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000892.SZ)Q3净利料增9071.48%,最强十一档能让行业走出寒冬吗?

“爆款收割机”北京文化(000892.SZ)披露了第三季的业绩预告,真正地为寒冬里的影视个股们挽了一把尊。

今年电影“十一档”,三大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及《攀登者》三箭齐发。除了《攀登者》口碑稍逊外,另外两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口碑、票房均取得不俗成绩:两部电影截至发稿累计票房分别为25.94亿元及24.58亿元。

(图源:猫眼电影)

在国内影史票房榜上,该成绩分别排在第10和第13,且如无意外,两部电影最终下画时,均能双双跻身票房榜前十。

(图源:猫眼电影)

最终,十一假期最后一个晚间,全国百姓共贡献逾50亿元(50.49亿元)票房,创“十一档”票房历史之最,较去年同期的21.75亿元暴涨132%。

得益于今年十一档的出色发挥,全国全年累计票房在10月3日便突破500亿,较去年提早了一日。

如果说去年是影视行业的寒冬的话,今年十月份这个红红火火的金秋十一档是否能扫去这重冰霜呢?

答案是否定的。

假期甫一回来首个交易日,上海电影便跌停,幸福蓝海、北京文化、中国电影等个股跟跌。第二日,上海电影再次带领影视板块普跌——电影院里的热似乎从来就和股票市场上的电影制作、发行单位们无关。

再然后,便是预期中的板块第三季度业绩再度“扑街”。除了奥飞娱乐靠着玩具业务挽回了一丝颜面外,其他已披露的影视公司(未计入昨晚披露业绩的公司)可谓各有各的凄惨与心酸。跌幅排第一的幸福蓝海预期利润同比下降136.14%,录得公司经营首亏。

(数据来源:Wind)

就在这个时候,“爆款收割机”北京文化(000892.SZ)披露了第三季的业绩预告,真正地为寒冬里的影视个股们挽了一把尊。

Q3预期增长9071.48%,然后呢?

同样是在昨晚,万达电影(002739.SZ)和华谊兄弟(300027.SZ)亦公布了公司第三季的业绩预期,结果自然是意料之中的寒碜。

万达电影预计前三季净利为7.76亿元-9.7亿元,同比下降50%-60%,原因是子公司万达影视去年同期主投、主控影片较多,而今年同期内主控影片较少且部分票房不及预期,且受游戏行业及版号申请管控影响,达影视游戏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所致。

近来砸铁卖锅的华谊更是不堪,公司预期前三季度净亏损为6.46亿元-6.51亿元,去年同期成绩则为盈利3.28亿元。公司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期内影片票房收入存在较大幅度下降,而去年同期内《芳华》、《前任3:再见前任》等电影则取得较理想的票房收入所致。

与上述两者比起来,北京文化简直算是走上人生巅峰:按预期,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亿元-1.3亿元,同比增长116.17%-181.03%;其中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6亿元-1.86亿元,同比增长7589.04%-9071.48%,主要是来自确认《流浪地球》等项目的收益。

虽然与一众格外寒碜的同行比起来,凭着《流浪地球》的收益分账,北京文化已是一览众山小,但其实公司早已公布将会在第三季确认该笔收入,第三季业绩“扭转”实际上实在预料之中。另外,从披露的业绩预期来看,其第三季的利润要高于前三季的累计利润,也即是说,今年上半年,公司与影视行业大部分同行并无二致,均在产生亏损。

诚然,《流浪地球》的票房收益分成可以让已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勒紧裤带过日子的北京文化舒一口气,但是之后,这笔收入是否足以让公司走出影视行业的这个寒冬呢?

翻看过往历史,北京文化在2015年才正式全面转型为一家文化影视公司,业务范围从影视剧延申至综艺栏目项目开发、投资、制作、发行及艺人经纪。

2017年的《战狼2》和去年暑假的《我不是药神》让北京文化成功跑出,成为外界眼中影视行业“爆款收割机”。

但翻查2017年、2018年两年的业绩显示,一年一部“爆款”电影似乎并未足以令公司的业绩在该两年间“突飞猛进”。2018年公司营收甚至同比出现了下降,扣非归母净利同比仅增加3.27%。

(图源:Wind)

究其原因,17年《战狼2》的票房分成可能拉高了当年的营收基数。但另一方面,“爆款电影”的票房收益分成实际上可能并不如外界想象中多。

据公司2018年年报,报告期内其确认分成的影视作品有五部,其中最高的是电视剧《倩女幽魂》,当年该剧尚在拍摄当中,该部分收入可能属预售收入。当年,该剧的收入是3.5亿,而《我不是药神》的收入仅为2.55亿元——对比该电影30.7亿人民币的总票房,这其实并不算多。

尽管对外“爆款收割机”之名,外人看上去很热闹,但喧哗过后的柴米油盐则只有公司自己知道。

(图源:公司年报)

另外,影视剧在筹备、宣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费用。按2018年披露数据,影视经济分部的毛利率为48%。其中,电影及电视剧产生的相关费用就占据了总营业成本的96.18%。剩余毛利再扣除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后,所剩一部份利润还需要投入新影视项目——但影视项目的回报同时存在高度的不确定性,导致其结果往往只是赚足了眼球,但最后却只是苦了自己。

(图源:公司年报)

今年暑期档,公司另外两部投资电影《妈阁是座城》及开心麻花的《跳舞吧!大象》从票房收入上看,成绩就并不理想。一旦票房收入分成不理想,随之而来的就是半年业绩的亏损。

而北京文化的亏损,显然只是行业的一个典型个例而已。

柳暗花明会有又一村吗?

今年的十一票房档,外行人看着是热闹:一个星期超过50亿的票房,看起来就足以养活这些处在寒冬里的影视企业们。

但再看看这些电影背后多如牛毛的制作单位,就知道要想从中吃肉是不太可能的,最多就分一勺子的剩汤喝一下而已。

单就《我和我的祖国》而言,其背后有3个出品方和48个联合出品方,平摊下来分成比例可能少之又少。

(图源:格隆汇)

以文投控股为例,据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10月6日24时,《我和我的祖国》上映7日的累计票房收入(含服务费)约为人民币20.49亿元,其中公司应占的票房分账仅为人民币185万元至205万元之间,占比仅约为0.1%。

因此,很多公司除了借十一档三大主西旋律电影各种出品方、发行方的名义凑个热闹,刷个存在感之外,其实对业绩提升作用并不大,而市场对此反映也较为冷漠。

相较而言,“十一档”给影视行业企业真正的利好反而是——“十一”真的要过去了。

过去的暑期档,出于种种原因,不少原定暑期档上映的电影因为监管方面的原因不得上映,如华谊的《八佰》及《伟大的愿望》就因为监管问题被撤暑期档。

其他公司相信亦有不少“压箱底”的作品等待上市。十一过后,监管放松,此前投入大量资金的影视作品能够得以最终上画,才是对影视企业最大的利好。

目前中国影视公司收入来源仍高度依赖票房收入。据统计,中国电影行业总收入有接近80%来自票房收入,而北美电影市场则有70%来自电影衍生业务。因此,让电影公司的被“打入冷宫”的电影可以顺利上映,才是真正地利好公司的业绩。

另一方面,十一档的大爆说明了中国的观众其实还是愿意走入电影院看电影的。前提是电影的叙事、主题要符合观众的胃口,而所谓中国电影业增长到顶的说法并不成立。

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变为“优质内容”。在影院与银幕数、人均拥有银幕数以及观影数三个指标上将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行业将从增量市场逐渐向存量市场转变。在此大前提下,行业将会进行出清洗牌。

从某个意义上讲,这亦是一种观众选择的“优胜劣汰”。这种基于一个影视内容本身的竞争相比此前单纯对流量明星的炒作无疑更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不能说目前影视股业绩普遍不堪入目,就没有远期投资价值——相反,从寒冬中走出,观众选择留下的公司自然更具竞争力,亦更具有价值。如果一年一部的爆款电影不足以维持公司长期盈利,则会倒逼影视行业公司生产出更多优质电影。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良性循环开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