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过山海关”,看关外那些资本市场失败者:辉山、大庆乳业、天然乳品

这些乳企因自身原因惨遭资本市场的“抛弃”。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乳企案例是否能警示上市乳企的发展?

作者:明游

来源:乳业财经

近期,辉山乳业在停牌2年之久后被正式取消上市地位,这也说明辉山乳业的资本市场之路就此终结。其实,长期停牌的乳企并不止辉山一个,大庆乳业和天然乳品也曾长期停牌,只是结果不同,大庆乳业停牌后被火锅店“借壳”上市,天然乳品被房地产商反向收购,再次提交复牌申请,结果遭到港交所拒绝。

可以说,这些乳企因自身原因惨遭资本市场的“抛弃”。对此,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乳企案例是否能警示上市乳企的发展?

天然乳品复牌失败

据悉,停牌近9年的天然乳品近期公布复牌进展称,港交所在对目标公司提供的新上市申请资料进行检阅后,认为天然乳品不能满足上市规则的相关条件。

对此,天然乳品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咨询专业顾问意见,重组方正考虑在2019年11月8日前向港交所提供进一步论证,以支持新上市申请前查询。同时,天然乳品称,除上述者外,概无有关公司业务运作、执行复牌建议进展或达成复牌条件进展的进一步最新情况。

2009年,天然乳品前身金汇矿业计划以发行可转债的方式收购新西兰最大私人牧场,进军乳制品行业。然而,此次收购却成了天然乳品长期停牌的导火索。

据了解,参与收购的3名前董事涉严重欺诈行为,最终导致该项收购搁浅。同时,天然乳品也未经股东批准就对收购事项进行改动等违规问题遭到港交所谴责,并于2010年9月7日起停牌至今。

自此之后,天然乳品分别于2016年8月10日、2017年5月22日及2017年12月13日,处于除牌程序的第一、第二及第三阶段。

而就在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2018年6月12日结束之前,天然乳品公告称,在同年5月29日签订重组协议,拟收购一家中国房地产商,并触及收购标的的反向收购,公司已于6月12日向港交所提交复牌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天然乳品欲复牌回归资本市场,实则是打算在除牌退市前实现“卖壳”。

2018年7月3日,天然乳品称,其临时清盘人已向开曼群岛大法院报批相关文件,但港交所上市部就该修订建议提出了若干疑问。同年11月2日,天然乳品公告称,目前公司正在财务顾问协助下回应港交所关于复牌建议的查询,其重组方案及复牌建议能否达成仍存不确定性。

2018年12月21日,港交所同意其在2019年6月28日前提交与复牌建议相关的新上市申请。不出所料,审核近一年后,港交所最终拒绝了天然乳品的复牌申请。

大庆卖壳,辉山卖产

除了天然乳品之外,港交所有不少乳企在资本市场因自身财务问题或业务问题等停牌,并且在复牌之路上备受艰难,另一方面被套牢的股民也难以对乳企抱有过多的信赖,尤其是“转型”火锅店的大庆乳业。

2011年,由于公司牛奶采购交易存在舞弊,其前任核数师于2012年3月辞职,大庆乳业也自2012年3月22日暂停港交所交易,而这一停牌就长达6年之久。后被一家火锅公司借壳上市,大庆乳业才得以“起死回生”,但即便是借壳完成,大庆乳业还是遭受了市场的“抛弃”。

2018年7月6日,大庆乳业正式复牌,复牌后公司股价暴跌,从停牌前的3.36港元,跌至0.29港元,较停牌前跌幅接近90%,成交3.58亿股,成交额1.31亿港元。截至发稿日,目前大庆乳业每股股价为0.01港元。

据相关报道显示,此次暴跌,与大庆乳业早年的财务丑闻不无关系,同时,注入资产过程中配售价格较二级市场价格折价严重,另一方面,注入的资产主营粤式火锅的龙辉国际近年来业绩并不坚挺,前景或难言光明。

与此同时,港交所另一家上市乳企辉山乳业,也曾因为涉嫌财务造假事件,董事长挪用资金投资房地产等,一夜之间上百亿元资金缺口被查出,导致了2017年3月24日股价暴跌90%,创港交所历史上的最大跌幅,致使辉山乳业停牌长达2年之久。

最终,辉山上市地位被取消。业内人士认为,此前辉山乳业通过全产业链盲目扩张,导致其出现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最终退市。

乳企还需细水长流

实际上,港股市场并不缺乏停牌“钉子户”,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期停牌曾经是港股市场的普遍现象,但目前在修订了上市规则后,对于无可信理由长期停牌受到了限制”。

据了解,2018年5月,港交所刊发除牌新规,持续停牌18个月的上市公司可被除牌。沈萌认为,针对长期停牌的现象,如果没有正当理由不会再被允许。

由此可知,未来企业再次面临停牌时,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重新复牌回归资本,那么也变相属于放弃自身资本市场的发展之路。

当然,除了被恶意做空以外,乳企最重要的还应是良性的去利用资本的力量,避免被港交所停牌所引起的一系列不必要麻烦。

乳业分析师宋亮对《乳业财经》表示,乳业是一个传统食品产业,它的发展是长期持续细水长流的,不是一个短期投资便可获得巨额利润的产业。同时,乳业是一个重资产的高度专业分工产业,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把上游到下游全部弄起来,这个逻辑是不对的。

《乳业财经》记者认为,作为资本市场的企业,不只是要对自己负责,更需要对投资者负责,如果行事出格,并不利于公司可持续性发展,以天然乳品、大庆乳业和辉山为例,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在风雨中如摇曳的小舟徘徊。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