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页观察丨产能扩张、产线升级、出海建厂,家居企业加码投资

过去大半年来,家居行业掀起了一轮“扩产潮”,不少头部家居企业都积极进行产能扩张、产线升级,甚至出海建厂。这又会不会引起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家居企业宣布扩张生产基地。

事实上,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家居行业已经掀起了一轮“扩产潮”,不少头部家居企业都积极进行产能扩张、产线升级,甚至是出海建厂。

结合2023年多家家居上市公司的业绩来看,整个家居行业确实开始逐渐回暖。

不少公司已逐渐摆脱地产行业调整、大宗业务坏账所带来的阴霾,家居上市公司的业绩集体反弹,也有不少公司实现扭亏为盈。

大家似乎已经嗅到先机,趁着家居行业开始走出地产行业余震的势头,积极备战新一轮行业战,未来,家居行业又将会迎来怎样的新机遇呢?

业绩反弹

家居行业集体“向好”

近期,多家泛家居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3年业绩,整体来看,能够实现盈利且净利润同比提升的企业还是占了多数。

从定制、建材、家装、陶瓷领域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业绩来看,“寒冬”似乎真的逐渐成为过去。

在定制领域,欧派去年实现营收227.82亿元,同比增长1.35%;归母净利润为30.36亿元,同比增长12.92%;

索菲亚去年营收为116.66亿元,同比增长3.95%,归母净利润为12.61亿元,同比增长18.51%。

在建材领域,大部分上市公司受地产调整的影响更大,但也开始走出阴霾。

东方雨虹在2022年受需求走弱和成本上涨的双重影响,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但来到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为22.73亿元,同比增长7.16%,去年上半年的净利润金额仅次于历史最高的2021年上半年。

北建新材在行业整体需求放缓及市场转型的影响下,2022年公司营收也出现了罕见的同比下滑。

在经历一系列战略调整后,2023年其业绩开始站稳,实现营收224.26亿元,同比增长11.27%;归母净利润35.24亿元,同比增长12.07%。

在家装领域,虽然新房增量有所减少,但存量房却取而代之成为新增量,在旧房翻新、局部改装等新风口下,家装行业也开始迎来逆转。

相较于2022年大部分上市装企出现亏损的局面,今年实现盈利的上市装企占比多了,家装行业也迎来了新机遇。

在家具领域,以海外业务为主的上市公司更是喜气洋洋。

主营智能床出口业务的麒盛科技,去年实现营收31.03亿元,同比增长16.50%;归母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超6.25倍,是上市家居企业中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公司之一。

以办公桌椅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乐歌股份,2023年实现营收39.02亿元,同比增长21.61%;净利润6.34亿元,同比增长189.72%,乐歌股份似乎也摆脱了疫情、地缘对业绩的制约。

当然,家居行业也并非“全面向好”,在70家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家居企业中,还是有近3成企业出现亏损或净利润下滑的现象。

但总体来说,还是“好消息”多于“坏消息”,而这背后,也要得益于政策利好频出、细分市场需求跑出、以及企业成功自救等关键影响。

一方面,自2022年开始,政策层面频繁发布利好家居行业的政策,比如《关于促进家居消费的若干措施》《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

在政策的带动下,家居行业销量回暖,更多企业能够缓解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新房红利消退,但存量房红利开始顶上,在政策和家居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更多细分需求被挖掘,家居行业也开始集团转型。

最后,虽然遭遇市场调整,但不少家居企业也在积极自救。比如欧派、索菲亚等定企们开始集体向整装业务布局,拓展新增量;

去年刚经历完“破产潮”的家装行业,不少企业都通过调整网点、人员布置等方式降本增效,守住粮仓,找准机会再出击。

家居企业纷纷扩产

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回暖的市场环境,似乎也带动了家居企业的投资意向。有媒体统计显示,在过去4年里,至少有数百家家居企业进行了产能扩建、生产升级等动作。

仅仅过去大半年,已有圣奥、乐歌、顾家、永艺、九牧、丽维家、诗尼曼、A8空间、志邦、金牌厨柜、百隆等众多企业,准备投建新的生产基地,或者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

有的企业准备扩大生产基地。

2023年10月,圣奥家具河北雄衡的产业园正式投产,产品线覆盖办公、医养、教育以及酒店家具全业态,预计年产家具约70万套件。

有的企业则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今年3月,格曼尼智能家居(广西)生产项目也开启了奠基仪式;

科劲智能家具产业园也在去年完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自动化改造,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全环节精益化品质管控。

有的企业则走到国外投资建厂或开店。

2023年底,永艺股份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建设第三期越南生产基地项目;2023年7月,PVC弹性地板生产商爱丽家居宣布将投资不超过3000万美元建立墨西哥生产基地。

志邦家居在新加坡、柬埔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开设海外零售店;2023年底,顾家家居印度海外大店盛大开业,在当地推出首个“一体化整家”标杆店。

可以看到,尽管2020年以来,家居行业面临着全球疫情、房地产调整、成本压力、消费需求放缓等挑战,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仍有许多家居企业在逆势扩张。

不过,家居行业仍处于迷雾之中,为何它们就敢放手一搏?

一则,从上述企业的扩产升级动作来看,无论是投建新的基地,还是对原有工厂进行升级,普遍涉及新一代家具设备的购置或整个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

对于家居企业而言,无论行业处于何种周期,只要企业想实现持续发展,必然会对数字化的升级改造有迫切需求。

面对消费者日益个性化的需求,数字化管理能力、柔性生产能力、智能化生产响应等都是企业标配,这也是近年家居行业扩产潮的主要诉求。

二则,无论是走出海外建厂,还是扩区域投产,这些都反映了家居行业的产能布局已从过去的集中分布向区域分布转变,甚至是出海发展。

出海建厂能够帮助企业承接更多出口政策红利、人工成本优势,同时有利于企业缩短运输距离,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提高对区域市场的响应速度,提升客户体验。

从这个层面上说,扩建产能不仅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企业拓展业务版图的重要途径,家居行业也开始以新的方式走向世界。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这么多家居企业之所以敢逆势扩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仍然看好家居行业的发展前景。

虽然家居行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寒冬”,但行业利好政策却一直没有停下来,这也给从业者带来了更多信心。对它们而言,在低谷期蓄力,是为了在未来更好地发力。

头部效应加剧

家居产能流向何处

在家居行业持续扩产、升级的同时,家居行业将能实现比从前更高的生产效率,但假如家居市场容量没有得到同比例的提升的话,这也意味着接下来家居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生产快了,产能多了,行业拼的就不仅是“谁更快”,而是“谁更好”,谁更容易“被找到”。多出来的产能最终将流向何处,恐怕将取决于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家居行业集体扩产、升级背后,中小企业加快了生产效率,但头部企业也同样通过智能化升级强化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在各大家具企业纷纷升级智能产业园的同时,诸如欧派、索菲亚等巨头早就建起了数字工厂,不仅利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还积极实现“双碳目标”,降低能耗、水耗、污染排放。

所以,家居行业集体升级生产线,其实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龙头效应。

生产端的迭代与扩张为行业带来了更多机会,但龙头企业在资本优势的加持下,往往能从中收获更多技术红利。

对其他中小家居企业而言,未来不能单纯拼生产速度,还要考虑如何拼服务、拼售后、拼本地市场优势了。

其次,生产端的加速内卷,也倒逼家居企业深度挖掘其他的市场增量,因此不少家居企业加速布局线上渠道。

如果说家居行业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只有开辟更多营销渠道才能从中抢流量、抢订单。想要离消费者更近,开拓更多市场空间,企业就要想方设法找到更多流量。

与此同时,也有更多家居企业选择进军海外,拓展新的增长曲线。

据海关总署披露数据,1-2月,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额84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9.8%;

陶瓷产品、灯具、照明装置、家电产品的出口额均实现同比增长,泛家居出口市场已全面回暖。

最后,外销市场已经回暖,相信内销市场的春天也不会远了。近期,商务部多次指出将推动家电、家装厨卫等产品以旧换新,希望进一步促进家居消费。

从“以旧换新”这一政策中可以看出,要推动家居消费,重点在于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家居企业在扩产能的同时,如何实现产品升级也很重要。

开春以来,家居行业也发布了不少新产品,比如芝华仕发布了“零靠墙”技术专利;尚品宅配表示高举“AI+随心配”大旗;慕思发布了“潮汐科技”以及AI床垫T11PRO等。

在家居政策红利以及智能制造大势之下,家居行业已在近年不知不觉开启了一场“升级迭代潮”。

未来, AI技术、数字化营销、智能制造等都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以更好、更快地为消费者提供高效、高性价比的家居服务。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新一轮的市场争夺战已经悄然展开,究竟哪些企业能够洞察市场变化、把握机遇,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 楷楷

本文为家页原创文章,著作权归家页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如有转载需求请及时通过评论处与我方联系。家页公众号传外部网站文章底部的图片.jpg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