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世界第一? 剖析小米的财务与模式

小米能否成为世界第一?笔者观点:有希望,但有难度。理由:现在智能手机的硬件普遍过剩,手机的竞争优势由硬件向外观转移,而小米不具有优势;小米出口面临专利压力。(作者:谢晨) ... ... ...

小米能否成为世界第一?

首先说结论:有希望,但有难度。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废话,一定要我选一个答案。那么我的回答是,不能

然后简要说说我的观点:

1、小米是通过硬件盈利的,软件不赚钱,绝非某些人鼓吹的“互联网思维”

2、小米的成功包括营销、设计、制造三方面的变革,不可复制。

3、硬件过剩的时代,手机的核心竞争力将有硬件转向外观。小米面临转型压力,华为占有先机。

4、中国手机出口海外是大势所趋,小米面临专利问题。


一、 小米的软件,真的不赚钱

小米的成功,带红了一个词“互联网思维”。而小米也一直号称硬件不盈利,依靠软件盈利。

真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这至是一种营销手段,用一种高逼格的方式宣传自己的低价格而已。

首先看一看小米自己公布的数据,《小米游戏中心分成策略:三七开》里面提到,2013年12月小米游戏月流水仅3千万。

3千万是什么概念?2013年4季度,中国手游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亿,而小米3个月合计,流水不超过1亿,市场份额低于2%。而2014年中国手游市场规模达250亿,如果小米的市场份额不变,则全年流水约在5亿,这个数字真的有点难看。

另一则新闻《小米2014年前10个月开发者分成超过3.64亿元》,按照比例计算,全年给开发者分成应该在4.4亿左右。按照渠道分成70%,CP(开发者)分成30%计算,小米的软件收入约10亿。假设软件业务利润率100%,那么软件利润也就10亿,约1.7亿美元。

如果小米硬件不赚钱,软件只有1.7亿美元的利润,就凭这个支撑住400亿美元的估值。你在逗我?


二、硬件贡献绝大多数利润

在新闻《机密文件显示小米去年净利润34.6亿 营收翻番》中,提到涉小米财务文件外传,2013小米净利34.6亿,预期今年增长75%至60亿。 而小米的成功在于其营销费用占比极低,2013年,营销费用占收入比重仅3.2%。而小米的营收中,94%来自于手机销售,仅1%来自于包括移动游戏在内的软件服务,约5亿。

这个新闻,在我看来,真实性非常高。有以下几点理由:

第一,营收、利润和小米官方公布的接近,但是略低一点。

第二,2014年10亿美金的利润,那么400亿美金的估值,PE为40倍,比较合理。

第三,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低营销费用,仅为3.2%,而同期三星全球营收2100亿美元,广告费用140亿美元,占比约7%。要知道三星只有一半收入来自于移动设备,但广告基本花在移动设备上了。

所以,从这个新闻可以看出,小米,的确是靠硬件赚钱。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便宜的小米,硬件怎么赚钱?这里不得不佩服雷军的高明,小米赚钱,靠的是一组组合拳。我会一一为大家解释。


三、营销:社交网络传播,成本极低

小米引爆了一个新词“互联网思维”。但我认为,360的“互联网思维”其实是可以复制和借鉴的,但小米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下面这张图,简单的表明了我对所谓互联网思维的看法。


很多人YY的互联网模式,都是简单的“绕过经销商,直达客户”。可是现实中,offline的流量,要经过零售商、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等等层层盘剥,online的流量,成本也是非常的高昂。

通常,企业销售页面包括官网和电商网站(如天猫、京东),要将online流量吸引过来,其实非常的困难。

官网,往往需要大量的门户广告投放、高昂的关键词购买支出。电商网站,则要受电商平台盘剥。举例来说,据说现在淘宝上一个点击的成本在0.7元左右,如果点击中有1%的人购买,那么单次购买的流量成本可以高达70元。

所以,所谓直达消费者的互联网模式,基本是YY的。抛掉过于学术的话,最直接的就是,我们消费者,凭啥去你的官网?

但是小米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答案是:微博营销

小米诞生在微博大爆发的时代,利用微博进行低成本营销,并且享受了后几年微博发展的人口红利。

在手机商中,没有比雷军更懂互联网的了。他前瞻性的看到,微博营销的ROI远高于传统媒介和其它互联网媒介(ROI,表示广告主的投入产出比,越高说明广告越有效)。

于是,小米将早期miui玩家的量导入微博之后,转身成为微博大V。熟悉微博的朋友都知道,微博大V的马太效应是非常强的,你的粉丝越多,增加粉丝的成本就越小。于是早早成为了微博大V的小米,就掌控了自己的第一批流量。

而微博涨粉,最重要的是什么?“话题营销”!“双核1999”这种朗朗上口的营销手段,立刻引爆微博话题,大量获取真实粉丝,低成本流量大幅扩大。

一般来说,电视广告,成本高,转化率低,但是品牌好,可以让用户对品牌有信任感。网络营销成本低,转化率高,但是品牌差,容易让用户觉得low。但是微博大V营销,依靠雷军背书,成功的获取了网络营销的低成本和电视广告的高品牌,真是一招妙棋。

总结,一句话,在微博爆发的前夕成功的使用微博营销,大幅降低了营销成本

后来,微博衰落,微信崛起,小米则将流量导入微信平台。但微信的传播力,实在和微博没法比,这也部分提高了小米的营销成本。当然,还是远低于同行。


四、设计:反复迭代MIUI系统,把握了发烧友的口碑

小米所谓三驾马车“手机、miui、米聊”,我看真的算远超行业的只有MIUI,尤其在早期

雷军是互联网出身,对互联网产品有着远高于同行的认识。于是,在智能手机还没有走进大众的时候,先行推出miui和miui社区,掌控了大量发烧友资源。

MIUI做的,真的好。

和其它东西不一样,产品的优劣,是无法使用数据衡量的。但从MIUI的研发过程就可以看出,确实非同一般。每天都有小米的工作人员在MIUI社区上和粉丝沟通,改进产品设计。而小米也一直坚持一周一个版本的更迭。想想苹果什么时候才推出九宫格输入法的吧,这种迭代速度,也保证了MIUI的高质量。顺便说一句,ROM的重要性,也就是小米之后,才被厂商重视。

于是,小米成功的抓住了“发烧友”这个群体。在智能机出货量同比高达100%以上的2011年,发烧友是非常重要的。

一台手机,即使是“双核1999”的小米,对大多数人来说,都还算一笔还可以的开销了。那么客户会怎么考虑品牌选择呢?很简单的逻辑就是,用过的根据自己的体验选择,没用过的问朋友的体验

而在被称为智能手机元年的2011年之前,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体中,发烧友是一个重要的标签。而在线下对手机购买的咨询行为中,发烧友更是其中的意见领袖。掌握了这个群体的口碑,就掌握了大量从非智能机转向智能机的用户的流量。

2014的现在,手机购买已经由换机需求作为主导。“发烧友”的定位,也早已从小米手机中淡化。


五、生产:预付模式+规模经济

这点,关心小米的朋友可能都非常清楚。我也就不展开讲。简单点到为止。

首先,通过预付模式,小米成功的降低了库存成本。先订货,再生产,再出货,基本零库存,这个极大的缓解了库存压力。

第二,预付模式下,出货时间与预定时间的时间差,极大的缓解了硬件成本压力。小米发布时的“双核1999”,性价比非常惊艳,但是拿到货的3个月以后,也就一般还好了。

第三,单机型生产,产品线上非常容易形成规模经济。这点也是苹果对三星的优势。


六、小米成为世界第一:有希望,但不是很容易

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说了一句废话,那么如果一定要我在能和不能里面选一个,我会选,不能。

为什么?

首先,现在智能手机的硬件普遍过剩,手机的竞争优势由硬件向外观转移,而小米不具有优势。

小米4的配置,已经被发烧友评价为不够发烧(实际上也不需要那么发烧了)。从PC的竞争来看,在PC硬件已经成熟的后期,只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价格战,一种是走外观路线。前者利润非常低,是大部分PC硬件商的战略。后者利润极高,代表就是苹果的MAC。这里要注明一下,启发我这个观点的是公众号“港股那点事”。

为啥说小米不具备优势呢?主要是从现在的小米4来看,塑料感浓厚,和同价位的华为荣耀系列相比,有差距。我猜测这是供应链整合能力导致的。

第二,小米出口面临专利压力。

三星的坠落和中国手机的崛起,你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但最本质的原因在于,所有制造业,其生产中心都遵循着“欧美-日韩-中国”的转移规律。当科技爆发时,起点在科技氛围最浓的欧美;科技高速发展时,生产转移到兼具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的日韩;科技稳定,比拼成本时,转移到中国。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全球PC市场规模基本停滞,但是联想的份额却节节高升,现在已经稳居第一。

苹果,凭借软硬一体化的模式,抵挡住了这个潮流。但是三星,不掌握系统,只能溃败。

所以,三星的坠落,和中国手机的崛起,是迟早的。广阔的海外市场,也慢慢会被低成本的中国厂商侵蚀。未来全球第一大手机厂商,一定出在中国!

那么会不会是小米?

有点难。

简而言之,由于海外的专利控制严厉程度远远大于国内,没有专利储备的小米,在海外可能面临专利问题,成本飙升,华为、联想等厂商则要好很多。如果要详细了解,可以看看这篇文章《小米会遇到专利阻击吗?》(来自小X的互联网投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