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超预期!英伟达Q1收入增260%、利润翻6倍,拟10比1拆股

AI浪潮仍在激烈奔涌

当地时间周三美股盘后,备受关注的芯片巨头英伟达发布了截至今年4月的2025财年第一财季业绩。

英伟达第一财季收入、毛利润率等关键数据全面超越预期,让市场确信AI浪潮仍在激烈奔涌。

英伟达从2022年10月股价低点已经巨幅反弹近750%,去年一年便大涨了240%,今年以来累涨近92%,涨幅已占到今年标普500指数涨幅的四分之一。
据券商Bernstein估算,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和苹果等超大规模企业今年预计有总共2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很大一部分用于购买AI芯片等专用基础设施,而英伟达占据约80%的AI芯片市场。

截至发稿,英伟达股票在盘后涨超7%,若涨势延续至明日,股价将首度突破1000美元大关,带动Arm、AMD、台积电、美光科技、超微电脑等一众AI概念股走高。

华尔街对英伟达财报预期一如既往地高涨。有40位分析师评级“买入”,2人评级“持有”,没人建议“卖出”,平均目标价1057.76美元代表还有11%的涨幅空间。

 

收入连续3季同比增超200%,利润翻六倍

 

具体来看英伟达第一财季业绩:

英伟达Q1实现营收260亿美元,环比增长18%、同比增长262%,分析师事前预期为246.5亿美元;其中数据中心营收为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27%;

Q1净利润148.1亿美元,同比上升628%,对应每股净利5.98美元,分析师事前预期为每股5.59美元;

市场此前颇为担心的毛利率也实现了超预期增长。Q1毛利率达到78.4%,上一季度为76%,去年同期为64.6%;

EPS也高于预期的每股收益5.65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9美元猛增超五倍。

英伟达预期公司Q2的营收为280亿美元(±2%),分析师事前预期为268亿美元;调整后的毛利率预期为75.5%(±0.5%),基本符合市场展望。

华尔街预计,英伟达在明年1月结束当前财年时的季度销售额将突破300亿美元大关,第二财季收入或进一步增至266.7亿美元,整个财年的收入或升破1100亿美元整数位。上个财年的收入曾同比增长126%至60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数据中心收入增五倍至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的核心增长完全由数据中心业务驱动,在260亿美元的营收中,数据中心一项占到226亿美超过市场预期的211亿美元,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427%。并且从稍后的电话会议中管理层表述来看,这个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

对此,英伟达CFO Colette Kress解读称,Q1数据中心业务的增长源自于Hopper架构GPU(例如H100)出货量的增加。 Kress在电话会议中介绍称,这一季度的重要亮点之一是Meta宣布推出Lama 3开源大模型,他们使用了2.4万个H100 GPU。她表示,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大概占据数据中心收入的45%左右。

在数据中心芯片之余,英伟达也强调了“连结数万芯片”的网络部件销售强劲增长。其Q1的网络收入达到3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高出3倍。

此外,英伟达昔日最大的游戏业务Q1实现营收26亿美元,同比上升18%;而汽车芯片和图形工作站芯片的影响相对有限,两者在第一季度分别实现4.27亿美元和3.29亿美元的销售额。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在传统的“游戏”业务中新增了“AI PC”类目,未来财报期势必成为关注焦点。

 

公布拆股计划,分红增加150%


公布财报的同时,英伟达还宣布了拆股计划——1拆10,6月7日(周五)收市后持有英伟达普通股的股东将收到额外9股,6月10日(周一)将以拆分调整后的基础开始交易。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英伟达的股价从百余美元已经涨至接近1000美元。拆股也有利于投资者更轻松地入手英伟达股票,通常会被视为美股市场的利好。

英伟达同时宣布,将每股普通股的现金股息从0.04美元提高至0.10美元(对应拆分后的每股0.01美元)。在Q1报告期内,英伟达总共回购了价值77亿美元的股票,并支付9800万美元的股息。

 

Blackwell平台已经进入“全面生产”


尽管英伟达的业绩倍增持续了一整年,黄仁勋依然表示,伴随着下一代Blackwell架构芯片的上市,公司正准备迎接“下一波的增长”。黄仁勋在财报电话会上称,Blackwell下一代超强芯片正“满负荷生产”,今年就会看到“大量的Blackwell芯片收入”,Blackwell芯片产品将在今年二季度发货、三季度增产、四季度投放到数据中心。

随着英伟达的下一代最强芯片Blackwell GB200正式上市,势必继续增厚利润,KeyBanc Capital Markets认为,最强芯片可能会在2025年为数据中心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收入。

在财报声明中,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高呼“下一场工业革命已经开始”。

他表示,各个国家、大量公司正在与英伟达合作,将价值万亿美元的传统数据中心转向加速计算,并建立“AI工厂”来生产一种名为“人工智能”的新产品。黄仁勋指出,AI几乎将为所有行业带来显著的生产力和收入增长,并且在成本效益和能源效益上获益良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