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斩的上海贵酒,末路的三方财富管理江湖

编首语:上海贵酒从来不是一支简单的白酒股,迷局背后隐现的实为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末路与暮钟。日前,岩石股份(600696.SH,以下简称公司名称“上海贵酒”)公告,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岩石股份业绩预告相关事项的问询函》。据上交所问询函

编首语:

上海贵酒从来不是一支简单的白酒股,迷局背后隐现的实为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的末路与暮钟。

日前,岩石股份(600696.SH,以下简称公司名称“上海贵酒”)公告,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岩石股份业绩预告相关事项的问询函》。

据上交所问询函,发函当日,上海贵酒发布大幅增长的年度业绩预告,未经审计的初步测算业绩,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0.9亿1.35亿元,同比增加141.65%至262.47%。但上海贵酒未发布年度营收业绩数据。

对于远超行业水平的翻倍业绩,上交所三问上海贵酒:业绩大增真实可持续吗?因为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五牛基金所持股票被冻结,关联方海银控股资金紧张,导致上海贵酒欠工资大裁员了吗?和实控人韩啸的父亲韩宏伟实控的中国贵酒集团有限公司互相独立吗?

而在2月7日,上海贵酒发布《关于延期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公告》,表示将延迟5个工作日做正式回应。好家伙,一下子似乎可以安心过个年了……

特立独行的奇特“酒企”

在白酒销售模式上,上海贵酒和传统的白酒行业风格迥异。

笔者走访了上海地区十余家烟酒专卖店,店内均无上海贵酒相关的产品销售,且有专卖店老板直言“没听说过”。而在某东平台上的上海贵酒专营店中,仅有一款君道贵酿53度酒拥有超过100条评论,其他所有酒品评论数均极低,反映出其网络销量的惨淡。

近期有媒体爆料,一位上海贵酒的山东前城市总监因为自家做酒行生意,入职上海贵酒两个月后,因为被要求开单拿货却没有拿,就被要求离职。他透露,入职后听说好多贵酒员工原本就做生意,自己开烟酒行或做其他生意,有的岗位还需要带单入职。考虑到贵酒的流通性不强,即使毛利高,这位前城市总监自家的酒行也不愿意进货。宁愿打几十万进大品牌的酒,也不愿意花一万元进上海贵酒。

韩氏父子的贵酒业务分为两脉,一脉是儿子韩啸实控的上海贵酒,一脉是父亲韩宏伟实控的中国贵酒,虽然它们在股权上没有直接关联,但在业务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贵酒旗下销量好的产品,会“移花接木”给上海贵酒,以快速带动上海贵酒的销量数据。涉嫌利益输送及关联交易,这无疑是被监管部门问询的重要原因。

根据凤凰网爆料,韩啸实控的上海贵酒,从2023年10月以来,大规模拖欠员工薪资,拖欠供应商货款。公司同步变相裁员,到2024年1月,有部门人员缩减的比例超过了90%。

该文详细引述了上海贵酒原内部员工的一些说法:2023年12月底,接到被裁的电话时,冯柳杨正在会所里和经销商谈合作。那是他入职上海贵酒两个月以来谈的最大一笔订单,销售任务200万,首单打款50万,已经到了签约阶段。但电话那头的HR通知他,事业部要解散,他必须当天离职。一位员工还介绍,在2023年上半年,“集团”(包括中国贵酒和上海贵酒)加起来员工还有近2万人,“现在,各业务线算下来,估计只剩1000人左右”。

不知春节假期归来后,上海贵酒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这奇特的白酒营销模式,又是否真能走出一条有别于同行的康庄大道?

海银系和三方财富管理业的暮钟

上海贵酒的背后,正是韩宏伟与其子韩啸合力搭建的“海银系”。浸淫金融江湖多年,韩氏父子身价不菲。《2023年胡润百富榜》显示,韩宏伟、韩啸父子财富为60亿元,排名1008位,是河南永城“首富”,韩宏伟作为在沪河南商会会长,在上海滩也有极强的商业影响力。

2006年,海银财富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始人为韩宏伟,2021年3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曾一度是国内规模排名第3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

海银控股(NASDAQ:HYW)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提供商”,因此其分销的财富管理产品大部分涉及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提供的产品投资于恒大、融创等大型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期限一般为6-36个月。

2023年12月14日,海银控股公告表示,其分销的部分资产支持产品出现赎回问题,未能与相关客户达成延期赎回协议。公司已成立由高管组成的特别调查委员会监督内部调查,目前尚处初级阶段,公司将及时发布调查重大进展。

在此之后,海银股价一泻千里,截至2024年2月14日,该股盘中最低跌19.38%,一度触及1.04美元,股价创历史新低。截至当日收盘,海银控股的股价跌6.6%至1.205美元,在12月持续大跌后,2024年以来跌幅仍高达34.9%,近52周跌80.2%。

第三方理财业的持续暴雷,并不出人意料。

中国庞大的理财规划及财富管理需求,为市场提供了充沛的“资金端”,让第三方财富管理行业一路“狂飙”,过去数年中,各类如海银、恒大财富、诺亚等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涌现。直接面对高净值投资者、手握大量客户资源,如火如荼发展背后却存在不少乱象,违规吸储、员工诈骗、私募产品逾期、高管负责人跑路……行业风险不断显现。

乱象的根源是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发展的严重错位。

不同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应该是责任和权利界限清楚的独立中介服务者,以其专业能力,从客观中立的角度高效匹配资产端和资金端。然而现实是,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在成立之初就与母公司或集团系的主营业务高度关联,不仅脱离了“独立”的初衷,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平台的资金投向也埋下了风险隐患。中植系、恒大系、海银系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第三方财富公司与母公司或集团系高度关联,甚至成了母公司或集团的‘钱袋子’,部分业务是自融行为。”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就从根上埋下了风险,母公司或集团的风险极易传导到财富管理公司。”

不只是海银财富,2023年下半年以来,兑不出的理财产品正在变多。

9月15日,中融信托首次通过官方公告正面承认: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

11月10日,万向信托宣布未能收到项目公司本期应支付的信托贷款利息,无法向受益人分配本季度信托收益,旗下两个产品“健康教育2号”和“健康教育4号”无法兑付。

12月,北京信托发行的“榕益资本007号”“稳健资本206号”“瑞富资本026号”等个别信托产品陆续出现逾期。

现在的问题在于,海银财富的兑付问题迟迟未解决,上海贵酒的监管问询又要尽快回应,双重承压下,海银系是否能闯过难关?韩氏父子是否还能继续笑傲商圈?

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只期待真相。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