经综合央视财经、新民晚报、中国网财经

3月30日,沙特宣布大幅增产,令市场不知所措。美国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创18年来最低。专家认为,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原油价格短期内很难上升。

据央视财经消息,按照《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本轮周期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的“地板价”,国内油价今天将不调整。未调整部分将按照《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

此前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国际油价暴跌大环境下,我国成品油有可能迎来4元时代,这是即2008年以来,我国最有可能重新进入4元时代成品油时代!不过如今看来是暂时等不到了~~


“40美元地板价”从何而来?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中有“地板价”和“天花板价”,即价格机制设定上下限。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者少提;低于40美元的时候,最高零售价格不再下调。从历史情况看,2016年1-4月份,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触及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控下限,国内油价按机制在40美元以下的部分未作调整。

上一轮调价窗口(3月17日)时,国家发改委曾表示,从当日24点起大幅下调至对应的原油价格40美元的水平,低于40美元的部分不再下调。当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了1015元和975元。

国家发改委2016年1月13日发布新修订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对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下限,国际市场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降低。同时宣布降低汽柴油最高零售价与“地板价”接轨——即在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时,仍按照40美元的国际油价水平来测算成品油零售价格。

发改委方面称,将调控下限设定为每桶40美元,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和中国的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

在3月17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对“地板价”和“天花板价”政策进行说明。他表示,主要是考虑我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过高,会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过低,会影响国内原油开采行业的正常发展,削弱自给能力,导致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不利于保障国内的能源安全。

他还强调,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价的金额不是直接留给企业,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用于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采取的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油价持续下跌 专家:或许还未触底


2月以来,疫情带来的需求萎缩和恐慌加剧,给国际油价造成下行压力。沙特提议在4月1日旧协议到期前,达成每日再减产150万桶的新协议。然而俄罗斯拒绝这一动议,认为应该等6月再作考虑。于是沙特立刻宣布大幅增产,计划自5月起将每日原油出口量从1000万桶提升至1060万桶,这令市场不知所措。

当天国际油价再创新低,伦敦布伦特原油跌至每桶22.58美元,为2002年以来最低。美国原油价格一度跌破每桶20美元,同样为18年来最低。专家认为,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原油价格短期内很难上升。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30日晚通话讨论全球油市,两国能源部长将就原油市场波动性进行磋商。

上海政法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杨震指出,沙特前期的动作都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缓解国内矛盾。“沙特的原油开采成本只有每桶5美元,但由于附加成本高,因此20美元的价格对沙特来说压力也比较大。”杨震解释说,即便如此,增产可以为沙特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增产动力依旧。

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开工不足,也令市场对原油需求骤减。《金融时报》指出,目前全球每日石油需求已下降约四分之一,即2500万桶,相当于欧佩克的日产量。而疫情导致石油消费下降的整体规模,或许相当于沙特一国的全部产出。“从未来趋势看,疫情带来的负面效应还未全面显现,但是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不容乐观。”杨震表示,各种因素综合,导致原油价格近来暴跌。“从这一点看,原油价格短期内很难上升,每桶20美元的价格不太可能是底。”

对于未来,有分析师指出,除非石油行业能够设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减产,否则石油存储很快将不堪重负。杨震认为,面对沙特等国增产,美俄不会坐视不管,沙特等国或许会以此作为与美俄博弈的筹码。“最后结果很可能是不再增产,维持现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