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生物赵华南:临床试验启动时,药企的资金储备就要能支撑全程的60%

当一款新药的临床研发费用占研发总投入的比例高达70%,临床阶段平均耗时超过10年,这对于一家创新药企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么,药企CMO、临床试验运营负责人能够通过哪些努力来帮助药企降本增效?

当一款新药的临床研发费用占研发总投入的比例高达70%,临床阶段平均耗时超过10年,这对于一家创新药企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么,药企CMO、临床试验运营负责人能够通过哪些努力来帮助药企降本增效?

华润生物临床运营高级总监赵华南表示,企业要做好资金方面的规划。如果在临床试验启动时,公司的后续资金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临床试验过程的60%~70%,到后期就极有可能会面临床试验结果不及预期的困境。

那么,作为背靠大央企华润医药的创新药公司,华润生物经过多年、多个临床试验的实践,有哪些经验值得分享?深耕行业20余年的赵华南有着怎样的观察?近期,E药经理人&猎药人俱乐部专访了赵华南,为业界提供华润生物的经验。

Q=E药经理人&猎药人俱乐部

A=华润生物 临床运营高级总监 赵华南先生

Q:我们了解到您之前在哈药集团从事过制剂研究、临床项目管理等多项工作,到如今在华润生物担任临床运营高级总监,从您的职业经验来看,近20年来,临床试验工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2005年时,我就开始从事临床试验相关的工作了,但当时临床试验工作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中国的临床试验相关的服务外包体系尚不成熟,申办方除了临床试验方案需要自己完成外,还需要亲自联系医院、统计单位等。

另一方面,除了药企要负责很多工作外,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参与试验的深度也远远比现在更高,检查受试者、填写病历记录、试验中用药指导,以及详细描述不良反应都是由研究者亲自完成。

到了2015年左右,临床试验进入了电子化时代,虽然此时试验数量远远高于2005年,尤其是关于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但是,中国的临床试验外包服务体系已经构建,CRO公司介入后,临床试验研究者的工作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复杂,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多单位协同完成大型临床试验的时代到来。

例如在数据管理工作上分工越来越细化,包括数据统计、药物警戒等部门,现在需要用客观数据来证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2019年之后,我先后加入了香港联康集团和华润生物,负责临床试验工作。

在香港联康集团时,我负责临床业务和注册相关的工作,到了华润生物以后,分工更加细化,我主要负责临床运营工作。

目前,我在华润生物负责了7个临床试验项目,其中有一项是大型III期临床。这一试验样本量涉及1400多例受试者。这种大型临床试验靠单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协作分工进行,所以华润生物将其分为了临床医学、临床运营、医学策略、临床质量和注册部门,多部门共同来完成这项试验,最后比原计划预期提前13个月完成入组工作。

随着临床研究生态逐渐完善,临床试验分工越来越细化,各个业务单元的角色越来越明晰,这也要求其中每个人的角色越来越专业。

Q:什么样的项目会让您感觉到兴奋和成就感满满?

A:我参与和主持过多个临床试验项目,包括BE试验、临床I期到III期等项目,让我很有成就感的其实还是进入到后期的临床研究,尤其III期临床试验。

而且对我来说比较幸运的是,我所参与或主持的临床试验一直在围绕“重磅炸弹”级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些项目的临床研究最终都获批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我之前在哈药集团任职期间,参与了前列地尔脂肪乳注射液III期临床研究工作;在联康集团期间负责生物药重组人特立帕肽注射液及粉针临床试验,这些产品都是销售额过亿或是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产品。这些工作也给我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

Q:在这些产品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华润生物会着重考虑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A:其实在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策略制定方面,华润生物相较于行业中其他创新药公司拥有很多显著的优势。

第一,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方面,公司团队会综合考量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可执行度。第二,华润生物的临床试验方案还会采用适应性设计的方式,以求在临床试验较早达到目标、取得结果的时候就能及时调整试验进度,最终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

此外,公司的临床研发团队还会对市场上多家竞品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比、借鉴失败经验的方式,来优化自家产品的试验设计。

Q:您如何评价中国创新药企的临床试验综合能力?其中优势有哪些?短板有哪些?提升的建议是什么?

A:从我的经验来说,中国的临床试验综合能力整体很强,问题在于不同试验机构的执行标准各有不同。尤其是在大型综合临床试验过程中,所覆盖的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医院,每家医院的执行标准是参差不齐的,这可能会导致临床试验的质量差异风险问题。

在CRO层面,由于在2022年之后受到了资本撤出的影响,CRO公司的资金运营遇到困难,这对临床试验执行过程中,能否按计划推进带来了极大挑战。

但是对于国内一线城市较为出名的大型医院,其整体水平是没问题的,他们曾经所参加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经验提高了他们整体的执行水平。

Q:对于创新药企而言,构建临床试验能力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容易触到的“雷区”是什么?

A:第一点是创新药企要找到经验丰富的人才。这些人才至少对于国内医院和CRO公司的实力背景持有充分了解。通过这些人才的经验,创新药企就能够知道哪些是“雷区”,哪些能够避免,并且在CRO公司竞标时也能有选择的方向。

第二点是创新药企一定要选择有学术影响力的人才,如果是在审评审批方面有学术地位的人才更好。

第三点是在临床试验开始之前,企业就要做好资金方面的预期。如果在临床试验启动之时,资金还不足以支撑整个临床试验过程的60%~70%,到了后期就极有可能会面临临床试验不达预期的结果。

临床试验过程中如果资金不足,就会拉长临床试验周期,这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试验的质量。比如说,一个3年时间完成的临床试验的质量往往会好于一个5年时间完成的试验,除非这个试验的观察周期非常长。如果在相同观察周期的情况下,时间越短,临床试验的完成质量就会越好。

Q:在提高创新药企临床试验效率方面,根据您的经验,有哪些建议?

A:临床试验效率对于创新药企来说非常重要,而提高临床试验效率主要还是在于多部门间的协同和公司整体的资源调动。

一方面,创新药企需要拿出重点资源来推进临床试验,如果支持和配合的力度不够,对临床试验的整体进度推进就会产生影响。

比如在立项环节,需要经历监管机构立项-伦理审批-遗传办审批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最快也需要耗时两到三个月,有时则需要半年、甚至更久。

在注册环节,注册部门的工作起到了服务和支持的作用,如果注册部门与其他部门无法形成有效衔接,临床试验时间也会被拉长,所以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就要提前部署好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

Q:临床试验负责人曾经一度被认为是千万元难求,您是否也观察到了这样的情况?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您认为是什么?

A:行业内如果要寻到一位临床试验方面的人才确实是千金难得,并且不单是国内制药公司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较大,海外公司的需求也非常多。

我个人是从2005年前后才开始从事临床试验相关的工作,而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的政策是在2015年后开始加大力度的,中间10年的时间,我的确参与了很多临床试验,但其实真正从启动到结束全程都参与的“完整”临床试验数量并不多。

很多人可能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只参与其中一部分临床试验就算是自己参与过了,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只有真正有丰富的“完整”临床试验经验的人才,才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帮助的人才。

Q:在受试者招募中,通常会遇到的“招募难”的问题,对此,华润生物是如何解决的?

A:对于受试者招募,华润生物也形成了自己的方法。

第一,我们的临床研究费用和其他竞品公司始终保持一致,这能保证研究者参与华润生物的临床试验的积极度和热情。

第二,在临床学术品牌影响力方面,华润生物背靠作为央企的华润医药,这能在受试者招募过程中得到背书。同时,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一个多年在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面都未发生问题的品种,这两个因素叠加起来能够帮助团队减小入组压力。

第三,要解决受试者的后顾之忧。受试者其实更担心的是用药之后的受益,所以华润生物开通了绿色保险通道,在人文关怀上下功夫。

如此多角度同步把临床试验推进起来,让受试者对试验本身更感兴趣,更愿意参加,同时也帮助华润生物更好地用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产品的有效性。

赵华南

华润生物临床运营高级总监

生药学硕士,15+年临床研究工作经验。拥有心脑血管、内分泌、肾内科、肿瘤药、烧烫伤、BE等多个领域临床试验工作经验,参与完成10+项II期、III期临床试、20余项BE试验,获得多项省市科技进步奖,授权发明专利10项,SCI论文2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