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齐眼药(300573.SZ)再遭外资股东减持,LAV “全身而退”为哪般?

兴齐眼药再遭外资股东减持,LAV “全身而退”为哪般~

减持实施区间刚刚届满的外资股东又抛计划,欲清仓式减持,兴齐眼药(300573.SZ)再度卷入“减持风波”。

资料显示,兴齐眼药前身为东北制药集团沈阳市兴齐制药厂,上市于2016年12月。该公司主要从事眼科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等。目前,其生产的眼科药品涵盖抗菌药、抗炎药、人工泪液、角膜修复药、抗疲劳药、散瞳药、手术用药、干眼治疗药等八大系列。

11月12日公告,Lilly Asia Ventures FundII,L.P.(以下简称LAV)自2019年4月17日起的减持计划的实施区间届满,累计减持约230.8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80%。此次减持后,当前持股309.11万股,LAV持股比例由6.55%降至3.75%。

image.png

(图片来源:公司公告)

仅一周后,昨日晚间,兴齐眼药再发LAV减持计划公告,其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之后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所持股份合计不超过309.1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75%,对应其当前持有的全部股权。

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兴齐眼药可谓今年的超级大牛股,累计涨幅超过426%,4月份一度连续10个涨停板,8月底达阶段性高价97元/股后股价有所震荡回落,但当前仍处高位,作为兴齐眼药的第三大股东,LAV为何要“全身而退”?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一探究竟。

减持对应高额收益

今年以来,公司股价节节攀升,多个股东发布减持计划,不止上文提到的大股东LAV、第二大股东桐实投资也现频繁减持,LAV及桐实投资均为外资股东。

LAV方面,上文已提及,自2019年4月17日起其累计减持约230.89万股,对应套现金额达1.47亿元,并新抛“清仓计划”。

桐实投资方面,自2019年4月18日以来,外资股东桐实投资多次减持,至今累计减持了283.99万股,减持金额合计逾1.6亿元。

同时,据公司9月11日晚间公告,桐实投资自公告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以大宗交易、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494.5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按照该公司9月11日的收盘价83.9元/股估算,减持的上限达到了4.15亿元,当前减持期尚未届满,减持仍在推进,其中,10月22日其减持59.43万股,对应套现5130.5万元。

而遥想当初,2016年12月初上市,兴齐眼药IPO发行价仅为5.16元/股,LAV、桐实投资今年高位套现,减持平均价格多在60元以上,据市场统计,加之近年来该股的分红派息,两大外资股东已减持部分盈利超过12倍。

通过数据可观,不论是LAV还是桐实投资,在兴齐眼药这只股票上的投资盈利都是非常可观的。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业绩指标表现一般

虽然兴齐眼药的股价在上市后表现不俗,但是该公司的业绩指标却并未像股价表现那样亮眼。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该上市公司的营收分别为3.39亿元、3.6亿元、4.31亿元、4.10亿元,同期的增速分别为17.97%、6.17%、19.78%、21.69%。整体来看,营收数据尚可,起码维持了正向增长的趋势。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然而,该公司在上述各报告期内的归母净利润却分别为0.54亿元、0.39亿元、0.14亿元、0.29亿元,同期的增速分别为146.95%、-27.34%、-65.37%、116.35%,整体来看,其盈利能力基本处于下滑状态,且金额数目较小。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此外,各报告期内,该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32亿元、1.34亿元、1.93亿元、1.7亿元,各期内,其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8.94%、37.22%、44.78%、41.46%,销售费用占营收的比例有缓慢提升趋势。

另外,2016年至2018年三年时间,其销售费用增长了46.21%,也明显快于同期营收的增速,且2019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居高,与2018年整年水平相差较小,有继续赶超上年的趋势。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高比例解禁在即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12月9日,兴齐眼药将迎来一波总股本占比高达30.77%的解禁,解禁股数达2536.4万股,解禁后流通股为7885.25万股,类型为首发原股东解除限售。近期,投资者避雷情绪渐涨,限售股解禁对部分公司的股价造成重大冲击已成不争的事实,在这份解禁压力之下,当前高收益套利无疑会加大投资者提前减持套现的欲望。

image.png

(图片来源:Wind)

由此可观,对标经营业绩指标,减持套现带来的获益似乎更具有“诱惑”,外资此时选择在高位卖出似乎也并不意外,但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在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的同时,需要注意股价深度回调的风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