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赢姚振华后,中炬高新又陷造假举报风波

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土地诉讼危机解除不久,中炬高新再陷风波。3月4日早盘,中炬高新股价一度大跌7%,截至收盘跌4.67%。根据公开消息,2月29日晚间,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贴出厨邦前生产总监高听明实名举报厨邦蚝油造假材料。

202403041903570188.png雷达财经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土地诉讼危机解除不久,中炬高新再陷风波。

3月4日早盘,中炬高新股价一度大跌7%,截至收盘跌4.67%。根据公开消息,2月29日晚间,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贴出厨邦前生产总监高听明实名举报厨邦蚝油造假材料。举报称,仅厨邦蚝油一项,涉嫌非法所得超10亿元。

3月1日,作为厨邦酱油母公司的中炬高新发布澄清公告称,报道中涉及的酱油、蚝油产品生产标准、质量以及财政补贴的相关情况,均缺乏事实依据,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均合法合规。

对于中炬高新的回应,王海告诉雷达财经,澄清公告“都是无效语言,毫无理据”,将坚持举报。

此前,中炬高新因两大股东内斗而备受关注。去年7月24日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公司董事会完成“换血”,姚振华的宝能系正式出局。目前,火炬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

伴随着“内斗”告一段落,公司的土地合同纠纷诉讼也在近期迎来和解,中炬高新2023年业绩预计扭亏转盈。不过随着身后的千禾味业迎头赶上,中炬高新“酱油老二”的位置岌岌可危。

回应后股价仍大跌

平地起惊雷,厨邦蚝油被前高管实名举报造假。

2月29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其微博贴出厨邦前生产总监高听明实名爆料: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调味品企业“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蚝油,蚝油汁仅占1.6%。

高听明指出,在蚝油最核心的指标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提供中,添加剂味精是原材料蚝汁的61.5倍,且标签配料表上将蚝汁用量扩大10倍进行虚假标注。高听明称,以上行为不符合蚝油国标的要求。

举报材料显示,高听明2000年7月毕业后进入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后在酱油厂、品控部从基层的技术员做起,历任主管助理、副主管到酱油厂(副)厂长等职位。

2012年,美味鲜公司在阳江市阳西县设立子公司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2014年7月,厨邦公司正式投产后,高听明被任命为厨邦公司生产总监,全面负责厨邦公司的生产、质量、安全等全面工作(除采购、财务、销售由总部负责外),在美味鲜公司(含厨邦公司)工作22年。

有媒体发现,高听明曾多次现身于官方媒体对厨邦的采访报道中,其职务正是“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总监”。

天眼查显示,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2000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5%。

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2012年4月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该公司大股东为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80%。

按照举报内容,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全程造假,诈骗国家补贴资金约2亿。仅厨邦蚝油一项,涉嫌非法所得将超10亿元。

此外,在王海发布的另几条微博中显示,厨邦酱油六成鲜味成分由味精提供,晒足180天实际84天;厨邦部分酱油系冒充自己生产,将外购半成品酱油调配贴牌欺骗消费者。

公开资料显示,厨邦是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的旗下品牌,“厨邦酱油美味鲜,晒足180天”的广告更是深入人心,但这次爆料让一些网友担忧产品的质量问题。

3月1日中午,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近日,网传厨邦蚝油造假被前高管实名举报,监管局高度重视,目前正组织开展相关核查工作。”

对此,中炬高新也通过公告紧急回应,“报道中涉及的酱油、蚝油产品生产标准、质量以及财政补贴的相关情况,均为缺乏事实依据的不实报道。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均合法合规,所生产的产品严格遵守国家各项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但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此番澄清未能完全安抚投资者的情绪。在公告公布后的3月4日,中炬高新股价低开并收跌4.67%,总市值约190亿元。今年以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10%。

王海告诉雷达财经,中炬高新的回应都是无效语言,毫无理据。他表示,公告并没有就举报人提出的事实做出一一说明,将坚持举报。

随着市场监管机构介入,上述举报内容真实与否,有待权威部门做出准确结论。

土地诉讼迎来和解

天眼查显示,中炬高新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本7.85亿元,1995年1月份在上交所上市。

成立之初,中炬高新主要负责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开发、投资、建设和综合管理,是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的首家上市公司。

1999年,中炬高新收购了生产经营酱料及调味品的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这也是其子公司美味鲜公司的前身,此后蜕变成了一家以卖酱油为主的调味品公司。

没人预料到,随后数年间,这家酱油企业会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

资料显示,在2015 年之前,火炬集团一直是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为实际控制人。

2015年4月,姚振华通过旗下前海人寿大肆收购中炬高新的股票,以进行举牌。一年后,前海人寿以24.92%的持股比例成为第一大股东。

对于宝能系的介入,火炬集团曾表达出通过二级市场购买、发行股份等方式反击的计划,但最终不了了之。

2018年9月,前海人寿将24.92%股权转让给了同为宝能系控制的中山润田,后者成为第一大股东。宝能系一番“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后,中山润田牢牢占据了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宝能系入主后,中炬高新的调味品业务近年来整体保持增长,但相比于头部的海天味业仍有差距,因此被投资者称为“酱油老二”。

不过,火炬集团与宝能系并未握手言和。2019年,双方就曾出现经营决策方面的分歧,中山润田提出剥离地产业务的主张遭到了火炬系董事的反对。

2020年9月份,和火炬集团同一实控人之下的工业联合突然“发难”,翻出20年前的土地旧案,并向法院申请对中炬高新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在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看来,工业联合起诉中炬高新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削弱宝能系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迫使宝能系放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

宝能系也未善罢甘休。2021年7月26日,中炬高新抛出了新的定增计划,定增拟全由大股东一人承包。有分析师认为,“定增完成后,中山润田的持股比例将由25%增加至42.31%。”

然而,2021年下半年以来,姚振华的宝能系深陷流动性危机,自顾不暇,不仅定增难以推进,所持的中炬高新还频频被动减持。

在此情况下,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趁势反击,连续增持中炬高新,并在2023年1月重返第一大股东之位。2023年7月份,双方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并出现姚振华被保安堵门这一“商战”名场面。

同年7月24日,由火炬集团组织的临时股东大会完成对董事会“换血”,此前股权被强制执行沦为二股东的宝能系,最终出局中炬高新董事会,姚振华的实控人地位也自此失去。 

中炬高新2023年半年报显示,中山润田不再为公司控股股东,姚振华亦不再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但从过往情形来看,姚振华并非轻言放弃之人。有投资者揣测,这次举报事件是否跟宝能系有关?答案外界不得而知。

根据公告,截止2024年1月,火炬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股份1.61亿股,持股比例为20.44%,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同时,一直困扰中炬高新的土地诉讼纠纷,也达成和解。2月29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各方已达成和解,工业联合已就三起案件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公司已就三起案件向法院申请撤回上诉。

近年来业绩不理想

近年来,在股权争夺阴影下的中炬高新基本面也不理想。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5.92亿元,录得上市27年以来的首次亏损。

对此公司解释称,利润方面受到工业联合诉讼一审判决的影响,年报中计提预计负债11.78亿元,是造成年度业绩亏损、净资产收益率下降及资产负债率攀升的主要原因。

2023年前三季度,中炬高新归母净利润再度亏损12.72亿元。财报中公司表示,上述土地使用权案件的判决令公司本年度计提预计负债 17.47 亿元,使得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亏损。

如今随着案件和解,中炬高新的业绩也迎来反转。据悉,本次诉讼和解及撤诉事项预计将增加公司 2023 年度损益 11.78亿元(未考虑所得税影响),即 2022 年计提的预计负债 11.78 亿元将计入 2023 年度的营业外收入,而 2023 年上半年计提的预计负债 17.47亿元将冲回。

由此,中炬高新预计 202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15.34 亿元到 18.41 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扭亏为盈。

不过,其扣非净利润预计约4.72亿元到5.67亿元,很可能低于2022年的5.56亿元。拉长时间来看,中炬高新的扣非净利润已在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出现下滑。

酱油在中国作为必需品,消耗量极大,但全国各地的口味偏好差异大,区域性强,行业多年维持“一超多强”的格局。作为老大哥的海天味业虽遭“舆情冲击”,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但扣非净利润仍超过41亿元。

主打“零添加”的千禾味业增长迅速。2023年度,千禾味业预计扣非净利润为5.08亿元至 5.75亿元,同比增长50%-70%。

由于酱油行业老大的位置暂时难以撼动,“老二”位置竞争变得激烈。目前来看,如果千禾味业的扣非净利润反超中炬高新,后者很有可能要痛失扣非利润“老二”地位。

随着历史遗留问题一步步解决,中炬高新还能否重回昔日的高增长,市场拭目以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