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雷股”全解密:一只爆雷股是怎样炼成的

如果以十年为周期,从2009到2019年,A股的3000多只个股大概只有2/3实现了绝对上涨,有接近1/3的公司股价还不如十年前,其中不乏大幅下跌的“雷股”。

作者:朱振鑫  宋赟 

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如果以十年为周期,从2009到2019年,A股的3000多只个股大概只有2/3实现了绝对上涨,有接近1/3的公司股价还不如十年前,其中不乏大幅下跌的“雷股”。跌幅冠军金亚科技十年间跌了95%,年化每年跌27%,如果和十年间的最高点比,跌幅更是高达99%。也就是说,如果十年前你买了100块,现在只剩下1块了。每个人都希望找到“牛股”,但事实上,稍不留神就可能踩到“雷股”,避开“雷股”应该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基本素养。

我们梳理了近十年跌幅最大的10只雷股(剔掉了近五年新上市的公司),接下来的报告我们还会对雷股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分析,帮助大家避免踩雷。从十大雷股来看,有三个比较明显的共同特征:一是行业由盛转衰,一旦一个公司处于下降的电梯里,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涨比如其中有4家来自光伏、风电行业,当年靠政策补贴炒的太高,现在都被打回原形,而像医疗等优质行业里很少出现雷股。二是财务造假,违规被罚10家里有6家被处罚过,常见的原因是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比如金亚科技。道路千万条,合规第一条,公司不规范,股价两行泪。三是激进的杠杆式扩张对行业前景过于乐观,大幅举债扩张,当行业放缓的时候,资金链很容易出问题。

12009-2019A股十大“雷股”概况

数据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剔除了近五年上市的公司)

金亚科技(300028.SZ):

累计跌幅95%,年化-27%

金亚科技是一家2009年上市的民营企业,是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星宿之一。主营业务原来是生产机顶盒,2015年通过并购重组进入电视游戏行业。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周旭辉是资本市场的风云人物,不只是因为他擅长资本运作,更因为他和女明星童蕾的高调婚姻。

金亚科技股价在上市1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迅速翻了一番,此后就开始震荡下滑,到2013年股价止跌企稳。2015年牛市期间,公司股价从2015年2月一路上涨,三个月时间涨了3倍多。但2015年股灾之后,股价就一路下跌,从最高点的52元下降到现在的不足1元,十分惨烈。最终金亚科技难逃退市的命运,深交所2018年6月27日宣布,因欺诈发行,已正式启动对金亚科技的强制退市机制。目前,金亚科技案件处在诉讼程序阶段,股票尚未摘牌。金亚科技之所以能摘得十年跌幅桂冠,是因为几乎五毒俱全:

第一,违规溢价收购,利益输送。2015年,金亚科技以近20倍的溢价收购一家刚成立一年的公司——天象互动,而天象互动的股东之一正是金亚科技的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旭辉,当时不少媒体指责这起收购“左手倒右手”。而没过多久,证监会就以公司涉嫌证券违法违规为由介入了调查。结果不仅查出了收购的利益输送问题,还查出了公司涉嫌重大财务造假、欺诈发行股票、挪用资金等多个违法行为。最终,金亚科技收购天象互动失败。

第二,全面财务造假。从上市前到上市后,金亚科技一直都在造假,手段非常“全面”。上市之前,金亚科技通过虚构客户、业务等方式虚增利润达到发行条件,2008年、2009年上半年虚增利润金额分别占当期公开披露利润的86%、109%。上市之后公司出现大幅亏损,为了扭亏,周旭辉又亲自指挥财务进行系统性造假。

第三,原行业衰落,后来追热点转型。这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看家本领”的公司。原主营业务是机顶盒制造,近五年市场大幅萎缩,行业技术壁垒低,上市前靠造假,后来只能转型,但转型又想抄近道。2015年牛市期间,金亚科技收购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主办方公司60%的股权,标榜自己是“电视游戏第一股”,炒作电竞概念,将股价炒到了52元。但游戏行业本来就非常不稳定,即使是龙头公司,也不能保证年年有爆款产品,何况是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公司,股价很快就回归现实,从最高点跌了99%。

第四,董事长属于“出头鸟”。冯仑曾经说过一句话,“民营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虽有些绝对,但确实太高调的董事长更容易被监管层注意。周旭辉就属于此类,他和女明星童蕾的婚姻极其高调,其他绯闻也不少。

2:金亚科技2009-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3:金亚科技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ST锐电(601558.SH):

累计跌幅86%,年化-20%

华锐风电是一家生产风电机组的企业,2011年在主板上市。上市之前,华锐风电是行业巨头公司,截至2011年,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排名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但后来行业地位急转直下,目前在风电龙头中已经看不到它的踪影。

华锐风电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明星股,上市发行价曾创下上交所纪录,市值逼近千亿。但公司上市当天即破发,当天盘中最高价格88.8元也成了公司历史最高价。后来公司就在带帽、摘帽和保壳的循环中不断挣扎,尽最大的努力不被退市。其股价大幅下跌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风电行业盛极而衰。华锐可谓生不逢时,基本是在行业顶点上市。一方面2011年风电行业发生大事故,国家能源局加强了对风电设备并网的监管,并收紧对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另一方面风电行业趋于饱和,风电新增装机从2011年的15GW到2017年的17GW仅增加了10%,行业利润回落,进入淘汰过剩产能的阶段,风电机组制造厂商从2010年的60家下降到2017年的20家左右。

第二,市场过度追捧,起点太高其大股东尉文渊是上证所的首任总经理,阚治东当时担任申银证券的总经理,有了这两位业界大佬的站台,再加上风电行业当时很火,导致一开始就创下天价,有点像当年的中石油。

第三,逆势扩张,未及时转型。2011年之前,华锐风电之所以能成为行业龙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板的政商关系,并非技术有多大优势。在2011年行业进入寒冬以后,华锐风电判断失误,认为行业只是短暂低迷,继续扩张,导致存货囤积,公司现金流紧张。在这个过程中,重要项目又出现了质量问题,声誉严重受损。

第四,财务造假。上市之后,华锐风电业绩一年比一年差,2012-2013年连续两年亏损,股票被*ST。2014年摘帽,但2015-2016年又是连续两年巨额亏损。2017年为了避免退市,公司通过处置资产实现了1亿的净利润,星被摘掉了。2015年证监会查明公司财报存在会计差错,通过提前确认收入的方式虚增的利润总额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38%。

第五,身陷跨国官司。*ST华锐与美国超导公司发生了六起纠纷,最终以锐电赔付3.8亿人民币达成和解。

2019年1月30日华锐风电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全年净利润为1.8亿元,同比增长58%左右。这样看来,2018年华锐风电的净利润大概率为正,有望摘掉ST恢复正常。考虑到ST锐电现在的股价在1元左右,未来有因为连续30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触发退市的风险。

4ST锐电2011-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5ST锐电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ST龙力(002604.SZ):

累计跌幅82%,年化-21%

2011年,龙力生物顶着“生物燃料第一股”的光环在中小板上市,主营业务就是将玉米“一芯三吃”,生产淀粉糖、功能糖和燃料乙醇。2016年通过资产重组进入数字营销和数据发行行业,确立了“大健康+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公司的大股东是董事长程少博,第二大股东是山东省高新投,有一定的国企色彩。

从上市到2017年,龙力生物的股价波动和大盘相比并不算剧烈。股价的大幅下跌主要是在2018年重大重组事件复牌之后,连续22个跌停板。这段时间大幅下跌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财务造假,隐藏债务,资金去向不明。2018年1月,龙力生物因涉嫌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主要是涉嫌隐藏债务,粉饰利润后违规举债,资金去向不明,利益输送。龙力生物2017年报披露34亿元巨亏,其中有27亿是“财务自查调整损失”。经过证监会调查,龙力在2017年年报中隐藏了16.8个亿的借款,这部分借款会使财务费用增加十倍,另外龙力还在年报中隐藏了10个亿的其他应收款,这笔账龄达3年的借款在2016年和2015年都没有显示。此外,龙力生物还涉嫌挪用券商募资专户中的2.85亿元资金,至今去向不明。

第二,资不抵债,且有巨额商誉。目前公司总资产38亿,净资产-6亿,已经资不抵债。由于2017年年报净资产为负值,龙力生物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而且,2016年龙力生物跨界溢价收购了互联网企业快云科技和兆荣联合,产生了8亿商誉,虽然两者都完成了2015年至2017年的业绩承诺,但在承诺期过后,仍有业绩下滑、商誉减值的风险。

 第三,主营业务开始靠补贴,后来补贴减少,连续亏损。龙力生物“生物燃料第一股”的名号来自于通过玉米废渣提炼乙醇。2005年国家开始补贴燃料乙醇,每吨补贴1883元;2011年上市的时候,降到每吨1276元;2012年大幅降至每吨500元,到2016年不再补贴。再加上2014年油价大幅下跌,拖累乙醇燃料售价下滑。内部的政策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导致乙醇业务连续亏损。

第四,第一大股东的股权全部质押,各大股东减持套现。第一大股东程少博,持股比例17.41%,全部股权都已质押。2017年3季度以来,前十大大股东共减持龙力生物2600多万股,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下降6%。

从2018年三季度报来看,龙力还是在亏损,净资产也是负的。如果年报中2018年继续亏损,或者净资产是负值,就会面临被暂停上市的风险,目前看来可能性很大。

6*ST龙力2011-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7*ST龙力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ST百特(002323.SZ):

累计跌幅86%,年化-20%

雅百特在2015年借壳中联电气(2009年上市)上市,这是一个做大型建筑屋面的传统民企,曾经参与过虹桥火车站、白云机场、北京新机场等大型工程的屋面建设。从重组上市到2017年初,雅百特股价是在震荡上涨的,2年的时间股价涨了1倍多。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是从2017年2季度开始的,股价从接近20元一直跌到了现在的1元左右。

*ST百特股价暴跌的主要原因就是虚构业务、财务造假,甚至被人调侃为“造假中的战斗机”。雅百特在2015年溢价借壳上市,给出了借壳方中联电气2015至2017年每年增加1亿净利润的业绩承诺。为了完成这个承诺,开始疯狂造假。2017年4月,雅百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一系列造假开始浮出水面。其中一个造假行为甚至惊动了外交部。2015年雅百特宣称承接了巴基斯坦的地铁和公交的部分项目,而后雅百特在2015和2016年报告中还继续“跟进”,汇报了施工进度。但2017年巴基斯坦方声明根本没有与雅百特有任何合作,而后外交部发言人也表示雅百特没有参与巴基斯坦的项目。除此以外,雅百特还通过伪造虚假的建筑材料出口合同,利用子公司将货物在境内外倒手虚增营业收入,还有几项国内的虚构贸易事件,可谓是全方位造假。

最终,证监会查证,雅百特2015年虚增利润2.3亿元,占当年披露利润总额的73%;2016年1至9月虚增利润0.2亿元,占2017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的20%。从借壳上市到强制退市,雅百特仅生存了短短4年,当初虚高的业绩承诺是其不断虚构业务、财务造假的重要原因。目前,*ST百特还处于退市程序中,距离摘牌已经不远了。

8*ST百特2009-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9*ST百特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庞大集团(601258.SH):

累计跌幅80%,年化-19%

庞大集团曾经是国内规模最大、经销网络最广、覆盖品牌最全、毛利率最高、抗风险能力最强的汽贸企业,地处唐山,是雄安概念股。目前来看,庞大集团仍然是汽贸行业的龙头,2018年还入选了中国500强企业的115名。庞大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庞庆华,同时也是冀东物贸、中冀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家公司看上去比其他“雷股”靠谱,甚至国家队都在它的十大股东中。

庞大集团于2011年4月在主板上市,上市首日就以20%的跌幅创A股施行网上申购以来首日开盘破发纪录。上市之后三年,股价一直震荡下跌。直到2014年至2015年牛市,股价大幅上涨突破IPO价格,但牛市过后又暴跌回原来的水平。2017年雄安概念暗淡之后,庞大集团再次陷入下跌通道。庞大集团股价大幅下跌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高杠杆、重资产扩张。庞大集团主要采用自购土地、自建店面的传统高成本方式进行扩张,在汽车行业景气高点时扩张过快,借了大量的债,2010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0%。在2011年之后,汽车行业的景气度下降,庞大集团的营收增速从2010年的50%下降到了2011年的3%。但庞大集团仍然在扩张门店,2011年经营网点有1257家,比2010年增加331家,2012年继续增加172家。结果是公司的利息费用增长非常快,从2009年到2012年增加了10倍,最终公司的资金链断裂。

第二,公司实控人、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非财务造假)被证监会调查。公司实际控制人庞庆华、公司涉嫌因未如实披露权益变动情况,未按规定披露关联交易,未披露自身涉嫌犯罪,被司法机关调查。被证监会调查、业绩持续恶化等因素,导致一些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对公司失去信任,2017年多家银行从庞大集团抽贷60亿,这对于资产负债率高达80%的庞大集团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公司开始不断卷入债务纠纷。庞大集团想通过卖店、卖子公司来摆脱债务危机,董事长庞庆华所持20%的股权几乎全部被质押,但却是杯水车薪。

第三,公司所在的汽车贸易行业放缓。2011年之后,汽车销量增速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从2010年增速30%下降到2011年的不足5%,此后销量增速一直都在10%上下。

第四,公司斥50亿巨资投资网约车“叮叮约车”,很可能投资失败。2016年,庞大集团获得光大金融租赁50亿的资金支持,投资网约车“叮叮约车”。然而网约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大平台垄断,2017年上线的叮叮约车在网约车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而保养和二手车业务强势,不少业内人士质疑叮叮约车“网约车是假,卖车养车是真”。庞大集团的这笔投资能否成功还很值得怀疑,未来很可能无法填补这个“大窟窿”。

根据2018年业绩预告,庞大集团净利润将亏损60亿元至65亿元,是业绩预告中亏损第三严重的,这可能导致股价在最近和年报正式披露后继续下跌,未来有因为连续30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而触发退市的风险。

10:庞大集团2011-2018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11:庞大集团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ST天马(002122.SZ):

累计跌幅87%,年化-18%

天马股份的主营业务是轴承制造,是中国轴承行业中“材料、轴承、装备”三大产业最完整的企业。天马轴承集团自2007年起至2015年一直是“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2016年,徐茂栋成为天马轴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这位资本界的大佬曾获得影响中国2017年度行业人物的称号,也正是因为徐茂栋这个实际控制人给天马股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马轴承集团于2007年3月在中小板上市,上市之后,股价走出了不规则的“M”型。“M”型的第二高点出现在2016年年底,2016年10月,资本大鳄徐茂栋通过旗下子公司喀什星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29亿收购天马股份30%的股权,成为天马股份的实际控制人。这一消息使天马的股价一个月内大涨40%,股票价格上涨的势头一直持续至2016年末。但由于收购出现了多种违规问题暴露,2018年5月复盘后股票连续29日跌停,天马的市值也由百亿跌至20亿。*ST天马爆雷的主要原因有四点:

第一,大股东玩资本游戏,左手“高利贷”收购,右手再把股权全部质押出去还钱。2016年,除了以29亿收购天马之外,徐茂栋还以10亿的价格入股步森股份。收购天马和步森一共40亿的流动资金徐茂栋是拿不出来的,他是通过先借“高利贷”来取得公司的股权,再将取得的股权质押,用质押款来还钱。比如在收购天马轴承时,喀什星河公司从恒天财富借款14亿,日利率是0.15%,换算成年利率高达54%。收购天马轴承的当天,喀什星河将持有天马的82%的股份质押给天风证券,用质押款来偿还恒天财富的借款;其后,喀什星河又将剩余的18%股份质押给恒天财富。也就是说,喀什星河所持有的全部天马股份均已被质押。结果是,徐茂栋和星河系资金短缺,在质押到期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赎回,最终于2018年5月确认违约。

第二,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由于资金短缺,徐茂栋打起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主意。2018年4月27日,普华永道出具的无法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天马股份2017年年报中存在预付账款、投资基金、关联交易等几大财务问题,共涉及款项20多亿元,这些问题均涉及关联方、尤其是实控人徐茂栋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占用。无法表示意见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导致天马股份被实行退市风险预警,徐茂栋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第三,轴承行业不景气。公司股价在2011年至2013年的下跌,主要受到行业景气的影响。天马股份的轴承业务主要包括通用轴承、铁路轴承和风电轴承三部分,其中风电轴承受到风电行业装机容量大幅回落的影响,这部分收入增长乏力。

*ST天马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根源是实际控制人徐茂栋的“杠杆收购”行为,2017年下半年市场资金逐渐收紧使徐茂栋“借新还旧”的资金链断裂。根据业绩预告,2018年*ST天马将亏损4.5亿至6.75亿,未来*ST天马存在退市的风险。

12*ST天马2009-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13*ST天马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向日葵(300111.SZ):

累计跌幅81%,年化-18%

向日葵是一家光伏企业,在上市之前有着惊人的业绩增长,2007年至2008年营业收入增长了近7倍,直至2010年上市之前一直保持着稳定快速的增长,上市时是中国光伏十大电池厂商之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吴建龙被称为“创业板套现第一人”。

向日葵于2010年8月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从2011年年初的最高价13元一路跌至2012年底的2.2元,跌幅超过80%。此后又经历了震荡回升和牛市风浪,2016年年底开始,股价再次开启震荡回落。向日葵股价爆雷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光伏行业衰落。2010年之前,光伏产业扩张过快,行业产能过剩。根据2011年6月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的一份报告,当时中国全年的产能已经能够满足未来2-3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当时中国光伏产能近90%要销往国外,主要是欧洲和美国。然而,2011年和2012年,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进口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对中国的光伏产业产生了致命的打击,行业进入寒冬。

第二,疑似财务造假。向日葵在2018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金额高达2.22亿元,最终归母净利润-2.62亿元,疑似“业绩洗澡”。早在2012年,向日葵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公司2012年计提了1.72亿的资产减值损失,而在2013年时又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转回0.53亿元,于是2013年扭亏为盈,但这笔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是2013年净利润的1.3倍。

第三,实际控制人大规模减持套现。向日葵2010年8月上市,限售期三年。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吴建龙上市时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所持有股份的25%,且在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公司股份。2013年2月,正好距离解禁日期半年时,吴建龙突然辞职了,这个神操作可以让吴建龙到解禁日期马上减持,一天也不浪费。于是公司开始通过高送转拉升股价,半年把股价拉升了3倍。2013年到2015年间,吴建龙通过16笔交易,累计减持向日葵5.4亿股,套现25亿元,被称为“创业板套现第一人”。老板大幅减持对公司治理、业务、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很大,在吴建龙减持股份期间,向日葵曾发生一天之内3名董事、7名监事集体离职的离奇事件。

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向日葵预计亏损8.8亿元至8.85亿元,再加上2018年出台的5.31光伏新政使得光伏产业更加难得到政府的补助,向日葵的前景令人担忧。

14向日葵2010-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15:向日葵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天龙光电(300029.SZ):

累计跌幅82%,年化-18%

天龙光电是一家光伏企业,曾先后获得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百强民营科技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天龙光电的实际控制人变更频繁,曾经两次变更,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陈华,间接持股比例约22%。天龙光电于2009年12月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股价走势呈一个不规则的“M”型。2011年到2012年和2017年以来的两次下跌幅度都非常大。天龙光电爆雷的原因有四点:

第一,光伏行业衰落。这一点和向日葵的情况一样,光伏行业的大起大落坑了不少公司,也坑了不少投资者。风起的时候飞的有多高,风停的时候摔的就有多惨。

第二,财务造假。2014年,天龙光电签下几笔亿元大单使得净利润扭亏,实现了600万的微利,避免了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风险。有趣的是,2015年至2016年天龙光电又是两年连续亏损,但在2017年再次扭亏,盈利的主要贡献是一笔1.86亿元的单晶炉大订单,而这笔大订单的买家是个注册资本200万元、从事业务与光伏没关系的公司。这连续两次的保壳行动使得投资者怀疑天龙光电有财务造假嫌疑,并引起了证监会的问询。

第三,管理层动荡。天龙光电的实际控制人变更频繁,上市九年变更了两次。2018年以来,管理层出现“离职潮”,13名董监高离职;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华的配偶,公司董事陈敬,因涉嫌刑事案件被通告缉捕。

第四,大股东股权质押比率高。公司第一大股东诺亚科技和大股东冯金生常年将所持公司的90%以上的股权质押,股价多次跌破平仓价。2012年年底,天龙光电限售期满三年,而当时公司和诺亚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冯氏家族需要大量资金填补股权质押的窟窿,市场预期在解禁期满会大量减持,果然在2013年年初诺亚科技大幅减持天龙光电,套现2288万元。目前,公司的前两大股东诺亚科技和冯金生仍然质押了他们持有的90%以上的股份。

2018年业绩预告显示,天龙光电预计亏损1.5亿元至1.55亿元。2018年出台的5.31光伏新政会使得光伏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减少,天龙光电的股价有进一步下跌的空间。

16:天龙光电2009-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17:天龙光电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吉鑫科技(601218.SH):

累计跌幅75%,年化-16%

吉鑫科技是一家生产风电机组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风电铸件生产企业,是华锐风电的上游公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董事长包士金,持股比例约37%。吉鑫科技于2011年5月在创业板上市,上市后股价走势呈一个不规则的“M”型。2011年到2012年和2017年以来的两次下跌幅度都非常大。吉鑫科技股价爆雷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风电行业衰落。2011年上市之前,吉鑫科技搭上了风电行业的政策红利,2009年、2010年净利润都在3亿以上。2011年至2013年,风电行业暴露出了之前年度迅速发展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弃风限电、价格战导致风电厂商的恶性竞争,风电行业整体的业绩集体下滑。2011年和2012年吉鑫科技净利润下降明显,跌幅分别为-50%和-90%。2018年,吉鑫科技起诉“十年下跌第2名”的华锐风电欠款9000万元,这表明行业整体不景气也是吉鑫科技最近两年业绩下行的重要原因。

第二,董事长大规模减持套现。2014年至2016年,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包士金减持公司股票超过7亿元。最近,包士金再次公布减持计划,减持数量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6.05%,而吉鑫科技在去年11月刚刚公布回购计划,但迟迟没有动作,光打雷不下雨。

大股东减持、业绩预亏的利空将进一步打压吉鑫科技股;但从行业层面上看,有一些利好因素,2019年风电行业盈利预计出现改善,吉鑫科技是风电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盈利有望回升。

18:吉鑫科技2011-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19:吉鑫科技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南山控股(002314.SZ

累计跌幅80%,年化-16%

南山控股的前身是雅致股份,2009年12月在中小板上市,是一家做集成房屋的公司。2015年6月,雅致股份收购南山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并更名“南山控股”,主营业务是房地产。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作为一个房地产企业,还重点布局了深圳、苏州这些一二线城市,南山控股的股价可以说是很离奇了。

上市之后的四年,公司股价一直震荡下跌。直到2014年至2015年牛市,股价大幅上涨突破IPO价格,但牛市过后又暴跌回原来的水平。2017年之后,股价再次开启震荡下跌的模式。南山控股股价爆雷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主营业务缺乏竞争力。雅致股份在2010年的主要产品是临时建筑用的活动板房,跟发达国家“智慧”“生态”的集成房屋没什么关系。主营业务没有技术壁垒,缺乏竞争力,在2010年至2013年房地产紧缩性调控政策和基建投资放缓的背景下,公司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第二,涉嫌通过收购输送利益。2007年11月,南山控股从控股股东赤晓企业和自然人徐伟手中以3076万元收购了深圳金开利环境工程公司100%的股权;然而在2010年4月,南山控股以2606万元的价格又把金开利100%股权卖回给了徐伟,较买入成本折价15%,存在套现的嫌疑。2016年,南山控股起草吸收合并深基地B的草案,收购溢价40%。2018年1月,南山控股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深基地B,南山控股和深基地B的实际控制人均为中国南山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实则“左手倒右手”的操作。

第三,疑似财务造假。2012年,南山控股财务费用暴增6倍,巨额的财务费用是由于南山控股有限公司出资1亿与关联方共同投资设立中国南山开发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然而诡异的是,中开财务公司在2012年未通过工商部门企业名称预核准登记,按照银监会的规程是无法在银行开立临时验资账户,1亿元巨资流向成谜。目前,南山控股还没有因为以上的几起财务事件遭质询,未来存在东窗事发的风险。

20:南山控股2009-2019年股价走势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21:南山控股2008-2017年财务及估值情况

资料来源:wind,如是金融研究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