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弘消费股票型基金遭清盘,基金经理于洋或输在知名度

近日,天弘基金旗下的发起式产品天弘消费发布了清算报告,这只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的基金,在三年后的同一天结束了短暂的公募生涯,基金经理于洋是产品仅有的一任经理。

封面图.jpg

来源 | 壹财信(ID:yicaixin331)

作者 | 苏向前

近日,天弘基金旗下的发起式产品天弘消费发布了清算报告,这只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的基金,在三年后的同一天结束了短暂的公募生涯,基金经理于洋是产品仅有的一任经理。

根据基金契约:《基金合同》生效满3年之日(指自然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无需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审议,基金合同应当终止,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从产品的公告可见,该基金《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3月30日,《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自然日为2024年3月30日。

经基金的基金注册登记机构确认,截至2024年3月30日,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基金管理人将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并终止《基金合同》,无须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天弘消费清盘或是前两年挖坑太深

万德的数据表明,该基金的规模在近几个季度一直持续在低位徘徊;从2022年四季度开始直至去年四季度的五个季度中,最高的单季还是2022年四季度的0.71亿份,规模一直起不来自然首先要问责于业绩。

从完整的自然年度看,2022年全年,该基金全年所实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15.57%,这一水平在同类基金中排在中等偏上。但2023年全年,该基金的净值下跌达到了18.20%,在同类的836只基金中跌到第629位。2024年到清盘前,该基金终于实现了2.48%的正收益,但为时已晚。从年化收益的数据来看,基金最终定格为-14.38%,在570只同类基金中排在了第439位。

从该基金一季报的十大重仓股来看,2024年年内八家公司都出现股价上涨,而且巨化股份和海尔智家年内上涨超过40%,但问题在于这两家公司都是一季度所新进重仓的,合计的占比仅约在12%左右。同样的问题也出在涨幅排在第三和第四的九华旅游和美的集团上。

另外就两家下跌的公司来说,下跌最深的爱博医疗也是于洋一季度新进重仓的公司,另外贵州茅台连续多个季度占据头号重仓股的位置。于洋在季报中总结:“2024年第一季度消费方向的表现比市场整体要好。一方面是春节期间的消费较好,2月CPI数据也较好,体现了消费的韧性。另一方面消费类公司业绩长期稳定性高,新增收入需要的资本开始少,适合长期持有获得分红收益,3月份很多公司提高了分红率,提高了消费类资产的长期持有回报,也会使消费类资产的韧性进一步加强。组合配置层面,继续坚持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适合长期持有、回调敢加仓的企业,新增了一些2024年增长质量高、公司竞争力有提升的公司。”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需提升“硬实力”

从于洋的个人简历来分析,或许其更擅长的领域并不在消费赛道上。

天天基金网显示,于洋拥有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7月加盟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化工、电力及公用事业等行业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员、投资研究部总经理助理,现任股票投资研究部总经理助理,天弘永定价值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从这可见,他对口的可能是周期、资源、制造等领域的主题基金。

一季度末,于洋所管理的四只基金合计规模仅为13.79亿元。对照来看,公司的另一位实力派基金经理郭相博幸运得多:这位纽约大学硕士毕业的前同仁堂科技的部门主管,在公司所管理的三只基金全部为医药生物产业链的主题基金,但不仅今年到目前全部为负收益,而且一季度末的合计规模仅仅约为16.5亿元。

从公司在任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来看,管理产品数量最多的是谷琦彬,这位管理产品超过6年的基金经理是工科的科班出身,从他的在管多只基金产品来看,他对于地产产业链、汽车产业链上的多条细分格外青睐,例如他管理规模最大的天弘精选混合,3月31日时重仓的北新建材、保利发展、东方雨虹和中材国际等都来自房地产产业链,但是这样的看似多能在知名度一般时也有问题,就是会让投资者误以为基金经理没有能力特别突出的赛道。

不过,或许天弘基金正在权益领域酝酿着变化,今年早时天弘基金公告称,新任聂挺进为公司副总经理,履历显示,聂挺进从200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博时基金任基金经理、研究部总经理、投资总监。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浙商基金任副总经理、总经理。2021年8月至2024年2月在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接下来,天弘的权益一哥究竟会花落谁家呢?或许马上就会水落石出了,我们也予以保持关注。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