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厂商攻抢房企“白名单”红利的时候到了!首批3218个项目落地!

传说中的房企白名单,终于在近期落地。3天时间,就有11地向金融机构推送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涉及项目数超1600个,总贷款发放金额超3500亿元,真可谓史诗级别的“救市”。而官方出手除了能利好地产行业以外,还能带动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

传说中的房企白名单,终于在近期落地。3天时间,就有11地向金融机构推送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涉及项目数超1600个,总贷款发放金额超3500亿元,真可谓史诗级别的“救市”。而官方出手除了能利好地产行业以外,还能带动家居建材行业的发展。

“白名单”快速落地

2月4日晚间,据中国建设报报道,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获悉,截至1月底,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提出了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并推送给商业银行,共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真正落实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天风证券日前发布的研报指出,首批白名单快速落地,融资需求超3500亿元。从落地进展看,据统计,自1月30日房地产项目“白名单”首笔贷款在广西南宁落地以来,仅仅3天时间,截至2月2日,已有包括南宁、重庆、成都、云南、西安、哈尔滨、青岛、武汉、天津等11地向金融机构推送了首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涉及项目数超1600个,总贷款发放金额超3500亿元。

家居业的“开年利好”

家居家装市场作为与房地产紧密链接的产业链下游,随着房产需求强势拉动,有望迎来一波“触底回暖”。

目前,家居企业与房企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家居企业直接向房企供应产品,另一种是家居企业与房企共同打造精装房项目。在这两种方式中,家居企业都需要与房企进行深入的合作,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房企的资金压力较大,很多家居企业在与房企合作时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恒大事件就是典型的教训。

早在去年11月,房企白名单消息一出后,家居新范式就率先推出观察文章《房企“白名单”将驾到,家居企业迎来“新”机?》提到,官方出手“救地产”,除了能利好地产行业以外,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家居行业。如今,我们再具体从三方面展开:

首先,被房企坏账所拖累的家居企业将有望“回款”。如果这些企业能获得融资输血,并逐渐恢复建房、交房以及销售,那么就能维持与家居、建材供应商的健康合作,不让债务变坏账。

其次,当房企恢复元气,在“保交房”政策推动下,还能进一步推动新房规模,也为“缺肉吃”的家居行业带来一波新增量。

目前,碧桂园、融创、中国奥园、雅居乐集团、金科股份、世茂集团、龙湖集团、远洋集团等房企都公布了入围住建部或当地住建部门的“白名单”项目,每一个项目背后,都是一波新小区、新家居需求的诞生。其中,融创入围第一批“白名单”的项目超过90个项目,数量瑶瑶领先。

最后,由于房企的资金压力得到缓解,家居企业在与房企合作时的风险也将随之降低。家居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加强与列入白名单的房企合作,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瞄准哪些潜力项目?

那么,家居企业可以瞄准哪些潜力项目?据一家参与项目申报的知情人士透露,“白名单”是由房企根据自身状况、结合相应条件来申报,而后由政府部门梳理、分类,然后将资质较好的项目优先选入。正在开发建设中的项目、有“保交付”需求的出险房企项目、本土房企和城投项目更容易进入名单。

根据此前报道,住建部要求首批房地产融资项目进入“白名单”需要满足5个条件:项目处于在建施工状态,若项目短期停工,但资金到位就能复工建设和交付的,也可以纳入;有与融资额基本匹配的抵押物;确定一家贷款主办银行,并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监管制度;预售资金未被抽挪或抽挪的预售资金已追回;制订贷款使用计划和项目完工计划。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房地产项目进入‘白名单’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地方政府将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推送给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从中筛选出可以发放贷款的项目。最终的决定权在金融机构,而非地方政府”。业内人士提醒。

也就是说,进入“白名单”相当于中考上了高中,能不能上大学,依然未知,但肯定会有一大批项目将获得融资。这将有助于改善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缓解房地产贷款的紧缩情况及扩大房地产投资,有助于促进房地产与金融良性循环。

天风证券预计,短期内有望看到更多城市陆续跟进首批“白名单”融资支持(重点聚焦“保交楼”地区),且从各地反馈情况看,部分城市第二批清单进度已在梳理之中,部分对第二批清单在2月提出进度要求,故第二批项目跟进速度或也较快。

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有“白名单”的加持,从宏观情况来看,地产行业终将走向以存量房为主的发展态势,增量空间变小,企业如何提升品质、服务和品牌才是关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