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经济数据“真空” 疫情影响暂不明显

截至目前,今年1月份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数据均未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和物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M2增速不及预期和M1增速降至0%,显示企业的流动性明显承压。

来源:湛述宏观

    截至目前,今年1月份的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的数据均未公布,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和物价的影响并不明显,但M2增速不及预期和M1增速降至0%,显示企业的流动性明显承压。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预计新冠肺炎对经济的影响将在2月数据中体现,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相应加码,以部分对冲疫情的冲击。

1月PMI位于临界线

    李湛告诉记者,今年1月的官方制造业PMI为50%,较上月减少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线上方,符合预期,但并未考虑疫情影响。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在临界线上方回落,小型企业在临界线下方回升:大型企业PMI为50.4%,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1.4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1.3%,比上月回落1.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1%,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47.5%,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9%,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均下滑: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8.7%,较上月减少1.6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49%,较上月减少0.9个百分点。

    同时,1月官方制造业PMI符合预期略微回落。整体来看,生产和需求仍处于扩展区间,但由于春节影响,进出口指数有所回落。但是,作为经济的先行指标,疫情对PMI的影响明显未被考虑在内。一是疫情的隔离政策对生产和需求的影响未充分体现。二是非制造业PMI为54.1%,较上月增加0.6个百分点;1月春节档电影全部撤档,旅行社取消“机票+酒店”产品,铁路、公路和民航免费退票,工地停工等疫情对服务业、建筑业的影响均未在数据中体现。三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较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达53.8%,明显未考虑疫情对国际油价的负向影响。

    李湛认为,考虑到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居民消费大幅减少以及多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预计2月官方制造业PMI可能会在临界线下方明显回落。

M2增速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好于预期的4.286万亿元,主要来自信贷、政府债券和企业融资债券。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49万亿元,同比少增74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513亿元,同比多增17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26亿元,同比少减673亿元;信托贷款增加432亿元,同比多增87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403亿元,同比少增238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3865亿元,同比少96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7613亿元,同比多5913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609亿元,同比多320亿元。另外,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较上月微增0.01个百分点。

    中山证券宏观研究员邹欣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好于预期的2.82万亿元,居民部门短贷减少,企业部门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增加。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341亿元,同比减少355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49亿元,同比多减407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491亿元,同比多增52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6万亿元,同比多增28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699亿元,同比多增178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6万亿元,同比多增26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96亿元;同比少增156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567亿元,同比增加1819亿元。

    1月份M2同比增长8.4%,较上月减少0.3个百分点,不及预期的8.6%,M1增速明显回落,企业流动性承压。1月末,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M1余额54.55万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比增长0%,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4.4个和0.4个百分点;M0余额9.32万亿元,同比增长6.6%,当月净投放现金1.61万亿元。

    1月金融数据出现结构分化,社融和信贷好于预期,但M2和M1增速双双回落,企业流动性可能由于疫情影响短期承压。一是1月是银行信贷和专项债资金集中投放的时期,加上提前下达的专项债较去年规模更大、时间更早,所以社融和信贷出现了阶段性放量。二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政府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正在显效,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增多。三是可能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居民消费贷、短贷的意愿明显下降。四是虽然社融和信贷规模好于预期,但是M2和M1增速同时回落,货币的信用派生功能受阻,企业流动性承压,可能由于疫情影响,多数资金用来借新还旧。

对此,李湛告诉记者,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通胀和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影响,预计2月金融数据可能还会出现结构性分化。

1月CPI“破5”影响几何

    CPI方面,1月CPI同比增长5.4%,较上月增加0.9个百分点,创2011年11月以来新高,超过预期的4.8%,主要是因为基数效应、春节假期、非洲猪瘟导致食品价格明显上涨,但疫情影响由于主要在1月23日以后,并未在通胀数据中充分体现。1月CPI环比上涨1.4%,较上月增加1.4个百分点。从分项数据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0.6%、环比上涨4.4%,分别较上月增加3.2个和4.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6%,分别较上月增加0.3个和0.5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主要是由于春节错位和基数效应,肉价和菜价涨幅较大,畜肉类价格上涨76.7%,影响CPI上涨约3.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16.0%,影响CPI上涨约2.76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7.1%,影响CPI上涨约0.45个百分点。1月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可能未在CPI充分反映,比如1月交通工具用燃料CPI环比增长2.7%,1月蛋类价格环比减少3.2%,奶类价格环比减少0.3%。

    PPI方面,1月PPI同比增长0.1%,较上月增加0.6个百分点,创9个月新高,不及预期的0.2%,主要是基数效应、低库存和春节前赶工影响,疫情影响并未充分体现。1月PPI环比持平,较上月持平。从分项数据来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环比持平,较上月分别增加0.8个百分点和持平;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3%、环比持平,分别较上月持平和增加0.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主要行业出厂价格中,石油类、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黑色类增速较高。2020年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增长17.5%,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8.9%,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增长7.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4.6%。

    从主要行业价格增速来看,30个细分行业中,9个行业1月价格同比较上月回落,3个持平,18个上涨。石油系、黑色系、有色类和化工类PPI改善较为明显,但基建类PPI走弱。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1月同比增速较上月增加幅度居前,分别增加11.7个百分点、6.4个百分点、1.4个百分点、1.3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

    对此,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1月CPI超预期“破5”,一方面,由于今年春节较去年提前,基数效应、春节本来供给减少和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居高不下推高食品价格;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1月23日以后才逐渐显现,在1月的通胀数据中并未充分体现,比如蛋价和奶价没有上涨,油价也没有下跌。考虑到疫情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会在2月显现,加上非洲猪瘟和部分地区由于禽流感和家禽饲料、屠宰运输不畅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供给短缺,猪肉价格和禽肉价格可能会保持在高位,预计2月CPI可能还会维持在高位。

    他认为,1月PPI同比虽不及预期,但出现明显反弹。由于春节前赶工、基数效应和库存较低促使需求弱复苏导致工业品价格反弹。不过,受疫情影响,1月国际油价大幅回落,这部分影响并未反映在PPI之中,可能疫情影响传导到工业品价格上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一定滞后性。考虑到疫情影响会在2月显现,预计2月PPI大概率重回通缩区间走低。

    2月是疫情的爆发期,虽然通胀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但货币政策为缓解市场短期由于疫情导致的流动性短缺,调控节奏前置和宽松加码在所难免。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