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欲推“优惠拼车”:一场死亡边缘的试探

不在乎客户死活的公司,迟早会被客户抛弃。

进入4月以来,关于顺风车重新上线的传闻此起彼伏。4月15日,滴滴公关部的负责人表示,顺风车仍然无限期整改,并无上线时间表。4月25日,有消息称顺风车已经开始灰度测试,后滴滴官方出来辟谣,称仍无上线时间表。

今天早晨,滴滴开始“优惠拼车”功能的灰度测试,并在北京、天津、大连等三个城市,就上下班时间超过10公里的特定线路,开放测试。

此消息一经证实,迅速在人群中低烈度传播,人们纷纷惊诧,顺风车莫不是要通过这个“优惠拼车”借尸还魂?曾经备受瞩目的“顺风车整改”,是否就此偃旗息鼓了?

这一切,要从近年来命案频发的“顺风车”说起。

1

滴滴命案频发的原因

2016年5月,深圳市一名小学教师在搭乘滴滴顺风车之后,被司机拉至宝安区偏僻地带,勒索后杀死。而这正是在滴滴获得苹果CEO库克10亿美元投资之后不久。

两年之后,2018年5月,郑州一位空姐使用滴滴顺风车,遭遇司机强奸后残忍杀害。三个月后,8月,温州一位20岁女孩,使用顺风车,被司机勒索后杀害。

两次恶性事件,使得滴滴的公众形象严重受损,许多经常出行的人们都表示,能不用尽量不用滴滴。一些正义人士,更是喊出了“让滴滴倒掉”的怒火。

情绪归情绪,理智归理智。冷静地审视这一连串的恶性犯罪事件,我们发现,滴滴之所以会连番出事,根本原因对乘客生命安全的保护意识之欠缺。

具体来说,我们分为技术、公司管理、以及司机素质三方面。滴滴正是在这三点全面缺失,才最终导致酿成大祸。

在这三点之中,司机素质问题是最直接的因素。一年之内的三起命案,凶手司机不是有前科就是有心理问题,或者是具有暴力倾向。毫无疑问,按照出租车司机,甚至更高标准来遴选司机,这样的惨剧或许可以直接避免。

但是,提高司机素质,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任何人在一念之差时都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事来。所以,技术上以及公司客服系统的应急预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8月24日发生于温州的那起案件,受害者赵女士曾经在2点10分与朋友发短信,表示情况不妙,并且在2点15分向朋友发出“救命,抢救”的求救信号。尽管随后赵女士手机关机,但她的朋友却一直在与滴滴客服联系,然而客服一直没有反应。

下午5点多,赵女士的父母报警,警方要求滴滴客服提供司机的信息,滴滴客服仍然没有反应。

直到晚间,滴滴平台才提供了司机钟某的个人信息。但一切都晚了,四五个小时,不仅错过了制止罪案的最佳时机,也错过了抢救的最佳时效,当转天凌晨赵女士的被发现时,已经气绝身亡。

事实上,如果App有GPS定位功能,警方直接按定位寻找,也是非常快捷的方式。

转天下午两点,滴滴出行发布公告,称“悲痛、自责、愧疚”。比起上一次5月份空姐遇害时的公告中,此次多了“自责”二字。也许是滴滴的管理层认识到了,此次如果有更有力的技术支持,或者客服团队能够更加及时的反馈,也许可以救人一命。

2

滴滴做了哪些“整改”?

经历了2018年5月和8月这两次重大的恶性人命案件,在滔天众怒的压力之下,滴滴被迫于8月27日将顺风车产品下架,进行整改,并换掉了被外界骂成筛子的顺风车产品经理——黄洁莉。

 

至此,顺风车陷入了整改过程。

对于滴滴的整改,人们还是有所期待的,毕竟顺风车从使用场景来看,的确是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某些便利。如果可以克服之前的问题,堵住漏洞,那么顺风车仍不失为一个好产品。

事实上,整改的目标也很简单,闭上眼睛,用肚子都能想出来:保护乘客生命安全。

既然如前文所交代,滴滴所出的问题,在于技术、管理、以及司机素质上,那么整改便同样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先说技术。技术方面的整改,滴滴已经在做,包括GPS跟踪定位,App上增加“一键报警”、添加紧急联系人、以及形成全程录音等。但是,技术上的改进,是最容易做到的;添加一个按键,改几句程序,完事儿。

其次,公司管理方面。这方面的整改,说起来也不复杂,包括客服团队的培训、服务意识提高、以及反馈速度的增加等。但是,培养并维护一只高素质的客服团队,是需要下真金白银花成本去做的。并且,这方面是不能试探,因为一旦出现险情,再去检测客服团队的业务素质与反馈速度,一切晚矣。

但正这些需要花成本去做的事情,我们没有看到滴滴在做。

最后是司机素质的提高。这方面有很多事应该做,但都要花成本,包括提高司机准入门槛,对司机的质素、专业、以及背景做好尽职审核。顺风车也是司机与乘客的关系,最起码,按照出租车的行业标准,或者退一步,按照网约车的规则来管理,无论如何也能达到出租车或网约车的效果。

此前,对于司机的质量把关方面,滴滴做得实在是放得太宽,有失水准。那么为什么放宽司机审核的标准呢?自然是为了降低成本,因为此前为了干掉Uber而大打价格战,已经烧掉太多的钱了。

去年5月出事之后,网友爆料滴滴大量录用有前科、年龄不符、驾龄不符、甚至是曾经被滴滴封号的“牛鬼蛇神”做顺风车司机。并且为这些人洗白白,一度成为一门产业。(见下图)

在去年5月的事出来之后,这些都被滴滴火速“禁止”了。但在此之前,这些花花肠子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背后还是滴滴的纵容和默许。

就这样,一只由各种社会闲散人员、无业游民、甚至是有前科的危险人士组成的顺风车司机群体,为搭乘客户提供服务。须知,在中国大城市,叫车出行的男女比例中,白领女性占主力。而顺风车这支低素质的司机队伍,中低层男性占绝大多数。这两种人,在密闭的车舱环境中,想不出事都难。

总结起来,对于顺风车的整改,最简单、涉及成本最低的技术层面,滴滴已经在做;但难度较大,涉及成本较高的公司内部培训、以及司机队伍素质提升,我们没有看到滴滴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3

试探的代价

今天,滴滴的新产品“特惠拼车”确认在北京天津和大连开始灰度测试。在我看来,此举就是一个狡猾的试探。而顺风车的整改,则被搁置一旁了。为什么这样讲?有以下两点理由:

第一,如果滴滴真的有在整改顺风车,那么只要将整改结果公布,然后重开顺风车就够了,完全没必要上一个新产品。

第二,即便是确实要推一个新产品,来淡化人们对顺风车产生的心理阴影,那也无可厚非。那么这6个月间,应该会有关于整改的的消息发布,不会让大家傻等。

而现在,6个月过去,滴滴只字不提顺风车产品的整改,而是扔了一个新产品出来,说明它根本无意整改,只是希望用最低的成本去“借尸还魂”。

“特惠拼车”这款产品,意在试探市场。如果大家接受它,用得不亦乐乎,那么顺风车“杀人”的事,就算是糊弄过去了。如果大家不接受它,上线一段时间没有人用,那就再撤下来,对自己毫无损失。

在滴滴那盘账上,死个把乘客,不是他的成本,更无须care;如果舆论压力实在太大,那就把这个产品撤下来,换个新的上去。接下来这款拼车,按现在的势头来看,也大概率是如此。

滴滴的算盘,表面上打得精。然而,它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它忘记了顺风车为什么被下架,它忘记了忽视客户生命的代价。如果这次这款产品再出人命,客户还会再给他整改的机会吗?人们还会用这样一个草菅人命的App吗?

因此,只要滴滴没有真刀真枪的整改,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这种模式的错误,而这样通过上一个新产品来绕过核心问题的玩法,那就是在死亡的边缘试探,是在玩火。 

玩火者,必自焚。抛一个新产品出来,试探用户反应,试问,人命是可以试探的吗?人死不能复生,难道到时又是程维或者柳青来掉几滴眼泪,吊唁一下,就完事了吗?

果真如此的话,说明滴滴依然没有把人命当回事儿。它依然是一个嗜血的公司,一个作恶的公司,一个不肯改过自新的公司。

4

结语

去年8月,滴滴开始整改顺风车的时候,我曾经一度欣慰,这个不在乎客户生命的公司,终于要反省了。

然而半年之后,到了今天,作为叫车平台龙头的滴滴,不仅丝毫没有整改,反而推出了一个新产品,以图把那个已经从逻辑上、伦理上、和法律上全部被证伪的顺风车借尸还魂,这不仅毫无诚意,而且近乎挑战人们的底线。

也许,从基因深处,滴滴根本不想整改,因为它就是一个毫不在乎用户死活的公司。傲慢的滴滴,他的管理层,从建立之初的那一刻,眼中就只有钱、只有资本、只有自身的利益。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不在乎客户死活的公司,迟早被客户抛弃。到那时,想整改,悔之晚矣。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