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占比提升至38%!海尔生物“内生外延”与“全球化”持续驱动,打造新增长曲线

海尔生物发布2023年年报。

  近日,海尔生物发布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海尔生物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72亿元,归母净利润4.06亿元;剔除同期5.87亿元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核心业务收入较2022年实现正增长;毛利率进一步达51%,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

  事实上,受资本投机、美元加息、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2023年全球和国内的医疗健康投融资市场的寒冬依旧持续,甚至相比于2022年仍有大幅下滑;面对如此宏观环境和行业的挑战,海尔生物的这份年报数据已经展现出了相当不错的经营韧性。从发布年报后的首个交易日市场表现看,这份经营数据也获得了市场认可。

▲资料来源:药圈时汇

  除了业绩数据以外,海尔生物2023年年报中还存在着颇多亮点,比如:

  第一,新产业占比正快速提升,目前在营收中比重达到38%,增速超30%。

  第二,23年海外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4.33%,自上市以来公司海外收入年复合增速达35.79%。

  第三,注重投资者回报,2023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15元,股利支付率由2021年的18.72%提升至40.04%。

  第四,管理层对未来业绩高增长和发展的自信满满。与年报一同发布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触发值以2023年营收为基数,2024-2026年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同增不低于15%、32%、52%,目标值则分别同增不低于30%、69%、120%。

  其中,新产业比重的快速提升,成为核心业务实现正增长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仅是海尔生物在提出“生命科学+医疗创新”战略后取得的重要成效,同时,其也将在“内生外延”与“全球化市场能力”的驱动下,成为海尔生物业绩增长的新曲线。

  深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赛道,新产业成为增长新动力

  一直以来,海尔生物都在做一件事:找到广阔的赛道空间,深耕、发力、领先,持续打造新增长曲线,实现长期稳健发展。最早,海尔生物是以低温存储设备起家的,其通过自主研发掌握的超低温制冷核心技术,率先打破了国外垄断,成为全球唯一覆盖-196℃至8℃全温域的低温存储设备商,2017年就已经是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龙头企业。

  一个优质的公司最为关键的是有持续增长的动力。海尔生物在低温存储领域已有一定成绩后,依旧不断探索与前进。2018年,海尔生物依托物联网技术积极寻求转型,聚焦到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两大领域,切入到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成长天花板也提到了另一高度。据德勤发布的《2023年全球生命科学行业展望》显示,全球生命科学目前总体规模达2.83万亿美元,显示出这一领域的巨大市场前景和成长空间。

  面对不利的外部挑战,海尔生物核心业务收入仍实现平稳发展,这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生命科学+医疗创新”新战略方向,推出智慧实验室、数字医院、智慧公共卫生、智慧用血场景、智慧合规制药等场景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并持续延伸。在生命科学领域,场景方案持续拓展,针对制药用户推出的智能自动化细胞制备方案,实现从细胞接种到细胞培养收集的一站式工作和24小时不间断细胞制备,效率提升2倍以上,并实现全流程可追溯。对于科研高校用户,不断完善全场景自动化样本管理方案,并在样本制备场景上市了冷冻离心机在内的多系列机型,持续推出多领域新品类。

  同时,以自动化样本管理、生物培养、离心制备等为代表的新品类加速放量,推动了公司新产业的快速布局与落地,持续助力了公司新产业营收比重的提升,2023年公司新产业占比达38%,同比增长超30%,成为核心业务增长的新动力。

  “内生+外延”双轮驱动 加速新产业布局与发展

  海尔生物能够快速切入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的大赛道中,并实现新产业快速布局落地,与其坚持“内生动力”+“外延并购”的双增长引擎策略有很大关联。

  谈到内生动力,海尔生物深谙科技实力是其硬核支撑之一。公司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长期坚持高强度、高效率的研发投入。通过数智融合的实力,海尔生物围绕多场景持续推出高效、便捷的数智化新产品,构建了平台化、生态化的业务模式。这不仅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在行业中构筑了坚固的竞争壁垒。

  愿不愿意在未来发展上投入,公司眼光是否长远,从研发数据就可以侧面反映出。2023年,海尔生物的研发支出达到了3.21亿元,同比增长10%,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4%,这一比例不仅高于同行水平,自上市以来,其研发投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近28%。

  正是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其构筑了支撑新品推出的六大技术平台和创新的“用户参与设计、用户参与验证、用户参与应用”的UADV开放式研发体系,为新品类布局与发展打造坚实基础。2023年,借助六大技术平台,海尔生物加快推出大容量碳纤维离心机、全自动肿瘤配液机器人、小型西林瓶配液机器人、自动高速分拣机等新品类方案,支持公司向多领域产品的快速拓展。并通过UADV开放式研发体系加速了创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实现新品上市及时率提升12%,人均研发效率提升32%。从这几个数据可以看出,海尔生物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高,新品落地速度快,助力了新产业的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时间窗口紧迫。外延并购可以节省时间、快速获取资源,但必需具备挑选优质标的以及并购融合发展的实力,方能最终形成企业自身产品与市场竞争力。从海尔生物并购标的快速、良好发展态势看,可以坚信其具备也形成外延并购实力。

  近年来,海尔生物收购了海尔生物医疗科技(成都)、海尔血技、金卫信、康盛生物、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等优质标的,并通过“同心圆”体系整合、优化标的,实现了双方的共同快速发展。如海尔生物医疗科技(苏州)自加入以来,与公司彼此赋能,协同发展,推出多款新产品并扩展应用场景,2023年新增订单实现50%的增长。

  深耕“国内+海外”市场能力 构筑全球化品牌护城河

  此外,要想不断拓宽新产业的市场空间,全球化策略与其对应的市场能力也必不可少。

  在2023年,海尔生物持续深化全球化市场布局,通过加强直面用户的市场体系,并提升场景方案的创新和竞争力,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化能力,为新产业布局与发展打开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其中,面向国内市场,依托纵向市场网络体系建设,持续下沉和细分市场,接连突破空白用户群,同时借助数字化精准营销实现了对用户更多产品的横向突破。剔除同期公共卫生防控类业务后,2023年公司核心业务同比增长4%,其中使用多个业务线产品的用户数量增长超40%,单用户价值进一步放大。

  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同时,海尔生物也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通过市场网络建设与创新方案构筑海外市场竞争力,实现了海外收入整体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年,海尔生物海外市场收入2.3亿元,占营收比22.74%;2023年海外收入增加至7.8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已提升至34.33%,2019-2023年海外市场实现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超35%,海外市场拓展成效显著,进一步加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形成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壁垒。具体看,2023年公司持续围绕海外市场网络建设,不断突破新增近170家、突破7个空白国家,新增国际组织10余个,这些都极大可能在未来几年转化成为新的业务订单,带来持续业务增量。同时,与原有用户不断保持紧密合作,实现更多项目的突破与交付,如通过与60余个国际组织的紧密合作,海尔生物获取交付了津巴布韦、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等大项目,突破商务部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等。此外,公司也不断创新并推动新品类在海外的拓展,例如面向生命科学用户,除了超低温品类外,培养箱、离心机、实验室耗材、生物安全柜等品类推出且获快速增长。

  基于此,海尔生物也发布了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以业绩彰显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其中,公司层面将2024-2026年三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设置为业绩考核,以2023年营收为基数,股权激励触发值分别同增不低于15%、32%、52%,目标值则分别同增不低于30%、69%、120%;且以此测算,2024-2026年,海尔生物的营收目标值将达到29.65亿元、38.55亿元、50.18亿元,维持高速增长态势。

  在“内生外延”与“全球化市场能力”持续驱动下,海尔生物新产业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形成新的增长曲线,未来实现业绩快速增长的确定性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生命科学企业大多都专注于科学服务的某一个细分赛道,比如科研试剂、科研仪器制造等,尚未出现类似于赛默飞世尔和丹纳赫的全球科学服务领域巨头,而海尔生物提前布局包括设备、软件和耗材试剂等在内的软硬服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已初具规模。若类比国外行业发展进程,海尔生物未来有很大机会成为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先者。目前赛默飞世尔的总市值已超过2000亿美元,丹纳赫市值也在2000亿美元左右,折算成人民币1.5万亿元左右,海尔生物未来的成长与空间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