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两会 ,有关医学教育都有哪些建言?

【编者按】医学教育是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医生的素质和技能,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推动医疗科技进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医学教育能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素养、临床技能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疗人才,为我国医疗

【编者按】

医学教育是中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它决定了医生的素质和技能,对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推动医疗科技进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医学教育能培养出具备良好专业素养、临床技能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医疗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投资于医学教育,以确保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集结了2024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沛新、杜斌均,全国政协常委乔杰,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常务副校长王辰等医学教育领军人物对医学教育建言的精彩观点。

他们从培养规模与需求、培养模式与质量、医疗教育制度及其衔接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我国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些深入浅出的见解能引导我们共同思考如何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以下: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培养规模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委员建议,控制培养规模,科学落实以需定招。

一是加强审批管理,严禁不具备办学条件的院校盲目开设医学教育;二是制定紧缺专业目录和人才培养刚性计划,三是适当提高985、211等大学本科生招生规模。

解决我国医学教育培养模式层级多元化、培养质量层次不齐的问题,吴沛新委员建议优化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质量。

一以硕博连读作为主要培养方式,探索学术型“本博”一体培养模式,培养医学科研型人才。

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提升人文关怀、医患沟通、法律法规等课程比重。

三是探索推动八年制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以高水平临床医学科学家为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标准,统一培养模式,形成稳定、同质化的培养机制。

“医疗教育还面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称“规培”)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称“专硕”)衔接不畅的问题。”吴沛新委员建议,深化机制创新,有机衔接“双轨”培养。

一是开展全日制“专硕”入学考试改革,坚持以临床能力考核为重点,将本科教育学科成绩和实习情况纳入研究生招生考试内容,引导高校和医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减少考研对实习的冲击。

二是完善高校与“规培”基地教学合作机制,加强高校与本地区非直属医院“规培”基地的紧密合作,实现区域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三是改革同等学力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四是研究制定远期规划,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均围绕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建言资政。

“建立完备的住培和专培体系,强化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内容,是解决地区间医疗服务能力差异、推动学科高起点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国际医学教育的通行做法。”杜斌委员也表示。

因此,进一步扩大专培试点基地并与博士培养点相整合,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完善保障制度支持,将有助于全面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杜斌委员建议,以博士培养点优先,扩大并规范专培试点专科范围。进一步纳入符合开展专培工作的专科基地,推动专科基地与博士培养点联动,保障增设或配比适当名额的专业型博士研究生同时进入专培。

同时,专培学员学历资质在满足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前提下,应予以一定政策支持其进入相应学历教育,以保障专博与专培在入口的并轨招录。

探索制定专培医师与博士研究生的双重培养计划。明确符合专培医师与博士研究生的双重培养目标,强化以临床胜任力为主,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念,制定明确的培养计划,使专培并轨学员能以目标为导向,高质量完成培训。

强化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细化出口发证标准。围绕培养目标,设计适宜的临床胜任力考核的过程性评价、完善结构性考核反馈机制。

同时,完成学历教育所需的基本科研训练,持续提升科研素养。加快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互认过程。

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完善保障制度支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保障学员基本待遇,赋予专培医师行业社会化身份。

同时,鼓励培训基地建立师资激励机制,在绩效、晋升等层面对专培带教予以政策倾斜,多方面强化内生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常务副校长乔杰:

“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战略咨询顾问乔杰表示,加强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统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关系到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在乔杰看来,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学人才的培养结构与国家战略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医学人才供给与行业临床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

“目前,我国大部分临床疾病治疗标准规范指南、创新药物、高端医疗装备均来自国外,高层次创新医学人才储备不足。”乔杰表示,面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迫切需要有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医学人才,参与解决医药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水平医药科技自立自强。

乔杰还表示,由于医学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入学填报专业时的行业需求往往与就业时的行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行业管理部门提前发布相对精确的人才需求预测。

“但在当前,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各省级层面,都缺少此类预测。”

乔杰表示,当前医学教育涉及的管理单位和实施主体复杂,统筹协调难度大,各部门要对全国开设医学专业的220余所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以及数以千计的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进行管理,其中涉及的“交叉”领域繁多,并且不乏“真空”存在。

在此背景下,如何推动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符合国家战略和人民健康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乔杰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医学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建立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建议由该机构统一领导全国的医学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乔杰说,相关办公室可考虑设置在教育部,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承担日常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商议医学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

二是加强医学教育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落实议事协调机构的相关意见。

乔杰指出,可考虑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加挂“医学教育办公室”,由中央编办核增行政编制和领导职数,负责日常相关部委的沟通协调,按照国家战略导向和医疗行业需求,统筹管理医学教育的各实施机构和各工作环节。

三是细化医学教育管理机构职能,重点加强对高校附属医院的建设管理。

乔杰提出,要在医学教育管理机构中进一步细化职责分工,不同处室分别负责全国医学教育综合协调工作、统筹医学教育教学(招生、培养、学位授予、就业使用等)工作,以及附属医院建设与管理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

问题与原因一:现行的“单位人”和“专硕”考试制度,严重冲击医学生的毕业实习……严重影响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毕业后医学教育基础和终生职业素养

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正面临着重大挑战,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提案分析其中的部分重要问题:医学教育为终生教育,包括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三个阶段。

院校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对于医学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毕业后教育和终生专业素养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根据我国现行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2022版)》,“医学院校必须:保证毕业实习时间不少于 48 周,实习轮转主要安排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与社区。”

在我国医学院校占据主流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中,毕业实习都安排在最后一年,由于现行的“单位人”制度和“专硕”考试制度,医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同时要花大量时间找工作和准备考研,否则毕业后将无工作单位或学业归宿。

这一现状对于毕业实习造成严重冲击,导致国内大部分医学生的毕业实习质量下降,甚至形同虚设,影响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毕业后医学教育基础和终生职业素养,造成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不可接受的严重下降。

问题与原因二: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未能有效衔接贯通

继院校医学教育的问题之后,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又出现了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简称“住培学员”)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硕研究生”)两种情况。

这两类接受规培者的职业身份不同,经济待遇不同,培训和学习后的专业身份不同,取得的资质证书不同。

前者培训期间为工作身份,结业后获取“两证”(医师执照+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培训期间作为工作者经济待遇相对高些;后者为学生身份,毕业后获取“四证”(以上“两证”再加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在学期间作为学生经济待遇低。

如此,造成职业与学术定位不清晰,引发攀比、诸多业内矛盾和困扰,产生不稳定因素,甚至酝酿事端与危机。这一严重问题的根源为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未能有效衔接贯通,亟须尽快推出合理的改革措施。

解决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在毕业后教育阶段实行“行业人”管理制度,推行住培与专硕、专培与专博一体化的医师培养模式。

在当前我国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日趋规范化的基础上,建议以正在开展的“新医科”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有机衔接贯通,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对住院医师实行“行业人”管理制度,探索推行住培与专硕、专培与专博一体化的医师培养模式。

具体包括以下6点建议措施:

1.取消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专硕考试,毕业生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为住培学员,一年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通过者(通过率约为70%)同时进入专硕培养,培训与学习结束后,通过住培结业考核者获得专业医师资格证书,另达到授专硕学位条件者加授专硕学位证书。

2.当前阶段,变通的办法是畅通住院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的途径。高校要加强与本地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联系,建立紧密型教学关系,促进区域医学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住院医师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专业学位提供便利。高校要支持住院医师在进入培训基地时即可参加学位课程学习,住院医师通过相关课程考核、临床能力考核和学位答辩后,可以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专业硕士学位。

3.今后,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专培”)制度基础上,及时开展专培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简称“专博”)一体化建设,专培考核结业通过者获得专科医师资格证书,其中达到授专博学位条件者授专博学位。

4.提高住培、专培学员(毕业后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并轨后包括专硕、专博研究生)的待遇。动态加大财政补贴投入,近期从目前每年每位学员3万元至少提高到5万元。这是最应当、最有效益的社会公共投入,是对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基本保证,对民众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5.努力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今后在住培、专培阶段实行“行业人”制度,由此可以避免医学生毕业前找工作对毕业实习的冲击,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阶段激发住培、专培医师的学习动力。

6.推动对《医师法》进行修订,改变目前医学毕业生须临床工作满一年方可参加执医考试的规定,医学生毕业当年即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避免第一年执医法律风险,顺畅医师职业发展路径。

除积极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外,本着“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的人才培养思想,医疗卫生行业应当在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以与毕业后教育制度相衔接、分设职业型职称和学术型职称以明确医生不同的职业方向、按照价值规律制定医疗价格以支撑高质量医疗等方面作出系统化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学系主任徐丛剑:

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徐丛剑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议进一步切实加强医学生及医学从业人员人文与社科素质培养、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的提案》

在徐丛剑看来,人文社科素质,包括哲学、社会学、伦理、法律等基本职业素养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医学生未来服务社会、服务病人时具体的临床实践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医学生未来从事医学行业的兴趣目标和价值取向。尤其在医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医学专业从业者的兴趣、目标与价值取向,对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关键性的影响。

对此,徐丛剑建议:

一是在医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进一步增加社会管理、伦理法规、人生规划、逻辑思维及语言文字表达等课程或各种形式的培训。

二是在医学从业人员群体中,采取不同形式引导和规范社会服务意识、伦理法规意识、职业责任意识。

三是限制和减少一些脱离实际的、无效的医学科研。除保持一定数量的研究型医院及医学研究院重点培养研究型医学人才以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促使医学生走出校园、医护人员走出医院,让大多数服务型医院及大多数服务型医护从业人员与社区紧密连接与融合,真正做到医学事业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特别鸣谢】如果本文有错漏之处需要勘误,请联系我们的客服,届时我们会为您准备小礼物,感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源于公开信息,可能存在不准确性,仅供参考。本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与决策建议,好的牙不对因使用本资料而导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并对本内容拥有最终解释权。 

@好的牙口腔行业研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