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炒房客,疯抢香港楼盘

疯狂吸金

内地楼市还在等待复苏,香港楼市却已经提前腾飞,其中相当大一部分,还是内地人的功劳。

最近香港楼市火爆非常,一切都来源于香港特区政府的“撤辣”。

所谓“辣招”,是此前香港特区政府为了管理楼市设置的一系列额外印花税,以此来遏制房价。后来由于香港楼市仍旧持续升温,特区政府还曾多次“加辣”。

疫情之后,香港楼市日渐低迷,“辣招”的存在失去了意义。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香港特区政府开始逐渐“减辣”,但收效甚微。

直至2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撤辣”,彻底免去所有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以及新住宅印花税。

消息一经发出,瞬间点燃买房客的情绪。

近一段时间,香港的新开楼盘挤满了看房购房的人。

“撤辣”仅一天后,恒基兆业地产旗下新楼盘销售火爆,开售几小时内就售出首批全部近200套住宅,超额认购率高达34倍,几乎奠定了接下来一段时间香港楼市的基调。

无他,唯便宜尔。

“撤辣”之后,仅印花税一项,购房款就能省下近10%。

在这些看房、购房的人当中,相当大一部分热情高涨的购房者是内地人。

因为在“撤辣”中撤掉的买家印花税,针对的就是持有内地身份证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因此撤辣之后,内地购房客在香港购房和香港本地人一样,解除的税负相对更多,优惠力度也就显得更大。

中原地产的数据显示,在“撤辣”后的三天时间里,中原网站上内地购房者的查询量增加了约1倍。

尽管局势大好,但目前香港楼市的火热,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对于“撤辣”产生预期进而导致的观望情绪,这类需求在“撤辣”之后短期得到了大量释放。

长久来看,香港楼市或许并不会持续如此火热。但毫无疑问的是,香港楼市的投资价值仍然存在。

在考虑是否要在香港置业时,如果和过往对比,那么如今的香港房价仍旧处于高位,毕竟香港的房价,常年位于世界第一。

且换个角度来看,2023年香港平均租金回报率都位于2%以上,租金回报率最高的九龙可以达到2.59%。2023年11月,全港租金回报率甚至达到了3%以上。

对比之下,2023年一线城市平均租金回报率仅为1.8%,较2022年回落0.06个百分点,全国重点50城租金回报率平均也不到2%。

香港房价尽管高企,但是经历过去两年,资产泡沫已经挤去了不少,现在的价格相对安全,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上涨的空间更大。

不过,“风浪越大鱼越贵”,风险存在,机遇也同样存在。

而对于香港来说,尽管网络上相当多人认为香港已经迟暮,还是有更多人在用钱投票,真金白银地押注香港房产。

香港楼市是否值得投资的答案,最终还是落脚到一个根本的问题——香港这座城市,还有价值吗?


01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组数据,被不少人引用来唱衰香港。

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经机场离港的香港居民高达633万人次,但返港的只有580万人次,这其中53万人次的差值,都是移民出去的香港人。

人次并不等于人数,这样夸张的数据不仅失实,还相当偏颇,但这样的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近几年来,香港居民人数确实一直在缩减。

从2020年到2022年,香港总计流失人口18.7万人,仅2022年一年,就流失了近7万人。

人口的流失带来的是劳动力的短缺和消费的凋敝。

目前,香港写字楼的空置率已经达到了12.9%,创下近20年来的新高。商铺租金也接连下跌,一个月就能跌去20%,回到20年前的水平。

2022年,香港GDP增速为-3.5%,去年GDP实际增长也仅为3.2%,对比全年4%-5%的增长目标,确实不算太理想。

那么香港失去吸引力了吗?

前不久,香港公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香港人口临时数字为750.31万人,比2022年同期增加3.05万人。

整个2023年,香港净移入5.17万人。

这其中近八成的4.08万人,是从大陆流入香港。

在进入香港的内地人中,相当多的人,是通过人才引进进入香港。

截至目前,港府2022年年底推出的“高才通”计划更已经收到了6.2万宗申请,近5万宗获批。

而通过各类人才计划申请来港的人数累计已经超过24万,其中已经有超过14万人获批,约9万人已经抵达香港。

尽管不少人都说香港在放低引进人才的要求,才能吸引来这么多人,但是毫无疑问,按照高才通的标准,引进的人才,确实是“高端人才”。

同时,内地人的消费也同样存在,只不过从低价的快消品,变成了银行账户、黄金和楼房。

近一年来,“香港开户”这个话题逐渐在各大社交平台掀起浪潮,从一部分小圈子里的流行,逐渐成为了不少人普遍共识的趋势。

这是因为,在内地利率维持在2%左右的时候,香港银行的利率基本都在4%以上,破5%甚至超6%,都是极有可能的。

利率差异吸引了不少内地人前往香港开户,也使得香港金融业表现更为优异。

2023年,香港外汇基金录得2127亿港元的投资收入,补上了2022年亏损的缺口,外汇基金的总资产还增加了98亿港元,累计盈余达到6524亿港元。

除了开户,另一项热门的香港“旅游”项目是买保险。

香港保监局最新披露的2023年保险业数据显示,内地访客赴港投保的个人人寿保险新单保费约为590亿港元,同比飙升27倍。

并且这一数值已超越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仅次于2016年727亿港元的历史高峰。

原因也是一样,香港部分储蓄型保险产品的股票配置占比最高可以达到75%,在香港一些保险公司的宣传中,储蓄分红险预期利率甚至可以达到5%-7%。

但内地保险产品的资产配置更偏向债券资产,险资的权益投资占比合计不超过25%,因此复利的固定利率为3%,投资收益相对较低。

除了存钱和买保险,香港另一项卖爆了的是黄金。

目前,金价一路水涨船高,内地不少品牌金店的金价已经超过了每克650元。

而在2月中旬,香港的金价每克甚至还不到600港币,折算成人民币才540元人民币左右。

尽管香港金价也逐渐攀升,但这种价差仍旧不小。

以3月12日周大福的金价为例,内地周大福卖出金价为每克663元,香港周大福卖出金价为每克647港币,约合594人民币,价差也有近70元人民币。

而无论是银行开户、购买保险、购买黄金还是高才通计划,可以发现,香港现在吸引的内地人,毫无疑问,都是中产甚至中产以上的精英。

普通内地人越去越少,有钱的内地人却更爱投资香港,很明显,这些精英并不傻。


02


近一年来,关于香港最高频的话题,莫过于港人北上。

香港人大量涌入深圳商场,救活了深圳各大口岸附近不少本已冷清的商圈,更不要提盒马、山姆、开市客等大型仓储式超市,香港人几乎成为了这些商场的财神爷。

但与之对应的,是内地有钱人到香港买黄金,开户存钱甚至买楼买房。

过往,往往是有钱的香港人拿着大笔钞票到内地投资,而内地的普通游客进入香港,买一些比内地便宜的普通商品。

而现在的情况是,香港没钱的穷人拖着车来深圳逛超市,内地有钱的富人带着钱到香港逛楼盘。

这种情况的反转,仅仅是因为内地有钱人越来越多吗?

穷人、富人,不管何时都同时存在,产生变化和差异的,是两地的形势以及人们的心态。

现在的香港对于内地人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座特别的城市,而是在资产配置时的一个选择,仅此而已。

在最近的两会中,被问到香港的亚洲金融中心地位是否正受到新加坡挑战时,杨德斌的回答是这样的:

其实香港在国际竞争力上一直保持领先的位置,当然新加坡也不断在自强,香港跟新加坡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国家的坚强后盾,我们叫‘背靠祖国、联通世界’,这个是新加坡没有的。我们把优势发挥好,还是可以一直保持国际领先的竞争力,我有信心。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林至颖在采访时说,要用好香港自由港优势,服务和辐射大湾区。

而这,也正是香港值得投资的所在。

在提到最近几年香港的移民潮之时,难以避开的是1997年,香港也曾迎来一波移民潮。

当时的香港,甚至连佛得角这种偏远地区,都有移民咨询柜台。

但是在此之后,香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腾飞,成为了内地和世界沟通的桥梁。

时隔20多年后,香港又走到了这个分岔路口。


03 结语


二战之后,香港迅速完成工业化,成为全球重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

从此香港开始一路腾飞,但是在一次次的环境变化下,香港的人不断来来去去,有人留在香港,也有人选择离开。

但毫无疑问的是,在每一次变化中,都有人抓住机遇,从此收获大笔财富,香港也一直屹立不倒,始终站在国际前列。

现在的香港,早已不是最开始遍地是黄金的梦想之都。

但回望过往,香港的优势,本来就不在于它的金融实力又或者制度优势,而是在香港的地位和定位。

背靠着内地,香港才成为香港,也会一直是香港。

而当十年后再回望如今,也许将是一个新历史阶段的开始。(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