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刮刮乐,为何会在2024一票难求?

彩票,是年轻人的「精神食粮」?


 image.png

彩票,正悄然在年轻群体中演变成为一杯独特的“另类咖啡”。

 

参加工作两年的丁同学在每天下班后,都会在家门口的彩票店购买两张彩票,用他的话说,就是“用一点小钱给自己买一个暴富的期望”。

 

而在丁同学的每日“打卡”之下,幸运女神也终于眷顾了他,喜中160元奖金,而他也选择了见好就收,暂时搁置了继续购彩的念头。然而,当他第二天下班后再次踏入熟悉的彩票店,想要延续这份小确幸时,却被告知他想要购买的即开型彩票已售罄的消息。

image.png

像这样彩票卖断货的现象并非个例——2024年以来,即开型彩票市场仿佛一夜之间便进入了“热销模式”,对于某些下班较晚的彩民来说“一票难求”也成了常态,甚至有传言称即开型彩票不得不采取了类似于“配给制”的限量供应策略。

 

而彩票的销售数据也确实如此,据财政部网站公布,2024年一季度全国共销售彩票1494.66亿元,同比增加246.42亿元,增长19.7%,这也意味着今年一季度全国人均购买彩票金额约106元,而在其中,即开型彩票更是以81.4%的同比增长速度位居榜首。

 

那么,刮刮乐这样的即开型彩票为何会在2024年中突然爆火?其背后相关产业链上有哪些企业?而在“正统”的彩票概念外,又有哪些企业在借彩票加速主业发展呢?

 

01

彩票超越彩票,成为新世代的「文化符号」

 

过去每次探讨彩票销量飙升的背后动因之时,大家往往都会将此现象归咎于经济压力与失业率的攀升,认为是人们对即时财富的迫切渴望驱动了彩票市场的繁荣。

 

然而,仔细剖析2024年的彩票热潮,我们却能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单一。

 

因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今年一季度的彩票爆火其实是由年轻人推动的,而其背后更多折射出的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趋势——它正被年轻一代重塑,并被赋予了超越传统彩票性质的新意义。

 

首先,在这个快节奏与高压力并存的时代,彩票,特别是即开型彩票,悄然在年轻群体中演变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

 

与长辈们购彩多出于对财富的梦想不同,年轻人参与彩票,更多的是出于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和对新鲜体验的渴望。对于这样一个大多数疲于学习与生计的年轻群体而言,彩票不仅仅是一张承载着财富梦想的薄纸片,更是一种能够带来期待感和参与感的生活调味剂。

 

正如丁同学所说的那样:“两张彩票几十元其实一点都不昂贵,但它却是一种能够带来期待感和参与感的生活调味剂,我很享受每一次刮开锡箔的过程,都好像打开了一个未知的小礼物,不管是否中奖、奖额多少,那份瞬间的惊喜和兴奋,都可以成为我日常平淡生活的有效调剂,也是花更多钱都难以买来的神奇感觉。”

 

而在个人的精神需求之外,彩票已经越来越朝向文化的方向靠拢,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社交现象。

 

如同排队购买一杯热门奶茶可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晒图素材,分享购彩经历、展示中奖喜悦也成为了一种社交资本,促进了朋友间的话题交流与情感联结。

 

在小红书中搜索彩票或刮刮乐相关话题,可以看到有许多中奖的幸运儿会将其分享至社交媒体中,甚至出现了一些视频博主专刮一本彩票,让观众“赛博”中奖的视频,而此类视频往往也都能获得很高的播放与讨论。

 image.png

 

此外,有些新人也将彩票当作了婚宴中的彩头。据潇湘晨报报道,黄先生曾在同学婚礼上中奖10万元,并将其中一部分金额用作给同学的回礼,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而购买彩票,也逐渐在不断的分享、出圈的过程中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休闲活动,渐渐融入了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了一种别样的“社交玩具”。

 

从更深层次来看,彩票作为一种实体媒介,其触感、揭开瞬间的仪式感以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共同构建了一种难以被数字化完全复制的体验。这股潮流不仅关乎金钱的得失,更是现代人在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中寻找真实感、亲密感和惊喜感的一种途径。

 

彩票,这个曾经一度被视为边缘娱乐的产物,也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共享生活趣味的重要纽带,而其销量的增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02

刮刮乐热销背后的那些「隐形公司」

 

而就是这样被年轻人当作娱乐产品、看似毫无技术含量的刮刮乐,其背后的设计、生产其实有着复杂过程,不少上市公司都有着参与。

 

一张刮刮乐从无到有,要经历设计、印刷、发行、销售等多个环节,才能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据中福彩报道,在彩票的设计阶段中,刮刮乐中的游戏符号,全部由专业数据设计软件随机生成,并进行加密处理,无法人为修改、破解。其次,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安全可靠,生成的游戏符号数据需要通过内部和外部多重严格检测,并获得合格检验报告,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印制生产。

 

而刮刮乐的印刷阶段同样十分复杂,需使用专用的一站式印刷机按照印刷底层油墨、喷印游戏符号、印刷覆盖层油墨、印刷彩色票面的顺序,印刷多达20层油墨后,才算完成刮刮乐彩票的印刷过程。随后,再经过折页、检验、裁切、包装等多道工序,方可变成一张张精美的刮刮乐彩票,进而送至各地分销点分销。

 

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也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但其中穿插整个流程的,非中体产业莫属。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彩票相关经营资质获取困难,竞标压力大,而中体产业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业务几乎覆盖了全领域的体育产业,也是目前唯一符合国家体彩中心单一来源采购要求、可以提供体彩发行管理平台及乐透型体育彩票产品专用的技术服务商,在体彩领域中具有垄断优势,是“根正苗红”的国家队。

 

而公司也同时拥有着体育彩票发行管理和终端设备销售资质。旗下的中体彩科技、中体彩印务、英特达三家企业,分别负责彩票系统集成、彩票产品印刷与产品终端机三大业务,为公司建立起了起强大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使公司逐渐成为体育彩票发行销售全方位支撑的核心企业。

 

公司彩票的相关收入占比,也从2017年的不足5%成长至了当前的近半一半,成为公司最大支柱产业。

image.png

公司彩票相关业务营收占比(2023未单独公布彩票业务数据)

图源:中银证券

 

在中体产业外,包括鸿博股份、东港股份、安妮股份在内的三大印彩龙头,也有效受益于刮刮乐的火热,而除开刮刮乐的热潮外,今年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与欧洲杯,也将成为其本年度业绩的重要催化剂。

 

03

从咖啡馆到药店,“彩票+”模式成流量新磁石

 

而除开中体产业、鸿博股份这些直接受益于彩票生产、销售的企业之外,也有不少其他行业在借助彩票的风潮,间接催生出一系列“彩票+”跨界模式。

 

其中,“彩票+咖啡”的新颖组合在餐饮赛道中的快速崭露头角,成为新贵。在小红书中,只需要输入“彩票咖啡”这一关键词,便能发现大量探店达人的推荐分享,覆盖从上海到广州、苏州等多个热门城市,并且相关笔记之下有着众多评论,吸引着不少年轻消费者的兴趣与追捧。

 image.png

 

除开小咖啡馆的单向“联名外,彩票官方也亲自下场,主动引领风尚。

 

譬如,南京体彩联合云极咖啡直接打造了“体彩咖啡”主题店,湖南体彩紧随其后,推出了首个官方“彩票+咖啡”品牌——好运杯,进一步探索了这一新兴市场,而浙江体彩也联合诚磊咖啡品牌打造出了体彩+咖啡门店,这一系列动作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开启了彩票文化与咖啡休闲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image.png

“好运杯”门店

 

如果说餐饮赛道的“咖啡+”是刚需与娱乐的珠联璧合的话,那么“药店+咖啡”的组合,好像就有那么一些不务正业了,但也确实是这一不务正业的玩法,却为主业带来了不小的客流量。

 

5月17日,在一心堂的年报交流活动中,公司透露,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云南、贵州、海南、四川、重庆、广西、山西、天津8个省/市中3000多家门店中开展了彩票试点业务,2023年一心堂彩票销售流水7698万元。

 

对此,相关行业人士表示,随时间推移,连锁药店开始面临快速扩张后增长降速、竞争压力持续提升等一系列问题,而一些激进的连锁药店企业,也开始探索同当前火爆的产品进行组合销售,用于提振药店产品营收,而一心堂也正面回应,开展彩票业务的原因,确实是因其能够带来一定的客流量提升。

 

像这样刮刮乐的跨界与“彩票+”模式的兴起,不仅是一类经济现象,更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它巧妙地将博彩文化与当代青年的生活方式、消费偏好相结合,创造出新的社交场景与消费热点。

 

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刮刮乐的热销及其所引发的“彩票+”浪潮,不仅是对传统业态的一次革新,更是现代社会寻求情感共鸣与个性化体验趋势的鲜明注脚。

 

 

 

参考资料:

1.《刮刮乐不敢敞开卖了》,经济观察报;

2.《彩票+,竟然可以这样玩?!》,中国消费者;

3.《多家彩票店“刮刮乐”售空!福彩体彩:断货是因为供不应求,没有管控通知》,每日经济新闻;

4.《一季度即开型彩票销售增长超8成,刮刮乐深受年轻人欢迎》,第一财经;

5.《一张彩票的“情绪价值”》,羊城晚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