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房地产不良率再攀升,浙商银行“沉疴”难愈?

浙商银行业绩向好但涉房风险严峻,“内忧外患”考验内控管理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2023年,我国银行业普遍承受净息差收窄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

最新财报显示,浙商银行2023年净息差守住2.01%,在业内表现可圈可点。谈及息差管理,浙商银行行长张荣森在业绩会上表示,浙商银行息差、负债率压降,在别人利差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维持正增长,达成目标非常艰难不易。其实压降付息率是最快实现营收和不消耗资本的方法,但也是最难的方法。

虽然浙商银行2023年业绩节节攀升,但背后发展“隐忧”依然不能忽视。早些年采用“投贷联动”打法激进扩张所埋下的不良资产风险隐患至今依然严峻。而业绩增速放缓、合规内控问题频发等问题,也正在成为浙商银行腾飞之路上的“绊脚石”。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承压

营收增速放缓但净利润增速亮眼

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的营收增速已连续10个季度位居股份行首位,可以说在如今银行业发展形势之下,浙商银行保持如此增长势头并不容易。

2023年,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37.04亿元,同比增长4.29%;实现归母净利润 150.48 亿元,同比上涨 10.5%。其中,利息净收入475.28亿元,同比增长0.99%,占营业收入的74.61%;非利息净收入161.76亿元,同比增长15.35%,占营业收入的25.39%。

图源:浙商银行2023年年度报告

可以看到,非利息净收入贡献了八成以上的营收增量,成为浙商银行收入增长的强力支撑。对此,浙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得益于该行加强金融市场形势研判,优化持仓结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较上年增加,因此其他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0.62%。

对比浙商银行A股上市以来的历年财报数据可知,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自2019年以来重回两位数。数据显示,2020 年-2022 年,浙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76%、2.75% 和 7.67%。

不过,浙商银行2023年4.29%的营收增速,却未能延续过去两年双位数的增长水平。2021年-2022年,该行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14.19%和12.14%,2023年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图源:浙商银行2023年年度报告

2023年,浙商银行资产总额31438.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9%;负债总额29543.02亿元,同比增长20.2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6732.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8% ;金融投资10006.3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3.09%;吸收存款余额18686.59亿元,同比增长11.13%。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表现堪忧,近年来也是持续承压呈波动趋势。

2017年-2022年,该行资本充足率从12.21%提高至14.24%后下降至11.60%,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8.29%提高至9.64%后下降至8.05%。2023年其资本充足率12.19%,较上年末增长0.5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5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2%,较上年末增长0.17个百分点。

2023年,浙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监管最低要求的7.5%已经只有72BP。

对此,浙商银行在年报中表示,由于浙商银行近年来业务规模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资产对于资本的耗用也日益扩大。2023年,浙商银行完成A+H股配股工作,有效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

频繁踩雷遇险企业

涉房地产不良率攀升至2.48%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金额245.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43亿元。不良贷款率1.4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6%,较上年末增长0.41个百分点。

其中,个人不良贷款为90.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8.38亿元;个人不良贷款率1.91%,比上年末上升0.41个百分点;公司贷款不良率为1.37%,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图源:浙商银行2023年年度报告

可以看到,浙商银行2023年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但不良贷款的总额却在大幅上涨。

由财报可知,房地产业的不良增长是导致浙商银行不良贷款总额规模大幅增长的关键因素所在。

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良贷款率6.79%,不良贷款率居首;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2.48%,位列第二,较2022年末增长0.82个百分点,不良贷款金额44.08亿元,较2022年末上涨16.38亿元。

在浙商银行前十大贷款客户名单中,房地产业客包揽了5个席位,其中第一、第三、第五均为房地产客户,所占金额比重最大。

图源:浙商银行2023年年度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浙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仅为0.62%,2022年增长到1.66%,2023年上半年增长到2.31%。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房地产不良贷款金额为44.08亿元,较2022年末上涨16.38亿元,不良率也攀升至2.48%。

由此可见,房地产不良风险已经成为影响浙商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以来,以恒大为代表的地产企业纷纷暴雷,众多银行也因此祸患频出,浙商银行的这种发展策略,无疑会给其不良贷款规模、不良贷款率等经营指标埋下忧患。

事实上,抛开房地产行业,近年来浙商银行在其他行业踩的雷也不少。在很多“暴雷”企业的债权人名单中,都出现过浙商银行的身影。这些企业包括乐视控股、安信信托、康美药业、北大方正以及浙江本地的新光控股、银亿股份等等。

由此可见,浙商银行营利双收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不小的资产风险隐患。而近两年来罚单与客诉双高的情况,也进一步暴露了浙商银行的内控管理问题。

“内忧外患”考验内控管理

罚单客诉双高,高管频繁被查

官网显示,浙商银行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于2004年8月18日正式开业,总部设在浙江杭州,系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按理来说已经成立二十周年的浙商银行,在内控和风险管理方面应当较为稳定成熟,但其内控管理水平似乎与欣欣向荣的业绩形成了鲜明对比。不仅客诉罚单双高,多位高管陆续被查或“落马”,成为专家口中“为了提升业绩而放松内控管理”的典型之一。

近年来,浙商银行高频收到监管罚单。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公开数据粗略统计,该行自2019年到2021年累计被罚金额超过1.8亿元。

仅2023一年,浙商银行就收到了超过2800万罚单,基本每个月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违法违规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其中最大的一笔罚单是12月28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被罚没合计1734.5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是“采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到了2024年,浙商银行金融合规问题依然严峻,今年前两个月的罚款金额就已经快要赶超过去一年,其中贷款业务成为违法违规“重灾区”。

图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

内控风险频出、多次受监管处罚的同时,浙商银行还频频遭到客户投诉。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多条关于浙商银行的相关客诉,投诉内容包括“擅自为客户办理个人养老金账户”“暴力催收”“信用卡私自扣费”“活动欺诈”“贷款审批问题”等等,投诉覆盖面较广。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2023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3年第一季度,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排名中,浙商银行位居股份制银行第三位。

由此可见,无论监管罚单不断还是客诉高发,都彰显了浙商银行内控管理缺陷。业内有观点认为,浙商银行的内控管理缺陷,与其近些年来管理层动荡不稳息息相关。

据浙商银行公告,从2021年1月至今该行已有14位高管离职。直到去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陆建强的董事长任职资格,该行的管理层才暂时稳定下来。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浙商银行前任董事长沈仁康“落马”引发众多关注。而在沈仁康“落马”前,浙商银行包括原副行长吴建伟、前任董事会秘书张淑卿、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邹建旭和上海分行行长顾清良等在内的数名高管相继辞任或被查。

高层的频繁变动和相继被查,不仅让浙商银行内部的动荡不安,也引发了投资者质疑该行管理团队是否具有向心力。尽管业绩向好,但在内控管理方面频繁踩雷的浙商银行想要真正走向全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内忧”。

2024年,新的管理班子能否带领浙商银行解决此前内控“旧疾”,以驱动业务发展,进一步提升业绩水平,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