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鼎研究院 | 二级市场月报(2023年12月)

编辑丨中鼎控股集團 A股市场回顾回顾12月A股市场,各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沪指再次跌破2900点后于12月末放量反弹修复,北证50延续强势。12月上旬,A股走势延续11月末以来的震荡下行,由于经济数据的疲软,市场信心重挫,沪指跌破2

编辑丨中鼎控股集團

 A股市场回顾

回顾12月A股市场,各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沪指再次跌破2900点后于12月末放量反弹修复,北证50延续强势。12月上旬,A股走势延续11月末以来的震荡下行,由于经济数据的疲软,市场信心重挫,沪指跌破2900点,沪深300和上证50更是跌至五年来低点;随后市场低位震荡,直至27日沪指回补反弹收复3000点下方。

大盘指数方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累计涨跌幅分别为-1.8%、-2.1%、-1.6%,三大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挫;样本指数方面,北证50(+12.7%)>国证价值(-0.6%)>科创50(-1.6%)>国证成长(-1.7%)>上证50(-1.7%)>沪深300(-1.9%)>中证500(-2.1%)>中证1000(-3.2%);大盘股优于中小盘,价值表现优于成长,北证和大盘价值指数相对表现较好。

板块方面,申万一级行业中,周期和价值为代表的防守板块表现较优,有色金属(+2.3%)、煤炭(+0.3%)、公用事业(+0.3%)、综合(+0.3%)、电力设备(+0.2%)涨幅靠前,而房地产(-6.4%)、商业贸易(-6.3%)、汽车(-5.9%)、农林牧渔(-5.8%)、社会服务(-5.2%)跌幅较大。

全球市场回顾

12月以来,十年美债收益率见顶下落后回稳以及2024年降息预期提升,带动全球权益性资产走强,但A股和港股再次跑输全球股市。全球指数方面,孟买Sensex30(+7.8%)涨幅靠前,经历8年持续上涨,市值一度超过四万亿美元;而美股表现依旧强劲,纳斯达克(+5.5%)、道琼斯(+4.8%)和标普(+4.4%)均有不错的涨幅;韩国综合指数延续上月的上涨,做空禁令出炉后市场信心恢复。相反,恒生指数12月基本持平,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均有所下跌,今年以来国内名义GDP增速弱于美国,资产价值偏好一定程度受到抑制。

交易层面分析

交易层面来看,12月沪深股市日均交易额7675亿元,相较于11月缩量了1093亿元;12月上旬交易量能逐渐攀升,中央经济与金融工作会议对市场起到一定正面作用,然而中旬开始,成交量大幅缩减至7000亿元以下,直至28日市场放量反弹,市场成交额回归8800亿元水平。北向资金月累计净卖出129亿元,延续卖出态势。然而12月28日,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额135.58亿元,创下5个月以来新高;自8月以来,受到美债持续新高等影响持续流出,8-12月累计净卖出1866亿元;全年来看,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为437.04亿元,创2016年以来新低。截至12月29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5484.59亿元,较上月末大额减少了1225亿元。

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全球制造商在2023年底持续面临低迷的价格、供给压力。2023年12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自11月的49.3降至49.0,连续第16个月低于荣枯分界点(50.0);全球制造业产出17个月以来第13度呈现萎缩,2023年12月指数自11月的49.9降至49.5。分国家来看,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呈现扩张,美国制造业产出4个月以来首度下跌,日本则是连续第七个月呈现萎缩,欧元区仍是主要的疲弱来源,制造业产出连续第9个月下跌,德国、法国、奥地利以及荷兰的衰退状况特别严重。

美国:经济增速回暖,制造业仍旧疲软;降息预期持续提升,美债收益率下跌后企稳。

美国制造业疲软,消费服务业仍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美国12月Markit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2,不及预期的49.5,11月前值为49.4,去年同期为46.2。美国12月Markit服务业PMI初值51.3,创7月以来新高,高于预期的50.7,11月前值为50.8,去年同期为44.7;服务业的改善抵消了制造业的下滑,美国整体经济在12月略有回升;亚特兰大联储GDPNow模型对美国4季度GDP环比折年率的估计为2.26%。

降息预期仍强,美债收益率见顶下行后震荡。截至2023年12月29日,市场仍然预期美联储大概率在2024年3月开始降息,并且预计年内将降息6次,降息幅度在150BP。美债收益率相对稳定。截至12月29日,美国10年期国债名义收益率为3.88%,较上一周下行2BP,相对稳定。其中,10年期美债实际收益率为1.72%,较前一周上行1BP,10年期通胀预期较上一周下降3BP至2.16%。

欧元区:欧元区衰退风险进一步加剧,通胀有望回落,降息预期升温。

自2022年7月以来,欧洲央行开启史上“最激进”货币紧缩周期,连续10次加息,累计加息450个基点,自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欧元区经济增长一直停滞不前。

欧元区经济濒临衰退,制造业持续萎缩。12月欧元区制造业PMI终值为44.4,较11月的44.2略微提升,但仍然位于荣枯线下方。这已经是欧元区制造业PMI连续第18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欧元区三季度经济萎缩0.1%,预计第四季度经济同样没有好转,连续两个季度的GDP萎缩,意味着欧元区即将陷入技术性衰退。

能源价格维持低位,通胀有望回落,然而红海危机仍存在不确定性。据欧盟统计局,欧元区11月调和CPI同比增长2.4%,为2021年7月以来新低,前值2.9%,环比下滑0.5%,为2020年1月以来最大降幅,而欧元区11月核心调和CPI同比增长3.6%,预期3.9%,前值4.2%,增幅连续四个月放缓,预计12月CPI与11月持平。近期欧洲天然气、煤炭和原油价格已回落至2021年初水平附近,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有明显回落;能源价格的相对稳定或为欧元区通胀的回落提供一定保障。然而,近期的红海危机对价格波动有一定影响。

降息预期推动债券收益率回落。截至12月28日,欧元区10年期公债收益率为2.70%,较前期高点已明显回落112BP(2023年9月底最高为3.82%)。主要受通胀持续回落情况下,市场对欧央行降息预期升温的影响。

中国:需求不足仍是目前主要矛盾,非制造业好于制造业,国家定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经济恢复是结构性的,生产好于需求、非制造业好于制造业。12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3%,较上月略下滑0.1个百分点。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表明非制造业扩张有所加快;内外需求不足仍是目前主要矛盾,库存周期底部震荡。

房地产市场有所企稳。12月前30日,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和面积同比分别为-5.3%和-9.8%,分别较上月降幅收窄14.1和5.4个百分点;环比分别为28.8%和26.0%。房地产经营状况指数和订单指数分别为41.6%和38.8%。

工业企业利润跌幅继续收窄,正逐步恢复。国家统计局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9822.8亿元,同比下降4.4%,降幅比1—10月份收窄3.4个百分点;1—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呈现加快恢复态势。

12月政治局会议叠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2024年政策总基调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更加强调“稳增长”以及高质量发展,特别强调政策的统筹考量与协同发力,即“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通过宏观政策调节来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并在此基础上来逐步推进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

A股市场展望

A股指数估值分位(2020年以来)

回顾2023年的A股市场总体来看是动荡而坎坷的。一方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1-12月累计涨跌幅为-3.7%、-13.5%、-19.4%,远低于纳斯达克和日经225的+43.4%、+28.2%;A股再次跑输全球股市;另一方面,由于两年国内疫情以及发展结构调整,对中国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自2021年沪指创下疫情后高点以来,经历了将近两年时间的调整,目前市场处在情绪低点和估值低点,各种负面预期已被充分的认知和消化。

展望2024年的A股市场总体来看是向上而崎岖的。政策底、市场底、业绩底、估值底均已有所呈现,然而数据的恢复仍旧缓慢,内外需的疲软,房地产软着陆,地方债务风险化解,CPI和PPI持续低位等都是目前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2023年11,12月以来各个方向政策的改变、全球的降息预期以及每一项经济数据的拐点,都将成为后续A股市场上行的促涨因子;因此,看好1月开门红走势,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市场走向方面,12月指数震荡下行,沪指一度失守2900点,不过临近跨年三大指数放量反弹,沪指回探至3000点附近。当前市场底部特征明显,叠加国内利率中枢下行,A股配置价值进一步提升,近期人民币汇率的走强以及北向资金回流也成短期推动市场回暖的重要因素。

市场风格方面,2023Q4经济弱恢复导致市场信心弱,风格向防守向转移,也推高了市场对国内降准降息以及强政策的预期,市场变的更为结构化;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明确2024年经济稳增长的决心,当前多个部门积极落实会议精神,后续管理层或将推出更多积极的刺激政策。此外,全球加息周期临近结束,人民币企稳回升,叠加近期新一轮存款“降息”,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或进一步打开。随着后续经济基本面的稳步改善,市场信心有望渐进修复,从而驱动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大盘有望持续从底部企稳反弹。

板块配置方面,防守+高质量成长+低估值反转的“三角配置”在目前的节点更为有效,其一是美元指数见顶+弱复苏背景下的防守板块煤炭、贵金属、社会服务、公共事业,其二是科技创新下的高质量头部成长计算机、通信、电子、汽车;其三是低估值预期反转的新能源、医药生物、国防军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