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为自己规划了一个超级计划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卢俊

浦东下一块潜力热土

浦东的任何一块土地崛起

都是时代的烙印

如果要说一个区域的发展奇迹,那么这个主角大概就是浦东

关于浦东过去的三十年,我们都见证了这片土壤上璀璨的绽放

见证了陆家嘴从烂泥渡崛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看到了张江从一片农田成为高科技园区,成为上海的硅谷和现代药谷

金桥出口加工区,不仅是上海浦东先进的制造业基地,还是跨国企业在中国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这里还有中国最大的保税区外高桥,未来还有和世界接壤的临港……

关于浦东的故事似乎永远也说不完

也因为如此,现在的浦东新区成为全国最特殊的一个新区

2023年GDP1.67万亿,在GDP占比也从三十年前的7%提升至近35%

这些数字在告诉这个世界,这里的能级和产出远没到天花板

浦东的下一站会是哪里,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所有人都无比兴奋的远超乎你想象

但是今年和大家讨论的,是一个更宏大的命题:浦东的未来在哪里

我们该对这里有着什么样的期待


01


浦东的未来在哪里,我们可以窥视下最近一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们都知道,整个浦东的崛起,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关键词:产业联动

像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等国家级的四大产业开发区,围绕着产业的带动,完成了整个浦东的基础骨架和板块升级

也因为产业的夯实,浦东也顺势完成了人口的导入

几乎每年浦东都保持着高速的人口导入速度,在2023年这里的常住人口突破581万,占上海全市的约23%

换句话说,在上海每五个常住人口里,就有一个生活在浦东

与此同时,和上海整体的老龄化不同,浦东的年龄结构最为年轻,这也使得区域内的活力始终保持的强劲动力

这是浦东耕耘30年打下的骨架,也是无比夯实的基础

但是与此同时浦东也留下了一个疑问:未来如果持续围绕着产业驱动,是否还能再带动浦东30年

我想这个困惑在坊间也多有讨论

对于现在的浦东而言,我们依然能够看到成片开发,依然能够看到下一个产业集群,但是这样在过去30年成功的模式,会不会被同质化,被稀释

这个困惑没维持太久,浦东就给到一个解决方案,也就是最近几年浦东崛起最快的一个板块:前滩

浦东的其他区域崛起,都用了20年的代价,不管是陆家嘴,还是张江

但是前滩从概念落地到如今我们看到的场景,前后只花了10年

是有史以来崛起最快的浦东板块,如今的现状也让无数人为之欣喜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前滩可以这么崛起,以及前滩为什么可以如此这般兑现大家心中的价值

复盘前滩和其他板块,你会发现在整个浦东发展脉络上,前滩是比较少的走了一条路:

在赋予前滩产业能级的同时,有着另外一个关键词:配套先行

前滩不仅只花了十年的时间就几乎全部建成

我们看到这片土地上除了汇集了产业、公园、教育等国际化资源,另外也在一开始就ALL in商业的发展

目前在前滩板块,聚集9个不同规模和风格的商业综合体,百花齐放

前滩太古里更是成为上海近几年最成功的新建商业项目之一,浦东的新商业地标

而靠着产业+消费的双轮驱动,前滩也已经成为了浦东新消费中心

为什么消费配套在内部的配置可以起到如此强劲的力量,一个很重要的点就在于

当产业驱动完成人口导入的时候,如果没有配套的同步兑现,极有可能放缓板块发展的脚步

并且,另外一个现实是

现在的浦东已经不是新城,区域内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常住人口

而对于他们来说,产业只属于一部分人,而商业和消费属于所有人

只有规划更多的配套和消费,才能崛起板块的二次势能

所以前置化布局商业消费打造新产城联动的模式,成为了浦东下一个30年的关键

前滩的快速崛起,就是在说着这样的CAZ模式已经在浦东得到了成功


02


但是时代就是这样,看上去前滩还是一个很新的板块,但前滩的整体架构已经完成

关于浦东的未来,我们需要注意力转移,看看另一个地方

浦东自有自己的想法,关于未来一个更宏大的规划,就在前滩的东侧,悄然的规划着

即将引爆:新杨思(NEW YOUNGS)

新杨思2021年概念提出,由浦发集团进行总体设计规划

从版图位置可以看到,作为金色中环五大核心区唯一整体处于中环内的板块

这样的地段,加上2.7平方公里的面积,先天资源优渥,未来拆迁完毕后,是浦东中环内不可多得的一片成片开发的宝地

目前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成片开发条件的留白地,已近乎拆迁完毕

不仅意味着和浦东几大核心区如前滩世博陆家嘴的距离足够近,且距离徐汇滨江也仅有5-6公里的直线距离

换句话来说这块地单纯看区位就得天独厚

但是浦发的对待程度可不止于此

力邀国际顶尖设计事务所:Foster+Partners、KPF、日本设计完成国际方案征集

提出了超前规划理念DOUBLE POD(Park Oriented Development + 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OD,以生态公园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

我们可以大概看下整体的规划理念,和各位看到的任何一个浦东区域都不同

效果图,过程稿

我们看整个区域内最核心的区位,不是规划了住宅,也不是预留给了产业

项目的创新和前瞻性在于

结合上海公园城市的蓝图和定位,用双POD模式的开发理念整体规划

规划了一个

POD中央绿心公园+∞

3.5公顷中央公园PLUS无限可能,搭配约7万方的公园,城市活动发生地,市民休闲目的地

POD商业中心超融核

约40万商业倡导开放式街区,步行尺度的城市探索体验。这个体量的未开发商业,在目前浦东中环内独一份,也让新杨思有成为浦东的新消费中心的先决条件

双心驱动+绿脉缝合

这是浦发的态度,也是新杨思崛起的根本

同时我们来看下整体的规划理念

我们看到整个核心区的商业规划,体现了新杨思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设计方案中可以看到

未来将利用三个城市交通核带来人流,打造充满活力和魅力可漫步式街区商业

通过建设地下公共道路,减少区域内道路上的车辆

形成汇集,商业、文化、娱乐、未来型办公等充满活力,具有体验功能的十字步行街,作为行人的环游动线,同时空中连廊连接整个街区

未来的商业运营,浦发正在与知名的商业运营方积极沟通,为浦东带来更加精致高端的消费体验

但是到这里还没完

板块内规划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幼儿园,也同时拥有代表着城市名片约180-220米的办公天际线

因此我们看到,新杨思让浦东的中部实现了更好的飞跃

双心驱动+绿脉缝合,在这里规划一座未来理想城

一座集态、文化、公园、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的生活消费新高地

它代表了未来浦东需要的不仅仅是产业为主导的CBD,轨交来驱动的TOD

而是强调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融

这就新杨思的不同,从一开始就将生活和消费放在首位

能够沉浸式感受自然、交通、商业、人文交织的MCAZ微型中央活动区


03


之所以说他可以承载浦东的未来

就像10年前前滩一样,如今的新杨思也是得天独厚的独一份存在

目前在上海中环版图内,很难再找到这样

约2.7平方公里,总开发体量约240万平方米的可成片开发土地,是中心城区难得的近期即具备可成片开发条件的区域

作为上海浦东中环内唯一一个以消费为主打的产城联动板块

无论是区位、定位、模式、功能,新杨思都走的是一条差异化路线,这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和不可替代性

正因为如此,新杨思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上,同时具备可成长性

位于浦东三林、北蔡两镇交界处,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原住民,约有80万人

人口的高密让这里天然拥有更大的消费群体和潜力,并且可以通过轨交吸引浦东源源不断的消费人群

而且

相较于前滩开发的饱和,新杨思的可成长性更大,未来的空间也更多

除了核心区以外,南北面都预留地块,不管是商业、绿化、立体交通、城市天际线,还是住宅,这里预留了大量土地可扩容

形成一个40W商业+40W住宅+40W产业/公共/教育+10W绿化的复合多元城市核心,远期26号线开通,双轨换乘...

让新杨思本身就是浦东发展的下一个枢纽板块

我们依然看到浦发深耕浦东三十年的布局前瞻性

而就像浦西那样,未来浦东世博-前滩-新杨思的消费黄金三角版图,格局已经明确了

而填补最后一块空白的,又一次来自于浦发对浦东发展的先知先觉

而在新杨思的版图中,对于住宅业态的地块,仅仅只预留了五幅

效果图,过程稿

但是首发地块拿出来的产品,为1.7的超低容积率地块

因为如此,浦发也用尽力气打造了超高规格的产品,让项目实现无连廊、大开间、3.1米层高、飞机户型的豪宅基因...

浦发如今拿出来的这款产品作为首发,足以看到诚意


04


关于整个浦东的发展,我一直记住曾经有人和我说的一句话:用空间换时间

确实,板块的崛起之所以可以如此迅猛,可以如此的强势,正是因为整体的空间组合让时间快速

而空间如何的组成,如何的兑现,则成为了考验城市发展唯一的命题

在新杨思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浦东对于未来的思考

现在的浦东已经不是30年前的浦东,现在的浦东也不会一直走以前的道路

从这个项目开始,浦东就为自己规划了一个超级计划

在这片土壤上,未来一个可以比肩任何一个城市的超级计划

其他地方有的,这里都会有,只有更好,不会缺失

以上为正文,来自乔不丝


免责声明:文中所涉及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因建筑规划、设计变更原因,以上示意图、效果图、实景图、文字今后可能有所修改、变更、调整,开发商不再另行通知,敬请关注相关最新宣传资料,买卖双方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为准。以上示意图、效果图、实景图、文字仅针对项目概况进行介绍,均为意向方案仅供参考,不作为销售承诺。发布时间:2024年3月。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