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价70%,这个领域有大机会

上周,医药集采又有新消息了。今天先梳理下医疗高值耗材行业,看看集采都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再了解下心血管、骨科、眼科等细分行业有哪些代表性公司。1、平均降价70%医药集采又有新消息了。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

上周,医药集采又有新消息了。今天先梳理下医疗高值耗材行业,看看集采都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再了解下心血管、骨科、眼科等细分行业有哪些代表性公司。

1、平均降价70%

医药集采又有新消息了。11月30日,第四批国家组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

在这之前已经集采了三批的高值医用耗材,分别是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骨科脊柱,还有一次是冠脉支架集采期满后的接续采购,起到为地方接续提供“国家模板”的作用。

这次的集采主要针对人工晶体类及运动医学类等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大概155亿元,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11个品种65亿元,运动医学类耗材19个品种90亿元。

前三批集采平均降幅超80%,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

这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其中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39亿元,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67亿元。

从具体产品来看,美国爱尔康公司今年新上市的景深延长晶体从1.1万元/个降至3500余元/个,高性能的三焦点晶体(非散光)从2.3万元/个降至8900余元/个;

内资企业爱博诺德公司的非散光单焦点晶体为需求量最大的人工晶体产品,价格从2500元/个降至近800元/个;

美国强生公司的新一代单焦点晶体从1万元/个降至1100余元/个。

英国施乐辉公司是全球运动医学领域的知名企业,其产品聚醚醚酮带线锚钉从5600元/个降至1300余元/个;临床使用量大且易滥用的人工骨从1400元/cm³下降到300余元/cm³。

image.png2、什么是高值耗材

顾名思义,医疗耗材就是指消耗性器件设备和材料,属于医疗器械的配套产品。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标准,医疗器械行业被细分为医疗设备 、医疗耗材 、体外诊断3个三级子行业,市场规模占比大概是6:3:1。

医疗耗材按照价值高低,可分为高值医用耗材和低值医用耗材。

低值耗材主要是注射穿刺类和医用卫生材料。

高值耗材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严、价格贵的耗材,包括植(介)入性的骨科、心血管、眼科、神经外科器械以及体外循环、血液净化类设备等十多个细分品类。其中,心血管介入耗材、骨科植入耗材、眼科耗材的市场规模排名前三。

image.png

医用耗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国家医保局《医保医用耗材分类与代码(2022年8月)》中,高值医用耗材共涉及到二级分类104种、三级分类760种,可见高值医用耗材涵盖的品类丰富。

大部分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在技术水平高、临床中难以替代的领域,具有需求刚性的特点。如果得了冠心病,又需要介入治疗,那么冠脉支架和导管、导丝使用就成了必然选择,如果得了骨关节炎又需要关节植入的情况,骨科类的耗材就成了必然选择,而且基本无法替代。

高值医用耗材具有技术先进且迭代迅速的特点。大多是在前一代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过程中,会收集产品的性能和有效性数据用于下一代产品的升级与创新,使新产品的技术特性随着新方法、新功能而快速演变。

高值耗材具有学习曲线效应。当高值医用耗材投入到临床时,医生通常需要一段时间熟悉耗材,这段学习时间产生的学习曲线会影响耗材的功效和性能。产生的影响是当医生习惯使用一个品牌产品后,通常就不希望更换其他品牌产品。

3、集采加速国产替代,行业龙头受益

1.行业现状

2022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国内高值医疗耗材市场规模为1779亿元,2017-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20%,其中心血管介入类和骨科植入类耗材是高值耗材的两个大板块,合计份额超过63%,电生理、血液净化等细分产品占比靠前。

image.png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眼科疾病以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将呈现高增长态势,骨科、眼科和血管介入等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将稳步增长,产业前景广阔。高值医用耗材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

2.集采加快国产替代,高值耗材迎来黄金发展期

我国医疗器械至少三分之一产品国产化率不足50%,国产产品以中低端为主,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因此医疗器械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着行业集中度提高和国产替代的机遇

高值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械行业中占比较大的一个细分市场,各细分赛道产品技术发展阶段、进口替代情况等差异比较大。比如,心血管、骨科、血液净化耗材中部分品种技术较为成熟,进口替代度比较高,像心血管的冠脉介入、封堵器等产品,国产化率已超过80%。但还有一半以上的高值耗材品类,仍以进口产品为主。

在集采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头部企业以价格优势提升了市场份额,虽然业绩短期承压,但占据了渠道优势、赢得了医生信任,为以后更多的新产品进入医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国内高值医用耗材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特别是技术壁垒较高的一些中高端领域,具有国产替代叠加集中度提升,双重投资机遇。

image.png

3.心血管介入耗材

血管介入耗材是指血管介入手术中使用的高值耗材,利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耗材经血管途径将其导入病变部位进行的微创治疗。

冠脉支架集采之前不但支架价钱贵,而且大部分是使用了低端的不锈钢产品,集采之后中标的企业市场份额提升明显,产品均价从1.3万降至700元左右了,高端产品铬合金心脏支架份额由集采前不足70%上升到95%。

目前国产品牌心脏支架市场市占率约80%,基本已完成进口替代,但起搏器和电生理市场仍为外资主导。

企业层面,乐普医疗、微创医疗是两个行业龙头。集采前中国市场冠脉支架格局,乐普第一、微创第二;集采后,按中标量测算2022年微创医疗成为第一,年销量超过约50万个(占32%);乐普、波科、美敦力、蓝帆为第二梯队,年销量10-50万个。

乐普医疗2022年营收107亿,净利润22亿。公司是国内唯一覆盖心血管疾病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医疗器械、药品、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

微创医疗血管介入导管产品最为全面,覆盖了冠脉、外周、神经血管介入等领域。公司在投资者会议表示,集采落地后微创医疗冠脉支架在中国市场占比迅速升至32.4%位居第一。2022年营收8.41亿美元,利润为-4.37亿美元。

4.骨科植入耗材

骨科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材领域最大的子行业之一。从竞争格局看,全球骨科耗材市场集中,前五大企业强生(DePuy Synthes)占22%、捷迈占16%、史赛克13%、美敦力6%和施乐辉占5%,TOP5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合计约为62%。2018年中国骨科植入物市场中前五大外资企业占比超过60%。

微创医疗、威高股份、大博医疗、凯莉泰和春立医疗是国产企业代表企业,担负了创伤、脊柱、关节领域突破的任务,其中创伤领域的国产化率较高但小企业众多、市场分散。 

2021年人工关节集采前国产化率不到40%。集采后,按中标量测算,爱康医疗占比16%成为第一、捷迈邦美14%、强生13%;施乐辉9%、威高8%;整体国产化率约50%。

2022年9月,脊柱国采采购量约121万套,占全国总需求量约50%。集采前强生、美敦力、史赛克为代表的外企占6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厂家威高骨科占8%、三友医疗占4%。集采后,按中标量来看,威高中标超20款;美敦力+康辉中标10+9款为外企第一,威高成“大赢家”。

在前三批国采中国产申报率逐批上升,国采在遴选品种时倾向于选择国产占有率较大、同质化水平较高的品种,可见集采进一步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部分国产企业通过集采政策实现“弯道超车”,获得大部分市场份额。

image.png

这次把运动医学耗材纳入集采,骨科领域的高值耗材已经基本实现“应采尽采”。但运动医学耗材市场同样以进口品牌为主,以施乐辉、强生、锐适为代表。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10%-15%。这也意味着,国产品牌要是能把握好也可以借助集采拓展更多市场。

5.眼科耗材

眼科医疗耗材是指用于眼科疾病治疗的高值医用耗材,产品包括人工晶状体、人工视网膜、人工玻璃体、人工泪管、人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等。这次集采的人工晶体主要是用于白内障手术期间摘除的天然晶状体的人工替代物,在白内障手术中广泛使用。

这次全国性集采之前,各省市基本都至少已完成一轮人工晶体集采。目前,国内的人工晶体主要由进口品牌占主导地位。进口品牌代表有爱尔康、强生视力康、博士伦、蔡司等,国产品牌的代表则包括爱博医疗昊海生科等。

image.png

爱博医疗2019年的人工晶状体市场占有率大约为10%,但部分爱博医疗产品的价格只相当于同类进口产品的50%~70%。公司2022年营收5.79亿,净利润2.33亿。昊海生科2022年营收21.3亿,净利润1.8亿,业务更复杂一些,眼科产品营收占比36%,医疗美容与创面护理产品营收占比35%,骨科产品营收占比18%,防粘连及止血产品占比8%。

整体看,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大部分国产人工晶状体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随着集采中选,优质的国产厂商有望在主力的非球面单焦晶体中扩大医院覆盖和销售放量。

4、估值

最后来看看估值情况。

申万医疗器械行业指数目前估值在30倍市盈率左右,处于历史最低位区域。子行业医疗耗材的估值同样处于历史最低位区域。其中有部分优质企业当前的估值处于低位。

image.png

image.png

由于篇幅限制,我把公司情况具体分析留到了明天的低估值文章里分析,从风险、经营和估值三个维度,把行业内的重要公司做一个系统体检。感兴趣的朋友明天记得回来看。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