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奥斯卡九大“影帝”

光伏行业有自己的奥斯卡,上海SNEC光伏太阳能展数十万人齐聚魔都,光伏行业大佬云集,群星闪耀,被称作是光伏界奥斯卡。

光伏行业有自己的奥斯卡,上海SNEC光伏太阳能展数十万人齐聚魔都,光伏行业大佬云集,群星闪耀,被称作是光伏界奥斯卡。

有光伏奥斯卡,自然不缺堪称表演“戏精”、“老戏骨”级的光伏“影帝”。它们以出色的演技,将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银幕形象可谓是催人泪下,“迷”倒万千。

光伏“影帝1”:ST爱康

十年一觉沙洲梦,不负光伏“影帝”名。ST爱康未戴帽前叫爱康科技,光伏“戏精”之名流传已久。这家做光伏支架起家的老牌光伏厂商,先后追过业绩预增、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碳交易、重大资产重组、“10送30的高送转、区块链、HJT电池等热点,但因每次都铩羽而归,而落下光伏“戏精”之名。

戴上ST的帽子后,ST爱康大有寂寞沙洲冷之感。截至发稿时,ST爱康已连续14个交易日跌停,最新股价0.82元。如若再来7个月跌停板,ST爱康恐面临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2023年第三季度,爱康科技还实现了盈利。2023年12月,爱康科技发布扩产公告时还称HJT订单供不应求。2024年2月,母公司爱康集团还签下了20亿元的组件供货订单。4月15日,爱康科技董秘还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不存在被ST的风险。4月30日,爱康科技便发布公告,其于5月6日起被ST。在HJT电池和组件,爱康做了40GW的产能规划,号称HJT第三龙头。

但现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与HJT龙头的定位极不相符,突如其来的14连“一”字板,也致28万股民被闷。

光伏“影帝2”:ST阳光

如果说评选奥斯卡光伏“影帝”,ST爱康实至名归的话,ST阳光也是当仁不让的“影帝”。这家上市公司的实控人陆克平曾入股海润光伏,还出资成立了宁夏阳光硅业。在2021-2022年光伏扩产潮当中,江苏阳光曾抛出200亿元在包头投建包括10万吨多晶硅在内的一体化项目,一度引发股价三连板涨停。后来,又将包头项目改到投资50亿在宁夏石嘴山建设5万吨多晶硅项目,到现在也没成行。

5月7日,ST阳光发布公告称,其控股股东阳光集团涉嫌内幕交易海润光伏股票案已由证监会调查完毕,证监会依法拟对阳光集团处以2.32亿元罚款。

ST阳光表示,上述告知书涉及的拟被处罚主体为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且涉及事项与上市公司无关,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影响。

公告说是没影响,但二级市场的走势却是无比真实的。

光伏“影帝3”:皇氏集团

水牛奶巨头—皇氏集团跨界光伏的表现也是“影帝级”的。这家公司因于2022年宣布斥资100亿元在安徽阜阳建设20GW TOPCon电池片项目,一举成为跨界光伏的明星企业。

做戏要做全套,皇氏集团深谙其理。不止大手笔扩产动作令其一举出圈,皇氏集团还与中建材浚鑫、英利能源和东方日升分别签订了6GW、6GW、10GW的TOPCon电池片供货协议。当所有人都感到这家TOPCon行将崛起时,皇氏集团来了一把剧情反转,转让了安徽皇氏绿能的控股权,重新回归到水牛奶主业。

说到入戏较深之处,在2023年8月宣布转让皇氏绿能控股权后,皇氏集团于2023年9月12日还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其参投的安徽绿能TOPCon超高效太阳能电池工厂的生产设备兼容BC技术路线,有BC相关技术储备。这表明皇氏集团是真心要转型光伏的。

光伏“影帝4”:汉能集团

说到光伏“影帝”评选,不能没有“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的汉能集团。2019年6月,汉能集团港股完成私有化交易。在汉能私有化答谢会上,汉能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表示,汉能越不可越之山,最终总能登顶,渡不可渡之河,最终总能达到彼岸。

在回A前的2018年,汉能集团实现了逆周期增长,无惧光伏“5.31新政”影响,当财年销售收入增长300%以上。具体到回A的前景,分析称汉能登陆创业板估值将达2800亿元以上,具备市值冲上万亿的潜力。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汉能集团于2019年6月就出现欠薪,当年10月欠薪危机集中爆发。李河君出面打圆场时还称,我们有几百亿应收账款没能按时回收,一些金融合作机构的授信资金也因自身原因暂停发放。从现在情况看,我们11月应该可以恢复正常发薪。

后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汉能集团总部因欠物业费等被拆,李河君本人也被锦州警方带走,处于监视居住状态。

光伏“影帝5”:ST聆达

2024年3月15日前后,网传聆达股份旗下全资子公司金寨嘉悦新能源将停产到6月。

停产风波发酵后,聆达股份回应称,网传内容有瑕疵,经与该子公司核实,其内部不存在这份盖有公章的材料,目前正与发布的媒体进行交涉。

3月15日,聆达股份发布公告称,金寨嘉悦新能源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实施临时全部停产,从短期来看,对公司2024 年的经营业绩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但长期来看,金寨嘉悦新能源本次实施临时停产有利于避免由于光伏电池片产品短期内价格走低引起的亏损,公司持续推进降本增效,不断强化内生竞争优势,促进公司生产经营良性发展,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但从后来的事件发展情况来看,金寨嘉悦这次停产对股价的影响还是很大的。4月29日,因业绩连年亏损等而被ST,聆达股份停牌1天。4月30日复盘,股票简称更名为“ST聆达”迎来“一”字板跌停。5月6日周一,ST聆达再迎20CM跌停,节前节后两个交易日跌去40%。5月7日跌6.05%,5月8日跌7.98%,收报于3.00元。4个交易日内,ST聆达股价下跌了至少有50%,市值跌破了10亿元关口。

后来,聆达股份接连爆雷,终止总投资近百亿的铜陵狮子山20 GW N型电池片扩产项目,连摊诉讼、仲裁案,上层股东股权被冻结,银行账户被冻结,跨界光伏“惨”象环生。

此外,ST聆达过去12个月到今年5月6日,摊上的诉讼、仲裁案件已达37起,涉诉金额约3.03亿元。

总体看,论演技,ST聆达不如汉能集团、ST爱康、ST阳光出众,但成功本色出演了“最惨光伏跨界者”,光伏“影帝”红地毯上不应缺它的身影。

光伏“影帝6”:海源复材

海源复材的前身是福建海源复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挂牌于深圳中小板,公司主营复合材料轻量化和机械装备两大板块。但自打上市后,海源复材营收不增反降,2011-2016年扣非净利连续6年为净亏损, 好不容易在2017年实现了盈利,之后因2018、2019年巨亏损,2020年5月6日被披星戴帽,改成*ST海源。

2022年3月 3日,江西嘉维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江西嘉维”)从*ST海源控股股东海诚投资、股东李明阳及海源实业手中接过5720万股(占总股本22%)股份。甘胜泉掌舵后,敲定转型光伏的战略路线,*ST海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当年业绩便扭亏为盈,于2021年5月11日成功摘帽,恢复股票名称为“海源复材”。

2021年11月23日,上市公司海源复材发布公告,公司与扬州经开区管委会、西南证券、华能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能江苏能源”)等签署《新能源产业框架合作协议》,计划斥资300亿元建设新能源项目。这个300亿元的合作协议包括高邮105亿元10GW电池、10GW组件项目。这则公告中有着“华能”字眼,有券商,还有政府,当时很轰动的。

2023年5月16日,海源复材发布公告,又将滁州项目变更为一期投建10GW TOPCon电池、3GW组件项目,二期投建5GW HJT电池项目,原来的规模是二期5GW HJT加3GW组件。

不过,这个项目也没能如期落地。今年3月18日,海源复材公告,将滁州能源100%股权以3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爱旭科技,转让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滁州能源公司股权。公司预计将获得损益约3800万元,将计入2024年损益。

宣布了多项大手笔的扩产计划,截至2023年底海源复材仅有1.375GW光伏组件产能,光伏业务也未带来实质性的业务改善。尽管如此,海源复材拉上中国华能来做背书跨界光伏,还是给新玩家指明了方向。

光伏“影帝7”:泉为科技

说到演技,HJT阵营厂商可能较TOPCon阵营更胜一筹,前有ST爱康,后有泉为科技,还有ST嘉寓。

泉为科技原名国立科技,这家公司刚跨界光伏不久便以中标央企50亿大单而出圈,成为全行业瞩目的对象。

2023年4月11日,泉为科技发布公告,旗下山东泉被确定为云生智能3G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框架入围供应商,总计供货金额约50亿元,约为泉为科技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91.58%。

泉为科技还在公告中表示,云生智能为国家电力公司全资孙公司,履约能力较强,公司与招标方云生智能不存在关联关系。

真实的情况是,国家电力公司早在20年前就已解体,没有展开任何形式的运营。可见,泉为科技写公告时没有对招标方展开充分调研,云生智能“假央企”的身份一下就被识破了。

光伏“影帝8”:国晟能源

在HJT环节,国晟科技的大黑马形象是深入人心的。2022年3月迄今,国晟能源签约、开工的项目达到8个。其中,投资额最小的10亿元,即张家口阳原2GW组件项目,其他项目投资额均在50亿元以上,最高为300亿元的若羌项目,8个项目披露的投资总额合计达到903亿元。

拼“演技”方面,还得从国晟能源实控人吴君被留置层面。2024年1月26日,国晟科技公告,针对近期市场出现的国晟科技员工工资未及时发放、董事长被留置的传闻,国晟科技证券部工作人员对外表示:“董事长是正常在履职的,公司能联系到董事长。

1月29日,国晟科技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吴君于2023年11月2日被采取留置措施,配合淮安市监委协助调查,但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公告还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收到上述留置相关书面通知,亦未收到有权机关对公司的任何调查或者配合调查文件。

4月30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对国晟世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下称“《决定》”),经查明,国晟科技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吴君因配合淮安市监委协助调查,于2023年11月2日被采取留置措施,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于2023年11月4日知悉上述情况,但直至2024年1月29日才披露上述事项。此外,2023年12月1日,公司董事长吴君未出席和主持2023年第八次临时股东大会,公司披露公告称,董事长未出席会议系公务原因。

国晟科技5月5日晚间公告,淮安市淮安区监察委员会解除对公司董事长吴君的留置措施;同时,吴君被公安机关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所涉及事项和公司无关。

在披露900亿元的投资规划后,国晟能源真正落地的HJT电池和组件产能也不高。截至2023年底,国晟科技HJT电池产能2.5GW,组件产能约6GW。另外,规划了各30GW的HJT电池和组件产能的国晟能源还要向2023年底仅有1.2GW电池片产能的琏升科技采购HJT电池片。

光伏“影帝9”:ST嘉寓

2022年11月9日,在嘉寓阜新高效光伏组件基地项目投产仪式上,嘉寓集团与华能新能源签订了2GW光伏组件订单。按照现在0.8元/瓦的市价,这笔订单全部履行将带来16亿元的营收。

最终,这笔大单未能扶大厦之于将倾。2023年,嘉寓股份巨亏15.02亿元,股票披星戴帽,更名为“*ST嘉寓”,濒临退市边缘。

光伏如戏,有的靠实力,有的靠演技。演技出众的要对外树立土壕形象,投资都是百亿级起的,这样才够豪横,才能在粉丝群中树立光辉伟岸的形象,还要做好全套服务,拉上央企或是同行的采购供货大单,这样看起来形象才会更逼真。(草根光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