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演“父凭女贵”!信雅达斩获两连板,斯坦福学霸女儿退学创业AI,火爆了!

“女儿概念股”蹭上了人工智能的风?

A股又双叒叕惊现新概念——女儿概念股。

这两天,一家名为信雅达的A股上市公司靠“父凭女贵”连收了两个一字涨停。今日,信雅达开盘再度涨停封板,股价报12.14元,总市值56.67亿元。

信雅达的一夜爆红,起因是该公司董事长的女儿,在美国搞了一个名为“Pika”的人工智能APP火爆了海外市场。

而其创始人郭文景为信雅达实控人郭华强之女,也是因此,信雅达被戏称是“女儿概念股”。


父凭女贵?

老爸公司回应:仅是父女,没投钱


昨晚,信雅达发布澄清公告称,Pika开发团队创始人之一郭文景确实系公司实际控制人郭华强的女儿,但除父女关系外,公司与Pika无其他关系。

截止目前,郭文景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公司未投资Pika,也未与Pika有任何业务往来。

公开资料显示,信雅达1996年成立于中国杭州,2002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是一家主要面向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基于端到端的专业解决方案和产品的业务,主要产品是软件产品、硬件销售、环保产品。

不过,公司在2022年年报中提到,公司正致力于打造AI底座。

年报显示,通过聚焦新技术和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公司以“数字底座+技术底座+AI底座+应用平台+共创开发+订阅服务+联合运营”的多层次全栈产品和服务能力,助力银行等金融客户加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金融行业快速实现数字智能化。

据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5.39亿元,同比增长24.21%;净利为2111万元,扣非后净利为7163万元。

公司今年前9个月营收为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41%;净利为5327万元,扣非后净利为1107万元。


Pika爆火背后


在ChatGPT开启AI热潮后,最近AI文本生成视频领域又冉冉升起了一颗新星——Pika,一家仅四人的初创公司。

据悉,Pika是一款AI视频生成工具,能够生成和编辑3D动画、动漫、卡通和电影等各种风格的视频。从官方发布的宣传片来看,Pika 1.0已经可以流畅地生成一段视频。

11月29日,Pika发布全新的AI视频生成工具Pika 1.0,并开启试用。

与此同时,Pika已经通过三轮融资已筹款5500万美元。有消息人士透露,Pika Labs的估值已经到达2亿美元至3亿美元之间。

日前,公司宣布在由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领投、Homebrew、Conviction Capital、SV 参与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 5500 万美元。 

投资者还包括Github前CEO 弗里德曼·纳特(Nat Friedman)、Quora的CEO兼OpenAI董事会成员亚当·德安吉洛(Adam D'Angelo)、OpenAI创始成员兼特斯拉前AI总监安德烈·卡帕西(Andrej Karpathy)等等,还有光速创投(Lightspeed)等风投公司。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术顾问也为Pika提供了支持,包括斯坦福大学AI实验室主任克里斯托弗·曼宁(Christopher Manning)。

Pika 由郭文景和孟晨琳共同创立,两人都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前博士生。

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之前,郭曾在 Meta 的人工智能研究部门担任工程师,而孟共同撰写了多篇人工智能研究论文,其中包括几篇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论文。

今年4月,郭、孟两人决定从斯坦福退学创办AI视频工具Pika。

当下,Pika只有4位全职员工,包括创始人郭文景(Demi Guo)和联合创始人兼CTO Chenlin Meng,第三位创始人Karlin Chen拥有CMU的ML&CV硕士学位,曾在商汤担任工程师,4号员工Matan Cohen-Grumi的经验主要在创意领域。

郭文景称,他们的人工智能视频工具并不是为专业人士量身定制: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是为日常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东西。

郭文景(左)Demi Guo 和 孟晨琳 Chenlin Meng(右)

Pika官方表示:

“视频是娱乐核心,但迄今为止制作高质量视频的过程仍然很复杂且需要大量资源。”
“六个月前,当我们创建Pika时,我们希望突破技术的界限,设计一个未来的视频制作界面,让每个人都可轻松使用。从那时起,我们很自豪Pika社区已发展到50万用户,他们每周生成数百万个视频。”

郭文景表示,有了新的资金,她计划明年将 Pika 的团队扩大到 20 人左右,其中大多数是工程师和研究人员。

尽管她表示,该公司最终可能会为消费者引入分层订阅模式(支付更多费用以获得更多功能),但目前免费的产品货币化还不是一个关键优先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Pika 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对各种类型的生成式 AI 的持续强劲需求。

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IDC预测人工智能投资将从今年的160亿美元上升到2027年的1430亿美元。虽然生成型人工智能在2023年仅占人工智能总支出的9%,但该公司预计这一比例将在五年内增至28%。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