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超长期国债和防空转?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天风研究 作者: 孙彬彬团队

总体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摘 要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主要发展目标与去年基本一致。总体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5%的目标实现并不容易。

财政方面,力度并未超预期,预算的安排总体仍然温和。中央财政有加码,地方财政受收入和债务负担的约束,总体财政力度仍较为克制。

后续财政政策的宏观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从财政加码到数据改善需要时间过程,经济修复并非一蹴而就。

超长期限国债的供给在量和价两个角度是否会影响30国债定价和30-10利差?

曲线形态,供给既然已经明确,后续重点在于需求引导,现阶段如果财政发力不改变宏观预期,那么全年角度债市的结构性压力或者说利差压力预计也有限,无非就是特定发行时点(比如某个集中发行阶段)交易时段或有影响。

资金面关键还是要看央行政策导向,目前政策语境是央行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预计资金面总体仍然可以保持平稳。至于防资金淤积空转,意味着总体资金利率仍然处于不太低的水平,比如在OMO之上,这对于债市意味着牛陡交易有一定难度。

总体观察两会信息,债市胜率依然较大,建议保持多头仓位,对于30年具体看供给落地情况,局部或有影响,总体不改变方向。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变化超预期,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市场走势不确定性

2024年3月5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本次两会给出了什么信号?我们对一些市场重点关注展开解读。

1. 5%的目标实现并不容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主要发展目标与去年基本一致。

GDP增速目标继续维持5%左右,CPI、调查失业率目标保持不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从2023年“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1200万人以上”。此外,继续要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2023年为“基本同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去掉2023年短句“进出口促稳提质”)。

5%增速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5%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但考虑到基数变化,我们认为2024年相比去年要维持5%左右的难度有所增加,“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政策稳增长的决心和力度如何?

当前宏观局面之下,报告指出,政策抉择所面临的两难多难问题明显增加,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并存,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既加强逆周期调节,又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

报告亦提及市场关注的一些方面,包括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先立后破。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总体来看,稳增长诉求明确,但宏观调控的力度与方式受到错综复杂宏观环境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高质量发展诉求的制约,实现总体目标并不容易。

2. 2024年财政力度并超预期

广义财政一方面有所加码,但加码的空间和意愿也相对温和。

与去年两会公布数字相比,2024年财政赤字率水平3%不变、赤字规模提升1800亿元至40600亿元,新增专项债小幅提升1000亿元至3.9万亿元,拟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加总来看广义赤字,规模较2023年小幅提升0.28万亿元,达到8.96万亿元;对应广义赤字率小幅回落0.3个百分点至6.6%。

中央财政有加码。一是特别国债资金带动扩张,包括2023年四季度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中有部分资金结存至今年使用,二是今年开始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

对于地方财政,在收入和债务负担的约束下,预计总体财政力度仍较为克制。

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来看,参考各地此前公布的2024地方预算草案,各地对于预算收入设定普遍保守。31个省级地方政府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合计预算值增速4.4%左右,总体慢于全国各省市经济增长目标均值5.65%,也慢于两会设定的全国经济增长目标值5%。

从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来看,各地对于 2024年基金收入和土地出让情况偏谨慎。31个省级地方政府2024 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合计预算值增速-2.6%左右,虽较前值-9.2%显著收窄,但需要考虑 2022-2023 年已是连续两年基数明显收缩。

城投融资角度,现有政策对城投债券的规模和成本压降提出要求,预计总体仍有所受限。2024年底前是主要化债政策的执行期,总体上政策指导原则是各地对自身债务情况负责,预计对2024年城投净融资规模有所影响。

其中发达省份城投融资可能扩容,12个重点省份预计2024年城投债净融资收缩。202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新提法是“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表明一方面预计继续强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融资管控;另一方面政策仍对地方经济增长有一定诉求。

中性预期,我们预计2024年城投净融资可能不高于2023年,其中上半年可能净融资更少,下半年观察城投融资政策,可能会更宽松。

3. 如何看待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其

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4年先发行1万亿元。

这一举措与1998年起连续多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有所类似。

参考历史,此类工具可能更多扮演托底而非大规模刺激作用,从财政加码到数据改善需要时间过程,经济修复并非一蹴而就。

1998下半年起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短期内基本面有所改善但持续性不强,经济真正改善出现在2002年。

1998年长期建设国债出台后,短期内即体现出支撑投资和经济的作用,信贷增速从1998年6月开始回升,投资增速大幅抬升,实际GDP增速在1998年二季度回升。

但在当时信用扩张不足的环境下,财政发力短期内虽然起到托底作用,但并不能立刻改变经济仍然偏弱的事实。信贷增速在1998年末回落。

直到2002年,基本面明确企稳,中国逐步走出价格水平较低的局面。

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的供给规模不算低,近年来特别国债通常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预计短期集中发行可能会对市场构成一定扰动。

1万亿元规模意味着短期内机构对国债的持有规模可能显著提升。1月托管数据中,国债托管规模增加774亿,其中境外机构增持438亿,此外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其他、信用社、商业银行分别增持259亿、170亿、51亿、45亿、21亿。托管规模月度环比变化体量与超长期特别国债体量相比明显较小。

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大概率带动国债净融资阶段性显著超季节性。在总体结构性资产荒的背景下,需要注意10Y以上国债净融资月度规模通常不足500亿元,1万亿元的体量与历史水平相比明显较多。

对于债市,市场担心可能对收益率曲线造成结构性影响,带动期限利差有所波动。同时,供给压力还可能伴随资金面波动。2020年6-7月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期间、2023年11-12月特别国债发行期间,均有资金面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和2023年基本面走向完全不同,单纯供给扰动并一定导致资金面持续收紧。

资金面关键还是要看央行政策导向,目前政策语境是央行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预计资金面总体仍然可以保持平稳

至于曲线形态,供给既然已经明确,后续重点在于需求引导,现阶段如果财政发力不改变宏观预期,那么全年角度债市的结构性压力或者说利差压力预计也有限,无非就是特定发行时点(比如某个集中发行阶段)交易时段或有影响。

4. 如何看待”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部分提及“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这是继去年11月22日全国人大提及“货币资金在银行间空转”后,高层再度涉及资金空转表述。

观察历史,在高层关注货币空转的背景下,如果没有进一步宏观基本面或者其他因素的改变,则流动性确实容易承压。

比如2019年2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常会上指出票据融资和短贷可能造成“套利”和资金“空转”,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此后3月资金利率整体阶段性趋紧。

再比如2020年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防止资金套利,此后6月央行操作显著偏紧,资金利率震荡上行。

就目前来看,货币政策总体保持稳健,坚持不大水漫灌。操作上,央行也更加精准地将资金利率维持在一个并不太低,同时也不高的位置上。

我们预计综合内外各种因素,资金利率可能继续维持在不显著低于OMO利率的水平上。

5. 小结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今年主要发展目标与去年基本一致。总体并未超出市场预期。

5%的目标实现并不容易。

财政方面,力度并未超预期,预算的安排总体仍然温和。中央财政有加码,地方财政受收入和债务负担的约束,总体财政力度仍较为克制。

后续财政政策的宏观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从财政加码到数据改善需要时间过程,经济修复并非一蹴而就。

超长期限国债的供给在量和价两个角度是否会影响30国债定价和30-10利差?

曲线形态,供给既然已经明确,后续重点在于需求引导,现阶段如果财政发力不改变宏观预期,那么全年角度债市的结构性压力或者说利差压力预计也有限,无非就是特定发行时点(比如某个集中发行阶段)交易时段或有影响。

资金面关键还是要看央行政策导向,目前政策语境是央行配合政府债券发行,预计资金面总体仍然可以保持平稳至于防资金淤积空转,意味着总体资金利率仍然处于不太低的水平,比如在OMO之上,这对于债市意味着牛陡交易有一定难度。

总体观察两会信息,债市胜率依然较大,建议保持多头仓位,对于30年具体看供给落地情况,局部或有影响,总体不改变方向。

注:本文来自天风证券于2022年3月6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怎么看超长期国债和防空转?——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点评》,报告分析师:孙彬彬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090003

隋修平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23110001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