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去后,可选消费迎来更好的投资机会

作为投资者的我们,不仅要买入好的公司,更要走出去多消费。

作者 | 泠然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自2月3日A股开市后,主要消费(GISC分类下日常消费品)公司因为在疫情期间依然强劲的需求而股价表现较好。与此同时,可选消费(GISC分类下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公司却因市场对经济和就业的担忧出现股价较大幅度回调。

现在,国内疫情已经基本控制,下一步的政策重心将是恢复生产和刺激消费。通过对比美国股市可选消费与主要消费ETF在“疫情恐慌到刺激反弹”的走势,结合国内可选消费公司的估值,我们认为后市可选消费龙头将比处于较高位置的疫情受益消费股(方便面、榨菜、火腿、冷冻食品等)更具投资价值,可选消费股未来一段时间会兼收阿尔法与贝塔收益。

1

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成分股对比

根据GISC分类标准,主要消费包含食品、饮料、烟草、家庭用品、个人用品等;可选消费包含汽车、家电、服装、酒店旅游、休闲设备、媒体、零售等。中证指数公司编制有300主要消费指数(000912)和300可选消费指数(000911),是从沪深300样本股中分别选择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行业股票组成,我们以之为标准。

300主要消费成分股为白酒、食品、调味品等,其中白酒占去大半。300可选消费成分股为家电、汽车、文旅、餐饮、教育等,其中家电占比近半。

2

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在疫情期间的不同表现

我们以新春假期之前收盘价作为基准,比较两者疫情期间的表现。

沪深300指数在1月23日到3月25日期间,下跌7.64%;主要消费跌幅小于沪深300,沪深300跌幅小于可选消费。

300主要消费在疫情期间有一波冲高,后随着美股大跌而回调,但最后基本收平。300可选消费指数表现最差,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疫情和隔离期间,可选消费基本上被冻结;其二,疫情有可能造成未来经济恶化,可选消费有一定的周期属性,所以投资者担忧可选消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

主要消费则有不同的逻辑,其中一部分受益于疫情,比如克明面业一季度业绩预增40%-80%,涪陵榨菜的库存压力大减,皆是因疫情期间家庭刚需消费的旺盛。另外,主要消费受经济影响更弱,投资者预期更为稳定。

上述便是年初市场衍化至今的第一层逻辑,在这个逻辑之下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走势分化。但在国内疫情已经基本结束的现在,我们在投资过程中需要看到第二层逻辑,那便是疫情作为短期扰动终将要离去,当它离去的时候那些把它作为长期因素来支撑的逻辑便会得到纠正。

一个季度的利好并不代表长期有这个利好,同样,一个季度的承压也不代表长期承压。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直播的时候,坦诚的说我们二月份没什么收入,小区都封了我们的安装工人也进不去;但她同时表示,我们对未来并没有担忧。下个月,格力的“万人空巷”活动又要来了,有什么好担忧的。

市场总是将乐观的变为过度乐观,将悲观的变为过度悲观,这是聪明的投资者需要利用的,利用好它才能逆向投资而非追涨杀跌。

3

对比美股可选消费和主要消费最近表现

2月下旬,美股开始受疫情影响,一度衍变为流动性危机而恐慌性大跌;后经美联储降息、注入无限量流动性,参议院通过两万亿刺激政策等救市手段,最近美股开始趋向稳定。一个多月的时间,美股表演夸张,通过观察此段时间美股中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的走势,可以帮我们梳理A股相关板块的逻辑。

我们通过两个ETF,来观察美股近期巨大波动中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的波动特征。XLP,标普500主要消费ETF;XLY,标普500可选消费ETF。它们是选取标普500成分股中的主要消费公司、可选消费公司分别组成,主要成分股如下:

2月21日后,美股开始受疫情影响而大跌,我们以2月21日为基点计算XLP和XLY的最大跌幅和低位反弹幅度。

以2月21日为基点,标普500指数最大跌幅为34.33%。主要消费跌幅小于标普500,标普500跌幅小于可选消费;这一点与我们A股市场中主要消费、沪深300、可选消费的关系一致。

底部的反弹幅度上面,具更高贝塔属性的可选消费XLY反弹速度更快。这一点则与我们A股市场不同,A股300可选消费指数虽然跌幅大,但在底部反弹能力很一般,反而300主要消费指数反弹力度更大。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原因是A股还处于疫情思维阶段,投资者总体不敢对未来有乐观的展望。看看美股耐克和星巴克走势,反弹力度大到好像是他们疫情已经过去似的,他们这是打满预期,我们却在预期清淡。

我们再看一个有意思的案例,美国上市的百盛中国(YUMC),在1月份我们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曾出现20%左右的回调;但最近美股的大跌过程中,它却仅是出现震荡走势。在国内疫情控制后,最近美股大跌我们市场可选消费公司本应抗跌,像百盛中国一样。但情绪导致的恐慌成为了更强大的力量,在这种力量支配下的行情我们应将其看作机会而不应看作危险。

在恐慌阶段主要消费更抗跌,在刺激阶段可选消费弹性更大,美国股市先行规律值得借鉴。我们现在可选消费波动上仍然被压制,但不可能永远被压制,恐慌情绪过去之后中国可选消费公司龙头,将走出很好的行情。欧美确诊人数高峰的到来和国内更多消费刺激政策的落地,均有可能是催化剂。

4

我们更看好可选消费行业的原因

4.1 估值方面

投资公司最离不开的是估值和发展两个变量,我们来看一下主要消费和可选消费的估值对比(数据截至3月26日收盘)。

三月初,300主要消费指数乘着疫情利好因素,一度创新高,后随着市场整体波动回调。主要消费行业的稳定性,使其拥有溢价的估值;国内大市场和头部公司品牌能力,也使其拥有溢价的估值。但是37X的市盈率,也基本上算是反映了行业、公司、大市场等有利因素的最乐观一面。

既然37X估值基本上代表了乐观的情绪,便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乐观预期一旦出现不达标的情况,一个是较高的现价削薄了未来的预期收益。与此相对,300可选消费指数14X的估值,是比较低的,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疫情、经济担忧之下的悲观情绪。既然市场充分表达了悲观,未来的风险反而变得较小了;一旦悲观落空,将会出现较好的估值修复。低估值阶段,未来的预期收益也较高。

可选消费中重要组成部分白色家电美的、格力、海尔的市盈率TTM分别为11X、14X、10X,市盈率分位点皆处于极低的位置。汽车股则因为19年的销量低迷,处于更低的估值。而这两个行业,有望成为下半年政策刺激的主要着力点。低估+政策利好,将使其弹性十足。

 4.2 政策刺激

3月18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促进汽车、家具、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支持引导各地制定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开展电子产品以旧换新。”文旅、汽车、餐饮、家电等方面,不久的未来或者两会期间将会有很多政策落地。

不仅国家层面会适时出台消费刺激政策,地方政府也在不遗余力出炉地方消费刺激政策。杭州增加2万汽车摇号指标,并给全体在杭人员发放5亿消费券并匹配商家优惠11.8亿;不得不说杭州水平高,疫情期间防护、治疗做的好,疫情过后勇于“热启动”也显担当;其实杭州在09年就发行过很多消费券,且效果明显,此次杭州行动也是给全国城市“打样”了。其他城市如常州推出促进旅游消费的八大措施并推出“常州旅游消费券”,深圳安排5000万消费促进资金,青岛发放3.4亿健身消费券,绍兴投放1.8亿消费券......

现在刺激政策围绕可选消费展开,重点在汽车、文旅、餐饮,预计未来将包含更多方面。“房住不炒”还是大基调,房地产不敢太宽松;国外疫情蔓延,出口也变得极为困难。消费回补对经济的贡献将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汽车、耐用品等上游产业链较长的行业,汽车降税和主要城市放开限购、家电以旧换新都是好办法,上次全国”家电下乡“是11年前了,那些家电也到了淘汰的时候,现在大可以再搞一次。另外几万亿的出境游今年没了,如何引导这部分需求燃爆五一及以后的国内游至关重要。

最近,我们看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大肆撒钱的刺激手段。这是因为他们身处疫情漩涡中心并带来流动性危机,这与我们不同。我们高层保持了一部分政策定力,会在不久经济、消费重启的时候出手;毕竟我们的环境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还可以更积极一些。以国家为主导的全国性刺激政策效果也会更好,我们也有能力做它,这方面我们拭目以待。

 4.3 稳固的护城河

可选消费在一季度跌幅较大,较低的估值在悲观情绪逐渐散去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弹性。简单来说,便是向上的空间已经远大于向下的空间,这是低估和预期差带来的优势。这一逻辑能实现的主要支撑,其实是较多的可选消费公司拥有不错的护城河。公司本身质地是其穿越周期、迎难直上的能力,也是我们敢于逆周期看好的底气。

可选消费主要公司比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等白电公司,竞争格局十分稳定,龙头公司具较强的品牌、渠道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上汽集团、比亚迪等汽车公司,因国家下一步拉动大件消费而充分受益,汽车有望走出2019年销售的低迷;中国国旅作为国内免税唯一龙头,具有极强的垄断优势,今年海外消费势必回流,也会利好国旅的离岛免税、市内店。

5

结语

除了代表性较强的300可选指数之外,中证指数公司还编有全指可选消费指数,样本公司458家,数量占所有上市公司的一成多,这些公司对今年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020年,我们的经济体量远非03年时候了,形势比08年也复杂了很多。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出口因疫情扩散充满变数、投资的边际收益容易递减,唯有消费是我们可以抓好的,同时也是必须抓好的。“新基建+大消费,科技攻关+提质增效”,越是困难时候越需要有所作为。

作为投资者的我们,不仅要买入好的公司,更要走出去多消费。凯恩斯曾在1931年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