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报告:车联网蓄势待发,智能驾驶加速驶来

汽车网联革命全球加速展开,铺垫智能驾驶未来。21世纪以来,信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代表产品信息技术与汽车加速融合。传统汽车强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布局车联网产业,中国从2009年进入Telematics时代也开始加速布局车联网,相关政策屡次加码,但是标准的不统一困扰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方正通信 马军

1.汽车网联革命全球加速展开,铺垫智能驾驶未来。21世纪以来,信息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代表产品信息技术与汽车加速融合。传统汽车强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布局车联网产业,中国从2009年进入Telematics时代也开始加速布局车联网,相关政策屡次加码,但是标准的不统一困扰生态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车联网标准以《中国制造2025》为基础,以促进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为目的,随着通信标准逐步统一以及技术接受程度快速提升情况已经具备大规模应用条件,智能网联产业蓄势待发,有望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新机遇。

2.5G到来恰逢其时成就车联网标准统一,释放发展动能。车联网作为一个对通信的稳定性、及时性以及高带宽等要求较高的通信应用,前期一直受制于通信标准的不统一以及为人与人通信所制定的通信标准的物理限制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缓慢。而随着车联网应用的逐渐推进,5G标准制定中也将车联网作为重要的使用场景之一来进行设计,针对车联网关键业务场景对网络性能的超高要求,5G网络可以通过网络切片等创新技术,提供低至1~5ms端到端时延和高至10Gbps峰值速率,从而推进车联网建设的加速和应用普及。

3.北斗导航助推车联网发展,成就大众应用突破点。北斗系统作为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二代系统在亚太地区的精度可媲美GPS,配合地基增强等技术可获得更高精度的导航性能,在车辆导航定位方面将更具应用潜力。我们认为车联网对导航和定位的精度以及相应的运营的服务质量和体验都相较于手机端等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北斗导航配合地基增强系统在国内将具备更大的优势。同时,车联网的应用又相较于行业和军事应用更贴近大众。因此,车联网的应用普及有望推进北斗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普及,进而逐步培养产业生态成为北斗大众民用绝佳突破口。

4.智能网联汽车铺垫智能驾驶未来,车联网构筑坚实信息高速公路。智能驾驶是车联网技术的重要目标应用之一,智能驾驶的发展将推动车联网进入新时代。从现有的各大互联网企业和车企推出的手机与汽车互联,到以福特、沃尔沃等为代表的车企宣布推出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计划,智能驾驶行业在市场的推动下向着更高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将推动车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在通信技术、大数据处理、车载终端等车联网元素不断探索改进,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技术正快速突破。据罗兰贝格研究结果,预计2020年之后,全球汽车行业将步入全方位车联网时代,2030年之后,汽车行业将在车联网的带动下跨越到全新时代。

5.车联网市场广阔,云管端全面发力。汽车联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潜力巨大。根据BI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8亿台,全球联网汽车销售量将从2016年的2100万台增至9400万台,市场占比将达82%,在2015年至2020年间,全球车联网产业将产生8.1万亿美元的收入。IHS预测,到2035年,全球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将达2100万台。我国汽车保有量近十年来保持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止至2017年8月,我国三大运营商车联网用户数总计约5806万,4G车载网终端自2016年起增长势头猛进,并将连续3至4年保持快速发展。我们认为,车联网的市场正在加速壮大,将为相关产业链的“云管端”全面带来发展空间。

6.机遇与挑战并存,打破坚冰即可快速发展。目前,车联网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在车联网数据安全、通信容量与速率、智能交通系统建设以及法律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困扰行业发展,成为行业痛点,自然也是最具备发展机会的领域,推荐关注相关领先企业。

7.投资建议与推荐逻辑:智能网联汽车铺垫智能驾驶未来,车联网构筑坚实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驾驶实现之前,车联网的全面展开将是一个更加明朗的行业机遇,推荐关注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例如:从北斗高精度导航切入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的海格通信、积极推动车联网应用打造智能制造技术的高鸿股份、聚焦车联网终端与应用市场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高新兴、研发LTE-V产品领军企业大唐电信、扩大车联网领域布局打造高端车载移动互联的盛路通信、依托物联网技术拓展海内外车载追踪产品的移为通信、具备高精度数字地图以及收购杰发科技向下游芯片产业链布局的四维图新、车载摄像头镜头模组龙头欧菲科技、提供汽车智能化及智能出行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路畅科技等。

另外,我们建议关注在车联网、智能驾驶软硬件等方面深度布局的舜宇光学科技昂纳科技德赛西威等。

8.风险提示

车联网发展不及预期、相关应用推广不及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

1  开启汽车网联革命,

铺垫智能驾驶未来

自1885年,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源的汽车之后,汽车引发了时至今日的交通革命推进人类社会巨大进步。纵观汽车的一个半世纪的发展,汽车在动力、安全性、外观、舒适性等诸多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改善。同样,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信息革命至今也极大的加速人类沟通的效率、运算能力的指数级提升以及逐步开启万物互联时代等诸多社会变革,逐渐渗透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改善大家衣食住行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汽车从内燃机向新能源车转化,汽车的控制也开始更多借助信息技术,例如倒车雷达、电子导航、辅助驾驶等功能越来越普及。随着信息技术更多的渗透到传统的汽车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开始带来车联网生态建立,也为未来智能驾驶、智能交通铺垫信息化公路。 

我们回顾汽车的发展史:汽车的第一次电子信息类技术性飞跃是在1911年汽车公司开始在车辆上安装电动起动器。 之后的1925年安装了点烟器,1930年配备收音机,1956年设置动力转向,1970年加入盒式录音机,1984年安全气囊出现。在那之后的一年,光盘播放器开始出现在汽车上,这是真正为实现驾驶员便利迈出的第一步。随后,仪表板诊断程序和GPS导航系统相继于1994年和1995年研发成功。随着科技不断更新,20世纪初,联网汽车的前身出现,即汽车开始使用USB端口和蓝牙连接。

image.png1.1车联网作为两化融合先锋,

汽车大国领先布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信息技术开始越来越多的进驻传统汽车行业,至此汽车不再是单纯的通过燃烧汽油提供运行动力的机器,信息化的改造开始在汽车生态中越来越普遍,在让汽车更加安全舒适的同时提高驾驶乐趣和体验,车联网的雏形快速诞生。同时,鉴于车联网被认为是物联网体系中最有产业潜力、市场需求最明确的领域之一,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方向,具有应用空间广、产业潜力大、社会效益强的特点,对促进汽车和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例如美日等传统汽车工业大国都早早开始将车联网作为重要的未来战略而重点布局。 

2003年,美国交通运输部为解决迫在眉睫的交通安全问题,联合汽车制造商共同开发V2V(Vehicle To Vehicle)的应用程序原型,同年提出了车辆基础设施一体化(VII)的概念。2009年,启动商用车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并发布《智能交通系统战略研究计划》,旨在通过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实现车辆、交通基础设施和乘客及驾驶员之间协同交互的交通环境。 

2011年到2012年间,美国在六个州进行了驾驶员安全驾驶技能测试,用以评估驾驶员对于新的V2V安全驾驶技能的接受程度。2012年到2013年,继续深入开展安全驾驶模型的研究工作,以进一步完善车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015年底,美国交通运输部提出《2015-2019 ITS战略计划》。该计划表明,美国政府在持续发展过去的车联网技术的同时,也明确了未来四年内车联网的发展主题和开发重点,以满足新的道路交通的安全需求,进一步提高车联网技术的安全性和发展连续性。image.png

2003年,日本政府发布《日本智能交通系统战略规划》,构建了日本智能交通系统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蓝图。2011年,日本高速公路系统引进“ITS 站点智能交通系统”,及时向车载系统提供海量的图片和路况、交通提示信息,有效的缓解了交通拥堵、降低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并提高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image.png

2009年,随着Telematics车载信息服务系统的相继推出,中国进入Telematics 时代。2010年,我国在 “物联网”研讨会上首次提出“车联网”的概念。10月底,国务院在863计划中加入智能车、道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大城市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十二五”期间,工信部从产业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着手,加大对车载信息服务的支持力度,以推进汽车物联网产业的全面铺开,预期2020 年实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 

2011年, “车联网”合作研讨会召开。同年7 月,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论坛上首次发起了车联网商业模式的探讨。12 月,为推进中国汽车信息化领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智能交通发展,带动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国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2015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2025》,促进了智能交通系统产品的开发;2017年4月,国家工信部制定汽车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发展目标。image.png

1.2  “两端一云”构筑车联网通信实体,

全面支撑五大应用场景

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image.png

通过车联网网络,车辆可获取各种信息并使用车联网应用,以提高用户的行车安全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提供用户各种商务和娱乐,使行车过程更舒适。车辆通信类型根据通信对象划分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车内通信、车与车通信、车与互联网通信。

1.2.1  车内通信

车内通信是车载终端与车内的传感器和电子控制装置之间连接形成车内通信网络,获取车辆数据并可发送指令对车辆进行控制。车内通信主要应用于车辆检测、车辆系统控制、辅助驾驶等。image.png

1.1.2  车与车通信

车与车通信(V2V)主要是指通过车载终端进行车辆间的通信。车载终端可实时获取周围车辆的车速、车辆位置、行车情况等信息,车辆间也可以构成一个互动的平台,实时交换各种文字、图片、音乐和视频等信息等。车与车通信主要应用于减缓和避免交通事故、车辆监督管理、生活娱乐等,同时基于接入/核心网络的车与车通信,还应用于车辆间的语音、视频通话等。image.png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认为未来几年高速公路安全方面的最大收益将来自于避免碰撞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通过警告驾驶员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车与车之间的通信可以尽可能减少机动车辆碰撞的次数和严重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这些碰撞造成的社会成本。

以V2V技术为基础来计算潜在车祸的发生情况有助于预估车祸所带来的人身损失,财产损失及社会成本损失的严重性。美国交通部确定了汽车车身损坏、急刹车、紧急制动、同方向车辆转等37种能通过事故总评系统(GES)和车辆碰撞数据系统(CDS)预测的车祸。其中,15种类型的车祸能被汽车与基础设施建筑通信技术预测,22种车祸能被V2V技术预测,也就是说基于V2V技术的计算,可以解决81%的轻型车辆碰撞。image.png

V2V技术还可以通过全方位的信号覆盖,使两辆车在相遇前仅通过传感器就能感知到对方,更不用说探测到对方车辆的方向、速度和操作状况。追尾、改道和十字路口的潜在车祸场景都能通过V2V技术进行预警。image.png

1.2.3  车与互联网通信

车载终端可以通过接入/核心网络、卫星通信等与车联网服务平台通信,传输车辆数据,接受服务平台下达指令,提供车辆导航、车辆远程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娱乐服务等应用。同时,开放的车联网服务平台也有利于海量数据积累和大数据挖掘,促进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image.pngimage.png

云计算已经成为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云计算和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各种安全威胁,如通信协议破解、中间人攻击和数据被窃等。攻击者通过伪基站、DNS劫持等手段劫持T-BOX 会话,监听通信数据,可窃取汽车敏感数据:汽车标识、用户账户信息等;通过实现WiFi、蓝牙等认证口令破解,获取汽车内部数据信息或者进行渗透攻击;数据也可能因访问控制不严、数据存储不当等原因导致被窃;再加上我国存在境外车联网服务商跨界服务隐患,通信数据及车联网数据传往境外,可能泄露国家地理位置信息,危害国家安全。 

针对安全威胁,目前主要的防护方向是加强利用成熟的云平台技术以及部署集中管控能力。当前车联网服务平台采用的云计算技术,大多数是通过现有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手段进行安全加固,部署有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护系统、Web 防火墙等安全设备,覆盖系统、网络、应用等多个层面。 

1.3  车联网成为产业发展热点,

全球政策加持不断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车联网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国务院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部门都在积极推动车联网相关工作。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已经将发展车联网作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重要方面,并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重点转型方向之一。

2015年5 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 》,提出推动智能交通工具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同年7 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推广船联网、车联网等智能化技术应用;12 月,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6 年8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快车联网、船联网建设;交通部通过《关于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的通知》;2017 年9 月,成立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车联网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

2018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重点区域示范运行取得成效。智能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覆盖率达到90%,北斗高精度时空服务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image.png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车联网的发展,通过企业与政府的合作,制定从车联网发展战略,严谨的监管体制和有利于车联网技术开发及提高服务质量的政策、法规、标准等。

image.png

1.4  标准先行奠定产业基础,

中国抢占发展先机

中国车联网产业标准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基础,以促进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为目的,建立的跨行业、跨领域、适应我国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根据不同阶段我国车联网技术发展状况、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不同车联网标准体系:到2020 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到2025年,形成能够支撑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标准体系。

为科学合理的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技术层面上通过智能化与网联化两条技术路径协同实现“信息”和“控制”功能,由系统进行信息感知、决策预警和智能控制,逐渐替代驾驶员,并最终完全自主执行全部驾驶任务。image.png

在信息方面,根据信息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分为“驾驶相关类信息”和“非驾驶相关类信息”;其中,“驾驶相关类信息”包括传感探测类和决策预警类,“非驾驶相关类信息”主要包括车载娱乐服务和车载互联网信息服务。传感探测类根据信息获取方式进一步细分为依靠车辆自身传感器直接探测所获取的信息(自身探测)和车辆通过车载通信装置从外部其它节点所接受的信息(信息交互)。

控制方面,根据车辆和驾驶员在车辆控制方面的作用和职责,区分为“辅助控制类”和“自动控制类”,其中辅助控制类主要指车辆利用各类电子技术辅助驾驶员进行车辆控制,如横向(方向)控制和纵向(速度)控制及其组合;自动控制类可分为驾驶辅助(DA)和部分自动驾驶(PA);自动控制类则根据车辆自主控制以及替代人进行驾驶的场景和条件进一步细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CA)、高度自动驾驶(HA)和完全自动驾驶(FA)。image.png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在物理产品层面上的构建,是将技术层面的“信息”与“控制”功能落实到物理载体。通过车辆控制系统、车载终端、交通设施、外接设备等按网络通道、软件或平台对采集或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传输、处理和执行,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应用。image.png

按照智能网联汽车的构建方法,综合不同的功能要求、产品和技术类型、各子系统间的信息流,将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框架定义为“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部分,同时根据各具体标准在内容范围、技术等级上的共性和区别,对四部分做进一步细分,形成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界限清晰的14 个子类。image.png

智能网联汽车体系内容包括:基础类标准(100),规定智能网联汽车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编码、标识和符号;通用类标准(200)从整车层面提出全局性的要求和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300),涵盖信息感知、决策预警、辅助控制、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和应用的功能、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相关标准(400),包括车辆信息通信的基础——通信协议,涵盖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互的中、短程通信、广域通信等方面的协议规范。image.png

2  中国LTE-V2X横空出世有望后发先至,

5G到来恰逢其时成就车联网标准统一

目前车联网中存在多种类型的通信网络,它们使用不同的通信标准和网络协议,增加了数据处理和信息交互间的困难,使得车联网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首先,美国早年间推出专用短距通信技术(DSRC)经过数十年的测试,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V2X通信标准。中国为了解解决通信频段达到5.9GHz的DSRC在中国潜在干扰问题,推动华为、高通以及汽车供应商共同合作,推出了机遇LTE的LTE-V2X通信技术。目前,V2X产业分为DSRC和C-V2X两个标准和产业阵营

随着将车联网当作重要场景而经行优化设计的5G标准的落地,5G技术在车联网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融合多种网络并加速不同实体间的信息交互。5G技术在车联网中的应用与发展,可以实现数据与信息传输的低时延性与高可靠性,高效利用能源和进一步提升通信质量的目的。

2.1 国外成熟V2X通信标准:

专用短距通信技术(DSRC)

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Communications)即专用短距通信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在特定小区域内(通常为数十米)对高速运动下的移动目标的识别和双向通信,并保证通信链路的低延时和低干扰。通过DSRC技术,安装了车载单元(OBU)的车辆可以实现车辆间通信(V2V),以及与路边单元(RSU)的路边基础设施通信(V2I)。 

DSRC已被美国交通部定为V2V标准,经过10年的研发与测试,已经较为成熟。image.png

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DSRC具有更加理想的低延时特点,对于实现主动安全功能至关重要。若要实现主动安全功能,最低的延时要求是秒以下,最为苛刻的要求需达到0.02秒以下。下图列出了各种主动安全功能对延时的要求,要求最高的是碰撞预警,需达到0.02秒以下。从下图可看出,与其他无线通信技术相比,DSRC在低延时方面具有很大优势。image.png

2.2国内自主研制全新V2X通信技术:

4G/5G通信技术(LTE-V2X)

C-V2X(Cellular V2X,即以蜂窝通信技术为基础的V2X技术)基于LTE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车与路之间、车与行人之间以及车与云之间的通信,也是实现智能交通和智能驾驶的关键技术。

C-V2X技术可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C-V2X技术可以实现实时传输车辆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使车辆与周围环境进行直接的实时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低延时的特点,同时可以实现实时更新周围地图,有利于实现有效利用有限的道路驾驶空间、及时有效的为车辆作出最佳驾驶决策,从而减少车辆碰撞等交通事故的发生和提高出行效率。image.png

C-V2X技术面向高速车辆而设计,可以扩大车辆的感知范围,提高车辆感知危险的能力,如前方发生的事故及不利天气造成的危险路况等,降低因驾驶盲区造成的交通事故发生率。在C-V2X技术下,路旁道路指示标志等道路等基础设施可以为道路上的车辆广播危险路况提示等道路信息,车辆也可以及时通过车辆传感器感知路况,车辆之间也可以随时进行直接通信,从而提高驾驶的安全性。image.png

C-V2X技术相较于基于IEEE 802.11p的无限技术,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容量,具备更强的可靠性。C-V2X技术可以通过Direct Communication和Network Communication两种互补的传输方式,共同实现驾驶安全和智能交通。Direct Communication不依赖于蜂窝网络的协助,在5.9GHz的通信频段下实现V2V、V2I和V2P的直接实时通信。Network Communication依靠传统蜂窝网络的协助,通过V2N(Vehicle-to-Network)实现车辆通过蜂窝网络实现与周围道路环境的通信。DirectCommunication相对Network Communication有成本低、可靠性强、通信过程更简化的优点。image.png

C-V2X技术可以兼容4G和5G蜂窝网络,未来C-V2X技术可以支持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使C-V2X技术与车辆传感器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更高智能化程度的自动驾驶。image.png

为了解决通信频段达到5.9GHz的DSRC技术在中国有潜在干扰的问题,华为与高通两大蜂窝网技术供应商与汽车供应商共同合作,经过十年多的开发与测试,实现了新的LTE技术——LTE-V2X通信技术。image.png

LTE-V包括两种通信方式:集中式(LTE-V-Cell)和分布式(LTE-V-Direct)。集中式也被称为蜂窝式,以基站为控制中心,使车辆以及路侧通信单元通过基站设备作为枢纽进行通信,得益于当前蜂窝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集中式通信技术可以快速推进车联网的发展。分布式也被称为直通式,无需以基站作为支撑,使车辆以及路侧通信单元之间直接互相进行通信,具备低延时、安全性强的优势,也可实现车与车之间的直接通信。image.png

与DSRC技术相比,LTE-V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能使用现有的蜂窝式基础建设与频谱,运营商不需要再建造专用的路侧设备以及提供专用频谱,使厂商能在现已广泛应用的LTE蜂窝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动即可应用LTE-V技术。

image.png从行业成熟度和发展潜力来看,DSRC技术相对LTE-V技术更为成熟,但DSRC技术采用的高频段穿透性不如低频信号,其5.9GHz的频段使其信号易被固体吸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环境下交通信号的传输范围,而LTE-V技术提供了更高带宽、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大的覆盖范围,分布式LTE-V技术对DSRC技术有很大的替代潜力。从优势来看,DSRC技术在主动安全相结合方面有巨大优势,而LTE-V技术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及智能交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image.png

随着LTE-V相关政策的出台,LTE-V2X标准的制定走向快车道,加速了LTE-V2X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image.png

结合LTE-V技术的优势和我国在政策上的支持,我们认为,LTE-V技术将成为未来中国的车联网通信标准,其相关产品未来将广泛运用到中国的车联网技术中。

2.3  车联网成为5G标准重点场景之一

由于5G网络的数据容量大,数据传输快可以使得汽车与汽车(V2V)之间,汽车与交通信号灯和道路上其他基础设施之间实现更好更快的交流。不仅如此,5G网络下的V2X技术可以精确地测算出驾驶员走完相应路程所需的时间、为其规划出最佳的导航路径,甚至可以预测道路拥堵情况等。因此也为无人驾驶技术创造了良好的通信环境与优越的通信条件。5G通信增强了汽车与周围一切事物的交互式感知,即不仅能探测到车外的环境还能针对不同场景做出反馈。image.png

基于5G的V2X技术是C-V2X的未来必然发展趋势。3GPP提出的C-V2X技术标准在快速走向产业化。2017 年 3 月,3GPP完成了 C-V2X R-14规范,在2018年6月即将完成的C-V2X R-15规范将进一步规范C-V2X技术。未来,5G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强C-V2X技术在车辆网领域的作用,实现更高的吞吐量、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延迟性和宽带载波支持。image.png

为帮助定义和发展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5G汽车协会5GAA (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于2016年9月成立。其成员来自于汽车、技术和电信行业(ICT)的大型国际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芯片组/通信系统提供商,移动运营商和基础设施供应商。image.png

在国家对5G技术和车联网发展的扶持下,国内领军通信设备企业也高度重视对5G技术的研发布局。中兴通过LTE/Pre5G/5G蜂窝通信基础设施为智能车联网提供大密度大吞吐量数据交互和定制化的智能车联网弹性管道、按需服务,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2016年大唐电信集团在北京举办的“智能网联技术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业内第一款基于LTE-V技术芯片级DTVL3000系列车联网产品,并凭借这款支持LTE-V-Cell和LTE-V-Direct双模产品,同时实现了车车、车路、车人、车云之间多层次立体的通信能力,呈现出更为广泛应用场景。 image.png

从2015年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基地)便开始在国内落地发芽,至今已有包括北京、上海、杭州、长春、重庆,武汉等在内的多处示范区相继建成。上海国际汽车城作为由工信部批准的国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于2016年正式开园,于2017年大唐电信集团提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上海)的LTE-V路侧设备完成部署运行,共完成无人驾驶、自动驾驶和V2X网联汽车等29个场景。在红绿灯引导、信息发布等应用场景的V2I通信演示中表现突出,通过实际场景演示验证了路测单元设备对交通效率提升的作用。image.png

此外,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也积极布局未来5G产业。2016年中国移动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在由4G向5G演进过程中,联合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及众多知名车企,推动基础通信能力的成熟,促进5G创新应用发展,推进跨产业、多企业在LTE-V2X/5G车联网领域的交流融合,加快5G车联网产业商业进程。 

在5GAA C-V2X体验峰会上,华为展示了业界最新LTE-V2X 性能测试方案和结果,从无线链路和场景测试两个方面展示LTE-V2X的强大优势。测试结果显示,LTE-V2X直连通信覆盖达到1公里以上,能有效提供两车面对面相对时速500km/h的卓越性能;高密度拥堵的交通场景下(400辆车在十字路口)通信时延小于20毫秒,消息发送成功率超过90%。 

2017年11月,在5GAA上海会议期间, 5GAA董事会成员华为公布了LTE-V2X近期的测试结果,同期5GAA成员大唐电信集团、千方科技展示了相关的路边单元解决方案,体现出车路协同产业生态因此更为完备。大唐电信集团和千方科技也分别展示了LTE-V2X(3GPP Rel 14)的相对应产品。其中,大唐电信集团的RSU(DTVL3000-RSU)和OBU产品(DTVL3000-OBU)已经在上海、重庆等示范区部署,LTE-V2X商用通信模组DMD31将于2018年一季度进行批量供应,为支持LTE-V2X 道路设施智能化部署和车辆网联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千方科技还发布了2018年H1推出预商用RSU的产品计划,预计2018年下半年用于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规模验证测试,并于2019年商用。同时千方科技的RSU将协同其智能监控设备、ETC、电子车牌、雷达等各类智能路侧感知设备,构筑起网联交通的智慧路网与主动服务体系。

2.4  5G技术在车联网应用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5G相比传统的通信方式,以低延时性、高可靠性、广泛的适用性和较低的能源消耗等自身优势,为车联网技术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条件,但也在干扰管理、通信安全等方面给车联网带来了重大挑战。 

车联网对数据的密集使用以及网络间的频繁交互,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而传统通信方式的延时达不到毫秒级,无法有效支撑汽车安全互联的目标。5G超高密度组网的毫秒级时延是车联网技术的重大突破口。它不仅满足当前信息与数据处理的要求,还能适应随着时代发展而日益增长的信息量和更加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在应用于时延性、可靠性要求严格的车联网V2X场景时表现尤为突出。image.png

在基于5G通信的D2D(设备对设备)技术做V2V通信时延仿真模拟时,随着车辆不断增加,通信时延均基本保持稳定状态(1毫秒左右),有效保证了车辆、设备的通信可靠性。并且在不影响通信性能的情况下,5G 基站的大规模天线阵列的部署有着节约能源的作用。5G车载单元能够及时发现邻近的终端设备,且与之通信的能力也会减少车辆与车辆之间通信的能源消耗。

5G车联网与基于IEEE802.11p 通信标准的车联网相比较,在通信距离,传输速率和支持高速移动的车辆上更具优越性。5G车联网V2V 通信的最大距离大约为1 000 m,有效解决了传统通信中短暂、不连续的连接问题;为V2X 通信提供最大传输速率为1 Gbit/s的高速链路数据速率,使车与车、车与移动终端之间实现高质量的通信;支持速度更快的车辆(支持最大的行驶速度350 km/h的车辆)。image.png

在5G 蜂窝网络高效利用资源和应对密集化数据时,尽管增加了信号容量、吞吐量并提高了网络间的资源共享,但也产生了同信道干扰问题。 

另外,信息安全也备受关注。在保障通信安全的同时,保障驾驶员的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泄露也同样重要,在通信过程中,车辆无线信号在开放的空间中传输,很容易被窃取并暴露车辆和用户的身份。因此在5G车联网中实行多方面的安全认证十分必要,包括车内用户移动终端与5G 车载单元的安全认证,车与车之间、车与行人之间、车与5G 移动终端之间以及车与5G 基站之间的安全认证。image.png

综上,我们认为,车联网作为一个对通信的稳定性、及时性以及高带宽等要求较高的通信应用,前期一直受制于通信标准的不统一以及为人与人通信所制定的通信标准的物理限制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缓慢。而随着车联网应用的逐渐推进,5G标准制定中也将车联网作为重要的使用场景之一来进行设计,针对车联网关键业务场景对网络性能的超高要求,5G网络可以通过网络切片等创新技术,提供低至1~5ms端到端时延和高至10Gbps峰值速率,从而推进车联网建设的加速和普及。

3  北斗导航助推车联网发展,

成就大众应用突破点

卫星导航系统是保障车联网和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当今世界上应用较为普遍的卫星导航系统有美国的GPS星导航系统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导航仪系统,欧洲的伽利略(Galileo)导航系统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其中GPS 卫星定位系统从美国军用直到现在大量的民用化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已经应用到科学实验、国防军事、民用导航等各个方面,而其在智能交通系统(ITS) 中的应用被称为是GPS民间应用的最大市场。GPS 车辆管理系统是依托卫星定位、地理信息及无线通信等技术手段,实时掌握车辆位置和状态,提供调度管理信息的软硬件综合系统。主要由车载GPS 监控终端、通信网络及调度监控中心三大部分组成。image.png

将GPS接收机和通信模块等车载设备安装在车辆上,使汽车接收GPS数据,由通信模块控制中心,经过数据处理后便可得到位置、速度和方向等移动车辆的运行情况。利用GPS车辆导航,配合电子地图提供智能交通系统基础构架, 有利于优化交通流在整个路网的分配, 同时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减少交通事故。 

北斗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成为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认定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目前,北斗在亚太地区的精度已经可以与GPS媲美,配合地基增强以及星基增强,可获得更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性能,在车辆导航定位方面将更具应用潜力。image.png

3.1 北斗技术支撑车联网及智能驾驶,

获政策支持实现领先应用

目前北斗在车联网领域的发展最为迅猛,产业链也更成熟。通过提供数据覆盖范围广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可以实现车道级路径规划、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专用道路监管和高精度停车管理等。 

传统路径规划是基于道路拓扑网规划,无法确保行驶在最优车道,面临非法变道的交通风险。而车道级路径规划可以基于车道级路径,确保行驶在最优车道,避免非法变道。在专用道路监管的应用上,公交专用道可以使公交出行快速便捷,缓解城市车辆拥堵,降低尾气污染;应急车道用于工程救险、消防救援、医疗救援。自动充电站的应用中,基于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技术,车辆可以自动到达需充电车辆位置,停车时给所需车辆充电,用车时电已充满。 

为了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和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国家交通部还规定了旅游的包车、三类以上班线客车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专用车辆(即“两客一危”车辆)必须安装的北斗兼容终端设备标准。以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保证车辆监控数据准确、实时、完整地传输,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数据准确、监控有效。基于北斗的“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系统可实现特定行业功能,如客运班线管理、危运路线管理、营运调度管理、运力管理、越线出区域报警、安全驾驶分析管理等功能。image.png

在公交车和出租车监管方面,北斗系统统从车辆北斗定位、报警、控制中心实时监测等方面解决了乘客拥堵拒载、乘客拥堵则忽视站点等公交车常见问题,并为出租车提供车内监控语音录取、车联网通讯、指挥调度等功能,促进出租车行业进步和完善制度规范。

3.2  车联网成为北斗突破G PS

实现大规模应用重点领域

北斗产业已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价值链:从基础产品如芯片、模块和元组件等,到整机终端、系统集成,直至服务产业。完全改变了以往大量应用GPS导航芯片和板卡几乎全进口的被动局面,赢得了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北斗继承一直以来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将短信服务与导航相结合,可以发布140个字的信息,既能够定位,又能显示发布者的位置,实现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的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这是GPS没有的功能。

image.png

北斗提供兼容与互操作。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可以收到更多导航卫星的信息,即用户同时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号,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进一步提升导航定位精度,更好地服务全世界的用户。北斗的精度已与GPS相当,但在亚太地区会超过GPS;向全世界提供免费的服务,且用户数量不受限制;特别使用集团用户的大范围监控与管理;高强度加密设计的自主系统,更安全、更可靠,适合关键部门应用。image.png

北斗从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的使用,现已发展应用到各个行业和大众消费领域,即在公安、交通、渔业、电力、林业、减灾等行业,并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随着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物联网、高精度测量、高精度工业控制、新一代大众消费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室内外的厘米级高精度位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通的报告,未来V2X增强安全性对导航定位精度要求将在2米以内,自动驾驶对导航定位要求将提高到远小于1米的高精度。image.png

海格通信打造了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拓展高精度位置服务市场。平台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时空体系,为智能手机、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LBS应用,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自动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行业提供高精度的厘米级的定位服务以及空间信息服务,将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设备及大数据的重要入口。image.png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成熟,改变了原有驾校考试及评判模式。智能驾考是相对于传统的监考官陪驾式监考而言的一种现代化新型驾考方式。通过一系列配套齐全的智能化监考系统和设备,考生接受考官远程监控,并实行考官与电脑共同评分。在科目二和科目三实操类考试中,软件与硬件系统需要密切配合,包括场地考试、场地训练、系统设置和关闭系统等。image.png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于农机定位与导航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利用高精度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信息,由控制器控制农机的液压系统,使农机按照设定的路线进行自动驾驶。其自动驾驶车载系统是集卫星接收、定位、控制于一体,由卫星天线、北斗高精度定位终端、行车控制器、液压阀、角度传感器等部分组成。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业精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减轻机手劳动强度、延长作业时间(夜间亦可进行田间作业),操作简单,降低对机手的驾驶能力要求。image.png

综上,我们认为车联网对导航和定位的精度以及相应的运营的服务质量和体验都相较于手机端等应用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北斗导航配合地基增强系统在国内将具备更大的优势。同时,车联网的应用又相较于行业和军事应用更贴近大众。因此,车联网的应用普及有望推进北斗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普及,进而逐步培养产业生态形成为大众民用绝佳的突破口。

4  车联网市场空间广阔,

云管端全面发力

汽车联网已成为全球发展趋势,潜力巨大。根据BI Intelligence的预测,到2020年,全球联网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将达3.8亿台,全球联网汽车销售量将从2016年的2100万台增至9400万台,市场占比将达82%,在2015年至2020年间,全球车联网产业将产生8.1万亿美元的收入。IHS预测,到2035年,全球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销量量将达2100万台。image.png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车联网服务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车联网服务用户将逐年持续增长,随之带来的是持续增长的潜在车联网服务市场收入。全球汽车细分领域中,ADAS与信息娱乐系统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体现了汽车行业在智能化和联网化方面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车载信息娱乐服务在全球车联网市场的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BI Intelligence预测,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载信息娱乐服务市场收入将逐年增长,预计2021年将增长至150亿美元。image.png

发达国家普遍重视车联网发展,前文提到美国、欧洲和日本积极抢占全球市场,企业。苹果和谷歌相继推出车联网平台,福特、沃尔沃等巨头汽车公司宣布2021年将发布SAE 4级自动驾驶汽车,老牌汽车供应商德尔福(Delphi)与Mobileye合作共同打造自动驾驶系统。互联网公司、汽车公司等龙头企业的积极研发和市场开拓,将带动全球车联网行业商业模式的形成和市场规模的增长。

4.1我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车联网蓄势待发

我国汽车保有量近十年来保持较快增长,为车联网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其中有54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24个城市超200万辆,七个城市超300万辆。2017年新注册登记机动车达2813万辆,创历史新高。image.png

结合我国的经济增长状况和汽车市场较大的保有量,智研咨询预计,到2020年,我国基于车联网的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1275亿元。image.png

以4G蜂窝联网方式实现的汽车联网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截止至2017年8月,我国三大运营商车联网用户数总计约6000万,4G车载网终端自2016年起增长势头猛进,并将连续3至4年保持快速发展。

4.2典型的全球车联网企业及应用分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车联网白皮书(2017年)》指出,车联网产业链分为“云”、“管”、“端”三个层面。“云”层面以服务业产业为主,包括软件和数据提供商、公共服务和行业服务提供商等;“管”层面,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角色比较均衡,主要包括设备提供商、通信服务商等;“端”层面以制造业产业角色为主,包括整车厂商、汽车电子系统提供商、元器件提供商、车内软件提供商等。image.pngimage.png

4.2.1  “云”——互联网巨头苹果进军车联网

美国苹果公司通过发布CarPlay车载系统,抢占传统汽车智能化的市场,进军车联网行业。CarPlay旨在将用户的iOS设备、iOS使用体验与仪表盘系统无缝结合,让用户通过汽车的触摸屏或按钮,在保持专注驾驶的同时,使用iPhone的导航、电话、短信、音乐等应用。CarPlay可以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苹果地图使用体验,根据邮件、文本信息、通讯录和日历中的地址,实现为驾驶者预测目的地和提供道路信息。此外,CarPlay通过Siri功能实现车机声控,让驾驶者在驾驶通过语音命令实现导航、拨打电话和进行信息回复等,保障了驾驶安全。image.png

苹果公司通过与奔驰、宝马、沃尔沃等各大汽车制造商合作,促进CarPlay车载系统市场普及度。此外, CarPlay在智能车载系统市场上最大的竞争来自另一家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推出的Android Auto,据BI Intelligence预测,到2020年,将有3710万汽车使用CarPlay车载系统,4000万汽车使用Android Auto。

image.png

实现将iOS设备与车载显示屏实现无缝连接的CarPlay,仅仅可视为苹果公司进军车联网行业的一个前端。能否实现整个车机的无缝连接,与苹果公司能否推动车联网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在车联网时代,汽车行业产业链将更加复杂,以苹果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参与汽车行业,推动了汽车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的趋势。

4.2.2  “管”——中国移动利用5G助力车联网

4G网络的普及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5G网络的发展趋势将为车联网带来新的机遇。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纷纷大力推进车联网业务,中国移动在车联网、智能停车及自动驾驶领域均有突破。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先推出商用4G车联网服务,在推出“和路通”4G智能后视镜后,在2018年新推出“和车队”及“和车连”两大平台,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的精确掌控及信息管理,提供更灵活、更自主的智能化管理。2018年3月20日,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智慧出行领域成立新的车联网公司,推动我国智慧交通的发展,实现中国移动在交通行业的发展突破。image.png

此外,中国移动2018年在雄安新区进行了首次5G自动远程驾驶启动及行驶测试,实现了利用5G网络远程控制20公里以外的车辆,并保持网络时延在6毫秒以内。 

随着5G的发展,车联网将在全球通信运营商的带领下进入新的发展领域,也将进一步完善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领域。

4.2.3  “端”——传统福特积极打造智能出行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汽车行业产业链将更加复杂,传统车企相继打造智能驾驶服务,从传统汽车企业向科技企业转型,并尝试与科技企业合作,试图打造共赢的局面。汽车企业福特公司自2017年5月CEO哈克特上任以来,就努力向“智能出行公司”方向转型。 

2007年1月,福特与微软合作推出SYNC系统,标志着福特从汽车生产企业向技术型的企业转变。SYNC系统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实现自动接通紧急救援电话、交通检测、语音接听电话、规划路线等功能。2013年,福特推出了SYNC AppLink技术,让驾驶者通过SYNC系统实现对手机中应用程序的控制。image.png

2017年11月,福特与高通、AT&T以及诺基亚三家公司合作,在美国开展C-V2X技术的试验。C-V2X技术将为实现自动驾驶、改善汽车安全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为ADAS传感器提供补充。福特计划在2021年发布SAE 4级自动驾驶汽车,C-V2X技术将助力福特公司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上保持先行优势,抢占市场份额。image.png

我们认为,车联网作为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先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车联网蓬勃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虽然,车联网的概念由来已久,但是前期由于生态的不成熟以及技术发展的滞后等多方面原因而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目前,在5G标准即将落地以及CarPlay以及AndroidAuto等软件的快速普及的推动下,车联网的云管端三大要素全面发力。

中国在经历过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配合已经较为成熟的4G高速网络。同时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增汽车量全球第一,新增汽车由于技术更新以及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因此将成为车联网配置的重点。因此,我们认为中国虽然在汽车产业领域发展较美日滞后,但是在车联网方面将具备全面竞争优势,相关企业将有望重点受益车联网建设进程推进。

5  智能网联汽车铺垫智能驾驶未来

随着传统车企和科技创新公司纷纷涉足智能驾驶研发,智能驾驶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智能驾驶的实现需要包括感知传感、信息融合、认知计算等技术支持,其中,车联网作为信息通信基础将构筑智能驾驶的坚实信息通信高速网络。

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按照智能化程度讲将智能驾驶分成5个等级:辅助驾驶(L1)、部分自动驾驶(L2)、有条件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驾驶(L4)和完全自动驾驶(L5)。其中,L1至L3已实现,各大汽车厂商及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开展L4的研发,智能化程度达到L4的汽车达到商用指日可待。image.png

智能驾驶包括搜集周边信息并进行决策的过程,现有的雷达、摄像头识别、传感器只能为汽车提供车体感知范围内的信息,车联网能为汽车提供视频识别、雷达感知以外的全方位信息,实现车内、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进一步提高智能驾驶的安全性,实现智能交通。 

以5G下的V2X通信技术为例,其与现有的雷达、传感器、摄像头类似,将成为车联网时代下的一种获取其他车辆、行人行驶状况等交通信息的新型有效手段,与雷达、传感器、摄像头共同构成汽车对外界的信息获取系统,成为智能驾驶汽车作出决策的依据。image.png

综上,智能驾驶是车联网技术的重要目标应用之一,智能驾驶的发展将推动车联网进入新时代。从现有的各大互联网企业和车企推出的手机与汽车互联,到以福特、沃尔沃等为代表的车企宣布推出高度自动驾驶汽车的计划,智能驾驶行业在市场的推动下向着更高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将推动车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在通信技术、大数据处理、车载终端等车联网元素不断探索改进。据罗兰贝格研究结果,预计2020年之后,全球汽车行业将步入全方位车联网时代,2030年之后,汽车行业将在车联网的带动下跨越到全新时代。

6  关键技术全面突破在即,

智能驾驶未来驶来

根据高通的资料,ADAS的实现将需要综合考虑多种传感器技术的突破和协同,以及相关信息。

6.1  环境感知技术:实现ADAS与

自动驾驶的核心技术

6.1.1  视觉传感器:Mobileye垄断ADAS视觉传感系统

以摄像头作为传感装置的车载视觉传感器是实现ADAS系统的关键之一。摄像头分辨率高于其他传感器,可以获取足够多的环境细节信息,帮助车辆进行环境认知,为ADAS系统作出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因此ADAS应用摄像头作为主要传感器。车载摄像头可以描绘物体的外观和形状、读取标志等,这些功能其他传感器无法胜任。

Mobileye开发的视觉传感器系统占据了市场90%以上的份额,其可以提供六大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前碰撞预警、行人探测与防撞警示、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与危险预警、前碰撞警告、智能远光灯控制。image.png

Mobileye视觉处理系统(ME系统)的核心组成部件为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内侧的智能摄像机,其中包含处理图像的EyeQ系列芯片。ME系统的视觉智能能力,就是通过其核心芯片EyeQ系列视觉处理器和搭配的一套算法来实现。Mobileye视觉处理系统,可通过一个高敏感的摄像头,赋予车辆自身一个观察车辆周围的“眼镜”,并通过关键特征和轮廓来辨别周围的环境,识别出人、车辆、行车线、速度标识等,并计算出可能会发生碰撞的人或交通工具,从而在发生危险前的数秒内,通过声音或图像提前向车辆驾驶人提出警告,避免危险发生。目前,Mobileye正在研发第五代芯片EyeQ5,用于实现完全自动驾驶(L5)。image.png

ME系统的算法全球领先,赋予了ME系统极高的市场价值。该算法可实现对摄录图像的关键物进行实时有效的识别,其前碰撞预警(FCW)的算法识别精准度已达99.99%。此外,该算法能够计算足够且精准的避免碰撞时间,目前Mobileye的后装产品避免碰撞时间为27秒,得到“恰到好处”的用户体验评价。

6.1.2  激光雷达:小型化、低成本化,从传统激光雷达到新型固态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作为一种测距传感器,是环境感知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测距传感器组合为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组合,在功能上相互补充,有利于自动驾驶安全性能的提高。image.png

激光雷达,在市场上分为传统机械式雷达和新型固态激光雷达。传统机械式雷达有两个弱点。一是高昂的成本:传统机械式雷达由一系列高质量光学元器件组成,其运作需要被安装到一个可以旋转的空间内,从而造成高昂的成本;二是难以量产:机械旋转型激光雷达的标定、调试需要耗费大量人工,造成量产难度极大。image.png

新型固态激光雷达利用光学相控阵技术,由若干发射接收单元组成一个矩形阵列,通过改变阵列中不同单元发射光线的相位差调节射出波的角度和方向,不再像传统激光雷达一样需要旋转。新型固态激光雷达具有尺寸小、标定简单、扫描速度快、扫描精度高、可多目标监控等一系列优势,同时也具备扫描角度有限、建工难度高等不足。纵使还有很多不足,且未达到量产,但固态激光雷达低成本、小尺寸的巨大优势规避了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的诸多不足,提供了实现智能驾驶的一种方案。新型固态激光雷达的代表,为Quanergy出品的S3系列固态激光雷达。image.png

目前,以特斯拉为首的公司倾向于从ADAS辅助驾驶切入自动驾驶,以端到端深度学习来替代传统激光雷达。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采用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模式,这套系统在面对静止障碍物时有识别缺陷,导致装有这套系统的特斯拉汽车发生多起事故。新型固态激光雷达可以解决面对静止障碍物的识别困难问题,已谷歌为代表的公司支持采用激光雷达实现自动驾驶。 

综合非激光雷达自动驾驶系统较高的事故率和逐渐上涨的成本,以及作为拥有领先深度学习技术同时又拥有丰富自动驾驶经验的公司谷歌选择保留激光雷达这一决策,我们认为激光雷达仍然是自动驾驶技术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新型固态激光雷达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6.1.3  毫米波雷达:弥补激光雷达的不足,目前无可替代

作为ADAS不可或缺的核心传感器类型,毫米波雷达从上世纪起就已用于高档汽车,技术相对成熟。毫米波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因此兼有微波制导和光电制导的优点。其引导头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相比于激光雷达是一大优势。然而,受到频段损耗的直接制约,毫米波雷达的探测距离有限,且无法感知行人,对周边的障碍物无法进行精准的建模。因此,在ADAS及其他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系统中,毫米波雷达通常作为激光雷达的补充,与激光雷达共同发生作用。

车载毫米波雷达分为前向雷达和后向雷达,分别具有以下功能:image.png

受益于相对成熟的技术,毫米波雷达售价相对低廉,单体价格大约在100美元左右,同时,基于ADAS的发展,毫米波雷达的全球出货量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至2020年,到 2020 年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出货量将达7,000 万个,5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 20%以上,市场规模达 576 亿元。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带来的规模效益有望进一步拉低成本。目前,国际传统优势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毫米波雷达的技术主要由博世、大陆、电装、奥托立夫、德尔福等传统零部件巨头所把控。image.png

6.1.4  高精电子地图技术:车联网真正实现的必要保证

高精电子地图是无人驾驶核心技术之一,精准的地图对无人车定位、导航与控制及安全驾驶至关重要。与传统地图服务人类驾驶员不同,高精电子地图的服务对象为无人驾驶系统。

高精电子地图包含大量行车辅助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路网精准的三维表征,如路面的几何结构、道路标识线的位置等,精准程度达到厘米级精度,从而保障无人车行驶安全,而传统地图只能做到米级精度。此外,高精电子地图还包含丰富的语义信息,如交通信号灯的位置及类型、道路标识线的类型以及识别可以行驶的路面等,极大提高了无人车辆鉴别周围环境的能力。同时,高精电子地图可以帮助识别车辆、行人及未知障碍物,提高无人车辆发现并鉴别障碍物的速度和精度。相比于传统地图,高精电子地图有更高的实时性,能实时反映路网的变化,如道路标识线磨损及重漆、交通标识线改变等,确保无人驾驶安全。 

目前市面上的高精电子地图以德国的HERE公司发布的HD Live高精度地图为代表。HD Live地图不止涵盖全面的周围环境数据信息,还能够读取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比如,车辆上的摄像头识别出交通标识线有变更后,将信息上传到云端,HD Live接收云端的实时更新信息,并随之进行更新。此外,HD Live可以根据传感器给予的数据,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并发出安全提醒。目前,宝马集团已与HERE达成协议,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HD Live地图用于下一批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量产汽车,这也是HERE与汽车制造商就HD Live投入量产车型应用签署的第一份商业合同。image.png

6.2 汽车TSP系统:

直面用户需求,但爆发性不足

Telematics是远距离通信的电信(Telecommunications)与信息科学(Informatics)的合成词,可定义为通过内置在汽车、航空、船舶、火车等运输工具上的计算机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卫星导航装置、交换文字、语言等信息的互联网技术而提供信息的服务系统。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无线网络将车辆接入互联网,为车主提供驾驶、生活所必须的工具。在Telematics产业链中,TSP(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居于核心地位,上接汽车、车载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下接内容提供商,为车主提供包括导航、娱乐、资讯、远程保养等服务。 

通用汽车旗下的安吉星(OnStar)系统作为TSP系统的代表,已在通用汽车旗下的主要车型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供的服务包括车辆驾驶保障系统和移动终端App服务两个方面。image.png

安吉星系统提供的车辆驾驶保障系统包括碰撞自动求助系统、紧急救援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导航系统、车况监测系统和全音控免提电话六个部分。image.png

6.3车联网与大数据结合:

“云”端大有所为

大数据在车联网的应用,是车联网产业链“云”端最重要的分支,也是未来车联网发展的关键衍生领域,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和生活。通过车联网的车载终端收集的大量数据,可以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image.pngimage.png

6.3.1  UBI车险

UBI车险是基于驾驶员驾驶行为以及车辆使用数据定价的车辆保险。保险公司通过数据采集装置,收集驾驶行为数据及车辆使用数据,经过数据处理与分析,评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风险等级,依旧驾驶行为风险等级个性化确定车险保费。image.png

大数据可以有效改造与升级传统保险价值链,其作用被称为“改良效应”。大数据的“改良效应”有利于保险公司分析产品绩效及优化定价体系、防止客户流失和欺诈检测。在分析产品绩效、优化定价体系方面,以美国前进保险公司(Progressive)为例,其利用车联网数据收集装置,收集速度、时间、地点等驾驶数据,来判断汽车在驾驶行为中存在的风险,从而个性化设计UBI车险产品。在防止客户流失,Progressive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理赔费用随理赔周期的缩短而减少,因此公司建设“自动理赔管理系统”以缩短理赔周期,将其平均理赔周期从42天缩短至6天,显著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使客户流失率下降三分之二。在欺诈检测方面,美国好事达保险公司(Allstate)通过大数据整合分析理赔数据、理赔人数据、网络数据和揭发者数据,从而识别出欺诈规律,大幅减少了欺诈理赔支出。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UBI提供商,采用的是UBI+OBD模式,即通过OBD(车载诊断系统)收集驾驶行为信息,通过自身的定价模型进行保险价格的测算。以Progressive公司为例,车主在Progressive购买车险后,可选择购买并安装车载信息终端Snapshot(OBD系统),Snapshot会收集车主的驾驶信息并传送到Progressive自建的系统平台,平台会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给车主打分,从而给予部分车主保险折扣优惠。image.png

通过OBD进行的UBI,存在一定劣势。OBD作为后装系统,受制于车厂协议的不公开,可获取的数据相对有限。同时,OBD收集到的数据质量无法保证,比如,车主会有意回避良好驾驶习惯以获取保险折扣。此外,通过后装OBD获取车联网数据的成本很高,用户粘性较差,收集到的数据具备的先天缺陷造成数据后续应用价值的下降。因此,UBI的未来发展存在两种模式。一是通过手机来完成数据搜集工作,二是UBI+TSP模式,即保险提供商与TSP厂商合作,通过前装的TSP系统来满足数据方面的要求。

7  现存问题亟待解决,

打破坚冰即可快速发展

目前车联网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尚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

7.1车联网数据安全问题

车联网数据安全亟待解决的方面主要有三个:

一是由于车联网是物联网的延伸,物联网中的通信安全问题给车联网的数据通信安全带来隐患。

二是车联网中节点数量多,容易造成无线网络拥堵。

三是由于车辆的快速行驶,车辆节点与感知信息采集节点需要进行不断的切换,给密钥管理和身份认证带来困难。由于车联网数据安全没有得到有效保障,一旦发生云端入侵,车主将面临极大困扰甚至经济损失。image.png

由于车辆网数据安全与人们生命安全及生活直接相关,车联网的数据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数据得到保障之前,车联网产品的发展相对会受到制约。

7.2  通信容量和速率问题

随着全球车辆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接入车联网的车辆规模将不断扩大,数据量将会出现指数级增长,呈现出大数据的特征,若不能对车联网中的大规模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极大影响车联网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通信速率和通信带宽对车联网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研发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产品或技术,将是车联网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7.3  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从广度上需要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推动,政府投入的资金和政府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未来车联网的网站至关重要。image.png

目前,国内的车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2017年8月,北京市设立了城市首条车联网专用车道。根据工业信息化部、北京市区、河北省签署的“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示范应用”协议,我国预计在2020年底完成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所有主干道路智慧路网改造。完成智慧路网改造后,我国车联网将迎来更进一步的发展。

7.4  法律和伦理道德问题

智能汽车作为与人类安全息息相关的机器人产品,面临如何突破现有法律与伦理框架限制的问题。车辆网的发展目前存在以下几个主要法律与伦理道德问题:一是自动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事故责任应由车主还是车辆的提供方承担;二是智能驾驶车辆在进行安全决策和事故规避时,采用的算法极有可能会突破道德伦理底线,侵害部分人群的利益。一旦无法合理解决自动驾驶车辆与道德伦理的冲突点,相关部门将不得不加强监管和限制,从而限制车联网行业的发展。

8  投资逻辑&推荐标的

智能网联汽车铺垫智能驾驶未来,车联网构筑坚实信息高速公路,在智能驾驶实现之前,车联网的全面展开将是一个更加明朗的行业机遇。因此,我们推荐基于车联网及智能驾驶现存生态发展情况,关注目前行业存在的痛点问题,推荐行业内占据领先地位以及卡位关键应用及技术领域的企业。image.png

8.1  海格通信

公司为老牌军工龙头企业,坚持“实业+资本”双轮驱动发展,聚焦“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坚持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构筑持续核心竞争力。

军改落地后业绩拐点上行趋势明显:受军改影响,公司业绩2017年有所下滑。但是,自2018年第一季度起,公司业绩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根据公司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披露,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测算达到2,214.46万元至2,768.07万元,比2017年同期增长20%-50%。同时,公司的科研工作仍按“十三五规划”持续推进,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侧重在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兼容北斗三号民用体制的高精度基带芯片、大S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等中长期发展项目。

2017年研发投入达64,618.75万元,同期增长23.07%,占营业收入比例19.28%。随军改落地,军工订单出现恢复性增长,自2017年10月起,公司签订军工重要合同订单合计超过12亿元。军改落地后特殊机构装备采购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公司有望在抓住战略机遇后实现业绩快速增长。

积极布局北斗高精度导航,助力车联网发展:围绕业务聚焦、资源集约的思路,公司剥离与核心业务相关度不高的业务,战略聚焦“无线通信、北斗导航、航空航天、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在北斗导航板块,公司以自身在北斗导航技术方面的优势,积极布局高精度导航,助力车联网发展。2017年度,公司布局建设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完成CORS站点(地面连续观测站)、高精度板卡和导航地图引擎研制,定为精度达到厘米级,在行业中具有相对优势。

2017年5月23日,公司与小鹏汽车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在高精度定位、高精度地图及高精度导航技术进行合作开发,提供北斗高精度车道级导航定位系统,该战略合作将有望实现了国内首套北斗智能驾驶汽车导航系统。公司在北斗导航系统高精度导航、定位能力以及在北斗导航装备研制领域的领军技术优势,将提升其在车联网行业的参与度,加快智能驾驶领域的前进步伐。

风险提示:军工订单因军改的不确定因素

8.2  高鸿股份

公司为一家从事数据通信领域产品、业务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形成了企业信息化、信息服务及IT销售三大主要业务板块,同时向信息安全、智能制造、车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业务探索。

 依托IT供应链服务业务丰富资源和经验,带动营业收入和利润稳步增长:IT销售收入为公司的主要营业收入,收入占比超过50%。公司作为国内专业大卖场的IT产品专业供货平台,在江苏IT分销领域常年保持龙头地位,在继续稳固原有线下渠道销售份额的同时,积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2017年度,公司扩大了对苏宁易购、京东世纪的线上业务的供货规模,优化仓储、资金和物流服务,实现2017年度IT销售收入与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迎合物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推动车联网应用,打造智能制造技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公司积极在车联网领域研发新技术,成功发布LTE-V预商用终端产品,积极参与北京、武汉等车联网应用示范区建设,推动LTE-V技术标准产业化。同时,依托中国制造2025指引,通过“互联网+智能制造”生态圈的打造,建设智能制造IT技术服务产业链上的核心能力,成功研发并投入应用工业堡垒机及工业大数据平台、MES系统等。image.png

风险提示:IT产品毛利率下降;企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细分行业发展迅速,市场空间受到挤压。

8.3  盛路通信

公司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民用通信天线设备制造商之一,致力于通信天线及射频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聚焦通信、汽车电子及军工产业三大领域,产品线覆盖主干网传输天线、基站天线、网络覆盖天线、终端天线、无源器件、有源设备、汽车天线、大型TR组件、北斗定位天线、车载信息智联系统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通信设备、汽车电子设备产业链。同时,公司2015年收购南京恒电扩大公司军工电子板块规模,从而形成了通信、军工及汽车电子三大业务并行的业务格局。

 继续扩大车联网领域布局,打造高端车载移动互联:2014年公司收购合正电子100%股权,正式布局汽车电子业务,进军车联网行业。合正电子专注于提供车载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于2013年成功推出全新一代车载信息系统——DA智联系统,该产品可与智能手机连接实现车载移动互联网功能,已适配于东风日产、大众等十多个车系。收购后,公司与合正电子围绕车载运营服务开发适用于车载环境的APP应用,致力于DA智联系统及相关应用服务的市场推广,向车载移动互联网运营服务提供商转型。image.png

合正电子的布局主要由三个方面。一是车娱乐,主要产品是DA智联系统。二是车智能,合正电子于2016年出资设立深圳市维邦云计算技术公司,致力于围绕高端车的智能系统拓展,目前已进入宝马车系。三是车安全,合正电子于2016年投资设立深圳市合正视觉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发全天候汽车主动驾驶安全辅助技术。

2017年合正电子调整业务相对激进带来业绩下滑,但是总体布局趋于优化,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合正电子在完成2014-2016年业绩承诺之后,2017-2023年的业绩承诺仍然需要完成:(48,000 万元- 2014 年至2016 年累计 完成扣非后 的净利润 +2014 年至2016 年奖励 金额-2014 年至 2016 年累计补偿金额),考虑到17年业绩下滑实现亏损3048.71万元,综合测算18-23年合正电子需要完成业绩承诺约3.65亿元,为公司未来整体业绩提供一定保障。

公司的DA业务竞争趋于激烈,但是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日益提升带来需求的增长。在汽车电子方面,持续推广DA互联系统产品和ADAS产品,扩大前装市场和中高端车型服务,不断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营造“人、车、生活”的美好氛围,通过电子化的渗透,完成安全、舒适、节能等要求,提升“人机交互”的智能化,完善合正电子产业链“智能制造”的新突破。目前后装份额占60%左右,较大地优化了公司的现金流情况。同时,公司积极投入辅助驾驶相关研发,与电子科大合作开发相关产品,并与上期合作投入系统管理相关研发。

目前我国汽车市场销量逐年大幅增加,车载智能市场潜力具体大,围绕汽车展开的增值服务发展空间更为巨大,随着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稳步布局,公司将称为车联网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风险提示:合正电子业绩或不达预期,公司营业收入下滑

8.4  高新兴

公司致力于感知、连接、平台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行业应用的拓展,基于通用无线通信技术和超高频RFID技术,从下游物联网行业应用出发,实现物联网“终端+应用”战略一体化布局。公司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借力物联网技术,形成了车联网、汽车电子标识、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成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逐渐实现车、路、人全覆盖的大交通物联网布局。 

前装与后装市场并重,聚焦车联网终端与应用市场:公司凭借先进的物联网通信技术以及网联汽车领域多年的研发成果和经验积累,以国际市场带动国内市场、前装与后装市场并重的市场战略,在车联网市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车联网产品全球适配平台厂家超过20家、6000种车型。车联网通信产品和方案服务于美国AT&T、T-Mobile、欧洲TeliaSonera、Octo Telematics、国内上海博泰、广联赛讯等客户。 

在车联网终端领域,公司已向国内外市场推出多款针对前后装市场的车规级车联网模块及车载产品。2017年,公司与吉利集团旗下的亿咖通公司联合成立了合资公司西安联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前装市场车规级产品的研发,目前已实现批量发货。image.png

助力建设城市智能交通,打造智能交通系统:公司针对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已自主研发打造多个产品化软件平台,打造搭载网络化和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2017年,公司针对完成城市交通运行监测运行系统的研发,基于独有的增强现实技术,实现GPS坐标映射、方位感知、视频联动等功能,增强实时图像与信息的结合,同时对接职能交通单元系统,实现在统一门户下完成各种交通管控指挥业务。image.png

风险提示:政府政策影响风险;智慧城市发展不及预期。

8.5  大唐电信

公司作为5G汽车联盟(5GAA)的一员,是国内研发LTE-V产品的领军企业,目前提供的LTE-V产品包括OBU和RSU两个部分,分别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于测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搭建于路侧设施集成。image.png

2017年底,公司与福特合作在上海国际汽车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完成了一次C-V2X实验,即基于蜂窝技术的车辆联网通信实验。该技术可将车辆与城市内无线通信基础设施进行互联,从而为实现自动驾驶奠定基础,并提升驾驶安全,提高道路交通通行效率。此前,公司已对实现C-V2X技术的第一阶段——LTE-V技术进行了大量开发工作,并已对外展示了业界首款芯片级LTE-V预商用产品。随着全球车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公司作为车联网行业的重要领军企业和参与者,将受益于行业发展而有望实现经营业绩的回升。image.png

风险提示:公司2017年经营业绩亏损。

8.6  移为通信

公司为无线物联网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属于物联网中的无线M2M行业,主营业务为嵌入式无线M2M终端设备研发及销售,主要产品为车载追踪通讯产品、物品追踪通讯产品及个人追踪通讯产品三大类,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洲、南美洲、欧洲等地,并不断扩宽中国市场。image.png

注重研发核心竞争力:公司所出无线M2M终端设备行业为高科技行业,研发力量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均有10年以上行业积累,2017年研发人员新增39人,人数增加24.84%,占公司总人数的67.70%。同时,公司在软硬件开发能力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具有芯片级的发设计能力、传感器系统和处理系统集成设计能力,在无线M2M终端设备的软件开发方面注重行业应用方面的积累。2017年,公司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2017年度研发费用达4,596.89万元,占收入比达2.68%,同比增长34.89%。研发成果不断增加,2017年内获得专利授权13项。 

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大力开拓国内物联网市场: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销售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各地,坚持打造国际化企业形象,积极参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行业展会,展示公司最新研发成果,促进国际企业交流合作。在持续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公司从战略角度布置资源配置,于2017年7月成立国内事业部,确立了“紧贴国内车联网物联网市场和客户需求,迅速占领国内市场一定份额”的市场策略,推出CL10、CV10、CD10等三款产品,并积极研发一款针对智能物流管理的产品X-Box。image.png

风险提示:国际市场波动及汇率风险。

8.7  四维图新

随着北斗高精度及多模定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在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推动下,位置数据和位置相关的信息已成为万物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服务基础。公司为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是中国领先的车联网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大数据垂直应用服务提供商之一,紧紧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力争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地理信息云平台。image.png

数字地图产品是公司新核心业务之一,作为中国最早提供商用导航地图产品的公司,在数字地图领域通过专注地理信息数据研发,建设地理信息数据云平台,多年来在汽车、消费类电子、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行业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连续13年领航中国前装车载导航市场。我们认为,公司在数字地图及前装导航市场多年来积累的行业经验,一方面形成较强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成熟的应用模式将形成较强的用户黏性。综合看来,公司在数字地图领域已形成将强的护城河优势。 

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精度地图作为自动驾驶领域必备组件之一,能够为智能驾驶汽车提供车辆位置及周边信息,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公司自2015年,在多年地图技术的积累之上,全面加大面向无人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技术研发,同时,公司引入腾讯作为战略投资者及第二大股东,有望借助腾讯在算法、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方面的领先优势,收购杰发科技向下游芯片产业链进行深入布局,优先布局无人驾驶产业,使高精度地图、人工智能和芯片等达到深度结合,有望成为无人驾驶领域不可或缺的参与者。 

风险提示:高精度地图需求不及预期

8.8  天泽信息

天泽信息是工程机械领域的车联网龙头企业,为多家工程机械、商用车等提供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是车联网行业“云”端的重要参与者,致力于打造车联网IT服务领域的市场龙偷企业。公司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核心竞争优势,致力于提供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及相关软、硬件服务,依靠在物联网行业十多年积累的经验,相对单一的软件、设备企业,具有明显的软硬件及运营服务集成优势。

重视新产品研发,发展车联网云平台:公司子公司驼益信息已推出并不断优化“云通途”产品,该产品是公司首次采用O2O(Online to Offline)移动互联网模式推出的产品,立足于华东物流园区,为车主和物流公司提供配货、调车服务,保障车货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货源与车源信息的最优匹配。该产品通过云平台整合车辆信息,实现车辆信息与货物信息的有效匹配,丰富了公司现有商业模式,符合车辆网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公司还拥有工程机械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危险品运输车辆远程信息服务平台、长途客运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及公路物流车辆远程管理信息服务平台等产品。image.png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及应用不及预期。

8.9 欧菲科技

欧菲科技作为镜头模组龙头企业,于2015年成立上海欧菲智能车联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专注于车身电子、智能驾驶、智能中控和车联网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及制造,指纹识别模组、摄像头模组以及触控屏等产品已运用于车载电视、车载导航仪等汽车电子产品,目前公司已成为上汽、北汽等主流汽车制造商的长期合作伙伴。

2017年度,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2亿元,毛利率23.96%,以车载摄像头、360环视系统和倒车影像系统等为代表的软硬件产品开始批量出货,产业布局初见成效。在车身电子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华东汽电,丰富了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线。公司积极组建国内领先的专业团队,引入德尔福智能泊车系统研发带头人马光林博士以获得ADAS核心算法技术,使得公司ADAS团队成为国内唯一拥有量产经验的团队。image.png

依托经验丰富的ADAS核心算法研发团队,公司有望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伴随未来公司在智能汽车一站式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中软件和算法的持续优化,公司的智能汽车业务毛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高。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专利风险

8.10 路畅科技

公司为一家致力于提供汽车智能化及智能出行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是国内较早投身于车载导航、汽车智能驾驶舱及车联网产业的企业。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的经内部审计的财务数据,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73亿元,较上年增长7.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2万元,较上年下降39.41%。

以开拓汽车前装市场为首要战略:随着车联网时代的到来,汽车前装市场的车载智能终端市场拥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公司发布的2017-2021年战略规划,公司将着力打造成为一家面向国内外前装车场提供汽车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及产品的领先供应商。2017年公司前装业务取得成效,前装销售额较2016年增幅较大。同时,公司增大前装前装产品研发投入,为适应前装需要的生产调整短期制造费用有所增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期利润。 

转型“汽车智能化、信息化的全面供应商”:公司以智能车机产品为基础,不断丰富产品线,研发探索智能驾驶方案、汽车升级方案产品,提升汽车智能化、信息化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拥有“中控大屏”、“数字化液晶仪表盘”、“ADAS安全辅驾”等智能驾驶产品,同时,与互联网巨头相继达成战略合作建设车联网生态圈,为百度Carlife智能车机、腾讯车练智能车机及阿里YunOs系统提供技术及硬件支持。此外,公司致力于提供定制化汽车升级方案,涵盖娱乐、安全、舒适三大升级领域,打造汽车全方位智能化、信息化。image.png

基于对汽车网络化、电子化、智能化的长期看好,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路畅投资及和智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路畅和智智能驾驶产业基金,基金首期规模2亿元,路畅投资、和智资本出资20%,剩余60%通过募集获得。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技术的开发和产品的应用进度不及预期;前装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来源:TMT行业公众平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