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长城汽车有争先,更有滔滔不绝

流水要争先,更要争滔滔不绝。

作者:赛文,编辑:小市妹

202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一道分水岭。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国金证券汽车首席陈传红做出一个明确判断:出海,将成为未来10年汽车产业的下一个爆发点。

而在其中,长城汽车将成为一股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

【因地制宜,出海再提速】

2023年,长城汽车海外年销售31.40万辆,同比增长82.37%,占比超过公司全部销量的四分之一,创历史新高。分地区来看,国外营收531.14亿元,同比增长101.53%,在全年营收中的比重超过30%,成为公司增长的助推器。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汽车不仅海外销量增速跑赢大盘,在海外销量上还超越比亚迪、东风汽车集团等一众明星车企。

图片1.png

这背后,既有品牌战略的领先布局,又有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制胜之道。

一方面,在中国有根的同时,早在1997年,长城汽车就开始在海外扎根,至今已有接近30年的时间。2022年,长城汽车总裁穆峰向全球合作伙伴传递了GWM全球化品牌战略。长城汽车副总裁史青科在采访中阐述,“ONE GWM”可以让长城汽车品牌全球传播更加广泛,全球资源更加聚焦,全球触点更加高效,全球形象更加统一。长城汽车在海外聚焦以一个GWM品牌为核心,打造以GWM母品牌统领品类的聚合渠道,不断强化品牌认知,占位主品类、主风格、主价格、主级别的四主航道,着力打造全球明星大单品,提升单车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2023年,聚焦“ONE GWM”品牌战略,长城汽车5大品牌共同发力。哈弗旗下车型升级了长城Hi4智能电混四驱系统以及智能体验;魏牌旗下车型更是以出色的可靠性,顺利通过多项严苛测试,在用户心中树立起了高安全形象。

其中,长城旗下高端车型坦克SUV密集出海,实现了3月海外销售4,706辆,同比增长715.60%,1-3月海外销售10,451辆,同比增长超11倍的亮眼业绩。继前期在泰国,中东沙特、阿联酋、巴林、阿曼、科威特接连上市后,南非、墨西哥、印尼等地也成为了坦克SUV的新“阵地”。

另一方面,近年来,长城汽车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考虑全球各区域的地理环境差异性,基础设施发展的不均衡以及法规政策程度不同,确立了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深入布局,加速汽车电动化转型,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

从效果来看,这些举措奠定了长城汽车长期发展的基础,也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提升了市场感召力。

例如长城汽车泰国子公司,他们以独特的用户运营模式,通过打通线上线下(Online To Offline)信息和体验环节,推出D2D(Door To Door)上门服务,让用户体验到快捷与便利。在全产业链生态构建方面,通过推出G-Charge超级充电站、快速充电设施,为泰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新能源产品使用体验。数据显示,2023年,长城汽车在泰国销售了12840辆汽车,同比增长11%。其中欧拉好猫位列去年泰国电动车销量排行榜第四。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在外海拥有5个KD工厂和3个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已经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全球超1400万用户,海外销售渠道超过1000加,累计销售超140万辆。

图片2.png

如果说长城汽车出海的成绩斐然是流水争了先,那么更滔滔不绝的,是其将跟随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的集体跃迁,并在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年5倍,刚刚开始】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以来,汽车产业就成为日本经济的基石,是日本人的骄傲。

但这种辉煌,在2023年被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中国车企迎头痛击。

相关数据显示,这一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491万辆,超过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仅从出口量上看,似乎就比日本多了不到50万辆,但可怕的是增长趋势。

2008-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一直徘徊在50万-100万之间。但从2021年开始,却极速狂飙,3年增长近5倍!

从2021年开始,中国汽车出口几乎是以旱地拔葱的方式,连续超越韩国、德国、日本等三大汽车强国。

比销量增长更惊人的是,中国对电动汽车产业链的控制。

来自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链上拥有绝对主导权。

下图中,红柱代表中国,从图可见,中国从原材料、锂电池到整车生产,均有较大优势。

图片3.png

以IGBT为例,作为电动车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能直接影响到一辆车的性能效率,重要性相当于手机的芯片,曾一度被国外“卡脖子”。但在2023年,长城控股旗下芯动半导体自研自产的IGBT横空出世,实现量产。更惊人的是,项目从立项到研发再到装车,仅仅用了14个月。这不仅标志着在自主研发成果上又一次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更是中国汽车品牌在向世界展现硬核创新能力。

再例如动力电池,作为占据整车成本最多的环节,长城控股蜂巢能源的短刀电池在高速叠片技术上,已经迭代至第三代,飞叠速度达到每片0.125秒,无论是制造效率和安全性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任何奇迹,表面上一瞬间,背后其实是十年,甚至数十年的久久为功。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汽车这样的重资产行业,从来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血淋淋的战争。

近十年,长城汽车光是在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就超过了570亿,相当于很多企业多少年的利润。而公司更是花费上千亿打造森林生态体系,这也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二的垂直整合率超70%的新能源全生态链体系。

图片4.png

今天,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尤其是出海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一的资源、市场PK,而越来越像消费电子行业,更多比拼的是:

技术的迭代速度。

业界之前有一个共识,新能源车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如果以此来考量车企的能力值,那么长城汽车可以说全场都不落下风。

从2009年发布第一款自研发动机开始,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长城汽车展现出了超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恐怖的技术迭代速度。

新能源路线方面,长城汽车在车用动力方面确立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纯电有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混动有同时适用HEV和PHEV的长城DHT混动技术,氢能有未势能源。此外还在光伏领域布局极光电能,在全球层面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0%的前沿突破。通过“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进一步打造出“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闭环生态。

智能化方面,长城汽车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方面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在低功率大算力芯片、数据智能体系等前瞻领域进行深入研发。某种程度上,长城汽车是中国唯一、世界唯二,在能源、智能两大领域完成扁平化、网络化和去中心化布局的企业。

无尽的研发投入,通过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这种强大的技术储备优势。

2023年,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达6888件,专利授权量达4665件,均连续三年获中国民营车企集团第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方面,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达1838件,专利授权量达1375件,均连续三年获在华车企第一;在智能化领域专利方面,长城控股专利公开量达1131件,同样排名民营车企集团第一。

这些专利可不是徒有其表,而是有实打实的竞争力。

去年3月,长城汽车发布了Hi4四驱电混技术,成功将发电机与前轴驱动电机进行合体,直接省下一枚驱动电机的成本。此外,还有越野超级混动架构Hi4-T、咖啡智能新一代座舱系统CoffeeOS2等一系列前瞻技术。

李瑞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等长城汽车海外新能源在2024年各大市场全部认证完毕,在各个市场都具备上市和推广的条件的时候,才是全面起步,完全发力的时候。

今年以来,长城汽车出海势头更猛,1-3月,公司海外销售高达92778辆,同比劲增78.51%。其中,3月海外单月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35815辆,同比增长60.66%。

重归秩序,欧美国家的汽车产业巨头们突然发现:

它们昔日轻视的中国车企,已脱胎换骨!

中国汽车出海在2023年大爆发,但属于它的奇迹,或许才刚刚开始,而长城汽车已经率先领跑。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