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独角兽破产,70亿市值清零,基因测序将成2024第一个“摔倒”的行业?

基因测序,2024年第一个“摔倒”的行业,连孙正义的钱都打了水漂。当资本狂热和企业“冒进式”狂奔后撞到冰山、无人兜底,反噬带来了切肤之痛。撰文| Erin 润屿编辑| 芳晨2024年至今,基因测序公司的退市、破产现象,最为惨烈,且逐一倒下

基因测序,2024年第一个“摔倒”的行业,连孙正义的钱都打了水漂。当资本狂热和企业“冒进式”狂奔后撞到冰山、无人兜底,反噬带来了切肤之痛。

撰文| Erin 润屿

编辑| 芳晨

2024年至今,基因测序公司的退市、破产现象,最为惨烈,且逐一倒下的曾经都顶着明星光环。

近期,Invitae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其股价3年跌去99%;曾经用底层技术做事的23andMe,已在数轮裁员、出售子公司、遭遇数据泄露后,股价跌超95%;燃石医学也步泛生子后尘,在美股市场摇摇欲坠,股价3年同样陡降;一家成立20年的老牌企业资不抵债宣布破产;国内一家中型基因测序企业,3年前风光无限,3年后中高层人走茶凉……就连全球基因测序老大因美纳(Illumina),也陷入80亿美元的并购失败、大规模裁员、前CEO请辞、业绩受挫的至暗时刻中。

去年12月,基因测序行业已经呈现出“巨头在快速洗牌,中小型企业频频暴雷,裁员的裁员,退市的退市”的现象。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个行业是骗局,还是璞玉?

至今,行业这样回答:技术价值本身是璞玉,但商业模式上会狠刮一众骗局、戳掉泡沫,加速调整与出清。也许,还会有更多的基因测序公司倒下,不是突然,是必然。

不出意外,这些公司也都有一个共性,出自行业整体规模占比最大、最激烈的中游,很多都有肿瘤NGS检测业务,2021年资本们捧着他们起高楼,变现无果、风口遇冷后,从一路买买买到卖卖卖,最终啃完老本还有数不清的债。

Invitae近4年亏60亿美元

“我们尽力了。”大肆扩张后,在历经高额商誉减值、专利危机、开源节流无法填补漏洞、持续没有变现能力后,Invitae最终还是按美国破产法第11章提交了破产申请。申请文件中,一个数字很是醒目:这家基因测序公司手里还有5到10亿美元的资产,但对应的负债额,却在10亿至100亿美元之间。目前,Invitae普通股已经进入到退市程序。

看起来濒临退市的燃石,令因美纳失望后抛弃的Grail,以及正式宣布破产的Invitae,这三家曾备受明星风投关注的NGS检测公司,成长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但最终“死法”都有些相似。尤其是Invitae和Grail,两者的商誉减值都很高。

Grail高额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严重影响因美纳业绩。正处在剥离Grail后紧急调整期的因美纳,传来好消息。空悬近半年后,因美纳大中华区总经理终于官宣,新掌门人为此前在西安杨森担任董事长、总裁一职的郑磊。郑磊的加入,无疑希望能够提振中国区业绩。

Invitae在三者中成立最早,业务覆盖范围更大。为了从基因测序产业链中游脱颖而出,Invitae曾做了两件事,一是打“低价策略”的同时,尽力覆盖所有具备潜力的成熟或成长性业务领域,如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肿瘤辅助诊断,肿瘤早筛以及遗传病基因检测领域,主打优势板块在于肿瘤、生殖健康和罕见病。

2015年上市时,Invitae显露雄心:它要在提供低成本、周转时间更短的基因测序业务基础上(主要风格是将基因检测业务整合成一个业务单元),构建安全可信的基因组管理设施,打造全球范围内的基因组网络。

但等到基因测序整个行业迎来风口时,Invitae选择去做了第二件事:快速抓住明星资本加注的机会,大肆扩张。

2020年是基因测序行业最为风光的一年,Invitae成功拿下明星基金ARK(方舟基金)的投资,并不断买入。2021年4月,Invitae吸引到另一位投资界大佬,软银计划向Invitae注资12亿美元(以可转换债务的形式进行,到期时间为2028年)的消息引起巨大关注,彼时的Invitae是数家明星基因测序公司中的一家代表性企业,其股价较上一年上涨两倍,市值达70多亿美元。当时,ARK基金创始人对外表示,Invitae是有过的投资组合中最被低估的股票。

如同曾经的Biotech想要快速成为一家Biopharma,想要成长为小巨头的Invitae有些心急,有小钱时要收购,有大钱时更是要“买买买”。2019年到2021年,这家公司开启了大肆扩张的步伐,典例如收购消费者健康科技公司Ciitizen。

然而,Invitae也没想到,曾经高调买的几笔资产,后面基本上都能卖则卖了。

2022年Q2,受商誉减值的影响,高达25.23亿美元的净亏损给Invitae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当深刻意识到较冒进式扩张带来巨额债务和投资者不信任后,Invitae开始转向“业务重组”策略:聚焦于利润率更高、增长更快的业务(女性健康、罕见病、肿瘤等);大举降低研发投入和销售费用;疯狂甩包袱、简化运营,剥离非核心业务,出售资产,如2022年底卖掉Archer NGS研究试剂盒,2023年出售Ciitizen医疗健康数据平台,今年年初剥离携带者筛查和无创产前筛查在内的生殖健康部门。另外,别人在扩张市场的同时,Invitae迫不得已紧急收缩在多个国家的业务规模。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活下来,能卖的都卖,都不花钱的都不花钱,其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

但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2年,Invitae累计亏损达48亿美元。尤其在2022年,其整体净亏损仍高达31亿美元,相当于2021年亏损额的10倍。截至2023年前9个月,Invitae亏损额为13亿美元。也就是说,短短近4年时间,Invitae亏了60个亿。

现在来看,已宣布破产的Invitae已是无力回天。但他不是这个行业的第一例,也并非最后一例。

洗牌倒计时

如果说因美纳剥离Grail是将近两年来基因测序行业的“泡沫破裂”推向台前,Invitae的破产则宣告基因测序行业的洗牌倒计时已经开始。

回顾基因测序行业历史,进入21世纪,人类基因组计划宣告完成让人类基因测序和基因相关专利的开发极具商业前景。进入第二个十年后,伴随因美纳开发出测序平台HiSeq X Ten,成功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突破了基因测序下游应用的“成本瓶颈”,让基因组测序大规模渗透进入学术研究、药物研发、临床应用成为可能。尤其是当他们打出一滴指尖血或是一台简单的仪器就能在短时间内测出未来患癌机率或是遗传病风险的招牌,得到全球知名商业大亨、明星们的站台的时候,Invitae、23andme等明星公司也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

然而,这些公司都忽略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变现。通常意义上,新的技术或模式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或替代现有产品,才能由此侵占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变现。但以高通量测序(NGS)技术的突破为基础,基因测序市场就算发展至今都仍然是“筛查”,而非“诊断”,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在临床上,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始终是产前筛查的方法,而不是产前诊断方法,始终无法替代羊水穿刺。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尚且如此,癌症早筛、遗传病基因检测等领域的前景更是难以确定。

筛查无法替代诊断,潜在受众群体停留在想象中,市场需求始终不明朗,变现也就形成了基因检测类公司至今都难以打破的“玻璃天花板”。

这点从Invitae公司2022年财务报表中也可以轻易看出,虽然收入从2020年的2.8亿美元上升到了5.16亿美元,但净亏损也从6.02亿美元扩大到了31亿美元。也就是说,台前是为累积数百万的患者提供服务,幕后却是持续亏损十余年都未突破的经营困境。

Invitae在产前检测、潜在遗传疾病检测服务上颇负盛名,另一家专注在消费领域的明星检测公司23andme同样如此。该公司其实在2016年就看到NGS未来变现的难题,因此转型于消费者基因检测业务(DTC),并基于此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因和表型关联数据库,它还将业务扩张到了药物研发领域,先后与辉瑞、基因泰克、GSK等MNC建立了合作。

不过,与制药公司的合作虽然为其带来更广泛的收入来源,但DTC业务仍然是23andme最主要的收入,2021财年到2023财年该公司亏损也从1.84亿美元扩大到3.12亿美元。

市场需求不确定、难以变现的困境或许还压不死基因检测公司,但基因检测行业中的问题不只如此,过去扩张的业务难以消化,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价格战,对于基因数据隐私保护的伦理问题,以及数据分析难度大、成本高等技术瓶颈问题在如今都显露无余,当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1年以来的资本寒冬让行业明白了一个道理:经济形势一片向好之时,一家公司靠概念可以被估到“天价”,而市场一旦进入下行,难以变现的业务、迟迟不扭转的亏损、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景都将使其成为第一批“弃子”。

Invitae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3andme的股价也跌到了“历史新低”,想当初二者都曾是投资市场上备受追捧的“炸子鸡”。当然,不只是Invitae和23andme没能扛住高压,因美纳剥离Grail,曾经的空间生物学明星公司NanoString申请破产,甚至是国内基因检测公司燃石医学、泛生子的裁员等都在佐证这一行业的前景之艰难。

不过,基因检测行业并非毫无出路,可以看到国外知名基因检测公司Myriad的收入不仅在提高,亏损面也在收窄。该公司暂未发布2023年年报,其2023年Q3业绩显示,营收1.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虽然净亏损超6000万美元,但如果除去诉讼费用,该公司亏损面相较于去年同期可以收窄超20%。该公司还在三季度调高了自己的2023年业绩指引,营收从原先估计的7.30亿至7.50亿美元调高到7.47亿至7.53亿美元。

而Myriad与他们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对产品变现的重视,这保证了收入与亏损之间的平衡。Myriad在2022年收购了遗传学公司Gateway Genomics,这笔收购直接使得Myriad公司在2023年业绩大幅提升。此外,Myriad还与分子诊断公司Qiagen(凯杰)、基因组学公司Personalis达成合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